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综合测试A卷(课内基础提优)
姓名:________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怂恿(yǒng) 哺乳(pǔ) 狡黠(xiá) 眈眈相向(dān)
B.禁锢(jìn) 虐待(nüè) 匍匐(fú) 怒气冲天(lù)
C.蹒跚(pán) 羞怯(qiè) 惩戒(chěng) 神采奕奕(yì)
D.蜷伏(quán) 温驯(xùn) 怅然(chàng) 畏罪潜逃(qián)
【解析】A项,哺乳(bǔ)。B项,怒气冲天(nù)。C项,惩戒(ché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C )
A.冤枉 懒惰 叮嘱 恋恋不舍 B.安详 障碍 俯冲 妄下断语
C.消耗 余辉 预警 不露痕迹 D.乞丐 忧郁 悲楚 苫蔽成丘
【解析】余辉 — 余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我们的观点和意见大相径庭,于是我们的合作很快得以进行。
B.不管神话如何荒唐无稽,如何怪诞不经,在原始社会的人们眼里,这些都是极其当然的、可信的东西。
C.他在台上的一番讲话,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不值得深究。
D.麦客们工作了一整天,回来后狼吞虎咽地大吃了一顿。
【解析】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与“我们的合作很快得以进行”的语境矛盾。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正月初一这天,家里来了七八个亲戚来给我们拜年。(分析:“初一”是序数,“七八”是确数)
B.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分析:“一遍”中的“遍”是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C.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分析:应该把“使得”删去)
D.阅读有关人与动物的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分析: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解析】“七八”是概数。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______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①⑤④③②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③⑤
【解析】②中的“这个道理”指语段开头的那句话,排在首位;接着是对雁阵中大雁的排列顺序及目的的介绍,按逻辑顺序排列为①⑤③;④是对雁阵排列作用的总结,放在最后。据此可得出答案。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单元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课文,我们要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B.《猫》的作者郑振铎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屈死的内疚、痛苦之情。
C.《狼》选自清代蒲松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全文讲述屠夫“遇狼一惧狼一避狼——杀狼”的过程,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获胜的道理。
D.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一文语言严谨科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解析】“语言严谨科学”说法有误,《动物笑谈》的语言是诙谐风趣的,有时还带着调侃的意味。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诗人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答: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描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以此来表现孤雁的执着。
【解析】本诗主要描写孤雁为了寻找雁群,不吃不喝,飞行万里,哀声连连。从诗中的“饮啄”“飞鸣”“望尽”“哀多”等动词可以看出孤雁寻找雁群的执着。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衬托(或:反衬、对比)。蕴含了诗人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解析】本诗前三联写孤雁执着地寻找雁群,尾联写野鸦的无忧无虑、鸣噪不停,可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进一步突出了孤雁渴望与雁群园聚的哀愁。蕴含的情感由表及里,表面写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实质是写诗人自己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又要面对一些俗客庸夫的悲苦心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乙】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①其臀②。欲释手,则货敝身压③,忍痛推之。既上,则狼已龁④片肉而去。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⑤,亦黠而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啮:咬。②臀:屁股。③货敝身压:货物摔破,车子压在自己身上。④龁(hé):咬。⑤脔(luán):小块的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狼径去:离开 (2)意暇甚:神情、态度
(3)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4)方极力时:正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禽 兽 之 变 诈/几 何/哉
【解析】“禽兽之变诈”为偏正短语充当主语,其后应停顿;“几何”是谓语,“哉”是句末语气词,其间可停顿。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2分)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3)窃尝一脔,亦黠而可笑也。(2分)
偷尝他一块肉,这只狼也算是狡猾又可笑了。
【解析】(1)“缀”是“连接,紧跟”的意思;“甚”是“很”的意思。(2)“窃”是“偷,盗”的意思;“黠”是“狡猾”的意思。
4.用自己的话概述甲、乙两文中狼的贪婪分别体现在哪里。(4分)
答:狼的贪婪在甲文中体现在屠户投骨,两只狼紧紧跟随,骨头没有了仍然追着屠户;在乙文中体现在趁车夫不能出力的时候,偷吃一块肉。
【解析】甲文表现狼贪婪的语句是“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乙文表现狼贪婪的语句是“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据此可分析作答。
参考译文:【乙】有一个车夫,推着辆沉重的车子正在爬坡,当到最吃力的时候,一条狼窜来咬住了他的屁股。(车夫)想放下车子,又担心翻车毁了货物把自己也压在下面,只好忍住疼痛继续推车。等上了坡,狼已经从车夫屁股上咬下一块肉逃走了。趁车夫无能为力的时候,偷尝他一块肉,这只狼也算是狡猾又可笑了。
(三)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1~4题。(16分)
猫(节选)
郑振铎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梳理选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完成填空。(2分)
愤怒 — 悔恨 — 无奈 — 悲痛
【解析】当“我”断定是“我”家的猫把鸟咬死时,“我”很愤怒,打了它“心里还愤愤的”;隔了几天,“我”发现一只黑猫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错了,“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说明“我”开始悔恨;于是“我”想补救“我”的过失,但猫不能说话,“我”不知怎么表白“我”的误解,可见“我”的无奈;最后,猫死了,“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可见“我”十分悲痛。据此可分析出“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2.阅读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是什么?(3分)
答:猫经常对着鸟笼望着,“我们”的主观臆断,猫的不讨喜以及自身存在的弱点。
(2)分析最后一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答:内容上,是对上文的总结,表达了作者伤害了无辜生命的内疚和悔恨之情;结构上,照应开头。
【解析】(1)解答本题需要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找原因。客观上是猫的一些动作导致了“我们”的误解,主观上则有作者自己对这只猫的不喜欢引出的错误的判断。(2)解答本题,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内容上,有对上文总结的作用,表达自己在伤害第三只猫以后内心的内疚和悔恨之情。结构上,则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猫被打后,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从猫的角度,以猫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出猫的心情。(4分)
示例:唉,我太不幸了,别人家的黑猫吃了主人家的宠鸟,主人居然独断地认为是我干的,还不问青红皂白就拿着大棒子追打我,难道仅仅是因为孤独的我平时多看了可爱的鸟几眼?唉,这也太冤了吧!我还是赶紧逃命去吧!
【解析】联系前后文,可从“猫”对主人做法的抱怨、对自己被冤枉的苦痛、做出逃命的决策等方面展开联想。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对猫的暴怒、虐待比作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深深的悔恨与自责。
【解析】由“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针的本体是“我”对猫的暴怒和虐待,刺的是“我”的良心,由此折射出“我”的自责与悔恨。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7分)
酿甜
周晓枫
①去曲靖,一路的山。有时晴朗,天空浩荡;有时云涌,高处的云掩映着低处的云。薄暮时分,两侧是介于墨绿与黛黑的山影,依然有珠灰色的云沉降下来,峰岭之间,云缕不绝。
②涌云之下,层峦之间,生命丰富。孔雀的美仿若幻觉,大象的品德有如寓言,蝴蝶的魔术、长臂猿的绝技……这里的动物,接近神迹。云南的植物,一定被神的嘴唇秘密吻过,才能繁茂至此,才能铺开这辽阔而恍惚的梦境。
③云南的茶有名,以普洱为最。那么粗朴而凝重的茶色,深琥珀般古老的时间,就这样涓滴入口,缭绕在心。我到了曲靖的沾益,最早《山海经》里曾提及温水,这里在1985年被水利专家确认为珠江源。我喝着用珠江的源头之水泡制的普洱茶……谁都无法溯游,回到自己生命的源头,但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记忆的江河。
④云南的菌有名,奇怪的样子和味道。有的艳异如花,有的朴素如泥,有的表面滑腻,菌盖上有层薄薄的黏液。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雨后多了许多采菌人,我深入林间,亦有所发现。我发现的蘑菇颜色暗淡,隐约几根像是松针的短梗,不仅散在菌盖表面,也镶嵌在牛粪色的菌褶之间。
⑤云南的花有名。本来要攀登曲靖的马雄山,目的是探访珠江源,我却忍不住,不停记录那些册间植物的名字:长叶女贞、大花卫矛、粉叶小檗、马雄杜鹃……
⑥想到花,就想到花的媒人:蜜蜂。在曲靖的罗平旧屋基乡,我参观“一窝蜂”计划的养殖基地。由于地处偏僻,锥状山体林立,这里人迹罕至,既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自然生态未被破坏,有的是覆盖山体的植被和花朵——更适合养蜂,比种庄稼更环保。
⑦我记忆中的放蜂人,总是追逐着春天和花期,似乎是以最美好的方式流浪着。事实上,这种浪漫实现起来非常辛苦,养蜂人并不轻松,就像他们的蜜蜂一样勤劳得近乎疲劳:一只蜜蜂每天要造访几千朵花,一个养蜂人每年要辗转数千公里,风餐露宿,冷暖自知。他们不断搬运沉重的蜂箱,寻找新的安置点。蜜蜂嗡嗡作响,而他们是沉默而孤独的。可我在罗平看到的,恰恰相反。养蜂,把外出的打工者吸引回来,让他们不必在异乡颠沛流离,就在家乡,就在故土,就在亲人旁边,安居乐业。这里出品的蜜叫“那色土蜜”,土蜜,指的是中华蜂的土蜂蜜。蜂箱不是常见的简陋板条箱,它设计精致,有斜顶和苫草,蜜蜂像是从棚户搬进别墅。蜜蜂也不必远行,花太多了,这里有简直能淹死蜜蜂的花海;它们的小翅膀轻轻振动,就能抵达那些人类难以抵达的陡峭山体,那是理想的蜜源地。它们制造的花粉和蜜滴,清热解毒,清火润燥……那种甜,安慰舌尖和心尖。
⑧我很喜欢蜜蜂。它们在花朵上工作,用舞蹈的方式交流。它们的蜂巢充满建筑学的美感,它们是情商出色的社会学家。它们是佩剑的小武士,不畏死亡地为了个人荣誉与集体安危而战。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媒人,每天都在缔结花朵的婚姻,让植物拥有果实的未来与新生。
⑨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在曲靖罗平,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一窝蜂”计划,采用与众不同的认养模式,认养者可享受蜂群一整年酿造的生态蜜,包括提供现场割蜜的体验和食宿。每窝蜂对应着养蜂的贫困户,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蜂农疼惜蜜蜂,说蜜蜂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蜂王和幼蜂;他们割蜜的时候只取一半,要给蜜蜂留下充足的食物。他们感恩蜜蜂,感恩这些甜蜜的小劳力和袖珍的小媒人。
⑩据说,自然、优质的蜂蜜几乎不会变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百年、几千年也不会变质,简直像液体的琥珀,经得起古老而漫长的岁月。蜜滴的浅金色真美!我一边用荞饼沾着那色土蜜享受午后时光,一边想着关于蜜蜂的传奇。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选自《201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有删改)
1.体会文章标题“酿甜”的含义及作用。(3分)
答:含义:一是指蜜蜂通过辛勤的劳动酿造甜甜的蜜;二是指养蜂人通过辛勤劳动酿造甜蜜的生活。作用: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蜜蜂辛勤劳动酿造甜甜的蜜。②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辛勤的劳动能酿造甜蜜的生活。③言简意赅,新颖独特,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酿甜》这一标题的表层含义从文中所写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指蜜蜂酿造甜甜的蜜;其深层含义可从第⑦段写的养蜂人的辛勤劳作及第⑨段写的蜜蜂的“认养者”所创造的生活领悟出来。标题的作用,根据“酿甜”的词语含义,结合文中所写的蜜蜂酿造甜甜的蜜的内容以及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可分析出概括了文章内容和揭示了文章主旨两个作用;再从标题的言简意赅和新颖性来分析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
2.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3分)
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
答:画线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菌各种各样的美丽形貌,具体表现了菌的“奇怪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菌的喜爱之情。
【解析】该句把菌的形状比作伞、书册、活着的珊瑚,可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可见菌的种类繁多、形貌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菌的喜爱之情。
3.作者在写蜜蜂之前,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山、云、水、茶、菌、花等,用意何在?(4分)
答:①为下文写蜜蜂做铺垫。②用山、云、水、茶、菌、花等的美衬托蜜蜂的勤劳可爱。
【解析】文章主要描写和赞美的对象是蜜蜂,前半部分描写云南的山、云、水、茶、菌、花等,表现了云南环境的美好,能引来蜜蜂,所以作者说“想到花,就想到花的媒人:蜜蜂”,即前文的铺垫是为了引出后文对蜜蜂的描写以及对蜜蜂的赞美。据此可分析作答。
4.为什么说“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3分)
答:“一窝蜂”计划通过蜜蜂将人与人联系起来,让人们互相帮助,共享美好生活,所以说“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
【解析】结合第⑨段中“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等内容可知原因。
5.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示例:生活中一些美好的东西因为习以为常而被我们忽略,如父母的爱护、老师的鼓励等,但这些东西可以创造生命的奇迹。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东西吧!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习以为常”“忽略”“奇迹”“熟视无睹”“光芒”等关键词来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被我们忽略的东西的意义,表达出珍惜之情。
(五)阅读莫言的文章《我家的猫,创造了猫国奇迹》,完成题目。(18分)
我家那只猫生第二窝猫的时候,已是初夏,家家户户都赊了毛茸茸的小鸡雏。
放在院子里,唧唧地叫着,跑着,确实有几分可爱的样子。
我家自然也赊了鸡雏。我经常发现猫蹲在黑暗的角落里,目光炯炯地窥视着鸡雏。
几天之后,邻居一个孙姓的老太太,骂上门来了,自然是骂猫,说有一只小鸡被我家那只猫给吃了。后来又接二连三地有人骂上门来,我们本是积善之家,竟因一只猫担了恶名,并不仅仅赔偿人家几只鸡罢了。
祖母把猫装进一条麻袋里,死死地捆扎住了麻袋口,然后,由二哥背到街上,扔到一辆去潍坊的拖拉机后斗里。
祖母对拖拉机手说了半天好话,央求人家第一不要厌烦猫叫把它中途扔下;第二到了潍坊后要把麻袋左转三圈右抡三圈,把猫抡得头晕了再放它出袋,免得它记住方向跑回来。
猫被扔进拖拉机后斗里,拖拉机后斗颠颠簸簸,把猫给拖到潍坊去了。潍坊离我们村子有多远?三百零二十里。
失去母亲的四只小猫彻夜叫唤,激起我的彻夜凄凉。天亮后,祖母连连叹息,说:“可怜可怜真可怜,人猫同理,这四个孤苦伶仃的小东西。”
祖母腾出一个筐子,絮上一些细草,做成了一个猫窝。又吩咐我从厢房里把四只小猫抱到家里来。
梅雨时节到了,半月雨水淋漓,连绵不断。我无法出家门,百无聊赖,便逗着四只小猫玩,并用土豆糊糊喂它们。我看着生满绿苔的房檐下明亮的雨帘,雨大一阵小一阵,但始终不停,屋子里也一阵晦暗一阵明亮。
当晦暗时,四只小猫的八只眼睛绿绿地闪着光,好像磷火一样。树叶沙沙响着,是风在吹,我想象着那只老猫的情景,它在那遥远的潍坊,生活得怎么样?
农村的阴雨天,无事可干,劳累日久的大人们便白天连着黑夜睡觉,雨声就是催眠曲。我逗着猫玩一阵,看一阵雨,胡思乱想一阵,瞌睡上来,伏在一条麻袋上便睡。
朦胧中看到那只猫穿越河流与道路,出没郁郁青纱帐,顶风冒雨,向家乡奔来……一阵喧闹吵醒了我,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那只猫果真回来了。
它遍身泥巴,雨湿猫毛更显得瘦骨嶙峋。四只小猫与老猫亲热成了一个蛋。
我大叫着:“猫回来啦!猫回来啦!”家里人纷纷起来,看着猫儿女与猫母亲生离死别又重逢的情景,这情景委实有点感人。
祖母立刻吩咐母亲给猫备食,它吃鸡的罪恶阴影消逝。起码是在我家老幼的心里,洋溢着一片猫中英雄所创造的奇迹的辉煌光彩。
猫离家十七天,如果不走弯路,跋涉三百余华里。它是被装进暗无天日的麻袋里运走的,拖拉机手老邱又忠实地履行了祖母“左转右抡”的嘱咐,它是靠着什么方法重返家园的呢?这个谜我始终解不开。
祖母看着急急进食的猫,感叹道:“猫老多啦!”
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对这只猫的敬佩,一直认为这只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
(选自小说集《儿子的敌人》)
1.梳理故事情节,补全方框里的内容。(4分)
(1)母猫闯祸,家人受辱 → 祖母谋划,母猫被弃 → 小猫唤母,家人惦猫 → (2)母猫回家,家人迎猫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梳理。根据第④段“几天之后,邻居一个孙姓的老太太,骂上门来了,自然是骂猫,说有一只小鸡被我家那只猫给吃了。后来又接二连三地有人骂上门来,我们本是积善之家,竟因一只猫担了恶名,并不仅仅赔偿人家几只鸡罢了”可以概括出“母猫闯祸,家人受辱”;根据第1段“‘猫回来啦!猫回来啦!’家里人纷纷起来,看着猫儿女与猫母亲生离死别又重逢的情景,这情景委实有点感人”,第16段“祖母立刻吩咐母亲给猫备食,它吃鸡的罪恶阴影消逝。起码是在我家老幼的心里,洋溢着一片猫中英雄所创造的奇迹的辉煌光彩”可以概括出“母猫回家,家人迎猫”。
2.按要求完成语言赏析。(6分)
(1)根据提示,完成朗读设计。(3分)
当祖母说“这四个孤苦伶仃的小东西”时,重音应该落在“孤苦伶仃/小东西”上,理由是“孤苦伶仃”强调了四只小猫失去了母亲的孤单、无助,重读表现了祖母对小猫的同情,以及内心的难过与愧疚。/“小”字强调了四只小猫的弱小和失去母亲的可怜,重读表现祖母对它们的疼爱和怜悯,以及内心的不忍与愧疚。(3分)
(2)品读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3分)
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这句话是否累赘?)
不累赘,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与后一句中的“果真”相照应,强调“我”看到母猫回家时内心的惊讶和欣喜。(3分)
【解析】(1)本题考查朗读设计。本题回答重音落在“孤苦伶仃”或“小东西”上均可。“孤苦伶仃”形容孤单困苦,无依无靠。放在这里强调了四只小猫失去了母亲后的孤单、无助,重读能表现祖母对小猫失去母亲的同情,以及看到小猫孤孤单单,没有母亲陪伴,内心的难过与愧疚,重读更能引发人们对小猫的同情。“小”字强调了四只小猫的年幼和弱小,在最需要母亲的时候又失去母亲,十分的可怜,重读能表现出祖母对小猫们的怜悯和疼惜,以及看到幼小的猫没有母亲照顾,内心的不忍与愧疚。(2)本题考查句子分析。“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这句话中两次重复说“揉揉眼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我”对眼前看到的景象感到不可思议,生怕看错,又与后一句中的“果真”相照应,写出了“我”确实看到猫回来了,不是出现的幻觉,表达了“我”看到母猫回来时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因此不累赘。
3.有同学认为第⑩段的环境描写与故事内容没有关系,可以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
答:不能删去。(1分)第⑩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梅雨季节雨水连绵、晦暗潮湿的特点,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背景;(1分)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闷的气氛,为下文母猫冒雨回家、母子团圆的情节作铺垫;(1分)衬托了母猫为与孩子团聚而不辞辛劳的伟大母亲形象。(1分)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分析。第⑩段“梅雨时节到了,半月雨水淋漓,连绵不断”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写出了梅雨季节阴雨连绵、空气潮湿的特点,渲染了一种沉闷、凄凉的气氛,为下文写母猫冒雨回家时浑身湿漉漉的样子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母猫不顾天气返回家中与自己的孩子团聚,衬托出了母猫为了孩子不怕苦、不怕累的伟大母亲形象。
4.文章结尾写道:“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对这只猫的敬佩,一直认为这只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请联系链接材料,比较两文中猫的行为和“我”的态度的不同,谈谈你对“猫国的奇迹”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郑振铎《猫》)
答:在郑振铎的《猫》中,猫因“我”的冤枉和追打逃到屋瓦上,并因此不再回来,最终死在邻家,猫是无抵抗的逃避者,“我”对它先有偏见,后有愧疚。(1分)莫言笔下的猫在离家十七天,辗转三百余里后,在恶劣天气下重返家园,小小的动物,克服了大大的困难,出乎“我”的意料,这是个奇迹;母猫有着和人一样的深情,为了和孩子团聚,它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返回家园,这是母爱创造的奇迹,母猫的行为改变了“我们”对它的态度,捍卫了猫作为独立的生命的尊严,创造了“猫国的奇迹”。(3分)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在郑振铎的《猫》中,猫被主人冤枉后选择了无抵抗的逃避,再也没有回来,最终死在了外边。“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内心万分愧疚又自责。而莫言笔下的猫被丢弃到了离家很远且陌生的地方,尽管路途遥远、天气恶劣,但它牵挂着自己的四个孩子,还是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回到了家中,这出乎人的意料,小小的躯体,蕴含着大大的能量,“我”对猫不畏艰难也要回到孩子身边的伟大母爱感到敬佩,这在“我”看来它的回归简直就是展现着母爱精神的一个奇迹。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泰戈尔说:“当我和拥挤的人群一同在路上走过时,我看见你在阳台上微笑,我唱起歌,忘却了所有的喧嚣。”
请以“感谢你的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④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写作导引】审题: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微笑”是题目的中心词,分析材料中泰戈尔的话,这里的“微笑”应含有“赞许、鼓励、认可”的意思;“感谢”则说明“微笑”对主人公有积极的影响。作文前,可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来确定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谁的微笑?对谁微笑?为什么微笑?微笑对文章主人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文题中的“你”是不确指的对象,可根据内容来灵活确定。
选材:可从生活中挖掘别人的“微笑”来叙述,写自己从他人的“微笑”中得到的温暖和感悟;也可以选择拟人化的事物,写自己从它们“微笑”地面对生活中受到的启发。
思路:①这里的“你”,是具体的身边的人。擅长写记叙文的同学,在表现别人的微笑对自己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时,可以使用语言、外貌、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使文章有血有肉。前文以记叙为主,结尾可以议论抒情。②这里的“你”,是拟人化的事物或历史上的名人。擅长抒情的同学,可用优美的语言表述某人、某物微笑面对生活,从而使自己受到启发,由此表达感激之情,注意情感要真挚,不能围绕“感谢”空发情感。
【范文示例】
感谢你的微笑
“微笑”很简单,谁都会,但不同情境的微笑的意义并不相同。在遇到伤心事时,微笑让你快乐;在遇到灾难时,微笑给你力量;在遇到挫折时,微笑给你勇气。因为别人的微笑,所以我能勇敢地面对一切,也以微笑回敬他人。
在一年前的某一天,我坐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哭了,哭得很厉害。没有倾诉的对象,我只能用哭来发泄自己的伤心。我边哭边想着:明明不是有意的,且已经道过歉了,为什么他还要用那么难听的、刻薄的话来说我?他是我的同学,因为不小心撞了他一下,而被他的话气哭了。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同学之间就不能宽容一点呢?我的心里像有蚂蚁在咬噬一样痛苦、难受。这时,你出现了!你对我说:“同学,请问你怎么了?”我抬起头,看见了你那灿烂的微笑。你的微笑是那么甜,那么暖,让我受伤的心一下子好了许多。你继续微笑着轻轻地拍了我一下,我这才回过神来。你接着问:“怎么了?哭得这么伤心,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我摇了摇头。突然间我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一股脑儿将心中的痛苦告诉了你。你听了后说:“原来是这样呀!不用伤心,同学与同学之间有时会有那么一点不愉快的事,只要各让一步,大家还是好朋友的。而且,你也要懂得宽容,用一颗宽容之心去对待别人。”我还想说什么,但欲言又止,他说的没错,应该用宽容对待他人,同学之间的一些小事情,只要各让一步就会海阔天空了。“谢谢你。”“不用谢。”他的脸上依然挂着那阳光般的微笑。看着他温暖的微笑,我释然了,我决定找那位同学敞开心扉谈一谈……
和他说再见后,我在心里一再回味着他的话。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对自己说了那些语重心长的话,让我感动不已,难以忘记。
没错,微笑很简单,微笑让你在冰冷的世界里能够拥抱温暖,微笑让你在干渴时能够喝到清凉的泉水,微笑让你在无助时获得力量。微笑总是会给你带来乐观的感觉。
我想说:“谢谢你——陌生人的微笑。”第五单元 综合测试A卷(课内基础提优)
姓名:________
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怂恿(yǒng) 哺乳(pǔ) 狡黠(xiá) 眈眈相向(dān)
B.禁锢(jìn) 虐待(nüè) 匍匐(fú) 怒气冲天(lù)
C.蹒跚(pán) 羞怯(qiè) 惩戒(chěng) 神采奕奕(yì)
D.蜷伏(quán) 温驯(xùn) 怅然(chàng) 畏罪潜逃(qiá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冤枉 懒惰 叮嘱 恋恋不舍 B.安详 障碍 俯冲 妄下断语
C.消耗 余辉 预警 不露痕迹 D.乞丐 忧郁 悲楚 苫蔽成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观点和意见大相径庭,于是我们的合作很快得以进行。
B.不管神话如何荒唐无稽,如何怪诞不经,在原始社会的人们眼里,这些都是极其当然的、可信的东西。
C.他在台上的一番讲话,不过是鹦鹉学舌而已,不值得深究。
D.麦客们工作了一整天,回来后狼吞虎咽地大吃了一顿。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正月初一这天,家里来了七八个亲戚来给我们拜年。(分析:“初一”是序数,“七八”是确数)
B.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分析:“一遍”中的“遍”是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C.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分析:应该把“使得”删去)
D.阅读有关人与动物的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分析: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______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①⑤④③② B.②①⑤③④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③⑤
6.下列关于课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单元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课文,我们要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B.《猫》的作者郑振铎通过对三只猫的不同结局的叙述,抒发了“我”的不同情感,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屈死的内疚、痛苦之情。
C.《狼》选自清代蒲松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全文讲述屠夫“遇狼一惧狼一避狼——杀狼”的过程,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丢掉幻想,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获胜的道理。
D.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一文语言严谨科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诗人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聊斋志异》)
【乙】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①其臀②。欲释手,则货敝身压③,忍痛推之。既上,则狼已龁④片肉而去。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⑤,亦黠而可笑也。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啮:咬。②臀:屁股。③货敝身压:货物摔破,车子压在自己身上。④龁(hé):咬。⑤脔(luán):小块的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狼径去:__________ (2)意暇甚:__________
(3)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 (4)方极力时:__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两处)(2分)
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窃尝一脔,亦黠而可笑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述甲、乙两文中狼的贪婪分别体现在哪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1~4题。(16分)
猫(节选)
郑振铎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梳理选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完成填空。(2分)
愤怒 — _______ — _______ — 悲痛
2.阅读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我们”断定猫咬死鸟的根据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最后一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猫被打后,心情是怎样的?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从猫的角度,以猫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出猫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7分)
酿甜
周晓枫
①去曲靖,一路的山。有时晴朗,天空浩荡;有时云涌,高处的云掩映着低处的云。薄暮时分,两侧是介于墨绿与黛黑的山影,依然有珠灰色的云沉降下来,峰岭之间,云缕不绝。
②涌云之下,层峦之间,生命丰富。孔雀的美仿若幻觉,大象的品德有如寓言,蝴蝶的魔术、长臂猿的绝技……这里的动物,接近神迹。云南的植物,一定被神的嘴唇秘密吻过,才能繁茂至此,才能铺开这辽阔而恍惚的梦境。
③云南的茶有名,以普洱为最。那么粗朴而凝重的茶色,深琥珀般古老的时间,就这样涓滴入口,缭绕在心。我到了曲靖的沾益,最早《山海经》里曾提及温水,这里在1985年被水利专家确认为珠江源。我喝着用珠江的源头之水泡制的普洱茶……谁都无法溯游,回到自己生命的源头,但每个人的血管里,都流淌着记忆的江河。
④云南的菌有名,奇怪的样子和味道。有的艳异如花,有的朴素如泥,有的表面滑腻,菌盖上有层薄薄的黏液。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雨后多了许多采菌人,我深入林间,亦有所发现。我发现的蘑菇颜色暗淡,隐约几根像是松针的短梗,不仅散在菌盖表面,也镶嵌在牛粪色的菌褶之间。
⑤云南的花有名。本来要攀登曲靖的马雄山,目的是探访珠江源,我却忍不住,不停记录那些册间植物的名字:长叶女贞、大花卫矛、粉叶小檗、马雄杜鹃……
⑥想到花,就想到花的媒人:蜜蜂。在曲靖的罗平旧屋基乡,我参观“一窝蜂”计划的养殖基地。由于地处偏僻,锥状山体林立,这里人迹罕至,既没有工业也没有农业,自然生态未被破坏,有的是覆盖山体的植被和花朵——更适合养蜂,比种庄稼更环保。
⑦我记忆中的放蜂人,总是追逐着春天和花期,似乎是以最美好的方式流浪着。事实上,这种浪漫实现起来非常辛苦,养蜂人并不轻松,就像他们的蜜蜂一样勤劳得近乎疲劳:一只蜜蜂每天要造访几千朵花,一个养蜂人每年要辗转数千公里,风餐露宿,冷暖自知。他们不断搬运沉重的蜂箱,寻找新的安置点。蜜蜂嗡嗡作响,而他们是沉默而孤独的。可我在罗平看到的,恰恰相反。养蜂,把外出的打工者吸引回来,让他们不必在异乡颠沛流离,就在家乡,就在故土,就在亲人旁边,安居乐业。这里出品的蜜叫“那色土蜜”,土蜜,指的是中华蜂的土蜂蜜。蜂箱不是常见的简陋板条箱,它设计精致,有斜顶和苫草,蜜蜂像是从棚户搬进别墅。蜜蜂也不必远行,花太多了,这里有简直能淹死蜜蜂的花海;它们的小翅膀轻轻振动,就能抵达那些人类难以抵达的陡峭山体,那是理想的蜜源地。它们制造的花粉和蜜滴,清热解毒,清火润燥……那种甜,安慰舌尖和心尖。
⑧我很喜欢蜜蜂。它们在花朵上工作,用舞蹈的方式交流。它们的蜂巢充满建筑学的美感,它们是情商出色的社会学家。它们是佩剑的小武士,不畏死亡地为了个人荣誉与集体安危而战。它们是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媒人,每天都在缔结花朵的婚姻,让植物拥有果实的未来与新生。
⑨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在曲靖罗平,认养一窝蜂,甜蜜两家人。“一窝蜂”计划,采用与众不同的认养模式,认养者可享受蜂群一整年酿造的生态蜜,包括提供现场割蜜的体验和食宿。每窝蜂对应着养蜂的贫困户,认养者不仅收获蜂蜜,也帮助了蜂农。蜂农疼惜蜜蜂,说蜜蜂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蜂王和幼蜂;他们割蜜的时候只取一半,要给蜜蜂留下充足的食物。他们感恩蜜蜂,感恩这些甜蜜的小劳力和袖珍的小媒人。
⑩据说,自然、优质的蜂蜜几乎不会变质。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百年、几千年也不会变质,简直像液体的琥珀,经得起古老而漫长的岁月。蜜滴的浅金色真美!我一边用荞饼沾着那色土蜜享受午后时光,一边想着关于蜜蜂的传奇。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选自《2018年中国散文排行榜》,有删改)
1.体会文章标题“酿甜”的含义及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第④段中的画线句。(3分)
有的平滑如伞,有的菌褶如书册,有的布满微雕般的蜂巢气孔,像活着的珊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写蜜蜂之前,用大量笔墨描写了山、云、水、茶、菌、花等,用意何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蜜蜂不仅是花的媒人,也是人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人们总是在习以为常中有所忽略,或许奇迹,有时来自某种熟视无睹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莫言的文章《我家的猫,创造了猫国奇迹》,完成题目。(18分)
我家那只猫生第二窝猫的时候,已是初夏,家家户户都赊了毛茸茸的小鸡雏。
放在院子里,唧唧地叫着,跑着,确实有几分可爱的样子。
我家自然也赊了鸡雏。我经常发现猫蹲在黑暗的角落里,目光炯炯地窥视着鸡雏。
几天之后,邻居一个孙姓的老太太,骂上门来了,自然是骂猫,说有一只小鸡被我家那只猫给吃了。后来又接二连三地有人骂上门来,我们本是积善之家,竟因一只猫担了恶名,并不仅仅赔偿人家几只鸡罢了。
祖母把猫装进一条麻袋里,死死地捆扎住了麻袋口,然后,由二哥背到街上,扔到一辆去潍坊的拖拉机后斗里。
祖母对拖拉机手说了半天好话,央求人家第一不要厌烦猫叫把它中途扔下;第二到了潍坊后要把麻袋左转三圈右抡三圈,把猫抡得头晕了再放它出袋,免得它记住方向跑回来。
猫被扔进拖拉机后斗里,拖拉机后斗颠颠簸簸,把猫给拖到潍坊去了。潍坊离我们村子有多远?三百零二十里。
失去母亲的四只小猫彻夜叫唤,激起我的彻夜凄凉。天亮后,祖母连连叹息,说:“可怜可怜真可怜,人猫同理,这四个孤苦伶仃的小东西。”
祖母腾出一个筐子,絮上一些细草,做成了一个猫窝。又吩咐我从厢房里把四只小猫抱到家里来。
梅雨时节到了,半月雨水淋漓,连绵不断。我无法出家门,百无聊赖,便逗着四只小猫玩,并用土豆糊糊喂它们。我看着生满绿苔的房檐下明亮的雨帘,雨大一阵小一阵,但始终不停,屋子里也一阵晦暗一阵明亮。
当晦暗时,四只小猫的八只眼睛绿绿地闪着光,好像磷火一样。树叶沙沙响着,是风在吹,我想象着那只老猫的情景,它在那遥远的潍坊,生活得怎么样?
农村的阴雨天,无事可干,劳累日久的大人们便白天连着黑夜睡觉,雨声就是催眠曲。我逗着猫玩一阵,看一阵雨,胡思乱想一阵,瞌睡上来,伏在一条麻袋上便睡。
朦胧中看到那只猫穿越河流与道路,出没郁郁青纱帐,顶风冒雨,向家乡奔来……一阵喧闹吵醒了我,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那只猫果真回来了。
它遍身泥巴,雨湿猫毛更显得瘦骨嶙峋。四只小猫与老猫亲热成了一个蛋。
我大叫着:“猫回来啦!猫回来啦!”家里人纷纷起来,看着猫儿女与猫母亲生离死别又重逢的情景,这情景委实有点感人。
祖母立刻吩咐母亲给猫备食,它吃鸡的罪恶阴影消逝。起码是在我家老幼的心里,洋溢着一片猫中英雄所创造的奇迹的辉煌光彩。
猫离家十七天,如果不走弯路,跋涉三百余华里。它是被装进暗无天日的麻袋里运走的,拖拉机手老邱又忠实地履行了祖母“左转右抡”的嘱咐,它是靠着什么方法重返家园的呢?这个谜我始终解不开。
祖母看着急急进食的猫,感叹道:“猫老多啦!”
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对这只猫的敬佩,一直认为这只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
(选自小说集《儿子的敌人》)
1.梳理故事情节,补全方框里的内容。(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 → 祖母谋划,母猫被弃 → 小猫唤母,家人惦猫 → (2)___
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完成语言赏析。(6分)
(1)根据提示,完成朗读设计。(3分)
当祖母说“这四个孤苦伶仃的小东西”时,重音应该落在“____________”上,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3分)
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这句话是否累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第⑩段的环境描写与故事内容没有关系,可以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写道:“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对这只猫的敬佩,一直认为这只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请联系链接材料,比较两文中猫的行为和“我”的态度的不同,谈谈你对“猫国的奇迹”的理解。(4分)
【链接材料】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郑振铎《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泰戈尔说:“当我和拥挤的人群一同在路上走过时,我看见你在阳台上微笑,我唱起歌,忘却了所有的喧嚣。”
请以“感谢你的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④书写端正,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