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基本信息
学科 数学 章节 第五单元 第6课时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时 第 6课时 课型 新授 年级 五年级
二、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完成学习单,读懂任务一里的连环画,再经历课中的实验,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模型建构,增强符号感。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手操作、细心观察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倾听、表达、追问、质疑的能力,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团队合作的力量。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学习者分析 《方程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堂全新数学概念课,是算术思维的一种提升,是数的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学生有获得了有关“轻重”的直观感受,也有具体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对天平的知识掌握较少,动手实验的机会少,因此在天平进行实验理解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 难点: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措施:学生利用天平根据学习单上任务一的连环画进行小组合作实验感知等式和不等式,再通过活动二把由活动一的实验得到的式子对比、观察、归类找出特殊的等式在聚光灯下,聚合图里在对比分析方程的意义,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五、运用的能力点 能力点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 能力点A3: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 能力点B5: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 能力点A7: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六、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按照完整视频的时间点)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 2’51”—6’17” 问卷调查报告分析以学定教 出示问卷调查报告单,用条形统计图分析学生的做题情况。 分享预习时的困惑及问题 问卷星调查分析报告找出困惑问题以学定教。
探究新知 8’38”—17’53” 18’53”—30’41” 活动一:用天平实验解读连环画里的故事。让学生亲身体会左盘物品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时天平平衡,此时用等号来连接的式子是等式。当天平向左或向右倾斜时,用大于或小于符合来连接是不等式。 活动二:对实验产生的式子进行归类、对比、观察,找出特殊的等式,了解它的名称。让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研究知识,对式子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从而凸显出方程的概念。建立等式与方程的模型思想,然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所思所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出示实验要求:组员:说故事并观察组长操作。组长:根据组员的讲述,进行操作。副组长:记录产生的式子。 2.PPT出示连环画里的故事。 3.引领学生分享故事、收获,质疑。 1.出示活动目的:讨论、交流、归类、对比、观察、找出特殊的等式,了解它的名称。 2.对小组汇报进行点评,引导追问,质疑、复述。 3.利用聚光灯聚焦观察特殊的等式,再用集合图对比观察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条件,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1.组内合作用天平实验解读连环画里的故事。2.记录每个故事里产生的式子。3.实验后任选一个故事进行分享。4.分享收获提出质疑,辩论中明白那些式子是等式,哪些是不等式,进行课堂活动。 1.把实验中的式子进行归类,放到等式卡片里和不等式卡片里。对比观察找到特殊的式子。 2.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其余学生倾听并提出质疑,补充自己的想法。 3.在同伴的追问中,在老师的引领下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条件,方程和等式的关系。 利用聚光灯聚焦观察特殊的等式,再用集合图对比观察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的条件,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分层 练习 30’42”—37’34” 抽签活动不同的组分配不同的任务,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激发学生纠错,化错的兴趣 1.出示抽签活动,根据学生的意愿抽出相应的练习。 2.引导学生纠错、化错、养正。 1.按照抽签活动完成相应的练习。 2.组间进行纠错、化错。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意愿制作抽签活动抽出出相应的练习。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激发学生纠错,化错的兴趣
总结 提升 38’46”—40’31” 思维导图:回顾学的知识,用的方法,产生新的问题。 回顾课前的问题,课中所学知识,学习知识的方法、方式。 带着两个问题进入课堂,用实验、对比,归类、观察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获取知识,产生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用思维导图回顾整节课:问题引入、解决问题、提出新的问题。这就是课的本质。
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