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15:2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6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矩”“冲”等生字,会写“瘦”“葵”等生字。
2.体会王葆“爱听故事”“调皮可爱”的人物形象。
3.梳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奇妙之处。
4.能在奶奶讲故事的基础上创编宝葫芦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过程:
如果说单篇阅读是“点”上的精彩,主题阅读是“面上的精妙”,整本书阅读则是“立体”的磁场。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了关于“阅读整本书”的要求,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和“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为了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养成读整本书的习惯,教会学生有分享、有方法、有思考地阅读,我们把整本书的阅读纳人语文课堂,安排了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对一本书进行阅读,讨论,赏析。下面我以整本书阅读新书推荐课《宝葫芦的秘密》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策略。
一、兴趣引路,了解全书
首先,我以孩子们喜欢的机器猫谈话导入,感受机器猫的神奇大口袋,接着认识另一位也有着神奇本领的宝葫芦,从而引出这本有趣的童话书,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接着,介绍这本书的历史以及先后两次改拍成电影,而且第二次是由中美两国共同合作的,这样意味着不仅中国的儿童能看到这部经典之作,而且美国儿童也能看到,从而感受经典读物的魅力,并且告诉孩子这本书的片段节选已经被选入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再次强调这本书的魅力。
二、方法指导,看封面,看目录,猜故事
此次推荐课是在四年级的学生中进行的,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阅读能力正在形成,需要在教师半扶半放中不断成长,因此,导读课除了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选择适当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为学生后续的阅读提供方法上的指导。推荐课要引导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轻松与偷悦,了解语言文字的魅力与神奇,对要阅读的“整本书”有大体一个大致的框架。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看封面找信息,看目录猜故事。以便他们在遇到一本新书的时候知道怎样系统地略读它。具体来说,要先引导学生拿到一本书以后,先去关注书名,作者、日录等,从整体上把现住这本书的脉络和走向,初步形成对这本书的整体印象。然后再引导学生读目录,通过目录初步了解猜测该书的主要内容。当然这里的人物形象只是一种初步的印象,还有待在后续的阅速中不断补充丰富这个形象。
三、片段共读,对比感知,猜一猜编一编
在推荐课中,如果对作品中的重要场景,关键画面作一部分的提前呈现,就会让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他们后续的阅读产生影响。所以学生在完成看封面找信息,看目录猜故事等任务后,我选取由书中的精彩片段改变而成的电影片段进行欣赏,提出相应的问题:“在这个片段中你最想说些什么?"在学生分享后,再阅读精彩片段一,并完成手中学习单:找出宝葫芦为王葆变出的东西和为王葆做的高兴的事情,这一过程设计主要是为了一是让学生深入感受王葆得到宝葫芦之后的幸福感受,要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愿望都能满足,二是感受宝葫芦的神奇,激发阅读兴趣,宝葫芦就是这么厉害,只要有愿望,甚至不用说,脑中一想,就可以实现。这样,在兴趣与好奇心的驱使下,随着阅读的推进,他们脑海里王葆和宝葫芦的形象能会不断丰满起来。那王葆和宝葫芦会一直友好幸福下去吗?带着这个疑问我会引导学生阅读精彩片段二,并思考: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从而与之前幸福的情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疑问,继而产生继续读下去的欲望。猜一猜,编一编,也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另一方面也点燃了学生们的阅读热情,从而唤醒学生的阅读期待,同时与之前的目录猜故事环节相呼应。另外,在这一环节中,还穿插了读书方法的指导:一边读一边画。
四、预设悬念,主动参与,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堂的末尾,留下悬念:最终王葆和宝葫芦的结局如何,还是要去书中寻找答案,引导学生一探究竟。
五、授之以渔,轻松阅读
在课堂的讲解中还穿插着读书方法的指导跳读法引导学生在读某本书时,为了知道某个人物的命运或某个事件的结局,我们就会跳过与这一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直接去看我们想看的部分这其实就是跳读法这样读起来就会很快,很有兴趣。
六、在指导学生读整本书时也可以采用跳读法来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
批注法
1.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记精彩词句或重点。
2. 眉批。读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或疑问。读者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悲或喜或叹或思。所以当情之所至,就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下来。可以是对人物的分析,可以是对作品的理解,可以是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也可以是自己的感悟或疑问。这一读书方法的“阅读整本书”应是伴随学生一生的,我们可以乐观地期待,在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课中推进课以及阅读交流分享课的教学研讨中,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将会有始有终,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将与日俱增。成为促进师生自主阅读乃至全民终身阅读的一个杠杆。
温儒敏教授说:“语文课程最基本的内容目标,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有了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才能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带起来,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带起来。”所以让我们以整本书导读课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殿堂,开启书香人生。
《宝葫芦的秘密》评测练习
一.填空题。
1.《宝葫芦的秘密》的作者是_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童话寓言)。
2.《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的主人公是_________(谁),他从小就从奶奶那里听说的故事,他非常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个________。
3.在数学考试的时候,宝葫芦把(谁)______的试卷变到了王葆桌里。
4.《宝葫芦的秘密》中,科学小组要制作的东西是___________。
5.《宝葫芦的秘密》中,宝葫芦是在_________(什么地方)出现的。
二.选择题1.宝葫芦的秘密》选自()。
A.《张天翼文学选集》B.《冰心儿童文学选集》
C.《巴金儿童文学选集》D.《丰子恺儿童文学选集》
2.王葆去图书馆借《科学画报》是给()看的。
A.郑小登 B.苏鸣凤 C. 郑小登的姐姐 D.萧泯生
3.王葆参加了什么小组()。
A. 美术小组 B.舞蹈小组 C.书法小组 D.科学小组
4.什么鱼和王葆说话啦?()
A.鲫鱼 B.鲤鱼 C.金鱼 D.金鱼
5.借书人把《科学画报》还回来了,可是同学们却怎么也找不到,它到哪里去了?()
A.窗台上 B.校医室 C.王葆书包里 D.郑小登的书包里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如果世界上有第二个人知道王葆有一个宝葫芦,那宝葫芦就完蛋了,就再也变不出东西来了。()
2.《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的同学姚俊下棋有个习惯的毛病,净爱走“车”。()
3.《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参加的科学小组的组长是郑小登。()
4.《宝葫芦的秘密》中,主人公王葆是一名少先队员。()
5.王葆知道了宝葫芦变的东西是从哪来的时候很生气,他把宝葫芦摔到河里。()
四、问答题
1、王葆和宝葫芦的共同秘密是什么?如果不遵守秘密,宝葫芦会怎样?
2、王葆从宝葫芦身上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附:《宝葫芦的秘密》阅读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张天翼童话;
2.王葆宝葫芦;
3.苏鸣凤;
4.电磁起重机;
5.河里;
二.选择题1~5题 ACDCC
三.判断题1√ 2×3×4√5√
四.简答题
1.略
2.读了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做什么事都不能靠别人,要经过自己的努力。
《宝葫芦的秘密》课后反思
在教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这篇课文时,我致力于紧扣文本主题,调动学生情绪,激发阅读兴趣,最终达到推荐整本书的目的。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卡通导入,激发阅读兴趣。许多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浓,一小部分学生可以说根本没有阅读兴趣。因此,上课一开始,我用他们最感兴趣的卡通人物导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阅读纸质文字作品的兴趣。
2.走进角色,感受人物形象。教学中我采用让小主人公来一段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故事主人公,并且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创编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地进入故事,更深刻地体会人物的形象,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展开想象,引起阅读期待。类文链接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奶奶讲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帮助学生理清故事思路,然后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对他们的一切猜测都用开放、包容的态度加以鼓励;在课文结束前,再次强调书中还有更多精彩的情节,以引起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不足之处:
其一,整个过程感觉自己放得还不够,一直在牵着孩子们跟着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前走,没有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其二,应该多让孩子提出问题,让他们学会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是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答案的过程。
改进措施
一、在上课时简要地点下生字词,让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重视起来,这个以生教生的方法来实现,让已经学会生字词的学生温故一下,让没有学会生字词的学生掌握一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缺少朗读,学生读得太少,这个问题很严重。学生只有多读课文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以后上课时一定让学生多读课文,如第一次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第二次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第三次读课文体会表现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语段;第四次读课文,感受课文并说出自己的收获,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