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评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测评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10:32:06

文档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秘密★启用前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容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
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文明之一,并为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鹅片战争
之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问题日渐凸显,成为当下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回顾近代中国文化史,不乏一些简单、粗暴地将中华文明涂上“悬昧”“落后”“商朽”
标签的案例,以致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问题再次凸显。文化自信的前
提,是对近代文化史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功夫,真正沉淀成型,发自内心地认可。
如今,不少人对“国学”的粉神始终不能得其要领。其实,严格意义上的国学,是指
一国之学术,一国之学术必有其独特之体系。中国传统学术体系以经、史、子、集为总
纲,四部之学,以“经学”为首,即以儒家《十三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
经学,是承载中国人人生大道的学问,是中国人价值观体系的载体,包括将实现“天
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作为人类的终极理想,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通向理想社
会的阶梯,将“孝”作为修身之初阶,将“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普世价值理
念作为社会生活的准则。中国文化的独特个性,主要是通过经学来体现的。经学是中
国文化之魂,是中国诸学之定盘针,离开了经学,中国文化将成为满地散钱,不成体系。
传统文化的可贵,在于经世致用,能解决社会问题。中华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
誉,礼是按照道德理性制定的行为规范,关乎日常的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礼的核心理念
是“敬”,即为他人着想,这是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的精神。儒家倡导用礼修身,用德音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
雅乐谐和心性,既可成就自己的君子风范,同时也使社会更加有序,何乐而不为?儒家
文献中的资源相当丰富,亦很接地气,极具操作性,早在店宋时代,中华礼仅就东传日
本、朝鲜,推动了当地文明的进程。时至今日,源于中国的礼仪依然是这两国民众社会
交往的必备常识,不仅没有影响其经济发展,反而助其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
中国文化学者的职贡,不是为了证明西方文化的唯一正确再增加一个新的例证,而
是要发掘并衫显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并与西方人平等地对话。只有以正确的认识与真
减的态度,重建中华本位文化的独特体系,海内外华人的文化认同才有可能。
(摘编自彭林《中华本位文化的重獎与认同》)
材料二: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然都希望在全球化的客观进程中保留自己文化的独特个性,
使中华民族能以自己独特的身份融入多元化的世界文明之中。作为中华民族之文化认
同、雏系中国人的社会凝聚的这种“集体意识”,其基本的内客又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之丰富、包容之博大,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血脉,
应该是这一“集体意识”的主体部分,而孔子则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
是中国人公认的至圣先师,因此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
顾颜刚就在《春秋时代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中说:“孔子是一个有才干的人,有宗
旨的人,有热减的人,所以众望所归大家希望他成为一个圣人,好施行他的教化来救济
天下。孔子去世后,他的影响还持铁着、扩大着。”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到山东的鲁国
考察之后就发表感慨说:“《诗》有之:‘高山仰止,素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现代以来也有许多学者把孔子看成中国文化史上的泰山北斗,如
国学大师线移所言:“今者痛定思痛,采欲复兴中华文化,不得不重振孔子儒学传统,而
阴扬孔子生平所最重视之自学与教人精神,实尤为日前当务之急。”
今天,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在海内外华人中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是中华儿
女共同的粉神家国。通过孔子这个文化象征,可以感召、吸引和凝聚海内外华人,从而增
强中华各族儿女的文化认同感、精神归属感,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摘篇自韩星,杨永亮《孔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认为,经学是中国人的人生大道学问和价值观的载体,它架构起了中国传
统学术体系,离开了经学,中国文化就难成体系。
B.材料一指出,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按照君子在日常生活中一系列符合道德理性的
行为规范制定了礼,这是经学致用的具体体现。
C材料二中的“集体意识”指的是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能够维系中国人的社会
凝聚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儒学是其主体构成部分。
D,材料二中将孔子视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通过他可以凝聚海内外华人,这
是由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10页)》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评考试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19分)
1.(3分)D(A.“经学架构起了中国传统学术体系”错,应是经、史子、集:B.“古人按照君子…的行为规范制定
了礼”错,礼是按照道德理性制定的行为规范:C“集体意识指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错,中国传统文化是“集体
意识"的基本内容)
2.(3分)B(“就可以树立文化自信”错,过于绝对)
3.(3分】C(“论证了孔子具有伟大的人格”错,主要论证了孔子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这一观点)
4.(4分)
①习总书记说的“中国人民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国家和民族”,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也
不要施加给别人,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传统价值观的体现:②“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
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体现了“文化自信”中的认同自我,才能求同存异,影显了“和而不同的普世
价值与“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理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6分)
①材料一是基于民族文化认同出现了问题这一事实,从中华本位文化的重建与认同需要发据经学的价值到传统
文化的经世致用,逐层深人展开论述,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凝聚海内外华夏儿女的民族认同感:②材料二侧重于
当今时代背景下需要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寻找并确立孔子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文化符号和象征,从而
达到凝聚华夏儿女文化认同感的目的。
(每点3分.论述背景1分,论述内容2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6.(3分)B(“这些日常关爱的言行是我决定要找寻大姐的缘由”错,大姐日常关心我,在战争中失踪,是我找寻
大姐的缘由)
7.(3分)D(“表现人物的羞涩”错,“黑豆似的眼睛”不能“表现人物的羞涩)
8.(4分)
(①白杨树生命力顽强,在严苛的环境中也能蓬勃生长,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对像大姐一样
的革命战士勇收与圣毅精神的赞美:②小说描写月下白杨树“沙沙响ˉ的宁静景色,富有自然类和诗意类,冲淡了
战争的残酷。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
①战争年代为掩护伤员牺牲的大姐“张爱珍”,新社会中养兔子的小爱珍,丰产模范张爱珍,作者把不同年代的普
通女性形象统一起来,将过去和现在勾连在了一起:②“大姐"的理思是盼望革命成功,每个人都能做自己想做的
事。新社会的小爱珍和丰产模范张爱珍全心全意沉浸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自已喜欢的事情。“大姐"的理想在
她们的身上得以体现,她们也延续了大姐的生命,她们的理想实现了统一。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1实(20分】
10.(3分)CFH
(原文标点应为“慨而日忽忽其将容,景翳蜡以偕人,百灵万籁之嘘作焉。旦复摄日观峰”,答对一处给1分,答4
处及以上不给分)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