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Na2SO4在医药上可用作缓泻剂和钡盐中毒的解毒剂。将少量Na2SO4溶于水配成无色溶液,向形成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能正确表示上述实验发生的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Na++Cl-= NaCl B.H++Cl-= HCl
C.2H++SO= H2SO4 D.Ba2++ SO= BaSO4↓
2.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Mg2+、H+、C1-、OH- B.Na+、Ba2+、C1-、NO3-
C.Na+、H+、Cl-、CO32- D.K+、Cu2+、NO3-、SO42-
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O用作食品脱氧剂 B.Na2O2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C.Ca(ClO)2用作游泳池消毒剂 D.Fe2O3用作油漆红色颜料
4.下列化学反应中,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CO2+Ca(OH)2=CaCO3↓+H2O
B.HCl+NaOH=NaCl+H2O
C.2HCl+Cu(OH)2=CuCl2+2H2O
D.Ba(OH)2+H2SO4=BaSO4↓+2H2O
5.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A.《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黏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开宝本草》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文中对硝酸钾提取涉及到升华操作
C.《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槽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D.《本草经集注》有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该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SO2:Ca2++2OH-+SO2=CaSO3↓+H2O
B.NH4HCO3溶液与过量KOH浓溶液共热:+OH-NH3↑+H2O
C.稀硝酸和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2=3Fe3++2NO↑+4H2O
D.小苏打(NaHCO3)治疗胃酸过多:+H+=CO2↑+H2O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B.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是液体,可用于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
C.用二氧化硅制造的光导纤维具有很强的导电能力,可用于制作光缆
D.铜能与氯化铁溶液反应,该反应可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
8.常温下,铝土矿(含有、、、等物质)用硫酸浸出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9.通过下列实验探究与的反应。将过量的通入溶液后,将溶液分为3份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1:第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
实验2:第二份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3:第三份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使溶液褪色的一定是
B.“实验二”说明溶液中含有,一定不含
C.“实验三”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
D.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钠着火用干沙土扑灭②明矾可用于水的净化和消毒
③打磨过的铝片加热熔化时会滴落,未打磨的铝片则不会滴落
④可用铁制容器盛放和运输浓硫酸⑤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
⑥铝制器皿不宜盛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⑦钠、镁、铝在空气中都易被氧化,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⑧氧化铝常用来制造耐火材料⑨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⑩灼烧某待测液,焰色反应为黄色,则待测液中一定不含钾离子
A.②③⑦⑩ B.①④⑤⑨ C.⑤⑥⑦⑧ D.③④⑥⑧
二、填空题
11.(1)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H2SO4 ;
②NH4NO3 。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 ;
②碳酸氢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 ;
(3)宇航员常用过氧化钠作供氧剂,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4)将氯气溶于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84消毒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有以下物质:①铁红②Al③C④稀硫酸⑤浓硫酸⑥NaOH溶液⑦Al2(SO4)3既能跟④又能跟⑥反应的是 (填序号),写出它与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2.回答下列问题:
(1)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水后,固体溶解,并伴有 (填“吸热”或“放热”)现象。
(2)0.56g某气体含有的分子数目为1.204×1022,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3)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1个X原子的质量是ag,X原子的摩尔质量是 ,W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用含a、NA、W的表达式表示)。
13.写出下各组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1)硫酸和Ba(OH)2溶液 、 ;
(2)盐酸和Na2CO3溶液 、 ;
(3)H2O2溶液和MnO2混合 、 ;
(4)铝和氯化铜溶液 、 。
14.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过程如图①、②、③所示。
(1)将图②中的现象与解释用线连接起来。
实验现象 解释
a. 钠熔成小球 A.产生了气体
b. 钠四处游动,嘶嘶作响 B.钠的密度比水小
c. 钠浮在水面上 C. 钠与水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2)图③中滴加酚酞试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1)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O3的质量比为 ,分子个数比为 ,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同条件下密度比 .
(2)下列物质中:①Cl2②NH3③BaSO4④NaOH ⑤稀硝酸属于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①和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6.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储量极为丰富,都以化合态存在,如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等。钠单质和钠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请根据钠及其化合物性质按要求完成各题。
(1)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在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中,能得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这一结论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钠的焰色反应的焰色为 色,该波长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据此原理制作的高压钠灯广泛应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金属焰色反应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 可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写出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
17.某工厂在山坡坑道的仓库里贮有氯气钢瓶。某天,有一只贮有氯气的钢瓶损坏,造成氯气泄漏,在场工人采取以下措施,请选择填充并简述理由。
(1)处理钢瓶的方法正确的是 ,简述理由 .
A.钢瓶推到坡下的小河里
B.把钢瓶丢到深坑里,用石灰填埋
C. 把钢瓶扔到农田中
(2)钢瓶处理后,工人应立即
A.转移到坡下 B、转移到坡上 C、迎风跑 D、逆风跑
(3)若在场工人没有防毒面具,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的一定浓度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 .
A、NaOH B、NaCl C、Na2O2 D、Na2CO3
(4)利用防毒面具可以有效防护氯气中毒,写出防毒面具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5)氯气泄漏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写出该变化的离子方程式
18.(I)新冠肺炎疫情期间,“84消毒液”被广泛应用于物体表面杀菌消毒。绵实高一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参阅“84消毒液”的配方,欲用NaClO固体配制480mL0.2mol/L的NaClO消毒液。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 ;
(2)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O固体的质量为 g;
(3)该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84消毒液”与稀硫酸混合使用可增强消毒能力,于是他们准备用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配制250mL1.84mol·L-1的稀硫酸用于增强“84消毒液”的消毒能力。
①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②若所配制的稀硫酸浓度偏小,则下列可能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B.量取浓硫酸时,仰视液体的凹液面
C.未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定容D.定容时,仰视溶液的凹液面
(II)有一份无色溶液,只可能有Na+、Cl﹣、H+、SO、CO、Cu2+、NO中的几种(忽略水电离产生的少量的OH﹣)。取该溶液检测,发现溶液显强酸性。
(4)不需要进一步实验,可以判断,溶液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
(5)进一步测定,取100mL该溶液,发现该溶液中n(H+)=0.01mol,加入足量BaCl2,生成2.33g沉淀,过滤,滤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5.74g沉淀。100mL溶液中是否有Cl﹣ (填“一定有”、“一定没有”或“可能有”),100mL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至少为 mol。
19.化学学科需要专门的化学术语来描述,请按照要求用对应的化学术语回答下列问题。
(1)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此时形成的分散系是 ,区分此分散系和FeCl3溶液的最简单方法为 。
(2)NaHCO3是一种食物膨松剂,请写出NaHCO3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
(3)Na2O2可以作为供氧剂,其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将Na2O2投入到CuSO4溶液中,其反应现象为 。
(4)Cl2溶于水可以产生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其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由Cl2制备的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
(5)100mL溶液中溶有K2SO4和Al2(SO4)3,已知该溶液中SO的物质的量为0.7mol,K+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铝离子浓度为 mol/L。
20.回答下列问题:
(1)取少量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取少量(1)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几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 色,即可制得胶体。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 。(填选项)
A.丁达尔效应 B.过滤 C.加入盐酸
三、实验探究题
21.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氯化钾、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可用一种常见酸碱指示剂X或Na2CO3一次鉴别它们。根据有关操作及所加试剂填空:
(1)现象:溶液显紫色;另取该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推断试剂X为 。
(2)现象:溶液显蓝色;另取该溶液滴入Na2CO3溶液中,现象为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现象:有气泡产生,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另取该溶液滴入试剂X,则溶液显 (填“紫色”、“红色”或“蓝色”)。
22.醋酸亚铬是一种氧气吸收剂, 通常以二水盐[Cr(CH3COO)2]2 ·2H2O(式量:376)的形式存在,难溶于冷水,易溶于盐酸。其制备原理和实验装置:
制备原理: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 A 的名称是 。
(2)装好试剂后按上述装置进行实验,完成下表内容。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关闭① ,打开② ,(用K1、K2、K3填写,下同)使盐酸缓慢加入至抽滤瓶中 抽滤瓶中锌粒溶解,溶液由橙色逐渐变成蓝色,有少量气泡 ③ ,Zn+2H+=Zn2++H2↑
抽滤瓶中产生大量气体时快速加入适量盐酸,关闭K2和④ ,打开⑤ 抽滤瓶中⑥ Zn+2H+=Zn2++H2↑
当溶液完全转移后,迅速塞紧锥形瓶,用冷水冷却 锥形瓶中有深红色晶体析出 ⑦
(3)洗涤产品后干燥、称量,得到 1.0g 固体。列式表示产率: (不必计算出结果,K2Cr2O7式量:294)。在实验中如果盐酸过量,会导致产率偏 。(填“高”或“低”)
23.某兴趣小组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一)利用压强传感器和传感器设计了如图甲、乙两个实验装置,甲的注射器中装有过量的NaOH溶液,乙的注射器中装有等体积的水,实验时将两装置注射器中的液体全部推入烧瓶中,试验后,得到了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
(1)设计实验乙的目的是 。
(2)图丙中曲线 (选填“I”或“II”)表示和NaOH溶液的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两烧瓶中的压强在开始阶段均增大的原因是 。
(二)测定与NaOH溶液的反应后产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4)有同学认为“加入适量盐酸”不好控制,应改为“加入过量盐酸”,便于操作且不影响测定的准确性,该观点 (填“正确”或“不正确"),其原因是 。
(5)若实验中测得样品质量为46.4 g,蒸发后固体质量为40.95 g,则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3位有效数字)。蒸发结晶过程中若有固体飞溅,测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1.D
【详解】硫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是钡离子和硫酸根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2++ SO= BaSO4↓,故答案为D。
2.B
【详解】A.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四种离子为无色离子且不发生离子反应,可以大量共存,B正确;
C.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铜离子为蓝色离子,不能形成无色溶液,D错误;
答案选B。
3.A
【详解】A.氧化钙没有还原性,不能用作食品脱氧剂,故A错误;
B.过氧化钠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故B正确;
C.次氯酸钙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常用作游泳池消毒剂,故C正确;
D.氧化铁是红棕色的粉末,常用作油漆红色颜料,故D正确;
故选A。
4.B
【详解】A.CO2+Ca(OH)2=CaCO3↓+H2O的离子方程式为CO2+Ca2++2OH-=CaCO3↓+H2O,A不符合;
B.HCl+NaOH=NaCl+H2O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B符合;
C.2HCl+Cu(OH)2=CuCl2+2H2O的离子方程式为2H++Cu(OH)2=Cu2++2H2O,C不符合;
D.Ba(OH)2+H2SO4=BaSO4↓+2H2O的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D不符合;
答案选B。
5.B
【详解】A、“瓦”由黏土烧制而成,黏土的成分是硅酸盐,“瓦”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是硅酸盐,故A说法正确;
B、“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意思是冬天温度低,硝酸钾溶解度降低,,结晶析出覆于地面,收集析出的硝酸钾固体,再将硝酸钾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然后蒸发浓缩硝酸钾溶液,使硝酸钾从溶液中析出得到纯净的硝酸钾固体,文中不涉及升华,故B说法错误;
C、根据信息可判断该“法”是指蒸馏,故C说法正确;
D、钠元素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的,钾元素的焰色反应是紫色的,可以用焰色反应区别硝酸钾和硫酸钠,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B。
6.D
【详解】A.过量SO2通入向澄清石灰水中生成可溶的亚硫酸氢钙:OH-+SO2=,A错误;
B.过量KOH与和都反应:++2OH-NH3↑+2H2O+,B错误;
C.过量的铁屑将铁离子还原生成亚铁离子反应:3Fe+8H++2=3Fe2++2NO↑+4H2O,C错误;
D.NaHCO3可与盐酸反应,用于治疗胃酸过多:+H+=CO2↑+H2O,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A.二氧化碳与次氯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CO2+H2O+Ca(ClO)2=CaCO3↓+2HClO,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故A正确;
B.钠、钾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故B正确;
C.二氧化硅为绝缘体,用二氧化硅制造的光导纤维不导电,故C错误;
D.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氯化亚铁,Cu+2FeCl3=CuCl2+2FeCl2,该反应可用于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8.B
【分析】铝土矿(含有、、、等物质)用硫酸浸出后的溶液中含有Al3+、Fe2+、Fe3+、H+、。
【详解】A.与Al3+、Fe2+、Fe3+、H+都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此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可以被Fe3+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符合题意;
D.可以氧化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D
【详解】A.二氧化硫能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实验1:第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KMnO4溶液,溶液紫红色褪去,不一定是Fe2+,选项A错误;
B.第二份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Fe2+,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Fe3+,选项B错误;
C.第三份溶液中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生成,产生的白色沉淀是BaSO4,选项C错误;
D.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具有还原性的SO2与具有氧化性的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和电子转移守恒,SO2与Fe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SO2 + 2H2O=2Fe2+ + 4H+ +,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0.A
【详解】①钠与水、二氧化碳能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用水、和二氧化碳类的灭火剂灭火,只能用干沙灭火,故①正确;
②明矾水解能生成Al(OH)3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性杂质,故能净水,但是不能消毒,故②错误;
③打磨过的Al在加热时也会迅速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加热融化时不会滴落,故③错误;
④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故可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故④正确;
⑤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常见的合金,故⑤正确;
⑥Al是两性物质,能与酸、碱反应,所以铝制器皿不宜盛放酸性或碱性食物,故⑥正确;
⑦钠、镁、铝在空气中都容易被氧化,但是镁和铝表面的氧化膜非常致密,不需要密封保存,故⑦错误;
⑧氧化铝熔点高,故可做耐高温材料,故⑧正确;
⑨Na2O2可以人体呼出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故可做供氧剂,故⑨正确;
⑩钾元素的焰色反应必须用蓝色钴玻璃滤掉钠的黄色光才能观察到,所以焰色反应为黄色不一定没有钾元素,故⑩错误。
故②③⑦⑩不正确,故选A。
11. ②
【详解】(1)硫酸是强酸,完全电离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硝酸铵是盐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成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电离方程式:;故答案为:;;
(2)硫酸与氢氧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水,离子方程式为:;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故答案为: ;
(4)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给定物质中只有铝单质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碱反应,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为:;故答案为:②;。
12.(1)放热
(2) 28g/mol 448mL或0.448L
(3) aNAg/mol
【详解】(1)碳酸钠固体中加入少量水后,固体溶解,该过程为放热过程;故答案为放热;
(2)利用,代入数值,得出,解得M=28g/mol,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48L,即448mL;故答案为28g/mol;448mL或0.448L;
(3)利用,代入数值,得出,解得M=aNAg/mol;Wg该原子的物质的量为=;故答案为aNAg/mol;。
13. H2SO4+Ba(OH)2=BaSO4↓+2H2O 中和反应(或复分解反应) 2HCl+Na2CO3=2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 2H2O22H2O+O2↑ 分解反应 2Al+3CuCl2=2AlCl3+3Cu 置换反应
【分析】(1)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水;
(2)盐酸和Na2CO3溶液反应产生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3)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
(4)铝和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铜和氯化铝。
【详解】(1)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方程式为H2SO4+Ba(OH)2=BaSO4↓+2H2O,该反应是中和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
(2)盐酸和Na2CO3溶液反应产生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2HCl+Na2CO3=2NaCl+H2O+CO2↑,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H2O2在MnO2催化下分解产生水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4)铝和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铜和氯化铝,反应方程式为:2Al+3CuCl2=2AlCl3+3Cu,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的知识,掌握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的关系及各种反应的特点是解题关键。
14. a-C b-A c-B 溶液变红 2Na+2H2O=2NaOH+H2↑
【详解】(1)钠单质与水反应是放热反应,而钠单质的熔点较低,且密度比水小,在钠单质与水的反应过程中,钠单质会融化成小球并浮于水面,该反应生成了氢气,并伴有嘶嘶响声,故a-C、b-A、c-B;
(2)钠单质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碱,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3)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15. 2:3 1:1 2:3 2:3 ③④ ② Cl2+2OH﹣=Cl﹣+ClO﹣+H2O
【详解】(1)根据m=nM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O3的质量之比=32g/mol:48g/mol=2:3,由N=nNA可知,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1;氧气所含氧原子数目为氧气分子2倍,臭氧所含氧原子数目为臭氧分子的3倍,故相同物质的量的O2和O3含有氧原子数目之比=1×2:1×3=2:3,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2:3;故答案为2:3;1:1; 2:3;2:3;
(2)③BaSO4④NaOH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②NH3是在水溶液里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离子导致溶液导电,而氨气自身不能发生电离。不导电;氨气在熔融状态下也不能导电,因此氨气属于非电解质,①Cl2和⑤稀硝酸分别属于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①和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③④;②;Cl2+2OH-=Cl-+ClO-+H2O。
点睛:注意: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②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直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如SO2、CO2属于非电解质;③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和水;非电解质包括一些非金属氧化物、氨气、大多数有机物(如蔗糖、酒精等)。
16.(1) 钠块熔化成光亮的小球 2H2O +2 Na=H2 ↑+2Na++2OH-
(2) 黄 物理
(3)
【解析】(1)
钠熔成小球,说明钠和水放出的热量使钠熔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2)
钠的焰色反应的焰色为黄色,金属焰色反应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过氧根中的-1价O元素发生歧化反应,转为-2价和0价,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17. B 氯气和石灰反应能生成无毒物质 BD D 2Na2O2+2CO2=2Na2CO3+O2 Cl2+2OH-=Cl-+ClO-+H2O
【分析】(1)根据氯气的化学性质分析其处理方法,减少污染是核心;
(2)根据过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分析;
(3)根据氯气和碱的反应分析其离子方程式。
【详解】(1)氯气能和水反应,但反应不彻底,氯气和石灰反应生成无毒物质,氯气有毒,所以处理钢瓶正确的方法为丢到深坑里,和石灰反应;
(2)因为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需要应向上转移,逆风跑可以很快逃离氯气;
(3)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很少,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而氯气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吸收效果最好,对人体伤害较小,所以最适宜采用的物质是碳酸钠。
(4)防毒面具能产生氧气,是因为过氧化钠和呼吸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5)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 +H2O。
18.(1) 500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2)7.5
(3) 25.0 D
(4) H+ CO、Cu2+
(5) 可能有 0.01
【解析】(1)
配制480mL0.2mol/L的NaClO消毒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
NaClO固体的质量m=cVM=0.2mol/L×0.5L×74.5g/mol=7.45g≈7.5g。
(3)
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18.4mol·L-1,
①需用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V(浓)==25.0mL。
②A.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及溶液的体积,因此对配制溶液的浓度无影响,A不符合题意;
B.量取浓硫酸时,若仰视液体的凹液面,则溶质硫酸偏多,导致n偏大,最终导致溶液的浓度偏大,B不符合题意;
C.未冷却,立即转移至容量瓶定容,当溶液恢复至室温时,溶液的体积偏小,最终导致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C不符合题意;
D.定容时,仰视溶液的凹液面,则溶液的体积偏大,根据溶液浓度定义式可知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
有一份无色溶液,说明不含Cu2+,溶液显强酸性,说明有H+,同时排除不在酸性溶液里大量共存的CO,可以判断,溶液中一定存在H+,一定不存在Cu2+、CO;
(5)
由题干信息,100mL该溶液中n(H+)=0.01mol,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2,生成2.33g沉淀,可知一定含有SO,且生成的BaSO4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因加入过量BaCl2,滤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产生5.74g沉淀,无法判断原溶液里有Cl-,只能确定为可能有;则溶液里已经确定的H+和SO,根据它们的物质的量无法满足电荷守恒,还必须有Na+,且其物质的量至少为0.01mol×2-0.01mol=0.01mol(电荷守恒式);
19.(1) 胶体 进行丁达尔实验
(2)NaHCO3 =HCO+ Na+
(3) 生成气体且有蓝色沉淀产生
(4) 次氯酸钙
(5)4
【详解】(1)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它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到沸水中,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此时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区分此分散系和FeCl3溶液的最简单方法为进行丁达尔实验;
(2)NaHCO3在水中完全电离出钠离子、碳酸氢根离子,NaHCO3 =HCO+ Na+;
(3)Na2O2可以作为供氧剂,其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如果将Na2O2投入到CuSO4溶液中,过氧化钠和水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硫酸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其反应现象为生成气体且有蓝色沉淀产生;
(4)Cl2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由Cl2制备的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
(5)根据溶液电中性可知,铝离子物质的量为(0.7mol×2-0.2mol)÷3=0.4mol,浓度为0.4mol÷0.1L=4mol/L。
20.(1)Fe2O3+6H+=2Fe3++3H2O
(2)3NaOH+FeCl3=Fe(OH)3↓+3NaCl
(3) 红褐 A
【解析】(1)
取少量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2)
取少量(1)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因此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NaOH+FeCl3=Fe(OH)3↓+3NaCl。
(3)
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几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直至溶液呈红褐色,即可制得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因此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丁达尔效应。答案选A。
21. 紫色石蕊试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CO32 +Ca2+=CaCO3↓ CO32 +2H+=H2O+CO2↑ 红色
【分析】(1)中性溶液遇紫色石蕊试液不变色;
(2)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氢氧化钙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3)硫酸是一种酸,酸遇石蕊试液显红色,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详解】(1)氯化钾、氢氧化钙和稀硫酸三种溶液中,溶液显紫色,说明滴加石蕊,应为中性溶液KCl,氯化钾与碳酸钠不反应,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
(2)碱性溶液氢氧化钙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并且氢氧化钙和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实质是:CO32 +Ca2+=CaCO3↓;
(3)硫酸是一种酸,遇石蕊试液显红色,三种物质中只有硫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 +2H+=H2O+CO2↑。
22. 分液漏斗 K1 K2、K3, Cr2O72 +4Zn+14H+=2Cr2++4Zn2++7H2O K3 K1 溶液被压入锥形瓶 2Cr2++4CH3COO +2H2O=[Cr(CH3COO)2]2 2H2O↓ ×100% 低
【分析】(1)根据图示仪器A的构造判断其名称;
(2)根据实验现象“抽滤瓶中锌粒溶解,溶液由橙色逐渐变成蓝色,有少量气泡”可知,发生反应为Cr2O72 +4Zn+14H+=2Cr2++4Zn2++7H2O、Zn+2H+=Zn2++H2↑,则需要将分液漏斗中盐酸放入锥形瓶,据此判断操作方法;根据反应“Zn+2H+=Zn2++H2↑”可知,该操作目的是利用氢气将生成的铬离子压入盛有醋酸钠溶液的锥形瓶;醋酸亚铬难溶于水,当溶液完全转移后,迅速塞紧锥形瓶,用冷水冷却,Cr2+和CH3COO 反应生成[Cr(CH3COO)2]2 2H2O↓,据此书写离子方程式;
(3)根据铬离子守恒可得关系式:
据此计算出理论上应该生成[Cr(CH3COO)2]2 2H2O的质量为,而实际上生成[Cr(CH3COO)2]2 2H2O的质量为1.0g,从而可计算其产率;实验过程中若盐酸过量,盐酸与锌发生反应,无法保证锌将Cr2O72 完全转化成Cr2+。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A为分液漏斗;
(2)根据实验现象“抽滤瓶中锌粒溶解,溶液由橙色逐渐变成蓝色,有少量气泡”可知,发生反应为:Cr2O72 +4Zn+14H+=2Cr2++4Zn2++7H2O、Zn+2H+=Zn2++H2↑,则需要将分液漏斗中盐酸放入锥形瓶,操作方法为:关闭①K1,打开②K2、K3,使盐酸缓慢加入至抽滤瓶中;
根据反应“Zn+2H+=Zn2++H2↑”可知,该操作目的是利用氢气将生成的铬离子压入盛有醋酸钠溶液的锥形瓶,需要关闭K2和④K3,打开⑤K1;
醋酸亚铬难溶于水,当溶液完全转移后,迅速塞紧锥形瓶,用冷水冷却,发生反应2Cr2++4CH3COO +2H2O=[Cr(CH3COO)2]2 2H2O↓,锥形瓶中有深红色[Cr(CH3COO)2]2 2H2O晶体析出;
(3)根据铬离子守恒可得关系式:
则理论上应该生成[Cr(CH3COO)2]2 2H2O的质量为:m=g,而实际上生成[Cr(CH3COO)2]2 2H2O的质量为1.0g,则其产率为:=×100%=×100%;若盐酸过量,盐酸与锌发生反应,不能保证锌将Cr2O72 完全转化成Cr2+,导致产率偏低。
23.(1)对比作用,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
(2) II
(3)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加入后占据一定体积,导致气压增大
(4) 正确 盐酸易挥发,过量的盐酸在加热过程中挥发,不影响结果
(5) 45.7% 偏小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设计实验乙的目的是对比作用,排除水对实验的干扰;
(2)氢氧化钠吸收CO2,烧瓶中压强迅速降低,故曲线II表示和NaOH溶液的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3)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加入后占据一定体积,导致烧瓶内气压在开始阶段均增大;
(4)盐酸容易挥发,加入适量的盐酸不好控制,应加入过量的盐酸,保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全部反应,过量的盐酸在加热过程中挥发,不影响结果,故该观点正确;
(5)设物质的量为xmol,物质的量为ymol,结合Na+守恒得,解得x=0.2mol,y=0.3mol;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蒸发结晶过程中若有固体飞溅,氯化钠质量减小,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减小,测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测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