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

文档属性

名称 马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31 21:4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常常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说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散文家、诗人,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祗zh?骈pián策cè槽枥cáo lì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石dàn预习检查
1、读 准 字 音shísìsìsù 2、通假字:邪: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
祗同衹 只是食:通“饲”,喂见:通“现”,表现材:通“才”,才能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才美不外见3、食之不能尽其材4、其真无马邪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3、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作动词,用鞭子打只是两马并驾有时面对犹,尚且; 等同,一样
4:字词解释: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食或尽粟一石
执策而临之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5、重点句子一食或尽粟一石: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吃一顿有时有吃尽一石粮食。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二、思考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2、造成千里马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食马者千里马食量:尽粟一石食饱、力足,才美外见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无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三、合作探究
1、伯乐和千里马各指什么?
“食马者”又指什么?
“千里马”:寓指有才能的人。“伯乐”:寓指识才的明君。“食马者”:寓指实际执策者。您的位置:>>马说>课文分析关开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3)作者借伯乐和千里马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千里马人才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终被埋没,揭露当时的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马说伯乐能识人才的统治者(贤明的君主)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见仁见智A、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伯乐
B、成才的关键在于有无日行千里的能力
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当堂训练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3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鞭打鞭子才能,能力 能够Shí 吃(一顿)Sì 饲养,或通“饲”Shí 吃 Sì 喂养 1、用原文填空: ________________是全文的主旨句,因为 这种客观现象,造成了“千里马”___________ 的遭遇。所以文章最后,作者感情达到高潮, 大声感叹__________________,斥责那些不识 马的人。在结构上,与主旨句相照应。 2、理解课文填空。 文章有关“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 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将人比作 “________”,而把伯乐喻指_____________集 中抨击的社会现象_____________。 3、一词多义 才能,能力能够用鞭子打马鞭助词“的”代词,指“千里马”助词,无意义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骈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表修饰,不译
吃,动词
通“饲” 喂养,动词
难道(表反问)
恐怕(表推测)3、一词多义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