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章节 第八单元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五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梁、禽、诣,强调多音字为、应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4.紧扣重点句,感悟杨氏子的“甚聪慧”,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字里行间浓郁的生活情趣。
三、学习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多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运用之前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他们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能参考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意思,体会杨氏子的“甚聪慧”。 难点:紧扣重点句,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从字里行间感受浓郁的生活情趣。
五、运用的能力点 能力点1:A3 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能力点2: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能力点3:A6 技术支持下课堂讲授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一、导入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时间0’5”--3’29” 通过让学生了解回顾什么是文言,文言文。解析课题后以学生姓氏作迁移运用 同学们,你朋友从远方来了,你高兴吗?对啊,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节课我肯定也会遇到不少值得我学习的人,就是你们每一位? 师:刚才我们的交流中,有两句话和现代语言不一样,你们发现了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 2.解释课题:谁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3.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设计意图:一堂“文化”课自然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来引承。这样使学生未识课文,首先就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而自然引出文言文《杨氏之子》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学生了解什么是文言,什么是文言文,做课题解析,并以自己的姓氏作迁移运用 通过图片、音频、触发动画、蒙层让学生感受文言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渲染氛围。
二、主题活动 (读、析、悟、背) 时间3’30”--34’47” 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读”,在小组合作中“析”, 在重点句中对比“悟”,在游戏中“背”。 多元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得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 活动一:读(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 师:很多人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指名读)让学生相互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梁、禽、诣、为、应。 3.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4.齐读。(师带领学生摇头晃脑的朗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设计意图:这虽是小学生再次接触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还是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而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定格。让学生在下面的朗读中能不遗余力地直至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 活动二:析(理解词句,分析课文。) 师: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1.小组合作交流对词、句的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交流后共同完成学习单。) 2.小组分享,相互学习。(在分享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本组获取对词、句的理解。如果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教师则应追问学生是怎么知道的,从而指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借助注释理解文章重点词、句。)(渗透孩子热情待人的德育教育) 3.试着说说课文的意思。(指名理解) 【设计意图: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重点,而且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活动三:悟(“言外之意”,品精妙之处。) 师: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杨氏子说的话?为什么? A、理解孔君平的话。 (课件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师生对话,理解“字面之意”:此是君家果——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此”──学生:这个(杨梅) “果”──学生:水果。 “君家果”──学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你和杨梅同姓,乃一家人。 2.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 生:孔君平拿杨梅和杨家的姓开玩笑,说杨梅是杨家的孩子。杨——杨梅——(风趣幽默)(评:你真会听话,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你都听出来了,那杨氏子听出来了吗?) B、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课件出示)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父子家禽。” 1.感悟对答之巧 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不假思索地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孔雀——(机智巧妙) 师:孔君平拿杨梅开孩子玩笑,孩子也由孔姓想到孔雀,他们都在姓氏上做了文章,这在兵法上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就是语言巧妙。 2.品读“未闻”之妙。 师:同学们,这两句话还有一个奇妙之处,你发现了吗? 生:杨氏之子在回答孔君平时,还有两个字──未闻。 君家对——夫子家 杨梅是君家果——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对比着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说话硬邦邦的。)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语气比较婉转,听起来比较有礼貌,不仅巧妙回答孔君平,还反驳孔君平:孔雀既然不是你家的鸟,杨梅又怎是我家的果。) (1)指导学生带着不同的语气,读出意味。 (2)再造情境,迁移运用“未闻 ” 师:杨氏子,(手指自己)在下柳君平。 我手指着杨梅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师:果然聪明!接着又来了个姓梅的。手指着杨梅对你说道:此是君家果。学生应对: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机智、灵敏) 师引读第一句:多么聪明的孩子,所以文章的哪一句话这样写道: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面对如此机智的回答,孔君平不得不承认:“梁国杨氏子,甚聪惠。”(随机点击:“惠”通“慧”,通假用法) 【设计意图:学习古文,一味单独地解词释句,只能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古文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对“未闻”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在此情境中,迁移运用“未闻 ”这样一个古文中较为典型的语言现象,增强了学习古文的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了很好的诠释。在这样的情境中,尝试变化不同的角色。再次进行对读,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与智慧,为古文的学习更添一缕情趣,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活动四:背(熟读成诵) 1.师:这么聪惠又懂事的孩子,你们喜欢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你的喜欢,读出古文的韵味。 2.师: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来试一试。(利用游戏填空和无字天书尝试进行背诵。) 【设计意图:利用填空和无字天书尝试进行背诵,让学生在游戏中熟记关键句帮助记忆全文。以这样对重点词句记忆推及到吟诵全文,相信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仅是古文的意蕴,还有古文中一缕浓浓的情味。】 学生不同形式朗读课文,听音频朗读画出节奏,小组合作探究字、词、句子及整篇文言文的意思并作汇报,感悟重点句中蕴藏的语言的巧妙点,在游戏和无字天书中进行背诵课文。 此环节应用音频、图片裁剪、蒙层、投屏、倒计时、触发动画、填词游戏、无字天书等信息技术。 利用音频有效的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图片更好的展示课堂的主题图,紧扣学生的心弦;充分体现课堂的融合性,参加了课堂的互动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课堂效果; 投屏的作用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不同的小组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词句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做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倒计时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填词游戏和无字天书的设计让学生在游戏中熟记关键句帮助记忆全文。以这样对重点词句记忆推及到吟诵全文,相信在学生心中留下的不仅是古文的意蕴,还有古文中一缕浓浓的情味
三、学法梳理及总结 时间34’47”--36’57” 让学生回顾本课学习方法,从而学以致用,以至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梳理和提高,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与精彩。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再次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析、悟、背,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多读、想象。 师总结:同学们,我们的母语有着无穷的魅力,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恰当把握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魅力语言,为生活增添一份美丽与精彩。【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回顾本课学习方法,从而学以致用,以至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梳理和提高,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与精彩。】 观看思维导图,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读、析、悟、背,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多读、想象。 此环节应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回顾本课学习方法,从而学以致用,以至于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梳理和统整,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与精彩。
四、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时间36’57”--37’30” 向学生推荐阅读,一是巩固学法运用,二是拓展学生阅读面,进一步了解《世说新语》。 1.(选做题)推荐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阅读《世说新语》。 2.(必做题)背诵全文。 学生在动画和音频中初识《世说新语》 此环节运用动画和音频,让学生耳目一新,从而激发他们对《世说新语》的阅读兴趣。
五、板书设计,优化课堂 将本课主人公、关键词和点赞的简笔画有机结合,构成图文结合板书,使得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教育完美结合。 杨氏之子 甚 聪 逗↑↓巧妙回答 慧 孔君平 图文结合的板书,不仅能让学生视觉受到冲击,还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文中心。
六、教学流程图 利用思维导图清楚明了展示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二、主题活动(读、析、悟、背) 三、学法梳理及总结 四、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优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