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6 13:1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优高联考
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3.1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约8000年前,主要有内蒙古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出土的小型玉凿工具及玉环、玉玦等装饰品,淮河下游江苏淮安市宋集乡青莲岗文化遗址出土的玉斧、玉铲等小型工具及玉镯等装饰品,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璜、玉坠等佩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
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自然环境决定文明发展的程度
C.早期玉器注重实用性与审美性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强
2.春秋战国时期有“师保”“辅贰”之制。《礼记》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这反映了
A.儒家理政思想的弘扬B.原始民主制遗风的留存
C.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D.当时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图1、图2分别为西汉文帝后期和景帝中元六年地方政区变化示意图。它反映出当时
A.政治中心发生东移B.王国威胁解除
C.中央行政体制调整D.政治局势趋稳
4.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隋文帝赈灾的历史叙述。这种差异说明表1
A.官方档案可信度高B.唐朝记载更具真实性
C.两则史料无法互证D.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
5.在服饰上,唐代宽袍大袖,无论男女都爱着胡服;宋代则相对修身适体,尤其是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背子的“遮掩”功能加强。这反映出宋代
A.民族交融的不断加强B.社会重理的审美意趣
C.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D.追求个性的思想意识
6.图3为洋务派兴办的福州船政局的组织结构图。这表明当时
A.官督商办优势明显B.近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C.新式学堂开始创建D.近代企业经营方式出现
7.19世纪八九十年代,康有为提出:“凡论古今人群新知之功及恶言之过,先当考明其时,次当区别其地”“于其义理一项,则以今日所发明之实理为准而算之……其制度一项,则从现在比例最末之制度起算……进则记功,退则计过”“是非随时而易义”。在此,康有为旨在
A.探寻自然界的进化法则B.肯定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C.揭示社会变革的必要性D.否定“中体西用”思想
8.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确定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强调以发展农业为主,协调畜牧业、工业、手工业等生产事业,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并运用互助合作的形式,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些政策
A.团结了地主阶级联合抗日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D.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9.图4为1952年创作的宣传画《增产节约巩固国防》。它揭示出当时
A.国际环境较为紧张
B.农业生产关系得到调整
C.国防建设成就巨大
D.社会主义建设有序开展
10.有学者认为:“尽管古代世界创造了十分多样的政治形式,但只有一种形式在希腊罗马史上注定地起了特别的真正决定性的作用。而政治制度的这一主导形式无疑就是城邦。”该学者意在强调
A.世界文明形式的复杂多样B.古代政体发展的相似规律
C.国家治理方式的灵活多变D.城邦政治的历史进步作用
11.1233年,英国国王亨利三世指责伯爵理查德·马歇尔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宣称自己不是侵犯者,因为国王首先侵犯了他的土地。伯爵认为,由于国王违约在先,根据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原则,效忠关系自动解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政治纽带影响权力格局B.封君封臣制度趋向瓦解
C.封建割据导致国家分裂D.专制王权遭到严重削弱
12.部分学者在研究拉丁美洲“考迪罗主义”时指出:“国家的条件使得暴力的统治或狡诈的统治比法制的统治更为有效”“西班牙美洲政治植物上开出的一朵特有的花”。他们揭示了拉丁美洲
A.政治制度的特殊性B.民族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C.社会发展的滞后性D.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13.伏尔泰指出:“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这一主张旨在
A.抨击封建神学理论B.揭示人类的自私本性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强调法律创立的艰难
14.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高举“不共和、毋宁死”的旗帜;1837年,英国伦敦工人协会提出了男性普选、年度议会、平均选区、有俸议员、取消议员财产资格和无记名投票的六原则。这表明欧洲早期工人运动
A.主要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出现B.重视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C.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目标D.追求建立公正的理想社会
15.表2为19世纪末某些英国政治人物的言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传统外交政策表2
A.导致英国严重孤立B.已被遗弃
C.无法维护英国利益D.受到质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粮食自给日益困难,最终形成“仰食他省客米”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江田赋)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通“徭”)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币帛枭纻,嘉湖之丝纾,皆恃此女红末叶,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之收,则必不可办。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材料二 松江府、太仓府、海门厅、通州并所属各县逼近海滨,率以沙涨之地宜种棉花,是以种棉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食全赖客商贩运……究其种棉而不种稻之故并非沙土不宜于稻,盖缘种棉费用少而获利多,种稻工本重而获利轻,小民惟利是图。
(浙江籍官员张海珊曰)吾里滨太湖自前明以来,时患水警……向籍楚蜀籼米接济。
——据[清]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
分析说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仰食他省客米局面出现的原因。(12分)
17.(14分)近代地理教科书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工具,而且是思想启蒙的利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之西界,踞亚洲之中枢,与英、俄两国属地相接。其地地势坟起,若覆笠然。故山水大干,皆发原于此焉。东隔东海,与日本国相望;南临南海,接法属之安南,及英属之缅甸;西南隔大山,与英属之印度分界。自西而北而东北,包中国之三面者,皆俄国之属地也。唯东北部之南境,隔鸭绿江,与朝鲜国相连。
——张相文编《蒙学中国地理教科书》
材料二 地球自转之证甚多,如物体自高处落下,其物体不能成道直线,稍偏于东;如振子振动之时,其振动之面,即见其次第回转移动之形,他若地球形状之扁平椭圆体,贸易风之方向不变等,均易证明地球自转之理;若以地球非自转,殆不能指明其现象。——沈仪镕译编《中等地文学教科书》
材料三 三权独立,分权限制,必遵宪法而行,是为立宪政体;若民主政体,则选举总统,本宪法而行。
——周惟寅编《中学地理教科书》
材料四 人类与动植物异,而气候之关系尤疏,即在热带、寒带间,亦能生活,其身体、精神之发达,于美术、学问上,皆能精益求精,而不负其余力;全球之人类,虽分劳动、懒惰二种,非气候使然,亦人之本性为之也。
——沈仪镕译编《中等地文学教科书》
结合近代地理教科书内容的特点,说明近代地理教科书是“思想启蒙的利器”。(14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年突击队
1954年1月13日,北京苏联展览馆在搭建工业馆拱顶支模时遇到技术难题。工区团委从各个班组抽调了18名业务能力强、肯吃苦的团员青年组建了我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表3为报道青年突击队历史活动的部分文章。
结合材料,以“青年·角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林殖民展览
德国外事部及下属的殖民部、民间相关组织在柏林举办帝国殖民展览。图5、图6分别为“科学—商业”展览乌瞰图和相关展览内容、科学大厅中的地球仪雕塑。
地球仪上标注着从帝国延伸出的22条轮船航线,雕塑旁边还有四座带有统计数据的金字塔,用来展示德国识字率、海上交通、海军力量等。
提取材料信息,分析说明德国举办展览的大体时间。(17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C 2.B 3.D 4.D 5.B 6.D 7.C 8.B 9.A 10.D 11.A 12.A 13.C14.D 15.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16.(12分)
从政府赋税角度作答,如农民赋税负担沉重,单凭种粮难以满足纳税需要;而明清赋税征银的政策,促使农民从事工商业,获得更多的钱银来抵赋税以及日常生活之用。(4分)从棉花种植角度作答,如江南近海地区沙涨之地宜种棉花;种粮的经济利益不如种棉;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等。(4分)
从自然灾害角度作答,如自然灾害频发,导致粮食短缺;政府为防止灾荒激化社会矛盾,积极调度他省粮食等。(4分)(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7.(14分)
近代地理教科书将中国放置在世界格局之中,有利于打破传统“天下观”,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中国与世界。(3分)
近代地理教科书强调运用逻辑实证探究地理问题与解释地理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思维与态度。(3分)
近代地理教科书宣扬民主政体和法制,有利于学生的民主意识的启蒙。(3分)
近代地理教科书否定地理环境决定论,肯定人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唤醒学生自存、自主、自强的意识。(3分)
总之,近代地理教科书体现了西学对中国的影响及近代中国人寻找救国道路的探索,有力地促进了思想启蒙。(2分)
18.(12分)
从青年突击队活动所处时间角度作答,说明青年在向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承担了重要角色。(4分)
从青年突击队在工业化中的作用角度作答,说明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了重要角色。(2分,照抄原文不得分)
从青年突击队在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作用角度作答,说明青年在社会主义革命中承担了重要角色。(2分,照抄原文不得分)
从今天青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该发挥的作用角度作答。(2分)历史表达(2分)
层次1:不能表达成文,思路不清,词不达意;
层次2:表述成文,立意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2分)
19.(17分)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2分)
“帝国”等信息,说明展览举办是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后。(3分)
科学大厅展示的德国科学研究成就和海军力量、工业和出口大厅展示的仪器和出口工业产品等信息,反映出德国科技、工业、军事成就,这与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展状况相吻合。(8分)
“非洲大厅”、“热带房屋”、地球仪上的航线与海上交通、殖民大厅中对委内瑞拉的铁路计划等信息,反映出德国资本输出及其对非洲、拉丁美洲侵略扩张的状况,这与19世纪末德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加紧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史实相吻合。(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