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首篇课文,以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作为学习预测方法的载体,讲述了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本文题目新奇,“总也倒不了“与“老屋”之间形成的语言张力,为学生提供了巨大的预测空间。文中各部分情节的相似性为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文中老屋和小动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细节的描述具有相似性,为学生的预测提供了凭借。故事的结尾出人意料,也为阅读和预测增添了乐趣。课文有 7处旁批,都是根据真实的阅读心理所做的预测,提示学生可以在什么地方、依据什么来预测。课后题都围绕预测这一教学重点展开。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中的老屋以老人形象出现,学生在阅读中会自然地联系插图展开相应情节的想象。第二幅图是小蜘蛛在老屋屋檐下织网捉虫的情景,老屋庇护着小蜘蛛。学生可借由插图的变化,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暴、凑”等 8个生字,会写“洞、准”等 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墙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
3.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二、教学重点
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三、教学难点:学习预测故事
四、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工具(板书图片、奖励小物品)
五、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1)通过课堂现场取材猜测,以及两个谜语的猜测,初步渗透猜想和预测对这篇课文的重要作用,顺势导入课题《总也到不了的老屋》。
(2)领读课题,引导解释多音字“倒”,学生齐读课题。
(3)由题目引发思考,形成孩子的阅读期待。
2、初读课文
(1)按照自读提示朗读课文。
(2)生字关(教师领读、指名读、学生领读)
(3)感知文章主要内容(老屋为了谁没有倒下?)板书;小猫老母鸡蜘蛛
3、感知内容
(1)这到底是一座怎样的老屋?(课件出示: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①指名朗读,学生齐读。
②互相交流,你感觉到老屋接下来会怎么样?(倒塌)
③教师小结,老屋自己也是这么想的。(课件出示:“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④谈话过渡:就在老屋就要倒下去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老屋听到了什么?
(2)学习帮助小猫避雨。
①课件出示:“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板书:避雨)
②是谁在对老屋说话?老屋是怎么回答的?课件出示: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个晚上。”
③指导朗读。
A、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读老屋和小猫的对话,同桌交流说说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
(用请求的语气读小猫的话,读出老屋的热情。)
B、“老花” “使劲往前凑”感知乐于助人
C、教师小结,指名再读,练习感情朗读。
(3)学习帮助老母鸡孵蛋.
①老屋告别小猫,就要倒下去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二十一天,行吗?主人想拿走我的蛋,可是我想孵小鸡。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板书:孵蛋)
②是谁在对老屋说话?老屋是怎么回答的?课件出示:老屋低头看看,墙壁吱吱呀呀地响:“哦,是老母鸡啊。好吧,我就再站二十一天。”)
③指导朗读。
A、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读老屋和老母鸡的对话,师生评议,说说怎样读好他们的对话。(用恳求的语气读老母鸡的话,读出老屋的热情。)
B、“墙壁吱吱呀呀”学生谈感受,感知乐于助人
C、教师小结,指名再读,练习感情朗读。
(4)从老屋前两次说到“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引导学生猜测老屋告别老母鸡后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式学习老屋帮助蜘蛛的段落。
板书:结网捉虫
(5)出示文章的结果,让学生猜测老屋的命运“总也倒不了”,并板书。
4、学习旁批 感知预测
(1)这篇文章与以往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旁批)课件出示文中的旁批,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探讨:这些推测是根据什么做出来的?
(2)教师总结: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的内容,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当然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自身的知识的积累预测故事下一个情节的内容。预测可能会准确,可能不准确。关键是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5、品读词句、感知品质
课件出示老屋虽破旧,仍然答应帮助别人的词句,感知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6、小结与作业
现实生活中不缺乏像老屋这么善良的人们,也有很多想小猫、老母鸡、蜘蛛一样需要帮助的人,我希望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乐于助人的小雷锋。我们今天的作业是选择一个你最想帮助的人,给他做一张爱心贺卡。
教学反思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老屋帮助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的故事。本课教学时,要重视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借助题目、插图、文章内容中的一些线索,建立起预测的意识;然后借助旁批,培养学生主动预测的能力。
一、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关注依据什么来预测。比如,针对题目处的旁批,告诉学生这是一位小朋友阅读后做出的预测,让学生讨论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做出的预测。学生一定看过与魔法有关的神话、童话。这就是依据阅读经验来猜测的。另外,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插图、故事的内容等处的旁批,告诉学生各处旁批预测的依据。比如第三自然段,“我猜到了老屋是怎么回答的”就是通过联系前文内容而做出的预测。最后,引导学生对预测内容进行审视。让学生回顾自己的预测和故事的内容一样吗 无论预测的结果是否与后面的内容一致,都要思考自己预测的依据是什么。鼓励学生只要有依据,预测的正确与否都值得肯定。
小结课堂,巩固对预测的认知。帮了小猫之后,老屋又一次想倒下了。这次有没有倒呢 你又是根据什么线索来预测的 学生谈到了“题目、上下文的内容等”。这其实是对前面预测方法的一次回顾。
在孩子们交流后教师总结:预测是阅读的一种方法,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我们预测。最后,我出示本单元的导语,让学生明白,本单元都要用预测的方法来读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用“预测”的方法来学课文,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学习会大大降低猜测的趣味性,所以这一课,我一直在无痕渗透,到课堂的最后才总结阅读方法,出现“预测”这一概念性的词语和句子。
二、成功之处:
依托初始体验,培养预测的意识与往常的课不同的是,本课我没有安排学生预习,目的是唤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初始体验,这种体验是预测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之初,我利用题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与第二自然段“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之间的矛盾,引导学生预测老屋究竟会不会倒,为什么。学生在感受老屋的古老与破旧,体会老屋的孤独与寂寞的基础上,再度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意识到,在阅读中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对后面的内容进行大胆的猜测。
三、不足之处:
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没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四、改进措施:
能更早做准备的话其实可以把内容全部出示在电脑上,让孩子逐段阅读,联系预测,避免看过结尾后预测变得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