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教学 内容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小古文。本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叙述了一位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最珍爱的一幅画是戴嵩画的牛,经常随身带着。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这幅画上的牛尾巴画错了,听牧童说完,杜处士也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这篇文章通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讽刺了凭空想像的外行人。简单的故事,却给人以深深的启示,这是一篇非常适合高年级孩子阅读的文言文。
整体设计思路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因为篇幅短小精悍,所以往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本课可以抓住文本的空白之处,支持学生展开想象,学习《书戴嵩画牛》这篇文章,通过抓住关键词,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抓住描写人物的细节,了解人物形象,从而明白文章蕴含的道理。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表达训练。《书戴嵩画牛》一课则要求学生变换角色,讲出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目标 1.读准“轴”“曝”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读通课文。 2.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3. 从这篇文章中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难点: 抓住文中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策略 教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指导法、师生互动法 学法:想象朗读法、小组合作法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导入语:同学,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书戴嵩画牛》。(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先了解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课题中“书”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并归纳,正确板书:书写、记录。)
2.人物介绍(戴嵩)。
3.简介作者苏轼(选词填空游戏)。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问: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的。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认真学习这则文言文,探究一下。
设计思路:理解课题的意思、介绍作者苏轼,引出苏轼会在文中说些什么,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和效果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读中感悟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希沃古诗词功能)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问:(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
课件出示:处、好、数、曝(希沃汉字功能-多音字)
指名读,全班齐读。
3.师范读全文。
4.指导课文朗读。
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
师出示课件展示: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学生试读,集体评议。
5.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6.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7.师生合作读。
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同学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
设计思路:读文是理解文意的基础。教师通过指名读、示范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不仅让学生能流畅地读文言文,还能让学生感悟文中每一句话得意思,目的是读懂全文。
(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字词句的含义。
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希沃课堂活动知识配对游戏)
预设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中“好”的意思。
师:“好”这里读hào,是喜爱的意思。
预设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中的“尤所爱”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师:“尤所爱”是“尤其珍爱”的意思。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一日曝书画”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引导理解:“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晒太阳。
4.师:现在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
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希沃古诗词功能)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设计思路:高年级的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有一定的知识及方法的积累,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便于学生在组内解决疑难问题,获得更多的新知。呈现组内“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词句的意思便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解释全文的意思,就变得容易多了。
(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
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
2.小组内练讲故事。
3.班内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
设计思路:讲故事是学生对文本言语再现的过程,是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来,“了解文言文大意”的目标就落到了实处。
(五)精读课文,感受人物
1.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由此可见牧童的什么精神?
指名发言。(希沃蒙层功能)
师出示课件呈现戴嵩《牛》图,并适时呈现:
观点:谬矣!
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精神: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2.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指名发言。
师适时出示:(希沃蒙层功能)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3.带着感情朗读,读出牧童的语气。
全班齐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设计思路:此环节继续重视对文本的研读,着重对短文中的两个关键人物进行评价。尤其让学生通过读牧童的话,感受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此环节也为进一步探究文本蕴含的道理做好了铺垫。
(六)再读课文,领悟主题。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
2.生回答,师适时呈现: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希沃动画功能)
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课文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4.师:课文学到这里,谁能试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要因事求人,不要做凭空想象的外行人。
设计思路:课文简短精悍,但却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事,在这一环节,教师以问题做牵引,激发学生探究文本更深的内涵,教师的点拨引领,不仅让学生层层深入,更体会到了短文蕴含的深刻道理,最后在此基础上概括主题思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最后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很好的达成了阅读文言文的一个基本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七、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书写、记录
拊掌大笑尤所爱
牧童————斗牛图————处士
谬也(掉尾而斗)然之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设计思路:板书简洁精炼,把课文的关键人物,重点词语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对文本有了更加深入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