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人格化的自然:自然之美,各美其美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拿来主义》联读
“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欧阳修《丰乐亭记》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
一.初识作家,知人论世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人。“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散文,笔触细致,能通过细密观察深入体味景与情。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代表作为《春》《背影》《毁灭》《欧游杂记》等。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于北平。
郁达夫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
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1923—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
郁达夫(1896-1945)
“史铁生是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漫长的轮椅生涯里至强至尊,一座文学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当代精神的高度,一种千万人心痛的温暖,让人们在瞬息中触摸永恒,在微粒中进入广远,在艰难和痛苦中却打心眼里宽厚地微笑”
—— 韩少功
二.置身其境,品味其美
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挑选你最喜欢的写景的句子,用文字的形式呈现作者所描绘的美景。
参考格式:
我来到了 ,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 。这真是一幅 画面
预设:
示例1:我来到了秋天的北平,来到了那一橡破屋,仿佛看到了碧绿的天空下,成群的驯鸽飞过。还有那破壁腰中的牵牛花,有蓝色的、白色的,像极了喇叭。更有意思的是,牵牛花下.还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秋草。这真是一幅素朴静谧的画面。
示例2:我来到了月色下的荷塘,仿佛看到了层层碧叶,荷叶间点缀着洁白的荷花,有的完全舒展,有的含苞待放,美态纷呈。隐隐的荷香若隐若现,如果你仔细聆听,还能听到荷叶下潺潺的流水声。这真是一幅清幽静谧的画面。
三.比较鉴赏,各美其美。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请同学们从文本出发,完成下列表格。
篇目 描写景物 氛围意境 景物之美
(风格)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
《我与地坛》
三.比较鉴赏,各美其美。
篇目 描写景物 氛围意境 景物之美
(风格)
《故都的秋》 破屋、牵牛花、落蕊、秋蝉声、秋雨、秋果 清、静、悲凉 物哀之美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宁静、淡雅、自在 朦胧之美
《我与地坛》 地坛、草木、各类其他小生命 喧嚣不已,生生不息 深沉之美
“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郭风《叶笛》
通 感
利用各种感觉相互互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另外一种感觉的修辞手法。通感就是移觉。
荷塘月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朱自清在小诗《我的南方》中写:“我的南方,我的南方,那儿是山乡水乡,那儿是醉乡梦乡!”
江南所代表的风流、热闹、率性、自由,正是作者所向往的理想境界,江南是作者的理想寄托之地,这也是古往今来无数江南游子内在情结,是中国文人普遍的审美文化心理。
地坛重新给予了我富于感性的鲜活的生命触角,让一个精神垂死、万念俱灰的残疾人。重新获得了对世界敏感入微的感受。在绝望的严冬给予生命的希望。
“因为这个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我与地坛》
名家评价:
王乙:“清新幽微,如诗如画”,从极细极微处,开拓出广大的感性天地,他的细腻是双重的,既是事物的细枝末节,也是内心的幽微感受。一个感伤的江南才子,一个充满古典趣味的士大夫,郁氏文心,让人百读不厌。
名家评价:
吴周文:与作品的意境、基调相一致,诗人运用了近三十个各种类型的叠词,这些叠词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浓化了妙若美女的荷花形象的情态和风韵,与作品的内在抒情取得了和谐的契合,使描写语言有一种典雅、清丽的美。
名家评价:
陈剑晖:《我与地坛(节选)》的语言表面上看 朴素无华,不动声色,但它的内蕴却十分丰富。那是一种带着生命的本真,感情的原色,又有几分静思玄想的语言,也是一种从灵魂深处流出来的“心里话”。而它在叙事、描写和抒情时的那种舒徐平缓、绵长而柔韧的语感语调,是它质地的纯净。
作业
贾平凹说“铁生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哲学。”地坛在史铁生笔下不仅是一个自然景物,而是他思考和书写生命组成部分。地坛成为了一个有着独特精神内涵的空间。景物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联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赤壁赋》等本单元其他写景散文。
思考:不同的作者如何塑造独特的景物环境?特定的景物环境如何触发和影响人的命运呢?
感谢聆听
小
清
新
古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