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6 16:14:36

文档简介

2023年秋季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4日上午试卷满分:10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
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据史载,夏朝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只有仲康、扃两代是“兄终弟及”;商朝在三十一王中,
“父死子继”的有十七代,“兄终弟及”的有十四代;到周代明确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表明先秦时期
A.王位世袭制度难以推行
B.传统宗法关系逐步瓦解
C.血缘是王位继承的依据
D.王位继承体现民主色彩
2.有学者指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改变了“诸侯卑秦”的局面,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
是秦王朝的短命也在商鞅变法时埋下了伏笔。下面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与秦短命而亡相关的是
A.实行世卿世禄
B.实施重农抑商
C.允许土地买卖
D.推行严刑峻法
3.战国时期,魏文侯师事卜子夏,子夏居西河,教弟子三百人;齐威王创建稷下学宫,“学士”数百人;秦以
重金招纳客卿。当时诸侯国对士的态度是“合则留,不合则去”,待遇优厚。当时诸侯国的这些做法
A.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B.表明古代教育实现了公平公正
C.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发展
D.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4.现代研究汉史的学者指出,田庄的综合经营造成了田庄“闭门成市”、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这里的“综
合经营”
A.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呈现出农工商兼具的特征
C.扩大了小农经济的规模
D.脱离了国家控制与世隔绝
5.东汉时期,司空第五伦提出,“贵戚可以封侯以富之,不当以职事以任之”。李固主张“设常禁”,令“中臣
子弟不得为吏、察孝廉”。他们的这些主张意在
A.限制外戚宦官的权力
B.提高官员队伍的素质
C.缓解社会的阶级矛盾
D.加强豪强地主的势力
【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一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241217D2023年秋季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2.D3.C4.B5.A6.D7.A8.B9.C10.D11.B12.D13.A14.C15.B
16.(1)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促使士阶层的崛起;社会动荡创造了文化发展的空间;新旧贵族矛盾日益深化刺激;新兴地
主阶级政治需求:民族交融促使文化的多样性。(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4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汉唐时期是开放时代,为一些国家培养了许多方面的人
才,推动这些国家的进步;中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其农耕文化的传播极大促进了其他地区农业的发展;汉唐时期的
书法、诗歌、制度等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很大的影响。(5分,任答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
17.(1)变化:察举制自下而上,以官选官,而科举制允许自由投考,采取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察举制选官标准多样,科举
制则以一科取士;相比察举制,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更加客观、公正。(6分)
(2)共同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官员的选拔范围;加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打开了寒门子弟的上升通道,为国家
选拔和输送了相对优秀的官员;有利于打破出身论的阶级固化,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通;推动了文官政治的发展。
(8分)
18.(1)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繁荣,需要更轻便的通用货币;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政府开支庞大,财政困难;防止铜
钱外流。(4分,任答两点即可)
(2)不同点:宋朝作为辅币发行,元朝作为主币发行;宋朝由民间发行到官方发行,元朝由政府统一发行和管理;元朝在
全国范围内使用流通,宋朝主要局部地区使用;相比宋朝,元朝制定严密的钞法,强制性使用纸币。(4分,任答两点即
可)积极影响:纸币轻巧便携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为白银货币化的发展奠定基础。(4分,
任答两点即可)消极影响:战争等原因导致财政人不敷出,政府遂发钞弥补财政赤字,失信于民;纸币的发行与国家实
际的金银储备不匹配,易发生通货膨胀。(2分,任答一点即可)
19.示例:
论题:“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在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相辅相成。(2分)
论述:边疆治理是任何一个政权都要面临的问题。中国古代王朝主要采用了既互相矛盾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模式,
即“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在古代历史长河中,这两种治理模式的实施因不同时期而变化。秦汉时期,以边疆
内地一体化为主,兼及“因俗而治”。中央王朝在边疆行政管理体制上更多的是实行边疆与内地一体化的郡县制,其官
吏的选任与地方赋税的征纳基本上归中央统一掌管。魏晋以来很长时间内,以“因俗而治”为内涵的羁縻政策成为各
王朝治理边疆的最主要政策。元朝在内地和边疆实施了行省管理形式,但是两者在内容上有很大区别。元朝的行省
下设土官、元帅府等机构,实质就是宏观在中央直接管理下的微观羁縻统治,是中央直接管理与地方“因俗而治”的有
机结合。(8分)
从历史发展看,“因俗而治”与边疆内地一体化,这两种政策在不同时期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同,但是基本
上没有舍它而独存,而是互为参用。(2分)
(“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241217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