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二《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07:1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正确辨识逻辑推理的形式。
2.学习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进行阅读理解和写作。
活动一 理解推理及其形式
活动二 学习三段论推理
活动三 学习归纳推理(归纳法)
活动四 学习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必要条件推理
排除法
二难推理
运用有效地推理形式
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
推理所依据的已有的判断叫作推理的前提,推出的新判断叫作推理的结论。
推 理
(依据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充分条件推理
三段论
一、明确定义
逻辑推理是由已知的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语言表达方式是由复合判断句构成的复句。由多重复句构成的叫复合推理。表达中不要用虚假的前提进行推理,也不要滥用关联词语强加因果关系,更不能偷换概念。
活动一 理解推理及其形式
例1 他普通话说得很好,看来一定是个北京人。
分析 大前提“普通话说得很好的都是北京人”,显然虚假。
例2 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分析 “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并不是“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而造成的,属于强加因果造成语病。
二、推理的种类形式
1.根据前提数量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1)直接推理:由一个判断直接推出结论。如:一切知识来源于实践。
(2)间接推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判断联结起来而推出结论。主要方法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二难推理等。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判断;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推理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理的逻辑常项。
2.根据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1)必然性推理:就是具有必然性推出关系的推理,前提真,结论必真。
(2)或然性推理:就是不具有必然性推出关系的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真。
3.根据思维进程方向性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第一类推理称作“演绎推理”,(形式有三段论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等)演绎推理的结论涉及的范围没有超出前提,例如“物以稀为贵,白菜是物,所以白菜以稀为贵”,结论中的“白菜”只是“物”的一种。
第二类推理称作“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结论涉及的范围超出了前提,例如“白菜以稀为贵,芦荟以稀为贵,所以物以稀为贵”,结论中“物”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了白菜和芦荟。一般来说,“归纳推理”的“归纳”是指不完全归纳,至于说完全归纳,其结论的范围也没有超出前提。
第三类推理称作“类比推理”,如果“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那么“类比推理”则是从个别到另一个别的推理。例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活动二 学习三段论推理
(一)定义
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这个定义要注意三点:一是三段论全由性质判断组成;二是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共同项(相同的概念);三是三段论是间接推理,因为它的前提是由两个判断组成。
(二)结构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结论是推出的新判断,但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可以将大小前提或结论任意省略和紧缩。
例如: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作小项,用“S”表示,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结论中的谓项叫作大项,用“P”表示,如上例中的“应该受到尊重”;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作中项,用“M”表示,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在三段论中,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如上例中的“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如上例中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三段论推理是根据两个前提所表明的中项M与大项P和小项S之间的关系,通过中项M的媒介作用,从而推导出确定小项S与大项P之间关系的结论。
示例1 歌德是18世纪德国的一位著名的文艺大师。有一位与其文艺思想相左的文艺批评家,生性古怪,态度傲慢,一天,歌德与他“狭路相逢”,不期而遇。这位文艺批评家见歌德迎面走来,不仅没有有礼貌地打招呼,反而目中无人,高傲地往前直走,并卖弄聪明地大声说:“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面对这十分尴尬的情景,歌德镇定自若、笑容可掬,谦恭地闪一旁,并机智而礼貌地答道:“ ”故作聪明的文艺批评家顿时怔然,讨了个没趣,只得默然离去。
呵呵,我可恰恰相反。
三段论
清代剧作家朱 (hé)的《十五贯》中过于执的推理,其推理过程为:
大前提: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有十五贯钱
小前提:熊友兰有十五贯钱
结论:熊友兰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
其大前提其实是“有十五贯钱的是杀死尤葫芦的罪犯”(所有M都是P),大前提本身是错误的。
并不是所有符合三段论定义的推理形式都是有效的。有的三段论是无效的三段论。判断“大前提”的真伪性是辨别三段论有效与否的方法之一。
示例2
三段论
(三)小结
①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③结论:推出的新判断。一般地说,在关联词“所以”“因此”“由此可见”等等后面的是结论;在关联词“因为”前面的是前提。
1.补充下列三段论推理的环节。(10分)
(1)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所以我们的事业一定能胜利。(2分)
答案 省略了大前提:正义的事业是一定能胜利的。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还是别发表意见吧。(2分)
答案 省略了小前提:你没有调查。
(3)我们是大学生,大学生是讲文明的。(2分)
答案 省略了结论:所以,我们应该讲文明。
(4)你是经济学院的学生,你应当学好经济理论。(2分)
答案 省略了大前提:经济学院的学生都应该学好经济理论。
(5)所有的人都免不了犯错误,你也是人嘛。(2分)
答案 省略了结论:所以,你也免不了犯错误。
2.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说明原因。(8分)
(1)上层建筑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文学艺术是上层建筑;所以,文学艺术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2分)
答案 正确
(2)所有偶蹄动物都是哺乳动物,牛都是偶蹄动物,所以,牛是哺乳动物。(2分)
答案 正确
(3)雷锋,是因为他出身好,所以能成为共产主义战士。(2分)
答案 错误。这是一个三段论的省略式,省略掉的大前提是:凡出身好的都能成为共产主义战士。这个大前提是不真实的,包含虚假前提的三段论,不能必然推出真实结论。
(4)我多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大爷原来是个工人。(2分)
答案 错误。“从工厂走出来的”不都是工人,省去的大前提——“凡从工厂走出来的都是工人”是不真实的。即使“这个人多次从工厂走出来”,也不能必然地推出“这个人是工人”。
3.阅读下面的材料,请写出德国军官的推理过程。(4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向法军猛烈进攻,法军为了避开德军锐气,积蓄力量,巧施隐身术,躲藏了起来,德军一时失去了攻击目标。德军指挥官下令侦察敌情。一天,德军一名军官用望远镜搜索法军阵地,突然发现了前方阵地下慢慢地爬出了一只名贵的波斯猫,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晒太阳。于是德军军官根据波斯猫的出入地判断出前方阵地必有法军指挥所。
答案 德国军官的推理过程:
(1)凡有名贵波斯猫的地方就有法军高级指挥官,前方阵地有名贵的波斯猫,所以,前方阵地有法军高级指挥官。
(2)凡有法军高级指挥官就有法军高级指挥所,前方阵地有法军高级指挥官,所以,前方阵地有法军高级指挥所。
4.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4分)
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题目的要求,然后对例句进行分析——“狭路相逢勇者胜”是大前提,“我们是勇者”是小前提,“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是结论。拟写答案时首先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过程,而且结论要合理;其次,大前提要引用名言;最后,要注意句式,示例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所写句子也应该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
答案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肯定会犯错。
(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我们能不断取得进步。
5.阅读下面的文段,按照后面的要求完成题目。
据《韩非子·说林上》中记载,公元前663年,齐桓公率领大军援助燕国攻打孤竹国。战争从春季开始,凯旋时已是冬天,山川草木都变了样,齐军不熟悉孤竹地形,途中迷失了方向。齐桓公十分着急。这时,上卿管仲献计说:老马是认识道路的,可以让我们军队里的老马为我们带路。齐桓公依计而行,齐军跟在老马后面,居然找到了出路,齐桓公大喜。后来队伍行进到山中,几天都找不到水源,大家口渴难熬,齐桓公一筹莫展,连管仲也束手无策。这时,大臣隰朋建议说:我听说,蚂蚁冬天筑巢穴在山的南面,夏天筑巢穴于山的北面。不管在哪里,蚂蚁总是在水源上面筑巢穴。现在这里就有蚂蚁窝,我们找找看,是否能找到水源。齐桓公听了十分惊奇,命令士兵们挖掘,果然挖出了水。齐桓公十分赞叹隰朋的聪明才智。
文段中,管仲寻找道路,从逻辑上讲,用的是一个三段论推理。其推理过程是:老马是认识道路的,这几匹马是老马,所以这几匹马是能认识道路的。
文段中的隰朋找水也运用了同样的推理,请仿照管仲的推理过程,仿写出隰朋找水的逻辑推理过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蚂蚁总是在水源上面筑巢穴 ②现在这里就有蚂蚁窝 ③下面肯定有水源
活动三 学习归纳推理(归纳法)
(一)定义
归纳推理即从多个具体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个一般的规律,是从个别到一般。例如:
(1)中国皇帝是纸老虎,沙皇是纸老虎,希特勒是纸老虎,墨索里尼是纸老虎,日本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
(2)杨树有光合作用,槐树有光合作用,榆树有光合作用,杨树、槐树、榆树是绿色植物的一部分,所以,绿色植物都有光合作用。
(二)分类
归纳推理又分为“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分为“简单枚举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
1.完全归纳推理:从所有对象中得出一般结论。
例如: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钝角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锐角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所以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不完全归纳推理:从部分对象中得出一般结论。
(1)简单枚举推理;从个别或少数现象中得出结论。
例如:春耕深一寸,强如上牛粪。
简单枚举推理往往会犯以下逻辑错误:
有些推断的前提本身是虚假或谬误的,有的遗漏了所涉其他对象而导致结论片面或偏颇,有的则是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强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的问题等等。
这句话含有以下推理:
①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一定能避免发生火灾;
②只要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其推断的错误:
①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燃放烟花爆竹是诱因之一,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其他情况也会引发火灾,比如天干物燥、吸烟、气温过高导致汽车自燃,等等。
②环境污染的原因也有很多,不只是燃放烟花爆竹,工厂“三废”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可见,在遗漏条件信息的情况下,所得结论很可能出现说法绝对的错误。
(2)科学归纳推理:科学归纳出所有对象或部分对象的一般结论。例如:封建社会教育为封建阶级服务,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为资产阶级服务,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所以教育总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
①求同法:同一现象在各种场合中,如果有一个相同的现象,那么,这个现象就是在各种场合中都出现的那个现象的原因,这叫作求同法。
例如:观点: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李时珍为完成《本草纲目》这一鸿篇巨制,历时27年,三易其稿,才成就了这部享誉世界的“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左思、李时珍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执着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当这种付出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一定能浇开成功的花朵。
点评:上面这个语段所列举的事例比较全面,注意了时间、空间、领域的组合,作者在概括他们的共同点时即注意到了这一点。紧接着,从论点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探因究果的分析,最后总结,升华观点。
②求异法:某种现象在一个场合出现,在另一个场合不出现,这两个场合只有一个条件不同,那么,这个条件就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这叫作求异法。
例如:证明白杨早落叶与大气污染有关。使两间实验室的土壤、水分、温度、光照时间等均相同,同样栽上几株白杨,但一间实验室放入污染空气,另一间实验室的入气孔装上活性炭过滤器清除污染物质,这样就可以证明白杨早落叶是否与大气污染有关。
归纳推理在文章中的运用示例:
孝公用商鞅之法,民以殷盛,国以富强,获楚、魏之地千里。惠王用张仪之计,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三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李斯《谏逐客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归纳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但结论却未必真实,也有可能为假。
在当今国际关系中,要高度警惕文化霸权。作为国家生存发展的主体性精神,民族精神是本民族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民族性格、品格、道德和风尚。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密切相关,是一个国家共同的“集体记忆”,是民族生活中最具权威的文化基因。传统文化变“虚弱”,国家就没有希望了。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必然是一个消失的民族。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学技术,我们会被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会被打垮。
①本民族全体成员并不一定都具有这种民族精神。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传统文化变‘虚弱’”,只能推断出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可能要处于劣势,但不一定导致国家没有希望,语段推论有误。“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意味着丢弃了国家生存发展的主体性文化,对民族的发展是有影响的,但是推断不出导致民族灭亡消失。
答案 ②传统文化变“虚弱”并不一定导致国家没有希望
③一个民族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不一定就消失
7.阅读下面的文字,请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写一个总结评论性的段落。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出身贫寒;心怀天下的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好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19世纪人类杰出的艺术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靠着弟弟接济;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到处漂泊……
答案 这些历史名人都饱受贫穷的困扰,也正是幼时的贫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使他们更积极地去改变现状,最终成就别样人生。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活动四 学习类比推理
(一)定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并列比较类推得出相同的属性,即一般结论。它是以两个事物中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
例如: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光也有波动性质。
再如:①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地形、水文、土壤)是相似的。
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气候条件(温度、湿度、光照)也是相似的。
③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适于种植柑橘。
④所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也适于种植柑橘。
(二)特点
类比推理具有或然性。如果前提中确认的共同属性很少,而且共同属性和推出来的属性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类比推理就极不可靠,称为机械类比。科学家常根据类比推理得出重要结论或有重大发现、发明。
类比推理的实质:由两个事物一个(些)方面相似而推出它们另一方面也相似,是从个别到另一个别的推理。类比推理至少要给出两组相似性,一组提供前提,另一组既提供前提又引出结论。
例如: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六国论》)
这句话看起来很短,只有一组相似性。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以地事秦,地不尽,侵不止。但这一组相似性其实建立在另一组相似性的基础之上:薪助火势,地助秦强(贪)。这一组相似性在作者眼里是常识,所以未曾言明。所以这句话的完整推理过程是: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因为薪助火势→以地事秦,地不尽,侵不止,因为地助秦强(贪)。
我国古人善用譬喻来说理。这些譬喻有些是类比推理,有论证的价值;有些只是一般性比喻,只有修辞的价值。学生只有掌握了类比推理的基本形式,才能合理区分两者。
例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春秋·杂下之十》)
这是一个典型的类比推理,其推理形式结构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不同使橘的味道不同→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楚之水土使齐民入楚善盗。
由橘(A)生两地味不同(c),民(B)生两地不盗而转盗(c)的相似属性,推知就像橘的味不同是因水土不同(d)一样,民不盗而转盗也是因水土不同(d)。这显然是类比推理的形式结构。
再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这句话出自刘备之口,只是一种比喻,只有修辞的效果,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得到诸葛亮如鱼得到水,凸显君臣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和晏子的“橘论”以及邹忌的“蔽说”有本质的区别。
在接受他人言论时,须冷静分辨,打动自己的究竟是逻辑的力量还是修辞的力量,对后者,悦纳的同时更要多一分审慎。
推 理
推理分类 前提与结论 前提与结论 前提与结论
是否有必然联系
演绎推理 一般 个别 前提范围大 结论范围小 必然推理
归纳推理 个别 一般 前提范围小 结论范围大 或然推理
(除完全归纳推理外)
类比推理 一般 一般 个别 个别 前提结论范围 大小同 或然推理
8.老子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请指出其中的逻辑推理形式,并根据烹饪佳肴与治理国家的相通之处,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治国启示。(4分)
(1)逻辑推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国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类比推理。
(2)①治理大国如同烹制佳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②治理大国如同烹制佳肴——做菜不能随意翻动,要掌握好火候,尊重烹饪的规律;治国不能朝令夕改乱折腾,要了解国情,体察民意,尊重规律,科学施政。③治理大国如同烹制佳肴——“烹小鲜”是日常生活小事,尚需要用心、尽心方能做好;“治大国”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更须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9.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进行类比推理,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6分)
(1)杂志对于________相当于________对于农民(  )(2分)
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
C.书刊 农村 D.编辑 菠菜
解析 如果我们难以从题目中断定两词之间的关系,就只能逐项代入,然后再类比两词之间的关系。通过代入,我们发现“杂志对于编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2)阳光:紫外线(  )
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
解析 根据阳光与紫外线、海水与氯化钠的关系都是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选出答案。
(3)生命:动物(  )
A.思维:人类 B.绿色:植物
C.节气:历法 D.收获:秋季
解析 动物与生命是必然属性关系,也就是动物一定具有生命,人类必然有思维,哲学也讲过了,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植物不一定是绿色,所以排除B项,秋季不一定有收获,如大灾之年,所以排除D项,历法不一定有节气(二十四节气之前已经有历法,节气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而已),所以排除C项。
(3)生命:动物(  )
A.思维:人类 B.绿色:植物
C.节气:历法 D.收获:秋季
解析 动物与生命是必然属性关系,也就是动物一定具有生命,人类必然有思维,哲学也讲过了,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植物不一定是绿色,所以排除B项,秋季不一定有收获,如大灾之年,所以排除D项,历法不一定有节气(二十四节气之前已经有历法,节气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而已),所以排除C项。
10.仿照例文的类比方式,补足下文空缺部分的内容。不能再使用例文中的句子。
例文: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尽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怕发生交通拥堵就禁止汽车上路。就如同不能因为怕说错话就永远不说话一样。永远不说话自然不会说错话,但也同时压制了许多有益的话。
毫无疑问,未成年人吸烟应该加以禁止。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防止给未成年人吸烟以可乘之机,就明令禁止自动售烟机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就如同不能为了禁止产生无证驾车现象就在路上设置路障一样 路障自然禁止了无证驾车的人 但也同时禁止了有证驾车的绝大多数人。
活动五 学习充分条件推理
也叫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有两个前提,其中一个前提是假言判断,另一个前提是这个假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它的假言前提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所谓“充分条件”,就意味着有这个条件,就一定有相应的结果或结论;通常用“如果p,那么q”的形式表示p(前件)是q(后件)的充分条件,有p就一定有q。
规则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如果p,那么q→有p,定有q。
例如:如果你喜欢语文,那么你学习语文会很投入→你学习语文确实很投入,所以你喜欢语文。
规则2: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如果p,那么q→并非q,并非p。
例如:如果得肺炎,就会发烧→小刚没发烧,所以他没得肺炎。
分析:在充分条件命题的相关推理中,“肯定前件就可推出后件的肯定”和“否定后件则可推出前件的否定”都是有效的,而“肯定后件”和“否定前件”都不能有效地推出任何结论。
“肯定后件”是常见的逻辑错误。例如:
《世说新语》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有一次,孔融在众人广坐之中有上佳表现,陈韪却说:“小时了了(聪慧),大未必佳。”孔融反唇相讥:“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孔融的推理就是“肯定后件”,写成规范的格式就是:
如果小时聪慧,那么长大不一定优秀→(陈韪现在不优秀),想必小时很聪慧(肯定q)。
“否定前件”的错误在生活中也不少见。例如:
某交友相亲节目中,男嘉宾面对出场的24位女嘉宾,将自己喜欢的划入红区,其他的划入蓝区。一女嘉宾问男嘉宾:“区分不同区域是如何考虑的?”男嘉宾称,如果划入红区,一定是他感到“气场很强的”。该女嘉宾说:“我未被划入红区,那说明我气场不强。”
女嘉宾的推理就是“否定前件”,写成规范的格式就是:
如果划进红区,那么气场很强→未被划进红区(否定p),气场不(很)强。
分析:“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虽然都是无效的推理形式,但并不等于推出的结论一定不符合事实,但即使某一次符合事实(例如那位女嘉宾确实气场不强,陈韪小时候确实聪明),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语数英三门学科的三位老师小聚。语文张老师说,古人宴会上有投壶、射覆的游戏。《醉翁亭记》里写道:“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这里的“射”就是猜谜推理,咱们今天也来一个雅致一点的逻辑游戏。数学王老师说:“好。”张老师说:“我取两颗葡萄,一颗枣。现在,我分给你们一人一颗,我自己留下一颗。请你们根据自己手上的水果来推出对方手里拿的是什么。”
当王老师和李老师拿到水果时,起先都呆了一下,好像推不出来。就在这时候,英语李老师喊了起来:“我猜到了。”
请问李老师是怎样推理的?他推出的结果是什么?请写出他的推理形式。(4分)
答案 李老师的推论过程:如果王老师手里拿的是枣,王老师应当能够判定“我”手里的是葡萄。因为材料里指出,枣只有一颗。但是,对方“呆了一下”。这就意味着王老师手里不是枣,那就只能是葡萄。
活动六 学习必要条件推理
也叫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就是它的假言前提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假言推理。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著名典故: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分析:案例可规范表述为:只有出使狗国,才从狗门入→我出使的不是狗国,我不从狗门入。
需注意:日常语言的逻辑推理,识别和运用关联词语很重要。一般来说,表示充分条件会用到“如果……那么……”“只要……就……”“因为……所以……”等关联词,表示必要条件会用到“只有……才……”“除非……不……”等关联词。但有时日常推理会省略关联词语,这就需要通过辨析事理关系和表达意图来分析逻辑关系。
必要条件推理的第一种有效形式:只有p,才q→并非p,并非q(否定前件式)
分析:通常用“只有p,才q”的形式表示必要条件关系,p是q的必要条件,没有p就没有q。
必要条件推理的第二种有效形式:只有p,才q→有q,定有p(肯定后件式)
分析:p是q的必要条件,有p才会有q;q是p的充分条件,有q就一定有p。
例如,《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请分析袁隆平的推理过程。
从遗传学的分离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分析: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袁隆平的这一则推理就是典型的必要条件肯定后件式推理,推理过程如下:只有杂种水稻的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它的后代发生分离,它的后代是杂种水稻第二代(它本身是杂种水稻第一代)。
比较:充分条件推理与必要条件推理的不同规则
充分条件推理规则:①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
②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
③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④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
必要条件推理规则:①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
②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③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
④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
12.请仔细分析下面两个例句,仿照并根据每个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另写两句话。要求:分别符合例句①、例句②的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4分)
①只有年满十八岁,才有选举权;小周不到十八岁,所以小周没有选举权。
②谁如果骄傲自满,那么他就要落后;他骄傲自满,所以他会落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③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他没有坚持下去,所以他不会成功。
④如果有大雾,飞机就会停飞;今天起了大雾,所以飞机会停飞。
活动七 学习选言推理
选言推理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
(1)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或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要肯定剩下的一个选言支。
例如:这个三段论的错误,或者是前提不正确,或者是推理不符合规则;这个三段论的前提是正确的,所以,这个三段论的错误是推理不符合规则。
(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大前提是个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小前提肯定其中的一个选言支,结论则否定其他选言支;小前提否定除其中一个以外的选言支,结论则肯定剩下的那个选言支。如下面的两个例子:
①一个词,要么是褒义的,要么是贬义的,要么是中性的。“结果”是个中性词,所以,“结果”不是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②一个三角形,要么是锐角三角形,要么是钝角三角形,要么是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不是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所以,它是个钝角三角形。
13.分析下列句子推理方面的逻辑错误。(4分)
有评论认为:国足在世界杯预选赛中失利,不是赛前准备不充分,就是集中训练时不够扎实。国足这次集训时缺乏针对性,失利的原因不是赛前准备不充分。
答案 选言误推。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一条规则:大前提不能是相容的选言判断,选言支必须互相排斥。而本题中,前一个选言支“准备不充分”包容了后一个选言支“集中训练时不够扎实”,因此,由肯定一个选言支而否定另一个选言支可知,本题犯了“选言支不排斥”的逻辑错误。
活动八 学习二难推理
二难推理适用于一件事情有诸种可能,而诸种可能都会导致同一种情况的情形。
例如:《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在私室内用瓜果私祭时想:“但我此刻走去,见他伤感,必极力劝解,又怕他烦恼郁结于心,若不去,又恐他过于伤感,无人劝止。两件皆足致疾。”
分析:案例中宝玉的推理过程,有以下体现:
若去劝解,黛玉会烦恼郁结于心而致疾→若不去劝解,黛玉会过于伤感而致疾→或者去劝解,或者不去劝解→总之,黛玉会致疾。
这段文字推理严密,把宝玉因爱至深至切而矛盾纠结的两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两难推理的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不同情况会导致同样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选择,都会导致同一个必然的结果。规范化表达如下:如果p,那么r→如果q,那么r→p或者q→总之r
以下是历史上两个著名的二难推理:
①东方朔喝了汉武帝的“不死酒”,汉武帝要杀他。他说:“如果你杀死我了,说明所谓的不死酒是假的,那你原本就不该杀我。如果杀不死我,不是白费劲吗?”
②一次,赵飞燕在汉成帝面前告班婕妤的状,诬陷她曾向鬼神诅咒过汉成帝。汉成帝传诏班婕妤。班婕妤从容地回答道:“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善尚且不能得福,做坏事还能得到什么呢?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又有什么好处呢?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因此,我是不会做那样的傻事呀。”
分析:案例中东方朔和班婕妤的推理过程,有如下体现:
①如果你杀死我了,说明所谓的不死酒是假的,证明你原本不该杀我→如果你杀不死我,又会白费力气,也证明你原本不该杀我→杀我,或者不杀我→总之,毫无意义,都会证明你原本不该杀我。
②假使鬼神无知,向他们诅咒没有意义→假若鬼神有知,他们就不会接受坏人的诉说→鬼神无知也好,或者鬼神有知也罢→总之,向鬼神诅咒毫无意义(我不会做那样的傻事)。
14.阅读下面的诗歌,思考诗歌中的逻辑推理形式,概括其推理过程。(5分)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元姚燧《越调·凭阑人·寄征衣》)
(1)逻辑推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概括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1)二难推理
(2)如果寄征衣,你就不会回家,非我所愿→如果不寄,你会受寒,非我所愿→或者寄征衣,或者不寄征衣→总之,不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