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实数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 实数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15 20:4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实数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点在数轴上,其表示的数为,过点作,且,以点为圆心,为半径作弧,与数轴正半轴交于点,则点表示的实数为( )

A. B. C. D.4
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AB在x轴的正半轴上,以为圆心,AC的长为半径作圆交x轴负半轴于点P,则点P的横坐标是( )
A. B. C. D.
3.若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则正确的结论是( )
A. B. C. D.
4.的绝对值是(  )
A. B. C. D.5
5.如图,在数轴上,B是AC的中点,B,C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是和4,则点A对应的实数是( )
A. B. C. D.
6.计算-+的结果是(  )
A.3 B. C. D.5
7.下列实数中,最大的数是(  )
A. B. C. D.2023
8.有下列说法:①在1和2之间的无理数有且只有这两个;②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③两个无理数的积一定是无理数;④是分数.其中正确的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
9.设边长为a的正方形面积为2,下列关于a的四种说法:① a是有理数;②a是方程2x2-4=0的解;③a是2的算术平方根;④1<a<2.其中,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4、、15三个数的大小关系是( )
A.4<15< B.<15<4
C.4<<15 D.<4<15
二、填空题
11.若m,n满足+=0,则的算术平方根为 .
12.如图,点在数轴上,点表示的数是,点是的中点,线段,则点表示的数是 .

13.在数轴上,实数2﹣对应的点在原点的 侧.(填“左”、“右”)
14.计算= .
15.比较大小: 2.(填“”“”或“”)
16.观察下列等式:;



根据以上规律,计算 .
17.对于任何实数,我们规定符号的意义=ad-bc,按照这个规定请你计算:当时,求的值 .
18.比较233、322的大小:233 322.
19.如果一个三位数的十位数字等于它的百位和个位数字的差的绝对值,那么称这个三位数为“三决数”,如:三位数312,∵,∴312是“三决数”,把一个三决数的任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去掉,得到三个两位数,这三个两位数之和记为,把的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差的2倍记为.则的值为 ;若三位数A是“三决数”,且是完全平方数,且百位数字小于个位数字,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A的最大值为 .
20.观察下列算式:;;; ,按规律填空: .(幂的形式)
三、计算题
21.计算:
(1)
(2)
22.计算:
(1);
(2).
四、应用题
23.【阅读理解】
我们在分析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经常要比较两个数或代数式的大小,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般都是进行一定的转化,其中“作差法”就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作差法:就是通过作差、变形,利用差的符号确定它们的大小.即要比较代数式的大小,只要算的值,若,则;若,则;若,则.
【知识运用】
(1)请用上述方法比较下列代数式的大小(直接在空格中填写答案):①当时,______;②若,则______;
(2)试比较与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拓展运用】
(3)甲、乙两班同学同时从学校沿同一路线到离学校的研学基地参加研学.甲班有一半路程以的速度行进,另一半路程以的速度行进;乙班有一半时间以的速度行进,另一半时间以的速度行进.设甲、乙两班同学从学校到研学基地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①试用含,,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和,则______,______.
②请你判断甲、乙两班中哪一个班的同学先到达研学基地,并说明理由.
24.已知为有理数,如果规定一种运算“@”,即,试根据这种运算完成下列各题.
(1)求;
(2)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分别计算和,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判断此运算满足什么运算律?
(3)求
25.如图,是张大爷的一块小菜地,已知CD是中AB边上的高,,求BD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26.用电器的电阻、功率与它两端的电压之间有关系:.有两个外观完全相同的用电器,甲的电阻为,乙的电阻为.现测得某用电器的功率为,两端电压在,该用电器到底是甲还是乙?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C
6.B
7.D
8.D
9.C
10.A
11.
12./
13.左
14.2.
15.
16.
17.1
18.
19. 110 516
20.10052
21.(1)10;(2)
22.(1);
(2)3.
23.(1)①;②;
(2);
(3)①,;②当时,甲、乙同时到达;当时,乙先到;当时,乙先到,理由见详解
24.(1)14
(2),交换律
(3)
25.
26.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