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3《峨日朵雪峰之侧》(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3《峨日朵雪峰之侧》(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08:4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万象归一,即为诗心
0
1
赏读峰侧景象
0
2
解读诗歌意象
目录
CONTENTS
0
3
品读诗人形象
01
PART ONE
赏读
峰侧景象
赏读峰侧景象
01
熟诵全诗,欣赏诵读视频,用自己的话概括描绘诗歌中呈现的景象。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lì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xiāo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mǎo钉一样揳xiē入巨石的罅xià 隙 xì 。
血xuè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
快慰。
峨日朵雪峰之侧
雄浑
悲壮
赏读峰侧景象
01
峨日朵雪峰之侧 昌耀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太阳落山
石砺滑坡
军旅喊杀
雄鹰雪豹
小小蜘蛛
虚实结合
视听结合
赏读峰侧景象
01
诗人攀登过程与体验概括
峨日朵雪峰之侧,“我”目睹了壮美的日落景象,但石砾不时滑坡,像军旅喊杀一样令人惊惧,我手足并用地攀登,付出了血滴从“千层掌鞋底”不断渗出的代价,我渴望强者为伍,最后是一只小小蜘蛛与“我” 一同默享奇景。
常言“诗言志”,昌耀写下自己峰侧攀登所见所闻所感的意蕴是何?诗人想通过这首短诗传达怎么样的“密语”?我们可以尝试从诗中的“摩斯密码”入手。
02
PART TWO
解读
诗歌意象
解读诗歌意象
02
1.整合诗中出现的意象:
雪峰、落日、山海、石砾、深渊、雄鹰、雪豹、蜘蛛。
解读诗歌意象
02
“那些富含深意的意象所提供的多层意蕴,都指向人的无限的精神领域。”
——陈仲义《百年新诗百种解读》
2.你对诗中哪个意象印象深刻,尝试分享你对其意蕴情感的理解或者困惑。
解读示例:
蜘蛛虽然渺小,但凭借自己的力量攀登 至此,享受美景,是诗人自喻。
疑惑示例:
太阳为何彷徨许久?又决然跃入山海?
知人论世助益意象解读
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本首诗以隐喻为技法依托,以朦胧为风格追求,意象也不易读懂。好在昌耀“有心”,在密不透风的言语外壳 之下,留下了“创作时间”这一后门 。
由诗歌的两个创作时间,看清昌耀跨越 21年的两种处境,进而感知昌耀指向现实、过往和未来的情怀,能走出一条“千岩万转”的意象解读之路。
解读诗歌意象
02
解读诗歌意象
02
昌耀(1936年—2000年),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中国伟大的民族诗人。1982年后参与“新边塞诗”运动,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之一。诗集有《昌耀抒情诗集》(1986)、《命运之书》(1994)、《一个挑战的旅行者步行在上帝的沙盘》(1996)、《昌耀的诗》(1998)等。
资料链接
②盛极而堕
1958年因诗作《林中试笛》被划成右派(22岁),判处管制三年,送劳动改造,1962年写作本诗(26岁),其后在祁连山腹地流徙21年。
解读诗歌意象
02
1962年8月2日初稿——1983年7月27日删定
跨越21年的复合创作
①顺遂激昂
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师文工团(14岁)。1951年春随军入朝作战,1953年因空袭中头部受伤提前回国,伤愈后入河北保定荣军学校学习 。1954年开始发表诗作。1955年6月以国家干部身份投身大西北建设(19岁),调任青海省文联。
③脱身罗网
1979年平反昭雪(43岁),1983年 二次创作本诗(47岁)。
资料链接
解读诗歌意象
02
3、依托资料链接,尝试对诗中的意象进行归类解读。
雪峰、落日、山海、石砾、深渊、雄鹰、雪豹、蜘蛛。
雪峰
落日、山海、石砾、深渊
雄鹰、雪豹
蜘蛛
解读诗歌意象
02
雪峰
生命之旅难以逾越但终要面对的的挫折挑战。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我小心地探出前额,
惊异于薄壁那边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
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我”用尽全力攀登,也只能征服目前的高度。欣赏峰侧的景象,“我”是小心翼翼的状态。继续攀登,“我”是手脚并用,甚至要付渗出血滴的代价。诗中的这些描绘,写出了雪峰之高险,恰如诗人多舛的人生之途。
解读诗歌意象
02
时局动荡的隐喻,现实生活的写照。
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
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
山海。石砾不时滑坡,
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
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
“太阳”跃入“山海”,暮色四合,“石砺”坠入“深渊”,引动声响。此时攀登的诗人,无论是辉煌视觉上由明到暗的惊异,还是宏大听觉上仿若战场上厮杀的惊惧,诗人此时的攀登体验和心理感受都应该是紧张的,有压力的。山海引力无穷,深渊棕色未知,太阳虽然彷徨,但还是决然跃入,石砺更是不受控制地滑坡坠入,如此不可抵抗的晦暗低谷,极易让人联想到当时的动荡时局,以及诗人深陷时代泥淖的艰辛处境。
落日、山海、石砾、深渊
解读诗歌意象
02
理想中强者的象征,用于自我鼓舞的偶像力量。
啊,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
雄鹰,天空之主,雪豹,雪域之王,这两个“力量型”意象,是粗犷、野性、强大的象征,诗人在雪峰之侧,体力和意志都处于绝命维持的状态,此时的他在内心深处,希望用高原上自然界的勇者和强者来鼓舞自己,即使征服的不是最高峰,也要表明他不息奋斗的精神,这是攀登者的呼告,也是理想追求者的自白,他要引爆生命能量,用强大与勇猛去征服世界,这是此刻属于昌耀的青春宣言。
雄鹰、雪豹
解读诗歌意象
02
现实中渺小谦卑但坚韧、坚毅的人生态度、精神高度。
在锈蚀的岩壁,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理想中的强者没有出现,同诗人攀登至此的是一只蜘蛛,它小得可怜,与诗歌中出现的所有意象相比,不论是形体,力量,风格都相差巨大,它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沉默,但它仅仅是出现在那里,并不需要宣示什么,足以说明一切,一切的自以为是和虚张声势都是失去了分量,谦卑而坚毅,渺小即伟大。奋斗与高度固然重要,但对待奋斗与高度的态度更为重要,默享自然,足矣快慰,这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精神高度。
蜘蛛
03
PART THREE
品读
诗人形象
品读诗人形象
03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 是“青春激扬”。
学习《长沙》,青年毛泽东独立寒江,我们看到了书生意气;
学习《放号》,先驱郭沫若放声号唱,我们看到了狂飙突进;
学习《峨日朵》,我们以意象为钥,打开了这首诗歌的诗意大门,我们看到了诗人昌耀作为攀登者的模样。那在攀登者昌耀身上,我们能够汲取怎样的青春力量?
再读诗歌,挖掘文本,品读诗人形象。
品读诗人形象
03
“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
一个“仅”字,说明“我”攀登到的这个这高度虽不是“一览众山小”的“绝顶”,但确是“我”竭尽全力的结果,或许与登顶目标尚有差距,但拼尽全力的姿态证明我不留有遗憾,这个“仅”字透露出诗人此时问心无愧的心态。“此刻”一词,意蕴丰富。从时间维度看,这个高度确实是“我”当下能够到达的极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此刻”一词恰恰说明“我”并不打算停留于此,也说明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因为这毕竟已是实现的征服。
“此刻”与“仅”的联用点明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但接下来“我”将突破自我,向更高处攀登。
拼尽全力、不服输的攀登者形象。
品读诗人形象
03
“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
这句诗细致地描绘了“我”向上攀登的艰辛不易。在诗人“喘口气”的间隙,他看到了落日跃入山海,听到了石砺滑向深渊,而落日与滑坡的动势都是下坠的,与诗人攀登的方向相反,这在无形之中引发攀登者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如此压力下,在雪峰之侧维持这个高度已非易事,而诗人还在继续向上攀登——温热柔软的血肉指节,爆发出“铆钉”一样的硬度,用“楔”的行动对抗冷硬的巨石岩壁;脚掌已经撕裂受伤,血滴从千层掌鞋底渗出,千层掌鞋底,是手工制作的厚鞋底,鲜血都能渗出,这是何等的血肉痛楚。拒绝从众的堕落,哪怕报以鲜血恣意流淌的代价,也要不遗余力地与雪峰进行较量。
锲而不舍、坚韧抗争的征服者形象
品读诗人形象
03
“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这只形体渺小、力量柔弱的蜘蛛,在诗人渴望强者,执着征服的时候出现了,熨帖了诗人的心灵,让诗人找到了新参照,得到了新感悟,对理想有了新认识,对奋斗有了新理解,所以诗人得以与蜘蛛“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这里的“默享”,可以理解为默默享受,“我”和蜘蛛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我们没有高声呼喊,没有骄傲自得,只是沉默地享受勇攀高峰的喜悦和雪峰高处的盛景;也可以理解为默契享受,“我”和“蜘蛛”精神相通,志同道合,同样的弱小而顽强,沉默而执著,因而我们可以在峰侧“一同”默享快慰。“快慰“,是快乐,是欣慰,是浩瀚无边、伟力无穷的大自然给人带来的视觉美感和心灵震撼,是生命自身积极挑战自我所产生的精神愉悦,渺小的生命和伟大的自然在这一刻实现了交融——“我”尚未登顶,“我”继续攀登,广袤自然予我视觉享受、精神抚慰,一切过往,皆可美好,未来粲然,令人神往。
和解过去、相信未来的享受者形象
品读诗人形象
03
小结诗人形象:两个时间,两样姿态,两般情怀
两个时间——
诗作后署两个时间,指明了昌耀跨越21年的二次创作,两次创作穿越了诗人的大半生:1962年的昌耀,盛极而堕,深陷时代的泥潭无从逃脱,他一直在申诉,一直在抗争,拒绝从众坠落,万般艰难,锲而不舍;1983年的昌耀,国家局势拨乱反正,受尽凄苦的昌耀摇落荆冠,脱身罗网,所有“对手”瞬间消失,诗人所抵抗的现实,在时间维度变成过往,在空间维度化为乌有。
品读诗人形象
03
小结诗人形象:两个时间,两样姿态,两般情怀
两样姿态——
诗歌开篇是停下来歇口气,再继续向上;结尾是停下来赏风景,再继续向上,诗人的心态已然发生陡转,于是我们在这首诗里看到了从抵抗现实不服输的攀登者、征服者形象到和解过去,相信未来的享受者形象的转变。
品读诗人形象
03
小结诗人形象:两个时间,两样姿态,两般情怀
两般情怀——
20年前,攀登者昌耀于雪峰的搏命自赎,是对浩浩汤汤时代逆流的孤独对抗;于雄鹰或雪豹的呼唤渴望,是对英雄的探寻歌颂;20年后,享受者昌耀礼赞的是一种作为人的精神,他冷静地审视时代灾难,感慨过去苦难的不易,但不会活在过往,并与过往和解以从容释然,向未来憧憬以美好希望。
品读诗人形象
03
两个时间,两样姿态,两般情怀
1962年,抵抗现实,
我想成为英雄的迫切。
1983年,和解过去,
我本就是英雄的从容。
品读诗人形象
03
同样年少得意,同样被时代的浪潮拍到了他们创作生涯的文化高地,在这里,文学与风景慰藉了他们千疮百孔的心灵。
从容释然,淡然豁达,值得多回味,多思量。
穿越时空的心灵共振:
黄州苏轼与青海昌耀
“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
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延伸阅读
仁 者 昌耀
人生困窘
如同在一条
不知首尾的长廊行进
四周都见血迹
仁者之叹不独于
这血的真实
尤在不可畏避的血的义务
这首诗表现的是孤绝之境的超越: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
昌耀并没有与那个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占稳了自己的高度。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姿态!
小结
昌耀
峨日朵雪峰之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