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2022年4月22日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本次地球日的主题为“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①太阳能②铁矿③天然气④土地资源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做法不符合“携手为保护地球投资”主题的是( )
A.绿色出行,减少排放 B.减少用纸,保护树木
C.乱砍滥伐,破坏森林 D.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2022年5月13日本溪市颁布了《本溪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并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全市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照片中的垃圾分类箱亮相市区多个居民小区和街道路口。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同学们积极践行“垃圾分类”行动,放学后清理教室时收集到如下垃圾:废纸、矿泉水瓶、铝制易拉罐,将它们投入到下图所示相应标志的垃圾箱是( )
A. B.
C. D.
4.垃圾分类工作已成为新时尚!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00余个地级市启动垃圾分类工作,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7700多万个家庭。关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减少垃圾的收运费用 B.增加环保人员的工作强度
C.培养大家爱劳动的好习惯 D.有效利用可用资源和减少环境污染
2022年6月25日是我国第32个“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左图示意我国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右图示意“飞来的山峰”漫画,读图完成下面5-7题。
5.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是林地 B.③主要分布在西北
C.④可作为后备耕地 D.⑤适合发展畜牧业
6.影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A.气候和地形 B.水系和矿产
C.人口密度和人类活动 D.交通和科技
7.耕地资源在利用过程中出现了漫画中的问题,合理的对策有( )
①立法保护耕地 ②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③治理水污染 ④在城市周边农村建设高尔夫球场等休闲娱乐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我国土地类型构成及土地类型分布相关图,完成下面8-10题。
8.关于我国各土地资源的占比与分布,叙述错误的是( )
A.耕地占比最大 B.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C.林地多分布在东北、西南等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
9.右图漫画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多出现在____土地类型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10.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18亿亩。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耕地的是( )
A.在滇池沿岸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B.在土肥地平的耕地上,大力建设城镇
C.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D.加大农田的衣药、化肥使用,提高产量
读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11-12题。
11.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与其接壤的两个国家是( )
A.朝鲜韩国 B.蒙古朝鲜 C.蒙古俄罗斯 D.缅甸老挝
12.概述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
A.从南向北逐渐减少 B.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C.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D.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始建于战国时期的郑国渠长达150多千米,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自流灌溉系统,灌溉渭河以北农田。2016年11月8日,郑国渠工程申请成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如图示意郑国渠及其附近区域地形分布。读图,完成下面13-14题。
13.郑国渠( )
A.水自西南向东北流 B.水流清澈
C.落差约510米 D.位于南方地区
14.图示区域范围中部城市集中,因为这里是该区域中( )
①交通最便利的地区②地势最低平的地区③水源最充足的地区④景点分布最多地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解答题(共3大题)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久以来,汽车的燃料主要是汽油和柴油等石油产品。
材料二:德国某品牌汽车零部件生产示意图。
材料三:每年的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无车日”活动并不是拒绝汽车,而是要唤起民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
材料四:中国某年一次消费能源结构统计图。
(1)由材料一可知,石油是汽车燃料的来源之一。下列自然资源中与石油同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铁矿石 B.森林 C.阳光 D.水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德国某品牌汽车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国外企业生产的,这说明( )
A.德国不具备汽车生产技术 B.国际经济合作日益紧密
C.国家间分工合作日益减弱 D.各国经济发展互不依赖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世界无车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 )
A.倡导民众参与环保 B.延长汽车使用寿命
C.彻底避免交通事故 D.拒绝乘坐公共汽车
(4)从材料四可以看出,我国占比例最高的一次消费能源是 。
(5)马路上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使用的能源为 。
16.俯瞰地球,一弯深绿,像展翅雄鹰,扼守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这就是塞罕坝机械林场。三代人接力,这里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某中学来到塞罕坝林场进行研学,体验“赛罕精神”。下图为塞罕坝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塞罕坝边缘地区的农民使用反坡梯田来种植作物,为了解反坡梯田的作用,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土壤相同的普通坡地和反坡梯田的模拟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用烧杯以相同速度向模拟实验装置冲等量的清水。
实验观察:普通坡地比反坡梯田冲下的泥沙 。
实验结论:反坡梯田更有利于 。
(2)请选择合适答案的字母填入下列因果关系图中:① ② ③ ④
A.植树造林B.土地盐碱化C.过度放牧D.围湖造田e.乱砍滥伐f.土地荒漠化
(3)昔日的万顷黄沙变成现在的林海茫茫,体现了 (社会经济因素)对环境的影响,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请你从“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中,任选其二,从地理视角进行解释 。
17.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的比较图(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所示资源均属于 (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这两种资源的共同特征是 。
(2)为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引水工程是 工程,在北方也可以修建 ,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但许多专家认为 比调水更重要。
(3)下列用水状况,你认为不合理的( )(单选)
A.用洗菜水浇花 B.用大量的水解冻食物
C.少使用清洁剂 D.洗脸后关闭水龙头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D 6.A 7.A
8.A 9.D 10.C
11.C 12.B
13.A 14.A
15.(1)A
(2)B
(3)A
(4)煤炭
(5)电
16.(1) 多 水土保持
(2) C
E
F A
(3) 人类活动(植树造林)
森林是“水库”说明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森林是“钱库”说明森林可以为我们提供木材、食物,增加收入。
17.(1) 可再生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 南水北调 水库 节水
(3)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