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位数乘两位数 同步训练 (含答案)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15分)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或“=”。
62000平方米( )6公顷 410×60( )41×600
102万( )10200000 570×80( )59×800
2.270×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250×40的积的末尾有( )个0。
3.两个数相乘,积是180,若其中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数因数乘4,则积是( );若其中一个因数乘4,要使积不变,则另一个因数应( )。
4.小明平均每分钟打120个字,30分钟一共打了( )个字。
5.□42×33,若积是四位数,□里最大填( );若积是五位数,□里最小填( )。
6.一列高铁每小时行驶350千米,可以写成( ),它连续行驶6小时,共行驶( )千米。
7.已知A×B=360,如果A乘5,B不变,那么积是( );如果B除以5,A不变,那么积是( )。
二、选择题(20分)
8.新华书店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买5本单价是28元的《童话故事》就送2本,用原来买5本的钱买7本,现在平均每本( )元。
A.20 B.22 C.25
9.采购员叔叔买了8盒钢笔,付给售货员800元。售货员需要找给叔叔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钢笔
每盒15支
每盒98元
A.题目中的所有信息都要用上
B.用到的信息是“8盒钢笔,每盒98元,付了800元”
C.用到的信息是“每盒15支,每盒98元,付了800元”
10.可以用来快速判断405×36的积一定不是1480的是( )。
A.积的位数 B.积的末尾0的个数 C.积的中间有没有0
11.在笔算567×38时,一般是先计算( )。
A.567×8 B.567×3 C.567×30
1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 )。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13.用竖式计算358×24时,“3”与“2”相乘实际上是( )。
A.3×2 B.300×2 C.300×20
14.250×16的积的末尾有( )个0。
A.1 B.2 C.3
15.下面选项中不能用“135×12”这个算式解决的问题是( )。
A.劳动基地有12块苗圃,每块苗圃可种135颗白菜苗,基地共有多少颗白菜苗?
B.6位大人带6个小朋友去游乐场,成人票135元/张,儿童票120元/张,一共要多少钱?
C.小李每小时能加工135个零件,他从早上8:00到晚上8:00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16.下面算式中“3×5”表示的意思是300×5的是( )。
A.321×25 B.231×25 C.123×52
17.学校买了21个橱子,每个423元。下边的竖式中“←”所指表示( )。
A.买1个橱子需要423元
B.买2个橱子需要846元
C.买20个橱子需要8460元
三、判断题(14分)
18.小强、小亮从家到学校都用了10分钟,他俩走得一样快。( )
19.已知A×B=90,则(A×3)×(B×3)=540。( )
20.两个数相乘的积不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因数都大。( )
21.两个非零的自然数相乘,若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4,则它们的积扩大到原来的6倍。( )
22.要使356×□3的积是五位数,则□里最小应填4。( )
23.如果a×240<b×240,那么a<b。( )
24.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110时/千米。( )
四、计算(17分)
25.直接写得数。
13×7= 150×2= 25×4= 340÷2= 36+57+64=
8×100= 103×10= 24×5= 1400×70= 65+5-65+5=
26.列竖式计算。
六、解答题(34分)
27.某大学地质专业的12名老师将带90名学生去石林风景区参与实地研学活动,买门票共需多少钱?
成人票 110元
学生票(含大学生) 80元
28.水果店的一种水果,进价每箱35元,售价每箱50元,上周卖出这种水果360箱,扣除各种费用1325元,水果店能赚多少元?
29.赵师傅骑三轮车去城里买菜,去时每分钟行160米,用了15分钟;回来时用了20分钟,赵师傅回来时每分钟行多少米?
30.袖珍南瓜和布袋辣椒是市场上抢手的观赏蔬菜。一盆袖珍南瓜的单价是15元,一盆布袋辣椒的单价是12元,李叔叔一天卖出布袋辣椒和袖珍南瓜分别是302盆和140盆,李叔叔一天共收入多少元?
31.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6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6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
32.某网上超市举行商品促销活动,所有的食用油买5瓶送1瓶。一种食用油每瓶109元,食堂打算在该超市买12瓶食用油,一共花了多少钱?
33.学校为奖励期中考试优异的学生买了一批练习本。按要求,奖给26个班,每个班得120本,最后还剩250本,学校一共买回多少本练习本?
34.某游乐园的门票价格规定如表。四年级学生去游乐园游玩,四(1)班有37人,四(2)班有42人,四(3)班有41人。
购票人数 1—50 51—100 100以上
每人的票价/元 50 45 38
(1)每班分别购票,各需多少钱?
(2)三个班怎样购票花钱最少,最少要多少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 = < <
【分析】(1)1公顷=10000平方米,把单位统一成平方米再比较大小;
(2)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相同的数,积不变;
(3)把单位统一后再比较大小;
(4)根据积不变规律,把570×80写成57×800,再根据一个因数相同(0除外),另一个因数大的积大。
【详解】6公顷=60000平方米,所以62000平方米>6公顷
410×60=41×600
102万=1020000<10200000
570×80=57×800<59×800
【点睛】熟练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积的变化规律和整数的改写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 2 4
【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分别计算出270×40、250×40的积,然后再根据计算出的积填空即可。
【详解】270×40=10800
250×40=10000
270×40的积的末尾有2个0;250×40的积的末尾有4个0。
3. 3600 除以4
【分析】在乘法算式里,两个因数都不为0时,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因数乘4,则积就乘(5×4);一个因数乘几(不为0),另一个因数除以前面一个因数乘的数,积的大小不变;依此解答。
【详解】5×4=20,180×20=3600,即填空如下:
两个数相乘,积是180,若其中一个因数乘5,另一个数因数乘4,则积是3600;若其中一个因数乘4,要使积不变,则另一个因数应除以4。
【点睛】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3600
【分析】根据题意,用小明平均每分钟打字的个数乘打字的时间,求出他30分钟的字的个数即可解答此题。
【详解】120×30=3600(个)
小明平均每分钟打120个字,30分钟一共打了3600个字。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及应用,明确数量关系,准确计算即可。
5. 2 3
【分析】242×33=7986,342×33=11286,所以□42×33,若积是四位数,□里最大填2;若积是五位数,□里最小填3;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42×33,若积是四位数,□里最大填2;若积是五位数,□里最小填3。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 350千米/时 2100
【分析】首先写出这列高铁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再后面加上一条斜线,再在斜线后面加上时,表示出它的速度;然后用这列高铁的速度乘行驶的时间,求出它连续行驶6小时,共行驶多少千米。
【详解】一列高铁每小时行驶350千米,可以写成350千米/时,它连续行驶6小时,共行驶:
350×6=2100(千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7. 1800 72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上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积也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据此计算出积。
【详解】360×5=1800
360÷5=72
所以,如果A乘5,B不变,那么积是1800;如果B除以5,A不变,那么积是7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积的变化规律的应用。要注意观察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大小变化,正确计算。
8.A
【分析】根据题意,先求出买5本书的总价=数量×单价,然后再除以7,即可解答。
【详解】5×28=140(元);
140÷7=20(元)。
现在平均每本20元。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整数的数量关系的应用以及乘除法的计算和应用。
9.B
【分析】由题意可知:要求售货员需要找给叔叔多少钱,先求买了8盒钢笔总共花费的钱数,结合题目信息分析选择。
【详解】由分析可知,要求买了8盒钢笔总共花费的钱数,需要知道每盒钢笔的价格。所以,售货员需要找给叔叔多少钱?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到的信息是“8盒钢笔,每盒98元,付了800元”。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A
【分析】可以利用估算,把405看作400,把36看作30,400和30的积是12000,是五位数;所以405×36的积至少是五位数,而不是四位数。所以根据积的位数能快速判断405×36的积一定不是1480。据此选择。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可以用来快速判断405×36的积一定不是1480的是积的位数。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判断。可以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快捷的方法进行判断。
11.A
【分析】根据题意,由整数乘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可得,567分别去乘38的个位上的8与十位上的30,然后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即可,所以用567×38时,一般是先计算567×8;据此解答。
【详解】据分析可知:
在笔算567×38时,一般是先计算567×8。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C
【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可分别计算出999×99、100×10的积,然后再根据计算出的积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999×99=98901,此时积是五位数
100×10=1000,此时积是四位数
由此可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C
【分析】用竖式计算358×24时,358中的“3”在百位上,表示300,24中的“2”在十位上,表示20,所以“3”与“2”相乘实际上是300×20,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用竖式计算358×24时,“3”与“2”相乘实际上是300×20。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C
【分析】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详解】在计算250×16时,可先计算25×16,然后在乘得的结果后边加上原来因数250后边的0,25×16=400,则250×16=4000,即250×16的积的末尾有3个0。
故答案为: C
【点睛】此题考查积末尾有0的乘法,看积的末尾有几个0,一定要先计算再确定,不能只看两个因数的末尾数的0的个数,就加以判断。
15.B
【分析】根据选项中的内容逐条分析,找到不能用“135×12”这个算式解决问题的即可。
【详解】A.劳动基地有12块苗圃,每块苗圃可种135颗白菜苗,基地共有多少颗白菜苗,每块苗圃可种135棵白菜苗,有12块这样的苗圃,就是可以种12个135棵,可用“135×12”这个算式解决。
B.6位大人带6个小朋友去游乐场,成人票135元/张,儿童票120元/张,一共要多少钱,6个大人带6个小朋友,可以理解为一个大人带一个小朋友是一组,一组需要门票(135+120)元,有这样的6组,就是6个(135+120)元,列算式为:(135+120)×6,不可用“135×12”这个算式解决。
C.小李每小时能加工135个零件,他从早上8:00到晚上8:00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从早上8:00到晚上8:00一共经过了12小时,每小时加工135个零件,12小时就加工12个135个,可用“135×12”这个算式解决。
故答案为:B
【点睛】乘法是由加法引入的,表示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注意关键词“相同”、“加数”。
16.A
【分析】要想算式中“3×5”表示的意思是300×5,则“3”在一个因数的百位,表示3个百,“5”在另一个因数的个位,表示5个一。据此解答。
【详解】A. 321×25中“3×5”表示的意思是300×5;
B.231×25中“3×5”表示的意思是30×5;
C.123×52中“3×5”表示的意思是3×50;
算式中“3×5”表示的意思是300×5的是321×25。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关键是看清各个数字所在数位及计数单位。
17.C
【分析】根据题意,竖式中的846是21的十位上的2乘423得到的,表示846个十,即8460,是买了20个橱子需要的钱数。
【详解】学校买了21个橱子,每个423元。右边的竖式中“←”所表示买20个橱子需要8460元。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关键是明确2在十位上。
18.×
【分析】根据速度=路程÷时间,虽然时间相同,但是路程不一定相等。如果路程长,那么在相同时间内的速度就会大;反之,速度小;如果路程相等,速度则相等。
【详解】小强、小亮从家到学校都用了10分钟,他俩走得不一定一样快。原题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19.×
【分析】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不变,则积也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已知A×B=90,则(A×3)×(B×3)=90×3×3=270×3=810,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详解】两个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是0,积等于一个因数,比另一个因数小。如果一个因数是1,积大于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如果一个因数是除了0和1以外的整数,积比其中任何一个因数都大。据此举例判断。
【分析】例如125×0=0,乘积小于因数125,等于因数0。
125×1=125,乘积等于因数125,大于因数1。
125×12=1500,乘积大于因数125和因数12。
两个数相乘的积不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因数都大。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整数乘法的计算,采用举反例的方法解答更简便,注意因数是0和1这种特殊情况。
21.×
【分析】根据积的变化规律:两个因数分别乘(或除以)一个数,积也乘(或除以)两个因数所乘(或除以)的数的积。已知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4,则积应乘2×4的积8,也就是它们的积扩大到原来的8倍。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
两个非零的自然数相乘,若一个因数乘2,另一个因数乘4,则它们的积扩大到原来的8倍。所以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积的变化规律掌握情况。要记住积的变化倍数是两个因数变化倍数的积。
22.×
【分析】300×40=12000,因此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可分别计算出356×23、356×33、356×43的积,然后再判断即可。
【详解】356×23=8188,此时积是四位数;
356×33=11748,此时积是五位数;
356×43=15308,此时积是五位数;
由此可知,要使356×□3的积是五位数,则□里最小应填3。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
【分析】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越大积就越大;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因为a×240<b×240,所以a<b。
故答案为:√
【点睛】掌握积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
【分析】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叫速度,根据速度的意义及速度的表示方法,表示速度时既要有长度单位,又要注明时间单位。据此判断。
【详解】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110千米/时,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单位,属于基础知识,要熟练掌握。
25.91;300;100;170;157;
800;1030;120;98000;10
【详解】略
26.5625;6860;4860;
38010;5886;11132
【分析】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两位数的每一位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和个位要对齐,十位数要跟十位数对齐,然后两个结果相加就得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结果了。0的乘法法则: 对于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不满十时,十位上要用0占位;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先用一位数去乘0前面的每一个数,最后因数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详解】45×125=5625 196×35=6860 180×27=4860
905×42=38010 327×18=5886 506×22=11132
27.8520元
【分析】有12名老师,1个老师买门票需110元,110乘12求出12名老师买门票共需多少元,90名学生买学生票,1张80元,90乘80求出买学生票共需多少元,最后把两个积相加即可。
【详解】110×12+90×80
=1320+7200
=8520(元)
答:买门票共需8520元。
【点睛】老师买成人票,学生买学生票,根据乘法意义直接解答即可。
28.4075元
【分析】先求出一箱盈利=售价-进价,根据总盈利=箱数×一箱的盈利,最后再减去费用,即可解答。
【详解】360×(50-35)-1325
=360×15-1325
=5400-1325
=4075(元)
答:水果店能赚4075元。
29.120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先求出路程,即是求15个160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要求赵师傅回来时每分钟行多少米,依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答本题。
【详解】160×15=2400(米)
2400÷20=120(米)
答:赵师傅回来时每分钟行120米。
30.5724元
【分析】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用302×12求出一天卖出布袋辣椒的总钱数,140×15求出一天卖出袖珍南瓜的总钱数,再把布袋辣椒的总钱数和袖珍南瓜的总钱数相加,即可求出李叔叔一天共收入多少元,据此解答。
【详解】302×12=3624(元)
140×15=2100(元)
3624+2100=5724(元)
答:李叔叔一天共收入5724元。
【点睛】熟练掌握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31.不够
【分析】用一头大象一天要吃食物的重量乘要吃的天数,再根据1吨=1000千克,把单位统一比较即可。
【详解】6吨=6000千克
360×20=7200(千克)
6000千克<7200千克
答:不够。
32.1090元
【分析】买5瓶送1瓶就是原来买5瓶食用油的钱现在可以买(5+1)瓶,把(5+1)瓶看作一组,总价=单价×数量,每瓶食用油的价钱乘5可以算出买一组需要多少元。用12瓶除以(5+1)瓶,算出需要买这样的几组,买一组需要的钱数乘需要买的组数即可。
【详解】109×5=545(元)
12÷(5+1)
=12÷6
=2(组)
545×2=1090(元)
答:一共花了1090元。
33.3370本
【分析】本题考查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及应用,用每个班分的本数乘班的个数,再加上剩下的本数,即可求出学校一共买回多少本练习本。
【详解】120×26+250
=3120+250
=3370(本)
答:学校一共买回3370本练习本。
34.(1)1850元; 2100元; 2050元
(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花钱最少,最少要4560元钱。
【分析】(1)四(1)班有37人,每人票价50元;四(2)班有42人,每人票价50元;四(3)班有41人,每人票价50元,用乘法计算即可得解。
(2)三个班合起来购票花钱最少,三个班人数超过100人,每人票价38元,用三个班人数的和乘票价38元,即可得解。
【详解】(1)50×37=1850(元)
50×42=2100(元)
50×41=2050(元)
答:四(1)班需1850元,四(2)班需2100元,四(3)班需2050元。
(2)38×(37+42+41)
=38×120
=4560(元)
1850+2100+2050=6000(元)
4560<6000
答:三个班合起来购票花钱最少,最少要4560元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