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用中等速度、欢快的情绪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了解傣族的泼水节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向学生渗透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3.欣赏傣族的歌舞,初步熟悉傣族风情的音乐和舞蹈。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
教学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现和结束句中的弱起(后半拍起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影像资料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音乐小天地!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节日的画面,请大家边看边欣赏,还要想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播放泼水节的图片)
师: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有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那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图片中的节日——泼水节。刚才大家看到的画面就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的盛景。
请大家再来欣赏傣族的头饰与服饰(出示图片),是不是特别的华美?再来看看他们的民族乐器——象脚鼓、铓锣。象脚鼓顾名思义是不是长得像大象的脚丫子呀?那另外一个乐器是什么你们认识吗?(出示铓锣图片)
下面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为大家朗读一下这段文字?(泼水节字幕播放)学生朗读后教师给予自制的“硬纸孔雀”作为奖励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下面请同学们来了解一下傣族泼水节的习俗(教师朗读PPT字幕),今天,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走进傣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泼水节中,一起来感受他们的热情好吗?出示PPT《快乐的泼水节》歌谱。
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播放歌曲范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和速度。
师:这首歌表现的音乐情绪怎样?速度如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举手回答、进行奖励)
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有哪些特殊的节奏?
学生跟教师用“啦”哼唱旋律,哼唱后发现特殊节奏(附点音符)。学生讲解附点音符的含义,及时进行奖励(纸孔雀)。请学生继续找出歌曲中其他附点音符。
找出结束句中的连音线并讲解。“0”表示什么意思?(空拍,休止符)找出所有休止符。
读歌词,教师读一句歌词学生跟读一句,边读边拍手打节奏。感受附点节奏。之后大家一起边拍手边读歌词,注意附点节奏。教师指出学生读的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教师有表情地范唱第一段歌曲,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
教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学生学唱第一段歌曲。
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和不同的小节。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跟琴演唱第一段,演唱完毕跟录音演唱第一段。
学生跟录音演唱第二段歌词。
教师讲解结束句,用琴弹奏结束句,拍手表示休止符。
学生起立跟录音表演唱全曲,第一段歌曲拍手拍肩,第二段跺脚。
学习傣族舞蹈动作
PPT展示舞蹈动作图片
跟音乐表演所学动作
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
PPT播放蒙古族那达慕视频及图片;彝族的火把节图片;藏族的雪顿节图片。
跟着音乐再次回顾《快乐的泼水节》歌曲。学生起立表演唱。
请学生到讲台为大家演唱并进行奖励。
总结
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学习了《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曲,和你们的互动非常愉快!期待我们的下一次见面!
板书设计:
快乐的泼水节
附点音符 X·X 连音线 休止符
教学反思:
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注意课堂教学的“口语”太多,比如“好吗?”、“好不好?”等口语说的太多,今后课堂上需要多加注意。另外教师琴技应加强练习。总体来说本节课突破了重难点,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内容丰富,还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