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化学反应的限度分层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1.3化学反应的限度分层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15 15: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3化学反应的限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某小组对反应2X (g) + Y(g) 2Z(g)进行对照实验(见下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序号 反应温度 c(X)mol/L c(Y)mol/L
1 400℃ 2 1
2 400℃ 2 2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B.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实验2的反应速率较快
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A.1 B.2 C.3 D.4
3.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P(g)+Q(g)3M(g)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反应和逆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不相等
B.P、Q全部转化成M
C.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D.反应已经停止
4.可逆反应2SO2+O22SO3,若用2 mol SO2和1 mol18O2在一定条件下,经足够长的时间反应。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18O原子完全存在于SO3中
B.18O原子存在于O2、SO2、SO3中
C.生成2 mol SO3
D.SO2、SO3均为1.5 mol
5.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已知:;ΔH=-92.4 kJ/mol。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6 mol H2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8 kJ
C.在稀溶液中:;ΔH=-57.3 kJ/mol,若将含1 mol 醋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ΔH=+285.8 kJ/mol
6.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O2的同时,有2molSO3分解
B.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
D.SO2与SO3的体积比不再变化
7.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H3OH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0.5NA
B.25℃1L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H+的数目为0.01NA
C.1mol Na2O2与足量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 NA
D.0.1 mol H2和0.1 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HI分子总数为0.2NA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检验(NH4)2Fe(SO4)2·12H2O晶体中的NH4+: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足量浓NaOH溶液并加热,再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B.验证FeCl3与KI反应的限度:可将少量的FeCl3溶液与过量的KI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用CCl4萃取,静置,再滴加KSCN溶液
C.受溴腐蚀至伤时,先用稀NaOH溶液洗,再用水洗
D.用激光笔检验硫酸铜溶液具有丁达尔效应
9.下列反应中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
①N2+3H22NH3,2NH33H2+N2
②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H2O+CO2===2NaHCO3
③CH3CH2OHCH2===CH2↑+H2O,CH2===CH2+H—OHCH3CH2OH
④2Na+Cl22NaCl, 2NaCl2Na+Cl2
A.只有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0.N2+3H2 2NH3,是工业上制造氮肥的重要反应。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体系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
B.使用恰当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又能提高N2的转化率
C.达到反应限度时各组分含量之比一定等于3∶1∶2
D.若在反应的密闭容器加入1mol N2和过量的H2,最后不能生成2mol NH3
11.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3Y2(g) 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1、0.6 mol·L-1、0.4 mol·L-1,当平衡时,下列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  )
A.X2为0.3 mol·L-1、Y2为0.9 mol·L-1
B.Y2为1.0 mol·L-1
C.X2为0.3 mol·L-1、Z为0.2 mol·L-1
D.Z为0.8 mol·L-1
12.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工业制硫酸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含有数目为
B.标准状态下,的体积为
C.反应①中,若有黄铁矿参与反应,则消枆的数目为
D.反应②中,若将与足量的空气通入反应器中,生成的数目为
1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1 mol 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一氯甲烷中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4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气体中含有NA个气体分子
D.1 mol 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3,共转移2NA个电子
14.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对此反应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 B.加成反应 C.可逆反应 D.氧化还原反应
15.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H2和1 mol I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HI的分子数为2NA
B.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0.6NA
C.20 mL 0.1 mol/L AlCl3溶液中,水解形成Al(OH)3胶体粒子数为0.002NA
D.0.1molNa2O2和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总数等于0.3NA
16.已知一定温度时:。当生成2mol SO3时,放出热量197kJ,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向密容器中通入3mol 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Q=197 kJ B.Q<197×2 kJ C.Q<197 kJ D.Q>197 kJ
1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gFeCl3水解形成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A
B.1mol重水比1mol 水多NA个质子
C.密闭容器中,1molN2和3molH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
D.11.2LNO与11.2LO2混合后的分子数目小于 NA
18.已知3X(g)+Y(g) W(g)+2M(g) ΔH=-akJ/mol(a﹥0)。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 X(g)与1mol Y(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akJ
B.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与W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一定为3∶1
C.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
D.若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1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少量饱和(NH4)2SO4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蛋白质发生了变性
B 将苯、液溴和铁粉混合后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AgNO3溶液中 产生淡黄色沉淀 苯和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C 相同条件下,将SO2和O2按体积比1:1混合并通过灼热的催化剂充分反应,产物依次通过BaCl2溶液和品红溶液 前者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后者溶液褪色 SO2和O2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D 向2支均盛有2mL1.0mol/L的KOH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浓度均为0.1mol/L的AlCl3和FeCl3溶液 一支试管出现红褐色沉淀,另一支无明显现象 Ksp[Al(OH)3]> Ksp[Fe(OH)3]
A.A B.B C.C D.D
20.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6g铁与足量稀硫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B.17g氨气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C.1.0mol/L的HCl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
D.0.1mol和0.1mol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二、填空题
21.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填序号)。


③、、不再随时间而改变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mol的同时生成mol
⑤单位时间内生成mol的同时生成mol
⑥反应速率
⑦一个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键断裂
⑧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⑩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其他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2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标准状况),实验记录如表(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100 240 464 576 620
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 min(填0~1、1~2、2~3、3~4、4~5)。反应开始后反应速率先增大的原因是 。
②求3~4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 (设溶液体积不变)。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少量的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蒸馏水 B.KCl溶液 C.KNO3溶液 D.CuSO4溶液
(3)某温度下在4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生成1mol Y的同时生成2mol Z
③2min内X的转化率为 。
23.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O22SO3,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 (填“<”“>”或“=”,下同)2 mol, 转化率 100%。
24.反应mA+nBpC,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1)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m、n、p的关系为 。
(2)若c为气体,且m+n=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是向 方向移动。
(3)如果在体系中增大或减小B的量平衡均不移动,则B为 态。
(4)若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此反应的逆反应是 热反应。
25.一定温度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N(g)bM(g),M、N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1)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已知计量系数比为最简整数比,则b= 。
(2)若t2-t1=10 min,则从t1到t2时刻,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计算出来的结果为 mol/(L·min)。
(3)t1、t2、t3三个时刻中, 时刻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
26.(Ⅰ)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某可逆反应(ABC均为气体),从0~2分钟进行过程中,在不同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生成物是 ;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用C表示反应速率 ;
(4)2分钟后A、B、C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达到了 状态。
(Ⅱ)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将生成SO3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填入空格里(填写“增大”“减小”“不变”)。
编 号 改变的条件 生成SO3的速率
① 升高温度
② 降低温度
③ 增大O2的浓度
④ 使用V2O5作催化剂
27.工业生产硝酸铵的流程图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硝酸铵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任写一条)。
(2)已知N2(g)+3H2(g) 2NH3(g),ΔH=-92.4 kJ·mol-1。
在一定温度压强和铁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 (填“<” “>” “=”)92.4kJ,理由是 。
(3)写出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
28.化学小组实验探究KI和FeCl3生成KCl、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限度。
实验:i.向5mL0.1mol/L KI溶液中滴加5~6滴0.1mol/L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丙三等份;
ⅱ.向甲中滴加CCl4,充分振荡;
ⅲ.向乙中滴加试剂X。
(1)将KI和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I-+ Fe3+ I2+ Fe2+
(2)步骤ⅲ中,试剂X是 。
(3)步骤ⅱ和ⅲ的实验现象中,能说明①中反应存在一定限度的实验现象是 。
29.Ⅰ.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下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实验数据,分析以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硫酸的体积/mL 锌的质量/g 锌的形状 温度/℃ 完全溶于酸的时间/s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g
1 50.0 2.0 薄片 25 100 m1
2 50.0 2.0 颗粒 25 70 m2
3 50.0 2.0 颗粒 35 35 m3
4 50.0 2.0 粉末 25 45 5.0
5 50.0 6.0 粉末 35 30 m5
6 50.0 8.0 粉末 25 t6 16.1
7 50.0 10.0 粉末 25 t7 16.1
(1)化学反应速率本质上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但外界条件也会影响反应速率的大小。本实验中实验2和实验3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
(2)我们最好选取实验 (填3个实验序号)研究锌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若采用与实验1完全相同的条件,但向反应容器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发现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原因是 。
(4)利用表中数据,可以求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
Ⅱ.某温度时,在5 L的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5)反应开始至2 min,Y的平均反应速率 。
(6)分析有关数据,写出X、Y、Z的反应方程式 。
30.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
(1)实验一: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理是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序号 0.01mol/L KIO3酸性溶液(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 Na2SO3溶液的体积/mL 水的体积/mL 实验温度/°C 出现蓝色的时间/s
① 5 5 V1 0
② 5 5 40 25
③ 5 V2 35 25
则V1= mL、V2= mL。
(2)实验二:探究KI和FeCl3混合时生成KCl、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实验步骤:
i向5 mL 0.1 mol/LKI溶液中滴加5~6滴0.1 molL FeCl3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丙三等份;
ii向甲中滴加CCl4,充分振荡;
iii向乙中滴加试剂X。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I-+ Fe3+= I2+ Fe2+
②步骤iii中,试剂X是
③步骤ii和iii中的实验现象说明KI和FeCl3混合时生成KCl、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该实验现象是 。
31.(1)利用原电池装置可以验证Fe3+与Cu2+氧化性相对强弱,如下图所示。

该方案的实验原理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该装置中的负极材料是 (填化学式),正极反应式是 。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2Fe3++2I- 2Fe2++I2为可逆反应,设计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
取5mL0.1mol/LKI溶液,滴加2mL0.1mol/L的FeCl3溶液,再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再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①方案一中能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的现象是 。
②有同学认为方案一设计不够严密,即使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也可能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方案二:
设计如下图原电池装置,接通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注:灵敏电流计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随着时间进行电流计读数逐渐变小,最后读数变为零。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1mol/L FeCl2溶液。

③方案二中,“读数变为零”是因为 .
④“在右管中加入1mol/L FeCl2溶液”后,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 偏转(填“向左”、“向右”或“不”),可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该反应方程式为2X (g) + Y(g) 2Z(g),据此可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A正确;
B.两种实验Y的浓度不同,温度相同,无法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B错误;
C.两组实验温度相同,Y的浓度不同,可以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正确;
D.相同温度下,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2.D
【详解】化学平衡常数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种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各种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则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故合理选项是D。
3.C
【详解】A.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A错误;
B.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故B错误;
C.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为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故D错误;
答案为C。
4.B
【详解】A.可逆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向正、逆两个反应方向进行,反应体系中各物质同时存在,由于三种物质均含有氧元素,故18O原子可能存在于三种物质中,故A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18O原子存在于O2、SO2、SO3中,故B正确;
C.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故C错误;
D.根据硫元素质量守恒:n(SO2)+n(SO3)=2 mol,故D项错误。
故选B。
5.B
【详解】A.依据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由“C(石)→C(金);△H=+1.9 kJ/mol”可知反应时吸热反应,金刚石能量高于石墨,所以石墨稳定,故A错误;
B.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则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6 mol H2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则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8 kJ,故B正确;
C.将含1 mol 醋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因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则放出的热量将小于57.3 kJ,故C错误;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571.6kJ/mol,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D
【详解】A. 单位时间内生成1molO2的同时,有2molSO3分解,表示的均为逆反应,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A项错误;
B. 混合气体的密度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与容器的体积的比值,因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密闭容器的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保持不变,这种情况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
C. 混合气体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
D. 同条件下,SO2与SO3的体积比等于两者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若SO2与SO3的体积比不再变化,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
答案选D。
7.B
【详解】A.标准状况下, CH3OH为液态,所以2.24LCH3OH分子不是0.1mol,故A错误;
B.25℃1L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于CO32-水解,所以溶液中的OH-都是水电离出来的,溶液中的c(OH-)等于水电离的c(H+),pH=12,c(OH-)=10-2mol/L,1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H+的数目为0.01NA,故B正确;
C.在Na2O22CO2= Na2CO3O2,中,只有Na2O2中-1价的O化合价变化,1mol Na2O2转移1mol电子,故C错误;
D.H2I22HI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0.1molH2和0.1mol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HI分子总数小于0.2NA,故D错误;
本题答案为B。
【点睛】在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等于溶液中的c(OH-);在强酸弱碱盐溶液种水电离出的c(H+)等于溶液中的c(H+)。
8.B
【详解】A.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试管,检验氨气,利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纸变蓝,则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NH4+,不是用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故A错误;
B.反应中氯化铁不足,KSCN溶液遇三价铁离子变红色,若变红色,说明未完全反应,说明存在化学反应的限度,故B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该根据溴易溶于酒精或甘油,先用酒精或甘油洗伤口,再用大量水冲洗,故C错误;
D.淀粉溶液是胶体,可用丁达尔效应检验,硫酸铜的水溶液是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
故选B。
9.A
【分析】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详解】①N2+3H22NH3,2NH33H2+N2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属于可逆反应;
②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H2O+CO2=2NaHCO3两反应的反应条件不相同,不属于可逆反应;
③CH3CH2OHCH2=CH2↑+H2O,CH2=CH2+H—OHCH3CH2OH两反应的反应条件不相同,不属于可逆反应;
④2Na+Cl22NaCl, 2NaCl2Na+Cl2两反应的反应条件不相同,不属于可逆反应;
答案选A。
10.D
【详解】A. 降低体系温度,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 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故不能提高N2的转化率,故B错误;
C.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不变,是否为 3∶1∶2与起始浓度、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
D.由于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若在反应的密闭容器加入1mol N2和过量的H2,最后不能生成2mol NH3,故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3Y2(g) 2Z(g),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2 mol·L-1、0.6 mol·L-1、0.4 mol·L-1,若反应物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则X2、Y2、Z的浓度分别为0、0、0.8 mol·L-1;若生成物完全转化为反应,则X2、Y2、Z的浓度分别为0.4 mol·L-1、1.2 mol·L-1、0。由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任一组分的浓度不可能为0,因此,各组分的浓度应在0和极值之间。
A. X2为0.3 mol·L-1、Y2为0.9 mol·L-1在合理的范围内,且两者比例与投料比及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故有可能;
B. Y2为1.0 mol·L-1在合理的范围内,故有可能;
C. X2为0.3 mol·L-1、Z为0.2 mol·L-1在合理的范围内,且两者的变化量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故有可能;
D. Z为0.8 mol·L-1时,反应物的浓度变为0,该数据肯定不正确。
综上所述,数据肯定不正确的是D,故选D。
12.C
【详解】A.H2SO4属于共价化合物,H2SO4中不含H+,故A错误;
B.SO3标准状况下为固体,不是气体,不能直接运用22.4L/mol进行计算,故B错误;
C.黄铁矿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根据反应方程式,消耗4.8gFeS2,同时消耗氧气物质的量为=0.11mol,即消耗氧气分子数为0.11NA,故C正确;
D.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2SO2+O22SO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因此本题无法计算出SO3的物质的量,故D错误;
答案为C。
13.D
【详解】A、镁的常见化合价为+2, 1mol镁完全反应无论生成氧化镁还是氮化镁,都转移了2mol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2NA,故A正确;B、在标准状况下,22.4 L一氯甲烷物质的量为1mol,1个一氯甲烷中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4,所以1mol一氯甲烷中含极性共价键数目为4NA,故B正确;C、22.4 L HCl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所以含有NA个气体分子,故C正确;D、SO2与O2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有一定限度,1 mol SO2与足量O2反应不能完全反应生成1 mol SO3,转移电子数小于2NA,故D错误;故选D。
【点睛】解此类题要注意:1、理清一套运算关系,n=N/NA=m/M=V/Vm=cV(aq);2、注意相关概念的理解;3、注意审题细节:①微粒种类;②气体摩尔体积适用条件;③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④物质间的反应及特点;⑤化学反应的特点,如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等。
14.B
【分析】根据图知,反应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后的容器中有一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其中反应后的容器中的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与反应容器中的相同,则实质上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则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种类反应特点来判断。
【详解】根据图知,反应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后的容器中有一种单质和两种化合物,其中反应后的容器中的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与反应容器中的相同,则实质上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即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根据原子的相对大小,可知该图示表示反应:2SO2+O22SO3,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应用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加成反应,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从微观上分析化学反应的类型,结合原子大小及物质分子中含有的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确定反应物、生成物种类是解本题关键,根据不同反应的特点判断化学反应类型。
15.D
【分析】A. H2和1 mol I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HI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B. 在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外,水也含H原子。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分别计算出乙醇与水的质量,根据公式n = = 及物质结构分析作答;
C. 水解反应是可逆反应,且胶体粒子是Al(OH)3聚集体,属于混合物,无法计算;
D. Na2O2和Na2O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
【详解】A. H2和1 mol I2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方程式为:H2+ I22HI,反应不彻底,无法准确计算生成HI的分子数,故A项错误;
B. 在乙醇溶液中,除了乙醇外,水也含H原子。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 g,物质的量为0.1 mol,含0.6 molH原子;而含水为5.4 g,其物质的量为0.3 mol,则分子内含0.6 mol H原子,故溶液中共含1.2 mol H原子,即1.2 NA个,故B项错误;
C. AlCl3溶液中,存在铝离子的水解,但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且生成的Al(OH)3胶体粒子本身是聚集体,属于混合物,依据上述条件无法计算生成的Al(OH)3胶体粒子数,故C项错误;
D.Na2O2和Na2O 均由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构成,故0.1 mol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混合物中含有的离子为0.3 mol,个数为0.3NA个,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与阿伏伽德罗常数N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本题B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除了溶质乙醇分子内含氢原子,溶剂水分子中也含氢原子。
16.C
【详解】一定温度时:2SO2(g)+O2(g) 2SO3(g);在上述条件下2mol SO2和1molO2,完全反应生成2molSO3气体放出热量为197kJ,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故向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生成的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要小于2mol,故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小于197kJ,所以Q<197 kJ
故选:C。
17.C
【详解】A.Fe(OH)3胶体粒子是Fe(OH)3的聚集体,16.25g FeCl3(其物质的量为0.1mol)水解形成Fe(OH)3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A错误;
B.重水分子和水分子的质子数相同,故1mol重水和1mol 水的质子数也相同,B错误;
C.N2和H2的反应为,1mol N2和3mol H2的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故反应后分子总数大于2NA,C正确;
D.题中未告知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故无法计算11.2L NO和11.2L O2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计算混合后的分子数目,D错误;
故选C。
18.C
【详解】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因此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小于akJ,故A错误;
B、 3X(g)+Y(g) W(g)+2M(g)
起始:3 1 0 0
变化:3a a a 2a
平衡:3-3a 1-a a 2a 无法确定达到平衡时,X和W浓度之比是否是3:1,故B错误;
C、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故C正确;
D、若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瞬间不变,但随后逐渐增大,故D错误;
答案选C。
19.C
【详解】A.(NH4)2SO4为轻金属的盐,它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不是变性,A不正确;
B.液溴易挥发,挥发出的溴单质与AgNO3溶液反应也能生成AgBr沉淀,所以产生淡黄色沉淀并不能说明苯和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B不正确;
C.产物通过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反应生成了SO3;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有剩余,从而说明SO2和O2没有完全反应,SO2和O2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C正确;
D.由于KOH过量,Al3+与OH-反应先生成Al(OH)3沉淀,然后继续与KOH反应,生成KAlO2,并没有发生Al(OH)3与Fe3+生成Fe(OH)3和Al3+的反应,也就不能说明Ksp[Al(OH)3]与Ksp[Fe(OH)3]的相对大小,D不正确;
故选C。
20.D
【详解】A.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5.6g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0.2NA,A错误;
B.17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1个氨气分子含有7个中子,故17g氨气含有中子数为7NA,B错误;
C.题干未告知溶液体积,无法得知HCl的物质的量,也就无法得知H+的数目,C错误;
D.H2和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I22HI,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故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为0.2NA,D正确;
故选D。
21.③④⑦⑨
【详解】①在非平衡状态下,也能有c(H2)=c(I2)=c(HI),则①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①不符合题意;
②在非平衡状态下,也能有c(H2):c(I2):c(HI)=1:1:2,则②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不符合题意;
③各组分浓度不再改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符合题意;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2n mol HI,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符合题意;
⑤任何时候,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H2,同时生成n mol I2,则⑤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不符合题意;
⑥题中并未标明反应速率代表的反应方向,则⑥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⑥不符合题意;
⑦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⑦符合题意;
⑧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故⑧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⑧不符合题意;
⑨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说明c(I2)不再变化,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⑨符合题意;
⑩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⑩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⑩不符合题意;
该反应是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故 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③④⑦⑨。
22. 2~3min 因为反应开始阶段温度对反应的速率起决定性的作用,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0.025mol/(L·min) CD 3X(g)+Y(g)2Z(g) CD 30%
【分析】(1)①在0~1、1~2、2~3、3~4、4~5min时间段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判断,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分析解答;②计算出氢气的体积,根据2HCl~H2,计算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计算浓度的变化,根据v=计算反应速率;
(2)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降低H+浓度,但不能影响H+的物质的量;
(3)①根据图象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书写化学方程式;②根据反应到达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判断;③根据转化率=×100%计算。
【详解】(1)①在0~1、1~2、2~3、3~4、4~5min时间段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分别为100mL、140mL、224mL、112mL、54mL,由此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2~3 min;因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开始阶段温度对反应的速率起决定性的作用,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故答案为2~3 min;因为反应开始阶段温度对反应的速率起决定性的作用,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②在3~4min时间段内,n(H2)==0.005mol,根据2HCl~H2,计算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υ(HCl)==0.025mol/(L min),故答案为0.025mol/(L min);
(2)A.加入蒸馏水,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故A可行;B.加入KCl溶液,H+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且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故B可行;C.加入KNO3溶液,H+浓度减小,因酸性溶液中有NO3-,具有强氧化性,与Zn反应无氢气生成,故C不可行;D.加入CuSO4溶液,Zn置换出Cu反应速度增大,且影响生成氢气的量,故D不可行;故答案为CD;
(3)①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少,应为反应物,Z的物质的量增多,应为生成物。当反应进行到5min时,△n(Y)=0.2mol,△n(Z)=0.4mol,△n(X)=0.6mol,则△n(Y)∶△n(Z)∶△n(X)=1∶2∶3,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3X(g)+Y(g)2Z(g),故答案为3X(g)+Y(g)2Z(g);
②A.X、Y、Z的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说明是否变化,不能作平衡状态的标志,故A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X、Y的反应速率比始终为3∶1,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B错误;C.体积固定,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确定,当容器的压强保持一定,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D.生成1mol Y的同时生成2mol Z,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故答案为CD;
③2min内X的转化率为×100%=30%,故答案为30%。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2)中C,要注意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一般不放出氢气。
23. < <
【详解】通入过量氧气,2 mol的 SO2也不可能反应完,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2 mol,反应物的转化率<100%,故答案为< <
【点睛】可逆反应的基本特点是: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转化率肯定小于100%。
24.(1)m+n>p
(2)逆反应
(3)液态或固态
(4)吸
【解析】(1)
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说明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m+n>p。
(2)
加压,平衡发生了移动,说明反应物与生成物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相等,由于m+n=p,所以A、B至少有一种不是气体,即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则加压使得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
改变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不是气体,为液态或固态。
(4)
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降低,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25. 1 0.05 t3
【分析】(1)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数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
(2)根据 计算以M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
(3)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时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
【详解】(1)N的物质的量变化是8-2=6mol,M的物质的量变化是5-2=3mol,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数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所以a:b=6:3=2:1,所以b=1;
(2)容积为2L,t2-t1=10 min,则从t1到t2时刻,M的物质的量变化5-4=1mol,所以0.05 mol/(L·min);
(3)t3时刻M、N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所以t3时刻达到反应的最大限度。
【点睛】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化学平衡状态判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注意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数比等于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
26. A、B C 2A(g)+B(g) 2C(g) 0.5 mol/(L min) 化学平衡 增大 减小 增大 增大
【分析】(Ⅰ)(1)由图象中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分析判断;
(2)根据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值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
(3)根据v==计算;
(4)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解答;
(Ⅱ)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判断。
【详解】(Ⅰ)(1)由图象可知,A、B的物质的量减小,所以A、B是反应物,C的物质的量增加,C为生成物,故答案为A、B;C;
(2)当反应到达2min时,△n(A)=2mol,△n(B)=1mol,△n(C)=2mol,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则△n(A)∶△n(B)∶△n(C)=2∶1∶2,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 2C,故答案为2A+B 2C;
(3)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v(C)==0.5 mol/(L min),故答案为0.5 mol/(L min);
(4)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2分钟后A、B、C各物质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在这个条件下,反应已达到了平衡状态,故答案为化学平衡;
(Ⅱ)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压强、固体的表面积等。温度越高,浓度越大,压强越大、使用催化剂均可以使反应速率加快,反之,会使反应速率减慢。
①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②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③增大反应物O2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④使用V2O5作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答案为增大;减小;增大;增大。
27. 可做氮肥等 <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1mol氮气和3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氨气,放出92.4kJ热量,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完全,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 4NH3+5O24NO+6H2O
【分析】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存在时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在催化剂存在时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空气在吸收塔中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氨气可以合成硝酸铵,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硝酸铵含有氮元素,氮元素是植物生长需要的一种元素,是一种很好的氮肥,故答案为:可做氮肥等;
(2)N2(g)+3H2(g) 2NH3(g) △H=-92.4kJ mol-1表示在常温常压条件下,1mol氮气和3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氨气,放出92.4kJ热量,但是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压强和铁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不可能反应完全,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故答案为:<;在常温常压条件下,1mol氮气和3mol氢气完全反应生成2mol氨气,放出92.4kJ热量,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反应完全,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92.4kJ;
(3)氨气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故答案为:4NH3+5O2 4NO+6H2O。
28. 2 2 1 2 KSCN溶液 ii中下层溶液紫红色,iii中加入KSCN溶液后显红色
【分析】探究KI和FeCl3生成KCl、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限度,实际上就是证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里既有I2生成,但Fe3+没有完全反应还有剩余。据此解答。
【详解】(1)反应中碘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铁元素化合价从+3价降低到+2价,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2Fe3+I2+2Fe2+;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反应中碘化钾一定是过量的,要证明是可逆反应,则反应后一定有铁离子剩余,检验铁离子可以用KSCN溶液,则步骤ⅲ中,试剂X是KSCN溶液。
(3)要证明是可逆反应,则反应后一定有碘生成和铁离子剩余,步骤ⅱ和ⅲ的实验现象中,能说明①中反应存在一定限度的实验现象是ⅱ中下层溶液紫红色,ⅲ中加入KSCN溶液后显红色。
【点睛】探究性实验是常考考点,但基础性较强,理解反应实质和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注意重视基本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夯实基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9. 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1、2和4 锌会置换出少量的金属铜,在该条件下构成了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2.0 0.03 mol/(L·min) X(g)+3Y(g) 2Z(g)
【分析】Ⅰ.(1)根据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因素进行解答;根据实验2和实验3的反应条件进行分析;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会越快;
(2)研究锌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除了锌的规格不同外,其它条件必须完全相同;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根据加入少量硫酸铜,可以构成原电池,即可加快反应速率进行解答;
(4)根据加入8g锌和加入10g锌生成的硫酸锌质量相同可知,该两种条件下硫酸完全反应,据此计算出硫酸锌的物质的量及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Ⅱ.(5)据反应速率v=计算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6)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详解】Ⅰ.(1)化学反应速率本质上是由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实验2和实验3中,除了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则说明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即本实验中实验2和实验3对比得出的结论为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1、2和4中,除了锌的形状不同外,其它条件完全相同,则它们是探究锌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若采用与实验1完全相同的条件,但向反应容器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由于锌会置换出少量的金属铜,在该条件下构成了原电池,所以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4)根据实验6和实验7可知,加入8g锌后与加入10g锌生成的硫酸锌质量相同,说明两个实验中硫酸完全反应,16.1g硫酸锌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原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mol/L;
Ⅱ.(5)反应开始至2 min时,Y的物质的量减少了1.0mol-0.7mol=0.3mol,所以反应速率为:=0.03 mol/(L min);
(6)根据图象可知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加,则X和Y是反应物,Z是生成物,且分别是0.1mol、0.3mol、0.2mol,由于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其系数之比为:0.1mol:0.3mol:0.2mol=1:3:2,所以其方程式为:X(g)+3Y(g) 2Z(g)。
30. 40 10 2 2 1 2 KSCN溶液; ii中下层溶液紫红色,iii中加入KSCN后显红色
【分析】(1)探究温度和浓度对速率影响时,应考虑在同等条件下研究温度或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即浓度相同时探究温度,温度相同时探究浓度;
(2)探究KI和FeCl3混合时生成KCl、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实际就是证明反应后的混合液里既有I2生成,但Fe3+没有完全反应还有剩余;
①KI和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I-发生氧化反应生成I2,且每生成1个I2,转移2e-,Fe3+被还原生成Fe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配平离子反应方程式;
②Fe3+的检验通常用KSCN溶液;
③因反应物中KI明显过量,则能说明反应有一定限度,就需要证明有I2生成,同时有Fe3+存在。
【详解】(1)①和②温度不同,应该时探究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因此浓度要求相同,即溶液的总体积相同,则V1+5+5=5+5+40,得V1=40;②和③温度相同,应该时探究浓度对速率的影响,图表中KIO3酸性溶液体积相同,可知是改变亚硫酸钠的浓度,为达到溶液体积相同,5+V2+35=5+5+40,得V2=10;
(2)①结合电子守恒,每生成1个I2转移2e-时,也生成2个Fe2+,再利用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配平后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I-+2Fe3+=I2+2Fe2+;
②利用KSCN溶液检验反应后的溶液里存在Fe3+;
③当ii中观察到溶液分层,下层呈现紫红色是可知反应后的溶液里有I2,iii中滴加KSCN溶液后可观察到溶液变红,可知溶液里存在Fe3+,由此可推出反应存在一定限度。
31. Cu+2Fe3+=Cu2++2Fe2+ Cu Fe3+ + e- = Fe2+ 下层(CCl4层)溶液呈紫红色,且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 4Fe2++O2+4H+=2H2O+4Fe3+ 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向左
【分析】(1)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时,应将反应Cu+2Fe3+=Cu2++2Fe2+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中铜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损耗,选用金属性弱于铜的金属或非金属C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铁盐;
(2)方案一: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但在振荡过程中,Fe2+离子易被空气中氧气生成Fe3+,不能证明Fe3+未完全反应;
方案二:图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指向右,右侧烧杯为正极,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1mol/LFeCl2溶液,如为可逆反应,可发生2Fe2++I2 2Fe3++2I-,I2被还原,指针应偏向左。
【详解】(1)Fe3+氧化性比Cu2+强,可发生2Fe3++Cu=2Fe2++Cu2+反应,反应中Cu被氧化,Cu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选用金属性弱于铜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上Fe3+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故答案为Cu+2Fe3+=Cu2++2Fe2+;Cu; Fe3+ + e- = Fe2+;
(2)①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中有碘单质生成,但不足量的Fe3+不能完全反应,溶液中依然存在Fe3+,则证明有碘单质和Fe3+存在的实验设计为:向反应后的溶液再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分层,下层(CCl4层)溶液呈紫红色,再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故答案为下层(CCl4层)溶液呈紫红色,且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
②在振荡过程中,Fe2+离子易被空气中氧气生成Fe3+,不能证明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2++O2+4H+=2H2O+4Fe3+,故答案为4Fe2++O2+4H+=2H2O+4Fe3+;
③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读数变为零”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答案为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④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1mol/LFeCl2溶液,如为可逆反应,可发生2Fe2++I2 2Fe3++2I-,I2被还原,灵敏电流计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指针应偏向左,故答案为向左。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侧重于分析问题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发生的电极反应、原电池工作原理,注意可逆反应的特征以及离子检验的方法为解答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