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3张PPT。1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深圳市翠园中学孙曙光11(一)从数据看沧桑巨变1导言 以上这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图片和数据让我们再次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无论是《走进新时代》还是《好日子》都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生活发生可喜变化的一种歌颂。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一切美好生活都要感谢一个人-邓小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改革开放的新时代。1一、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原因:
开端:
意义:“左”倾错误的继续(即“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肯定了……打破了……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打倒“四人帮” 11976年10月,人们欢庆文革的结束。 1977年2月7日,华
国锋公开提出坚持 “ 两
个凡是 ” 的方针。华国锋1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形成错误的根源是什么?有何影响?实质:继续“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根源:个人崇拜,教条主义,违背实事求是。
影响:“文革”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出现“文革”后的“两年徘徊”。
1 1978年我国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根本目的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B、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C、平反冤假错案
D、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D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刊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你怎样理解两个“凡是”?
这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体现,两个“凡是”本身是绝对化和行而上学的,违背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以狭隘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其实质是在拥护毛主席的旗帜下,以行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思想方法坚持“左”倾错误路线,反对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识延伸 你知道左派,右派,左倾,右倾各是什么意思吗? “左派”一般是指在阶级、政党、集团内,政
治上倾向进步或革命的一派;“右派”则指政治上保守、反动的一派。在我国特指反对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反动分子。
“左倾”一般指分不清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
在革命斗争中表现急躁盲动的;“右倾”则指思想保守,向反动势力妥协或投降的。1一、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北京)邓小平手迹“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
全会上讲话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 有人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你对此有何看法?1 遵义会议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妥善处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答案提示:1 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文革结束后,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正确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称得上是“社会注意时期的遵义会议”。
1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二、改革开放的措施(二)经济领域的改革(一)课堂设问 请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参考答案 原因:我国原有的经济体制是在“一五”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随着生产发展,弊端越来越明显,必须对其进行改革。
实质:改革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1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原因(2)内容①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1984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③2000年农村税费改革
经济领域的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原因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②人民公社的体制(一大二公)不能调动家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③农民生产生活困难。经济领域的改革(2)过程(内容)
①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通过对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使农户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基本上形成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轨经营体制。“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经济领域的改革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1950土地改革——1956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经济领域的改革②1984年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③合同订购制与市场收购制代替统购派购制
④2000年税费改革
A.目的: 理顺分配关系
B.内容: “三个取消一个逐步二个调 整一项改革”(P11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 含义:是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通过对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使农户成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基本形成统一经营和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轨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作用: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最早取消人民公社制1980年,四川首先在广汉县进行了人民公社政社分开、恢复乡政府的改革试点。图为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1?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产到户。1 实行包产到户后,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得到温饱的凤阳农民流传的一个顺口溜: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丰收的小岗生产队农民1知识回顾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1、1950土地改革
2、1953农业生产合作社
3、1958人民公社化
4、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1、“文革”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
C、取消人民公社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B同步练习1C2、下列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使农民活的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B、适应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C、土地私有,自负盈亏
D、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1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
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原来叫社队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基本没有活力。1 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练一练1山西美锦能源集团清徐第二醋厂北录树暖气片企业1农村城镇化进程:——乡镇企业的推动课堂设问 1984年,改革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人说,乡镇企业是“以小挤大,以土挤洋,以落后挤先进”。你怎样理解?参考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农村开始出现农业、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服务业“六业齐上”的兴旺局面,安置了大量的农村剩余的劳动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课堂设问 国家为什么要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目的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税费改革 原因:为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00年开始在农村进行税费改革
目的:是通过对农业和农村领域的税费制度的改革,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分配关系。
具体措施:可概括为 “ 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 ”。村提留:是承包经营集体土地和其他生产项目的社员和企业向村集体经济组织缴纳的管理费和集体积累税费改革税费改革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明确规定:2006年将在全
国全部免征农业税。1经济领域的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管理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实际上成了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经济领域的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步骤
①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
②“放权让利”:大力改革国有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经济领域的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和结果
①70年代未,开始,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1984年,全面展开,主张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1992年,不断深化,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时期:
全面展开:
深化改革:1978-1984年
扩大企业自主权、“放权让利”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以城市经济体制为重点的改革全面展开。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深化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84年海尔冰箱厂原貌海尔砸掉76台质量不合格冰箱 海尔首创宇航变频对开门冰箱海尔笔记本海尔消毒柜海尔洗衣机海尔部分产品海尔产品专柜美国海尔工业园美国海尔大厦2005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粗钢产量突破3亿吨的国家。 攀钢(集团)公司炼钢厂正在进行冶炼生产 我国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亿多吨,增加到1998年的4.9亿吨以上 ,增产粮食近4亿吨,年均增产800多万吨,创造了用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 我国粮食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从1993年开始,我国果品总产量和果树栽培面积超过印度、巴西和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水果产量份额占世界总产量的12%。 渭北黄土高原苹果丰收 库尔勒香梨丰收 改革的成果1经济领域的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对外开放经济领域的改革3、对外开放(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形成、特点?)
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城市的理由1、靠近国际市场(香港、澳门);2、与海外有密切的联系(侨乡);3、海陆便利;4、有广阔的经济腹地为依托。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
城市沿海经济
开放区开放浦东内地 我国对外开放也逐渐由沿海向内地和边境城
市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这样一个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1、反腐倡廉思考:腐败问题的成因?提示: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时期,旧体制的弊端尚未完全革除,新的体制正在发育中,与之相配套的法制体系很不完备;
?个人思想上的蜕化变质;
?环境的影响(行贿行为、腐朽思想)。(三)政治体制改革
必要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民主取代集权、法治取代人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降低领导干部的贪污腐化(紧迫性)。
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1 1950年6月,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在京举行。毛泽东与民建领导黄炎培(右一)、陈叔通(右二)进入会场。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毛泽东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新中国反腐第一大案1“反腐败要靠教育,更要靠法制,还是制度靠得住些”。
—邓小平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1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 2000年3月,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因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正法,成为建国以来执行死刑的第一个副省级领导干部。 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因贪污受贿受审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因贪污受贿受审 课堂设问广西贪官成克杰江西贪官胡长清1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多次召开会议,指出反腐倡廉是中共和国家的一项长期任务,要狠刹党内不正之风。同:都坚持彻底的惩治腐败,一旦发现严惩不贷。异:党的“十六大”要求把反腐问题制度化,上升到党的政治任务的高度。 请看书想一想:党的“十六大”在反腐败问题
上和以往有何异同?2、政治体制改革 1987年,政治
体制改革提上议事
日程。
改革初期,主要
从制度上解决“文革”
造成的创伤;
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标志,改革战
略上对原有体制的优势部分进行强化与完善;
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改革,我国政治体制改
革开始从传统的集权模式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发展的民主模式过渡。今后主要任务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蒙文文本书影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村民自治—一种新型民主制度 20世纪80年代,农村新
的组织管理形式——村民自
治产生,这是我国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发展的结果,标志
着政治体制改革向纵深发
展。 山西省临猗县西
永齐村村委会选举。核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西藏“村官”选举现场——村委会主任选举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重庆市荣昌县昌元镇的朱家桥村的村民在选举人大代表。图为在选民关注的目光下监计票 反腐倡廉与政治体制改革1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
标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
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
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政治体制改革1一、改革开放新时代的背景二、改革开放的措施三、团结一心奔小康团结一心奔小康改革战略:团结一心奔小康
(一)宏伟目标: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社会
(二)形成:
1、提出: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
2、定量表述:党的“十二大”
3、“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团结一心奔小康1979年12月6号 邓小平谈“小康” 1979年12月6号,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大平正芳问:中国的现代化蓝图究竟是如何构想的?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邓小平回答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1975年9月,邓小平在大寨虎头山上团结一心奔小康因为我们人口多,即使我们的生产能力和总产值达到了美国的水平,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西方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差一个很大的距离。说赶上西方,就是比较接近,至少还要50年。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个清醒的估计。
——邓小平1团结一心奔小康 1984年3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时,提出“小康社会”。1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良性发展道路,成为该省首批“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荣膺联合国“全球生态500佳”。绿色长廊滕头村村委会办公楼 团结一心奔小康团结一心奔小康 滕头村从1989年起就设立了育才奖励基金。图为村里把5万元和2万元的奖励金分别送到两位考取博士和硕士的学生家里。滕头村的小康住宅楼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纲领制定1团结一心奔小康改革战略:团结一心奔小康
(一)宏伟目标:小康水平到全面小康社会
(二)形成:
1、提出: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
2、定量表述:党的“十二大”
3、“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三大”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六大”1.1978年我国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根本目的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B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
思想路线
C平反冤假错案 D纠正“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DD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是对中共八大决议的重新肯定,这主要是指它重新确定了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以经济建设作为党的中心任
务
C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D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根
本任务CCB3.“文革”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重新启动,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
A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
C取消人民公社
D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BC4. 1953年我国实行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年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对以上变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C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D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CC5.新时期以来,我国农村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标志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农村改革深入发展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C6.农村税费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其根本目的是
A以调整农村分配关系为切入点
B使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改革农村旧的经济体制和分配体制
D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DD7.国有企业改革有关的是①农村改革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改革 ②上海宝山钢铁公司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典范 ③国有企业改革应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程度进一步深化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D8.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D以公有为主体多种所有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A9.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D 10.2001年11月中国正式成 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这一举措反映了 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世界市场对中国开放,但并不意味中国向世界开放 ②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成功体现 ③这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体现 ④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B结束请多提宝贵意见:孙曙光sunhistor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