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Ⅰ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Ⅰ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31 13:3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二战”结束了,战争的风云在尘埃中落定。人类是否迎来了真正的和平?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二、“冷战”中的“热战” 一、“冷战”的兴起总结;试一试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冷战”的兴起(一) “冷战”兴起的背景(二) “冷战”表现(三)、冷战的影响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实力“二战”期间美国军事实力的发展资料 战后初期,苏联
总兵力接近美国,建
立有强大的军事工业,
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
就达40,000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  (1)二战胜利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确立;同时美苏也失去了同盟的基础
(2)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确保东西边界安全,努力扩展自己 的势力范围
(4)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矛盾日益加剧,美国将苏联视为称霸的最大障碍 一、“冷战”的兴起(一) “冷战”兴起的背景何为“冷战”?在欧洲为什么采取“冷战”形式?(课后练习)(1) 当时西欧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尖锐,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必须稳定和恢复西欧资本主义。
(2) 美国的争霸中心在欧洲,美国已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西欧。
(3)大战刚刚结束,美苏双方力量都比较强大,双方都不愿也不敢轻易使用战争的手段。(二) “冷战”表现1、杜鲁门主义-开始标志
2、马歇尔计划 与 经互会
3、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4 柏林危机小结 “美国今天是一
个强大的国家,没
有任何一个国家比
它强大。……这意
味着,我们拥有这
样的力量,就得挑
起领导的担子并承
担责任。”
——杜鲁门1、杜鲁门主义-开始标志(1947)  无论是谁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也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1947年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如何认识“杜鲁门主义” ?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目的是什么?其意义如何?目的是通过援助欧洲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增强了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2、马歇尔计划 与 经互会北约与华约的对峙1949年,在美国的策动下,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美、英、法、意等西方12国签订《北大西洋约》;
1955年,为了对抗北约,苏联及东欧各国签订《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1989年11月9日,长久以来作为东西方对抗最有力标志的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了,有1%的东德公民涌入西德与他们自1961年因关闭边境而被迫分离的朋友和亲戚们再度团聚。
史事清单:美苏在欧洲的“冷战”有哪些具体表现?苏联军事对外关系美国政治PK杜鲁门主义马歇尔
计划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
情报局经互会扶植
西德扶植
东德成立
北约成立
华约经济 1.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2.两强势均力敌,大战暂时避免

3.争夺势力范围,破坏世界和平(三)、冷战的影响1、朝鲜战争(1950--1953)
2、越南战争(1961—1973)
3、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二、“冷战”中的“热战”?朝鲜战争1950年9月14日,美国军舰在仁川港湾美军登陆艇向朝鲜月尾岛进发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1、朝鲜战争
(1)时间:1950年-1953年
(2)影响: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 从欧洲扩展到亚洲越南战争奠边府战役中被俘的法军美国侵略军在越南 2、越南战争
(1)时间:1961年-1973年
(2)影响:耗费了美国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苏联的军事实力大体赶上了美国在亚洲,为什么采取“热战”形式?(1) 在亚洲,美国遇到的对抗相对弱小,“二战”后,美国在亚洲军事上占绝对优势。
(2) 亚洲正处于民族解放战争的高潮时期,美国打着“反殖”口号,插手亚洲事务。
(3)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为美国直接介入提供了机会。课堂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战后初期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的局面,表明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所取代
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相互抗争,“冷战”和“热战”交替并用,世界并不太平,但也没有发生世界大战。“铁幕”的背后充满潜在的危机,此局面维持至80年代末,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化试一试:“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
A.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侵略
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以抵制社会主义
D.干涉别国内政
2.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
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
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3.杜鲁门曾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
A 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 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 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4、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
A. 由一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 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军事集团
C. 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D. 由两大阵营分别组成的军事政治集团合作完成请回答:
1.丘吉尔所说的铁幕下的国家和地区指的是哪些?
2.根据材料二,杜鲁门政府采取了什么具体措施?
3.这三段材料反映的美国战后初期的政策是什么?4.针对材料三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意味着什么?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摘自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摘自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三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