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了 解 作 者
吕不韦本是战国末卫国商人,结识了在邯郸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认为“此奇货可居”,便花钱设计帮助子楚成为秦国王位继承人。子楚继位后,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十万户。
秦昭襄王子楚死后,其子嬴政继位,即秦始皇,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吕不韦的权势至此到达巅峰。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计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此书是博采众家学说之所长,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
文 学 常 识
朗 读 指 导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及其家穿井,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助词,的
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汲,从井中取水。
经常
待;等到
对……说
翻 译 课 文
挖掘、开凿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听了就去传播这个消息的人说:“丁氏挖水井挖到了一个人。”
停留
国人 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讲述
向
这里是
“使听到”
命令;派
回答
使唤,这里指“劳力”
不如
像这样
指居住在国都的人
消息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 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中挖到一个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来得到消息,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再读课文思考:
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可以分为几层?
整体感知
开端
发展
结局
第一层
(1、2句)
第二层
(3、4句)
第三层
(5、6句)
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写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一直传到国君那里。
写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课文解读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2.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什么?为什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3.为什么这个谣言会传到国君耳中呢?
因为事件很蹊跷,富有神奇色彩,加之流传很广泛。
“有闻者”传的也是“丁氏穿井得一人”为何却产生了歧义?
“得一人”出现了歧义
得到了一个劳动力;
得到了一个人。
“国人道之”使这句话继续发酵,猜一猜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大家自由发言!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局呢?
①丁氏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
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以讹传讹,谣言越传越广。
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小结
流言开始
流言传播
流言停止
丁氏表述不清楚
传播之人不查清事实,国人以讹传讹
明察秋毫、调查真相
4.这位国君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理的唯一途径。
5.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长 智 慧
同学们,如今我们正身处自媒体发展迅猛的时代,网络让谣言传播速度更快,影响更广。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发生呢?
告 诫
1、以后说后避免歧义。
2、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证过的事情。
3、对待传闻要谨慎,调查研究,去伪存真。
本文通过写丁家人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引发流言,最后流言被破除的故事,告诉人们凡事总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轻传,一定要多方查证,弄清真相。
课 堂 小 结
◆古今异义
及其家穿井( )
丁氏对曰( )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
◆一词多义
闻
之
有闻而传之者( )
闻之于君( )
得一人之使( )
闻之于宋君( )
求闻之若此( )
听到
使……听到
助词,的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定语后置标志
于
闻之于宋君( )
非得一人于井中( )
介词,被
介词,在
◆词类活用
闻之于宋君( )
使动用法,使听到
◆文言句式
被动句:
闻之于宋君(“于”表被动。译为:被宋君听到了。)
结构梳理
丁氏无井——出溉汲
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
国君调查——得一劳力(省一人)
穿井得一人
不轻信流言
不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