第五单元 综合测试B卷(课外知识拓展)
姓名:________
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蒲松龄笔下“目似míng( ),意暇( )甚”的狡黠之“狼”最终被屠夫倾刻斩杀;《动物笑谈》的作者笑说实在不能嗔( )怪那些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dàn( )不经的外行人;《猫》中的主人因对不能辨诉的猫妄下断语,甚至虐杀而痛悔不已。新的时代,人和动物究竟该怎样相处呢?朋友,请你慎重思考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目似míng( ) 意暇( )甚
嗔( )怪 怪dàn( )不经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_____改为_____ _____改为_____
二、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④②①⑤③ B.①②③⑤④ C.④①②③⑤ D.①②⑤③④
综合性学习
1.狼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题目。
(1)汉语里有不少与狼有关的成语,请写出3~5个,并探究这些成语在感彩上有何相似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课文《狼》,从多角度阐述你对狼的认识。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直,毛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材料三】一个猎人说:“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地缩短,母狼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掉了。我击毙了母狼,又在一堆干骆驼粪中找到了两只小狼。我才恍然大悟,那只母狼是为了保护它的幼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著阅读
“猪八戒”:猴哥,猴哥,动物有这么多,为啥吴承恩非要把俺写成一头猪呢?
“孙悟空”:呆子!吴承恩可不是凭空捏造,读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把你写成一头猪是有理由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原因)
“猪八戒”:原来是这样,那我也明白,为啥吴承恩把你设定为猴子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原因)
“丁零零……”“八戒”的电话响了,原来是“沙师弟”打来的。
“沙和尚”:大师兄,二师兄,我也好想参加你们的篝火晚会呀!可我不是你们班的成员。
“孙悟空”:师弟别急,我有办法,让我想想你最适合成为哪个动物,然后你再戴上面具化身前来!有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具体情节选择一个最符合沙和尚形象的动物)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6分)
鹧鸪①
郑谷
暖戏烟芜②锦翼③齐,品流④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⑤边过,花落黄陵庙⑥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⑦西。
【注释】①鹧鸪:一种鸟,背部和腹部黑白两色相杂,头顶棕色,脚黄色。②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③锦翼:彩色的羽毛。④品流:等级,类别。⑤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⑥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⑦春日:一作“日向”。
1.这首诗的开篇写出了鹧鸪的______和______,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从而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2分)
2.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猫说
【明】薛瑄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嬉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⑦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愈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材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zhí)维:系缚。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伈泯泯:伈伈,恐惧的样子;泯泯,茫然无知的样子。⑥饥哺饱嬉: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己: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责备,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__________ (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__________
(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__________
2.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一组的是( )(2分)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嬉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动物吉祥(节选)
田周民
①鸭子深得我的喜爱,可就是遗憾我家没养过鸭子。
②“春江水暖鸭先知。”想象得出,一个爱鸭的少年对着连环画的江南臆想,那无限遐思会与意念中的鸭群绸缪成怎样的涟漪叠生、碧波荡漾。所以我不时会缠着母亲养鸭子,可母亲总以“没河没塘养的鸭子会受罪”为由搪而塞之。好在能见到人家养鸭,可以聊止心中之痒。那是在小鸡出壳之际,有人家会买回几只小黄鸭悄悄放在母鸡翅下,目光犀利的母鸡,能识破人类以假乱真的伎俩,会毫不留情啄而驱之;而眼浊心实者就被糊弄过去了。可是稍一大,丑小鸭的原形不隐自现,带蹼的脚丫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总拖着鸡群的尾巴,让领队的母亲不时要停下来“咯咯”呼唤,等好一阵才能跟上。
③像追小鸡一样,抓只小鸭在手逗玩,简直是孩子的天性。可有鸡妈妈带领时,我们一般不去冒犯,否则鸡妈妈真会掸翅竖羽,奋力攻击,不惜死命解救非亲之子,让你避之犹恐不及。可小黄鸭一旦掉队失群,便为我们创造出“得手”之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时一定会抓起小鸭来逗乐,长辈看见了就呵斥我们放回去。我们肯定会放小黄鸭回到妈妈身边,只是逮住机会就想和这些难得见上的小可爱多玩一会儿。有一次,我们玩得既久,便起了恻隐之心,将惊叫不已的小黄鸭捧去放归。不料,那鸡妈妈闪电般扑了过来,吓得我们抱头鼠窜,就这,还是慢它一步,那个捧着小鸭的小伙伴因为来不及放手,被追来的鸡妈妈狠狠啄了一通,一时成为笑料。被啄者那亦哭亦笑的滑稽之相,此刻想起,仍忍俊不禁。
④忽一日,小鸭就成了鸡中另类,连鸡妈妈的眼神里也带着审视的目光。再长大些,那傻大的萌态就有“鹤立鸡群”的味道。此时,母鸡也到了要强行教导子女独立生活的时候,方式便是狠下心来啄捣,使其不敢再靠近身边,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鸭小子。它离开鸡群之初,好不彷徨郁闷,有时又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常得一群小孩子驱赶逗乐,意在笑观它碎步疾晃的憨态。及至它生蛋,全村人才惊叹了起来,它的形象也真正高大起来。
⑤那时只知养鸭是为了吃蛋治病,我多少年里都以为鸭蛋不可食用,所以也就无从知道它的味道。长大后,方明白鸭蛋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食疗功效,还是蛋中一品。有一次想尝稀罕也买回几枚,没想煮熟的鸭蛋未及剥开,一股腥味儿便冲鼻入脑,让人欲呕不能。倒是后来发现咸鸭蛋独具特色,颇能下饭,才渐渐上了餐桌。而北京烤鸭、礼品板鸭这些特色珍馐,更是百吃不厌。对鸭子的喜欢也就有了别样情感。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的含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
①所以我不时会缠着母亲养鸭子,可母亲总以“没河没塘养的鸭子会受罪”为由搪而塞之。
②让领队的母亲不时要停下来“咯咯”呼唤,等好一阵才能跟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动物笑谈》的作者看到第②段画线句描述的情景,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引发他研究的兴趣?请以劳伦兹的口吻写出他的疑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为调侃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结尾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7分)
养鸭
丰子恺
经常住在家里的只有三个半人:我们老夫妇二人,一个男工,和一个五岁的男孩。但畜生倒有八口:两狗,两猫,两鸽和两鸭。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两只鸭。
这一对鸭不是原配,是一个寡妇和一个第二后夫。来由是这样的:一吟(就是那专科生)从街上买了一对小鸭回来。小得很,两只可以并排站在手掌上。白天在水田游泳,晚上睡在一只小篮里,挂在梁上:为的是怕黄鼠狼拖去。一天半夜,我听见室内有响动,是鸭子叫。连忙起身,拿电筒一照,只见地上一只小雄鸭仰卧在血泊中。仔细一看,头颈已被咬断。连忙探望小篮子,小雌鸭幸而还在。全家人都起来。看看残生的小雌鸭,叹了好几口气。
后来一吟又买了一只小雄鸭。这次我们戒备很严,一对续弦的小鸭,安全地长大起来,直到我们迁居新屋,小鸭长成一对中鸭了。新屋旁有篱笆围着。我们在篱笆内掘一个小塘。一对鸭子尽日在此仰观俯察,逡巡游泳,在我的岑寂的闲居生活上增添了一种生趣。不知不觉,它们已长成大鸭,全身雪白,两脚大黄。它们晚上睡在屋檐下一只箩子底下。箩子上压一块石板,也是为防黄鼠狼。谁知有一天破晓,我睡醒来,听见连新(男工)在叫喊。起来探问,才知道雄鸭又被拖去了。一道血迹从箩子边洒到篱笆的一个洞口,洞外也有点滴,迤逦向荒山而去。原来昨夜连新忘记在箩子上压石板,黄鼠狼就来启箩偷鸭了。以后的情景着实可怜。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鸣,“嘎嘎”之声,竟日不绝。其声慌张,焦躁,而似乎含有痛楚,使闻者大为不安。以前小雄鸭被害了,她照旧吃食游水,我曾经笑它“毕竟是禽兽”。但如今看来,毕竟是人的同类,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
雌鸭一连三四日“嘎嘎”地哀鸣,东张西望地寻觅。后来也就沉静了,但样子很异常,时时俯在地上叩头,同时“咯咯”地叫。邻人周婆婆来,看见了,说它是需要雄鸭。我们托周婆婆作媒,过几天,周婆婆果然提了一只雄鸭来,身材同它一样大小。雄鸭一到地上,立刻跟着雌鸭悠然而逝,直到屋后篱角,花荫深处盘桓了。他们好像是旧相识的。
这一对鸭就是我所喜欢的畜生。我喜欢他们,不仅为了上述的一段哀史,大半也是为了鸭这种动物的性行。许多人说,鸭步行的态度太难看。我以为不然,摇摇摆摆地走路,样子天真自然,另有一种“滑稽美”。狗走起路来皇皇如也,好像去赶公事;猫走起路来偷偷摸摸,好像去干暗杀,这才是真难看。但我之所以喜欢鸭子,主要是为了他们的廉耻。人去喂食的时候,鸭一定远远地避开。直到人去远了才慢慢地走近来吃。正在吃的时候,倘有人远远地走过来,一定立刻舍食而去,绝不留恋。虽然鸭子终吃了人们的饭,但其态度非常漂亮,绝不摇尾乞怜,绝不贪婪争食,颇有“履霜坚冰”之操,“不食嗟来”之志,比较之下,狗和猫实在可耻:狗之贪食,恐怕动物中无出其右了。喂食的时候,人还没到,狗已摇头摆尾地先到,而且把头向空盆里乱钻。所以倒下去的食物往往都倒在狗头上。猫是上桌子的畜生,其贪吃更可怕。不管是灶头上,柜子里,乘人不备,到处偷吃,甚至于人们吃饭的时候,会跳上人膝,向人的饭碗里抢东西吃。一旦抢到了美味的食物,若有人追打,便发出一种吼声,其声的凶狠,可以使人想象老虎或雷电。凡此种种丑态我们的鸭子全然没有。鸭子,即使人们忘了喂食,仍是摇摇摆摆地自得其乐。这不是最可爱的动物吗?
(有删改)
1.文章结尾说“这不是最可爱的动物吗”,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鸭子有哪些可爱之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加点的一组同义词,赏析下列句子。(4分)
①一对鸭子尽日在此仰观俯察,逡巡游泳,在我的岑寂的闲居生活上增添了一种生趣。
②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鸣,“嘎嘎”之声,竟日不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畜生倒有八口”,作者为什么使用量词“口”,而不用“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猫和狗,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的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诚实的我”“幸福的我”“成长中的我”“渴望理解的我”等;②要写出自己的个性、性格,或兴趣、爱好,或心情、感受等;③要写出生活中的“真我”,并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第五单元 综合测试B卷(课外知识拓展)
姓名:________
积累与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蒲松龄笔下“目似míng( ),意暇( )甚”的狡黠之“狼”最终被屠夫倾刻斩杀;《动物笑谈》的作者笑说实在不能嗔( )怪那些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dàn( )不经的外行人;《猫》中的主人因对不能辨诉的猫妄下断语,甚至虐杀而痛悔不已。新的时代,人和动物究竟该怎样相处呢?朋友,请你慎重思考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目似míng( 瞑 ) 意暇( xiá )甚
嗔( chēn )怪 怪dàn( 诞 )不经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倾改为顷 辨改为辩
二、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①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智商”远高于牛、羊等家畜。
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③例如,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具备了与人握手、从1数到8等技能。
④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
⑤科学家还认为,猪与狗、黑猩猩、人类等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
A.④②①⑤③ B.①②③⑤④ C.④①②③⑤ D.①②⑤③④
【解析】通读各句可知,该语段告诉我们猪其实“智商”很高。④指出人们对“猪”的错误认识,引出下文,应为首句;②对④进行否定,从而引出①的真实情况;⑤中的“还”说明其是对猪“智商”高的进一步验证,指出猪还有“认知能力”;③是对猪的“认知能力”的举例说明。由此可得出答案。
综合性学习
1.狼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题目。
(1)汉语里有不少与狼有关的成语,请写出3~5个,并探究这些成语在感彩上有何相似点。
答:成语: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等。相似点:关于狼的成语贬义居多。
(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课文《狼》,从多角度阐述你对狼的认识。
【材料一】狼,犬科,耳竖直,毛下垂,性凶残,往往结群伤害禽畜。
【材料二】在许多情况下,狼如果不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它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
【材料三】一个猎人说:“一次,我追捕一只带有两只小崽的母狼,它跑得不快,因为小狼脚力不健,我和狼的距离渐渐地缩短,母狼转头向一座巨大的沙丘爬去。我很吃惊,通常狼在危急时,会在草木茂盛处兜圈子,借复杂地形伺机脱逃。如果爬向沙坡,狼虽然爬得快,但人一旦爬上坡顶,就一览无余,狼就再也跑不掉了。我击毙了母狼,又在一堆干骆驼粪中找到了两只小狼。我才恍然大悟,那只母狼是为了保护它的幼崽。”
示例:狼本性凶残,但也有灵性、伟大的一面,作为自然大家庭中的一员,它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和智慧,它们的团队合作、敢于牺牲的精神值得人类学习。虽然有时它们会对人类构成威胁,但我们人类应该学会与之和谐相处,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它们。
【解析】(1)与狼有关的成语很多,但大多数含贬义。(2)课文《狼》和材料一反映了狼阴险、狡诈、凶残的一面;材料二体现了狼的生存之道;材料三体现了狼的伟大母性的一面。据此从多角度阐述对狼的认识。
2.名著阅读
“猪八戒”:猴哥,猴哥,动物有这么多,为啥吴承恩非要把俺写成一头猪呢?
“孙悟空”:呆子!吴承恩可不是凭空捏造,读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把你写成一头猪是有理由的。
(1)你性情贪吃、懒惰,在西天取经路上遇到困难时,多次想要散伙,你的性格特征和好吃懒做的猪一样,所以吴承恩把你的形象设计成一头猪。(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原因)
“猪八戒”:原来是这样,那我也明白,为啥吴承恩把你设定为猴子了。
(2)你在如来佛祖的手掌上撒尿等行为体现了你的调皮捣蛋、不懂规矩,你的性情和活泼好动的猴子一样,所以吴承恩把你的形象设计成一只猴子。(结合具体情节分析原因)
“丁零零……”“八戒”的电话响了,原来是“沙师弟”打来的。
“沙和尚”:大师兄,二师兄,我也好想参加你们的篝火晚会呀!可我不是你们班的成员。
“孙悟空”:师弟别急,我有办法,让我想想你最适合成为哪个动物,然后你再戴上面具化身前来!有了!(3)示例:牛。因为沙和尚忠心耿耿,在取经路上他肩挑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弟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而牛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形象,因此沙和尚就像默默耕耘的牛。(结合具体情节选择一个最符合沙和尚形象的动物)
【解析】(1)~(2):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作者把猪八戒和孙悟空分别写成一头猪和一只猴的原因,要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来分析。①猪八戒有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等特点,在取经路上,多次想要散伙,与猪好吃懒做的性情很相似,因此作者把他设计成错投猪胎的一头猪。②孙悟空具有猴子机敏、乖巧、好动的习性。孙悟空不守规矩、活泼好动、喜欢惹是生非的性情与猴子非常相似,如在如来手掌上撒尿、偷摘人参果等,因此作者把他设计成猴子的形象。(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沙僧忠厚诚恳,谨守佛门戒律,任劳任怨,正直无私,忠心耿耿,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在取经途中,沙僧一直挑着最重的担子,毫无怨言。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三人之间发生了矛盾,沙僧总是苦口婆心地从中调停。在师父多次遇难时,沙僧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英勇搏斗。沙僧的品格和行为,与埋头耕耘、默默奉献的老黄牛非常相似,因此他可以化身牛来参加动物聚会。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6分)
鹧鸪①
郑谷
暖戏烟芜②锦翼③齐,品流④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⑤边过,花落黄陵庙⑥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⑦西。
【注释】①鹧鸪:一种鸟,背部和腹部黑白两色相杂,头顶棕色,脚黄色。②烟芜:烟雾弥漫的荒地。③锦翼:彩色的羽毛。④品流:等级,类别。⑤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⑥黄陵庙:祭祀娥皇、女英的庙。⑦春日:一作“日向”。
1.这首诗的开篇写出了鹧鸪的习性(或:生活习性)和羽色(或:羽毛颜色),在诗人的心目中,鹧鸪的高雅风致甚至可以和美丽的山鸡同列,从而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2分)
【解析】首联“锦翼”写的是鹧鸪羽毛的颜色;“暖戏烟芜”“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写的是其生活习性。
2.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示例:这首咏物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的哀怨凄切,借鹧鸪之鸣声抒发迁客游子的乡愁旅思。
【解析】由颔联鹧鸪在“雨昏”“花落”时“啼”,可知其啼声凄婉;由颈联“游子”“闻”鹧鸪啼而“袖湿”等可知该诗借鹧鸪之声抒发游子乡愁之思。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猫说
【明】薛瑄
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
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曰:“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
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嬉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⑦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愈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材也哉!”遂笞而放之。
【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zhí)维:系缚。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伈泯泯:伈伈,恐惧的样子;泯泯,茫然无知的样子。⑥饥哺饱嬉: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己: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责备,斥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一起 (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正好,恰巧
(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舍弃
【解析】(1)“相与”结合句意可知是“一起”的意思。(2)“适”联想到词语“适逢”可知其义。(3)“舍”联想到词语“舍弃”并结合语境可知其义。
2.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一组的是( A )(2分)
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 ②恐其噬己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③遽起而捕之 ④已则伈伈泯泯,饥哺饱嬉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⑥又亟往捕之而走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①猫的外形类有能;②猫让鼠害怕类有能;③尽管猫第一次捕的是小鸡,但可以看出猫捕获猎物的能力;④猫不作为;⑤鼠害如故说明猫无能;⑥不捕鼠只捉鸡说明猫无能且有毛病。据此可得出答案。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
我正感到很奇怪,可是又有小鸡经过堂下,(猫)又急速去捉住它然后逃跑了,(家人)追过去时小鸡已被吃了一半多。
【解析】“怪”为意动用法,感到奇怪;“走”为古今异义词,这里解释为“逃跑”;该句两处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补上。
4.《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
答:告诉我们:人总是不完美的,有才能的人总会在某些方面有缺点;人如果没有才能,而缺点也不少,那就成了废物。启示:我们应当尽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克服自己的缺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解析】本文主要讲的是一只猫不抓老鼠只吃鸡的故事,结合文中的话“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真天下之弃材也哉”可知,本文作者意在通过猫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才能的人总会在某些方面有缺点;人如果没有才能,而缺点也不少,就像猫只吃鸡不抓老鼠,那就成了废物。结合上述分析的道理谈启示,即不要像猫那样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应该做一个对别人或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译文:我家苦于老鼠肆虐,向别人求讨(灭鼠方法),得到一只猫。(这只猫)身形魁梧高大,爪子和牙齿很锋利。我私下认为鼠灾(的事)不必再担心了。因为它还没有被驯服,(就)用绳子绑着观察,等候它驯服。众老鼠听到猫的声音,一起窥视它的样子,像是有本事的家伙,害怕它吃了自己,有一个多月屏息不敢出洞。后来因为猫被驯服了,就解掉了绑它的绳子。正好看见刚出壳的小鸡,啾啾叫着,(猫)突然跃起抓住小鸡。等到家人追到猫,(小鸡)已经(被猫)吞下了。家人想抓住猫打它,我说:“不要以为它平庸。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吃鸡,这是猫的缺点;难道它就没有捕鼠的本事吗?”便放了它。后来(猫)就小心谨慎悠悠然的样子,饿了吃饱了就嬉闹,没有任何作为。众老鼠再暗中窥视(猫),以为它是故意隐藏原形以捕获自己,(就)还是屏息躲着不敢出(洞)。后来老鼠窥视得越多,(越)觉得(猫)没有其他异样,就一个洞穴一个洞穴地互相转告说:“猫没有什么本事”(众老鼠)就又一起出来,像以前一样横行肆虐。我正感到很奇怪,可是又有小鸡经过堂下,(猫)又急速去捉住它然后逃跑了,(家人)追过去时小鸡已被吃了一半多。我的家人抓着猫来到(我的)面前,斥责它道:“上天创造的人才不是全能的,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舍弃缺点,还有他的本事可以利用。如今的你没有捕鼠的本事,却有吃鸡的毛病,真是天下的废材啊!”于是鞭打它后将它赶走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6分)
动物吉祥(节选)
田周民
①鸭子深得我的喜爱,可就是遗憾我家没养过鸭子。
②“春江水暖鸭先知。”想象得出,一个爱鸭的少年对着连环画的江南臆想,那无限遐思会与意念中的鸭群绸缪成怎样的涟漪叠生、碧波荡漾。所以我不时会缠着母亲养鸭子,可母亲总以“没河没塘养的鸭子会受罪”为由搪而塞之。好在能见到人家养鸭,可以聊止心中之痒。那是在小鸡出壳之际,有人家会买回几只小黄鸭悄悄放在母鸡翅下,目光犀利的母鸡,能识破人类以假乱真的伎俩,会毫不留情啄而驱之;而眼浊心实者就被糊弄过去了。可是稍一大,丑小鸭的原形不隐自现,带蹼的脚丫走起路来摇摇摆摆,总拖着鸡群的尾巴,让领队的母亲不时要停下来“咯咯”呼唤,等好一阵才能跟上。
③像追小鸡一样,抓只小鸭在手逗玩,简直是孩子的天性。可有鸡妈妈带领时,我们一般不去冒犯,否则鸡妈妈真会掸翅竖羽,奋力攻击,不惜死命解救非亲之子,让你避之犹恐不及。可小黄鸭一旦掉队失群,便为我们创造出“得手”之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时一定会抓起小鸭来逗乐,长辈看见了就呵斥我们放回去。我们肯定会放小黄鸭回到妈妈身边,只是逮住机会就想和这些难得见上的小可爱多玩一会儿。有一次,我们玩得既久,便起了恻隐之心,将惊叫不已的小黄鸭捧去放归。不料,那鸡妈妈闪电般扑了过来,吓得我们抱头鼠窜,就这,还是慢它一步,那个捧着小鸭的小伙伴因为来不及放手,被追来的鸡妈妈狠狠啄了一通,一时成为笑料。被啄者那亦哭亦笑的滑稽之相,此刻想起,仍忍俊不禁。
④忽一日,小鸭就成了鸡中另类,连鸡妈妈的眼神里也带着审视的目光。再长大些,那傻大的萌态就有“鹤立鸡群”的味道。此时,母鸡也到了要强行教导子女独立生活的时候,方式便是狠下心来啄捣,使其不敢再靠近身边,而首当其冲的就是鸭小子。它离开鸡群之初,好不彷徨郁闷,有时又一副随遇而安的样子,常得一群小孩子驱赶逗乐,意在笑观它碎步疾晃的憨态。及至它生蛋,全村人才惊叹了起来,它的形象也真正高大起来。
⑤那时只知养鸭是为了吃蛋治病,我多少年里都以为鸭蛋不可食用,所以也就无从知道它的味道。长大后,方明白鸭蛋不仅对高血压患者有食疗功效,还是蛋中一品。有一次想尝稀罕也买回几枚,没想煮熟的鸭蛋未及剥开,一股腥味儿便冲鼻入脑,让人欲呕不能。倒是后来发现咸鸭蛋独具特色,颇能下饭,才渐渐上了餐桌。而北京烤鸭、礼品板鸭这些特色珍馐,更是百吃不厌。对鸭子的喜欢也就有了别样情感。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1.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加点词的含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
①所以我不时会缠着母亲养鸭子,可母亲总以“没河没塘养的鸭子会受罪”为由搪而塞之。
②让领队的母亲不时要停下来“咯咯”呼唤,等好一阵才能跟上。
答:相同点:“不时”是“时时、经常”的意思,表示“我”央求母亲养鸭子和母鸡呼唤小鸭的事经常发生。不同点:①句中,“不时”体现了“我”非常渴望母亲养鸭子,表达了“我”对鸭子由衷的喜爱。②句中,“不时”体现了母鸡需经常停下来呼唤、照顾小鸭子,表现了母鸡对小鸭子的爱。
【解析】两个加点词“不时”的本义是相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各自传达出的情感。①句中“不时”的说明主体是“我”,用“不时”说明自己央求母亲养鸭子的频繁,从而体现了“我”对鸭子的喜爱;②句中“不时”是说领队的母鸡总是停下来呼唤,体现的是母鸡对于小鸭子的一种爱。
2.如果《动物笑谈》的作者看到第②段画线句描述的情景,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引发他研究的兴趣?请以劳伦兹的口吻写出他的疑问。(4分)
示例:为什么有的母鸡能认出刚孵化的小鸭,而有的就认不出来呢?这是什么缘故呢?
【解析】文中的画线句主要讲述了两类不同的母鸡,一类能认出刚孵化的小鸭,另一类则不能。劳伦兹是动物行为学家,因此要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提出疑问,即寻求这种不同现象的本质原因,另需注意要用他的口吻写出。
3.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为调侃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审视的目光”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小鸭子逐渐长大,样貌显现出来,母鸡开始怀疑小鸭子的真实身份,表明作者观察细致,表现了作者对小鸭子的喜爱之情。
【解析】由“审视的目光”可知这句调侃的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母鸡认出小鸭的样子;而流露出的情感,自然是对鸭子的喜爱之情,因为作者开头就说“鸭子深得我的喜爱”。
4.联系全文,说说结尾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别样情感”指鸭子的实用功能令作者更喜欢,深化主题;情感上,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鸭子更深的喜欢。
【解析】本题可从三个角度来回答:一是结构上,首尾呼应,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二是内容上,写对鸭子别样的情感,深化了主题;三是情感上,强化了作者的情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17分)
养鸭
丰子恺
经常住在家里的只有三个半人:我们老夫妇二人,一个男工,和一个五岁的男孩。但畜生倒有八口:两狗,两猫,两鸽和两鸭。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两只鸭。
这一对鸭不是原配,是一个寡妇和一个第二后夫。来由是这样的:一吟(就是那专科生)从街上买了一对小鸭回来。小得很,两只可以并排站在手掌上。白天在水田游泳,晚上睡在一只小篮里,挂在梁上:为的是怕黄鼠狼拖去。一天半夜,我听见室内有响动,是鸭子叫。连忙起身,拿电筒一照,只见地上一只小雄鸭仰卧在血泊中。仔细一看,头颈已被咬断。连忙探望小篮子,小雌鸭幸而还在。全家人都起来。看看残生的小雌鸭,叹了好几口气。
后来一吟又买了一只小雄鸭。这次我们戒备很严,一对续弦的小鸭,安全地长大起来,直到我们迁居新屋,小鸭长成一对中鸭了。新屋旁有篱笆围着。我们在篱笆内掘一个小塘。一对鸭子尽日在此仰观俯察,逡巡游泳,在我的岑寂的闲居生活上增添了一种生趣。不知不觉,它们已长成大鸭,全身雪白,两脚大黄。它们晚上睡在屋檐下一只箩子底下。箩子上压一块石板,也是为防黄鼠狼。谁知有一天破晓,我睡醒来,听见连新(男工)在叫喊。起来探问,才知道雄鸭又被拖去了。一道血迹从箩子边洒到篱笆的一个洞口,洞外也有点滴,迤逦向荒山而去。原来昨夜连新忘记在箩子上压石板,黄鼠狼就来启箩偷鸭了。以后的情景着实可怜。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鸣,“嘎嘎”之声,竟日不绝。其声慌张,焦躁,而似乎含有痛楚,使闻者大为不安。以前小雄鸭被害了,她照旧吃食游水,我曾经笑它“毕竟是禽兽”。但如今看来,毕竟是人的同类,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
雌鸭一连三四日“嘎嘎”地哀鸣,东张西望地寻觅。后来也就沉静了,但样子很异常,时时俯在地上叩头,同时“咯咯”地叫。邻人周婆婆来,看见了,说它是需要雄鸭。我们托周婆婆作媒,过几天,周婆婆果然提了一只雄鸭来,身材同它一样大小。雄鸭一到地上,立刻跟着雌鸭悠然而逝,直到屋后篱角,花荫深处盘桓了。他们好像是旧相识的。
这一对鸭就是我所喜欢的畜生。我喜欢他们,不仅为了上述的一段哀史,大半也是为了鸭这种动物的性行。许多人说,鸭步行的态度太难看。我以为不然,摇摇摆摆地走路,样子天真自然,另有一种“滑稽美”。狗走起路来皇皇如也,好像去赶公事;猫走起路来偷偷摸摸,好像去干暗杀,这才是真难看。但我之所以喜欢鸭子,主要是为了他们的廉耻。人去喂食的时候,鸭一定远远地避开。直到人去远了才慢慢地走近来吃。正在吃的时候,倘有人远远地走过来,一定立刻舍食而去,绝不留恋。虽然鸭子终吃了人们的饭,但其态度非常漂亮,绝不摇尾乞怜,绝不贪婪争食,颇有“履霜坚冰”之操,“不食嗟来”之志,比较之下,狗和猫实在可耻:狗之贪食,恐怕动物中无出其右了。喂食的时候,人还没到,狗已摇头摆尾地先到,而且把头向空盆里乱钻。所以倒下去的食物往往都倒在狗头上。猫是上桌子的畜生,其贪吃更可怕。不管是灶头上,柜子里,乘人不备,到处偷吃,甚至于人们吃饭的时候,会跳上人膝,向人的饭碗里抢东西吃。一旦抢到了美味的食物,若有人追打,便发出一种吼声,其声的凶狠,可以使人想象老虎或雷电。凡此种种丑态我们的鸭子全然没有。鸭子,即使人们忘了喂食,仍是摇摇摆摆地自得其乐。这不是最可爱的动物吗?
(有删改)
1.文章结尾说“这不是最可爱的动物吗”,联系全文,说说文中的鸭子有哪些可爱之处?(4分)
答:可爱之处:雄鸭被害后,雌鸭痛楚不安的表现以及雄鸭雌鸭好似旧相识的默契,都表明鸭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鸭子走路摇摇摆摆,天真自然,有一种“滑稽美”;鸭子知“廉耻”,吃了人的饭,态度有“履霜坚冰”“不食嗟来”之感;即使忘了喂食,鸭子仍摇摇摆摆自得其乐。
【解析】结合文中的相关段落,从中提取或概括出答案。如由“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鸣,“嘎嘎”之声,竟日不绝。其声慌张,焦躁,而似乎含有痛楚,使闻者大为不安。……但如今看来,毕竟是人的同类,也是含识的、有情的众生”,可以看出鸭子因为同类的离去而伤心难过;由“许多人说,鸭步行的态度太难看。我以为不然,摇摇摆摆地走路,样子天真自然,另有一种“滑稽美””,可以看出鸭子的样子天真自然,惹人喜爱;由“虽然鸭子终吃了人们的饭,但其态度非常漂亮,绝不摇尾乞怜,绝不贪婪争食”,说明鸭子品格高尚;由“鸭子,即使人们忘了喂食,仍是摇摇摆摆地自得其乐”,说明鸭子自得其乐,惹人喜爱。
2.结合加点的一组同义词,赏析下列句子。(4分)
①一对鸭子尽日在此仰观俯察,逡巡游泳,在我的岑寂的闲居生活上增添了一种生趣。
②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鸣,“嘎嘎”之声,竟日不绝。
答:“尽日”和“竟日”的意思均是“整天,从早到晚”。第①句突出了鸭子在池塘游泳时悠闲自在的样子,体现了鸭子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以及作者对鸭子的喜爱。第②句突出了雄鸭被害后,雌鸭焦虑、慌张、痛楚的样子,表现了作者对鸭子的怜悯之情。
【解析】首先分析词语的本义,“尽日”和“竟日”的本义相同,都指终日,整天。然后结合句意做进一步分析。第①句中的“尽日”指一对鸭子一天到晚都在此仰观俯察。第②句中的“竟日”指那雌鸭放出箩来,东寻西找,仰天长鸣,“嘎嘎”之声,从早到晚叫声不断。
3.“畜生倒有八口”,作者为什么使用量词“口”,而不用“只”?(4分)
答:“口”作为量词时,可以计量人的数目,而“只”不可以。这里作者说“畜生倒有八口”,是因为他把家中的畜生当成人,当成家人。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拥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博大情怀。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知道“口”和“只”这两个量词的区别。“口”一般是用来形容人数量的量词,“只”一般用来形容动物数量,此处用形容人的量词来形容鸭子,则需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分析。此文表现了鸭子是可爱的动物,作者用“口”来形容鸭子,体现了鸭子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他把家中的畜生当成人,当成家人,从中看出作者拥有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博大情怀。
4.作者花了大量笔墨写猫和狗,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分析。(5分)
答:写猫和狗,主要是和鸭子形成对比,用猫、狗好像赶公事和好像干暗杀的走路姿态衬托鸭子走路的天真自然;用猫、狗的贪食丑态衬托鸭子不贪食、知廉耻的形象。作者写猫和狗其实也是写人,以动物性观照人性,表达了作者对如猫、狗般不知廉耻之人的鄙视,以及对鸭子般质朴、知廉耻之人的赞赏。
【解析】本文主要写的是鸭子,联系文中写猫狗的句子“比较之下,狗和猫实在可耻:狗之贪食,恐怕动物中无出其右了。喂食的时候,人还没到……甚至于人们吃饭的时候,会跳上人膝,向人的饭碗里抢东西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猫和狗,是为了把猫和狗的不知廉耻与鸭子的可爱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鸭子的有人情味,表达对鸭子高尚品格的赞美。
作文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的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诚实的我”“幸福的我”“成长中的我”“渴望理解的我”等;②要写出自己的个性、性格,或兴趣、爱好,或心情、感受等;③要写出生活中的“真我”,并注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导引】审题: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要求中的前三点已经把审题需考虑的问题讲解得清楚明白,在此不再赘述。需补充的是,“我”是本文写作的对象,横线上所填的内容是本文要体现的主旨,而且应积极向上,朝着能够传递正能量的方面展开行文。
选材:因为本题要求写出生活中的“真我”,所以应从生活中选取自己的真实事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关于自己的事,无外乎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事,打开记忆的匣子,从中截取某个或某些片段来表达文章中心即可。
思路:①写被别人误解,但自己仍坚持真实的自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诚实,最终得到别人的理解与歉意。②列举生活中的几件令自己感觉幸福的事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通过写信或日记的形式,向父母倾诉自己的苦恼,表达自己的心声或渴望被理解的意愿。④写自己对十八岁的向往,想象自己十八岁的样子,通过叙述自己十八岁时想做的事来表达自己希望成长为一个怎样的成年人。
【范文示例】
幸福的我
夜,已深。作业,仍如泰山般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索性放下笔,走到阳台上,抬头望天,看见无数颗明星如顽童般朝我调皮地眨眼。看着看着,我仿佛回到了很久以前-那时候的暑假,爸妈上班忙,没空在家照顾我,我便住在外婆家,那是我记忆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还记得,那也是一个群星闪烁的夜晚,外婆搬了两张躺椅到楼顶,我们一起躺下看夜空、数星星。外婆很会讲故事,她指着那白绸似的银河,用她那温柔的声音说:“这是王母娘娘为了不让牛郎和织女相见,用发簪划开的一条河……”我就在浩瀚的天穹之下,伴着外婆的故事睡着了。
“砰”,楼下一阵刺耳的关门声,让我一下从记忆回到了现实。脸,带着笑容,这是幸福的笑容。突然想起作业还未做完,我回到书桌前,脑海中外婆陪我数星星、给我讲故事的一幕幕,仿佛就是刚刚发生的。继续做作业,有如神助。我怀着满心的喜悦,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终于把“泰山”移走了。
现在,我上初中了,功课很多,但是我每隔两三个星期就会去看望外婆。
就在几天前,我去外婆家,看见客厅里的旧茶几上有一幅快完成的拼图。我十分好奇。外婆见我一直盯着桌上的拼图,微笑着说:“还记得你小的时候,我们一起玩拼图比赛吗?那拼图我一直保存着,有时我在家无聊,就拿拼图来打发时间。”我使劲点了点头。我摸着拼好的一块印有“幸福”字样的拼图,回想那有趣的比赛,不禁暗自发笑。
“你干吗在那里傻笑啊?”
“没……没事。就是想到以前跟您一起玩拼图,现在依然很开心。”我匆忙应答。
“那我们就一起把这幅图拼好,怎么样?”
“好啊!”
虽然我没有以前拼得那么快了,但我很享受拼图的过程。这过程让我体会到了那小小的、暖暖的幸福,那是有亲人陪伴的幸福。在拼图的过程中,我不时偷偷地瞥一眼外婆,有时正对上她那慈爱的目光,顿感一股暖流在心中荡漾;有时看到外婆头上新增的白发,心里不禁有点发酸,感叹岁月的无情。
回家后,外婆那被岁月雕琢过的面容,还不时闪现在我的眼前。如果不是课业繁重,我真的很想让她一直陪我看星星、玩拼图,给我讲故事。
真想时光能够倒流,让我回到那美好的童年,回到那段幸福的时光,永远永远有外婆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