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校级联合考试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日照市校级联合考试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17:02:41

文档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2023.1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2022年12月方勇教授在《光明日报》国学版刊发《六论新子学》,认为唯有平置“孔
老”而非先“孔”后“老”,诸子学才能展现出自身真正的内在脉络,自此,学界围绕
“孔老先后”问题多有讨论。“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还是“平置”的问题,简单
地讲,就是一个孔老或儒道的地位问题。这的确是中国古代学术界和哲学思想史上曾经
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但就其实质而言,这个问题只是中国古代不同学术流派之间争夺
思想“正统”地位的结果。所以严格地讲,当今中国学术界和哲学思想界并不存在一个
“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的问题,甚至也没有什么“孔老平置”的问题,当今只有
一个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孔老”或儒道的问题。
首先,客观地讲,“孔老先后”或“孔老优劣”还是“平置”的问题,不是中国学
术界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而只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史和
哲学思想史上的历史问题。孔子、老子作为历史人物,他们的出生年代和他们的学术著
作与活动当然有先有后,有一定的历史时空,但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
置”的问题所关注的焦点并不在此。所谓“孔老先后”“孔老优劣”或“平置”的问题,
其关注的焦点其实只是孔老二者或儒道两家的社会地位、学术文化影响和重要性问题,
反映的是持论者不同的思想立场和态度。持儒家立场和观,点者,他们认为孔子的思想文
化地位优于老子和道家:持道家立场和观,点者则认为,道家(“史官”)为诸子之所从
出,“鬻(子)惟文友,李(老)实孔师”(《文心雕龙·诸子》),老子的地位和重
要性无疑优于孔子。当然,也有少数人采取了一种比较折中调和的看法,认为儒道或孔
老二者皆既“有所长”,亦“有所短”,是互绌互补的关系,应该平等对待,“平置”
二者。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孔老之争”的确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真实问题,但当中国社
会随着世界史进入到现代史以后,学术界对包括孔、老其人其书及其思想的“历史研究”,
高二语文试题第1页(共10页)2022级高二上学期期中校际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023.11
1.A[解析]“是学界新出现的争议话题”错。
2.D[解析]“学术发展非常艰难”于文无据。
3.D[解析]D项班固说“儒家者流…于道为最高”,与第二段中儒家“孔子的思
想文化地位优于老子和道家”的立场和观点最符合。
4.①是否是有实在意义的现实问题(或“是否符合当时语境”):②研究者是否以
客观公正的科学态度对待研究对象。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作者对方勇教授和他人的观点没有人云亦云,而是冷静看待,慎重思考,体现
了“慎思之”。②作者透过问题争论的表象,运用发展、实事求是等观点去思考问题的
实质和解决问题的根本,进行明确地分辨,体现了“明辨之”。
【评分标准】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6.B[解析]“表现了他们相同的高兴心理”错误。第一处表现的是农夫有点不相
信而笑着发问,第二处表现的是大儿子事情办成的轻松和与农夫们的亲近。
7.C[解析]“惊喜和肯定”不准确,此时富商对儿子的做法心里还没底。
8.①增加亲切感、真实感和现场感,好像作者、读者直接与富商对话,“你”既是
主人公,又是听者,拉近了作者、读者与作品的距离:②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使读者
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富商父子的赞赏钦佩之情,增强了感染力。
【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符合生活实际,真实可信。商人经商需要牟利,农夫生活需挣工钱,这种形象
塑造符合生活实际。②人际交往重情重义,品格高尚。富商父子对农夫们讲情义,农夫
们知恩图报,形象都很高大。③坚守民族大义,气节崇高。富商父子迎战日本商人,挫
败其计划,农夫们让利帮同胞多收好收,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②④⑥[解析]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
其心哉?
11.C[解析]词义相同,都是“治理得好”。
12.A[解析]“不用国家引导教化”错。
13.(1)农夫整年劳作,不足够用来维持自己生活,既然这样,那么百姓就舍弃根
本的事业(农业)从事末等的工作(商业)。
【评分标准】4分。岁:年:自食:养活自己;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本事:根本
的事业。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现在粮仓空虚,百姓没有积蓄,农夫卖孩子的原因,是君王没有办法均衡他们
的收入。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第1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