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2023-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貌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15 17:30:40

文档简介

(共83张PPT)
第四章 地貌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素养·目标定位
随堂训练 
素养 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1.运用图像等资料,描述各种地貌的主要特点,分析地貌与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培养综合思维
2.结合实例,分析各种地貌对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3.学会在野外或运用图片、视频对当地的地貌进行观察、识别、描述,培养地理实践力
知 识 概 览
课前·基础认知
一、喀斯特地貌
1.形成过程
 可溶性 岩石(如石灰岩),在适当条件下,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 重新沉淀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分布地区
我国的 广西 、贵州、 云南 等地最为典型。
微点拨 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典型的原因
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而CO2含量一般与气压成正比,与气温成反比。桂林地区气温高,但溶蚀作用强烈。水与可溶性岩石间的化学反应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所以西南地区的溶蚀速度比北方快。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生物化学作用强烈,土壤中的CO2含量比温带要高几倍,经土壤进入水中的CO2就多。所以这里的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喀斯特地貌典型。
3.地表喀斯特地貌
(1)溶沟:呈长条状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2)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坝子),是当地重要的 农耕区 。
(3)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常呈锥状耸立,构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
4.地下喀斯特地貌
以 溶洞 为主,常常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 石钟乳 、 石幔 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 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形成 石柱 。
微思考1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你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地貌吗
提示:喀斯特地貌。
二、河流地貌
1.河流上游——“V”形河谷
(1)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2)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2.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1)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2)河谷两岸一般发育较为宽广的 冲积平原 。
3.地势平缓地区——河曲
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
 牛轭湖 。
4.河流河口段——三角洲
河流入海或入湖处多形成三角洲。
微拓展11.三角洲形成的一般条件
三角洲的发育,主要取决于河口地区水流变化的基本规律,因此,河流含沙量、海洋潮流作用、海滨地区的地势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三角洲的发育。
形成三角洲的有利条件:(1)丰富的泥沙来源。这主要取决于河流输沙量的大小。(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较小,使得河流挟带的大量泥沙不能被波浪和海流带走,在河、海相互作用的河口地区沉积,促使三角洲的形成和发育。(3)河口处的海滨区地势平坦,水深较浅,这时波浪具有消能作用,利于泥沙的堆积和三角洲的发育。
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扇与洪积扇
地貌 冲积扇 洪积扇
形成 当河流的支流汇入干流,或由山区进入平原时,因地形变得平坦开阔,流速降低,流水挟带的物质在开阔地带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季节性洪水挟带的物质堆积在山前形成洪积扇
特征 以出口为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联系 都是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冲积平原的一种,冲积扇与洪积扇并没有明显的界线,主要是发育环境不同,即分别由常年径流和间歇性洪流形成 3.河曲与牛轭湖的形成
(1)河曲的形成:当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区,抗冲刷能力弱的一侧河岸在河水的作用下坍塌,原来顺直的河岸就会变弯曲,泥沙不断在抗冲刷能力强(凸岸)的一侧下沉堆积,使凸岸变得越来越凸,凹岸不断后退,形成河曲。
(2)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风沙地貌
1.概念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风沙地貌。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 西北地区 。
2.风沙地貌类型
(1)风蚀地貌: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雅丹 等地貌。
(2)风积地貌:沙丘。
3.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 风沙 地貌。
微思考2 如何根据沙丘或沙丘链判断盛行风向
提示:沙丘的迎风坡缓,背风坡陡,缓坡方向为盛行风的来向,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微拓展2 新月形沙丘的形成与特点
(1)形成: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
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逐渐增
大的小沙堆对风挟带的沙所起的阻挡作
用大,风在迎风坡上发生吹蚀,沙粒被吹动
并越过丘峰,下落到沙丘的背风坡进行堆
积逐渐形成弓形。
(2)特点:新月形沙丘因状如新月而得名。迎风坡缓,背风坡陡。
四、海岸地貌
1.概念
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分类
(1)海岸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 海蚀柱 等。
(2)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沙坝等。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
课堂·重难突破
一 喀斯特地貌
重难归纳
桂林山水是对桂林旅游资源的统称,“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风景的“四绝”。下面是桂林山水的景观图。
(1)材料中描述的是        地貌,该地貌有哪些具体类型
(2)该地貌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3)该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
提示:(1)喀斯特 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洼地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暗河及溶洞内的石钟乳、石幔、石帘、石笋、石柱等。
(2)可溶性岩石;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3)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典例剖析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暗河、峰丛
答案:(1)A (2)D (3)B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神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第(2)题,由图可知,①②③均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淀积作用形成的。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暗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淀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学以致用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岩石有风化裂隙
B.岩石中含有化石
C.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
(2)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用 B.化学堆积作用
C.化学溶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这样才能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第(2)题,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碳酸氢钙溶液分解成碳酸钙形成的,它属于化学堆积作用。
二 河流地貌
重难归纳
长江三峡是长江中的一段山水壮丽
的大峡谷,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
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以及三座峡之
间的香溪宽谷和大宁河宽谷组成,全
长193千米。三峡两岸悬崖绝壁,江中
滩峡相间,水流湍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描写出了三峡的景色。
(1)长江三峡是如何形成的
(2)三峡属于河流地貌中的哪一种
提示:(1)三峡地区地壳上升,河流下切侵蚀而成。
(2)河流侵蚀地貌。
典例剖析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读某地牛轭湖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2)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东北平原。第(2)题,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学以致用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礴。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蛇曲”多出现在河流的(  )
A.源头 B.河流上游
C.中下游 D.入海口附近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图中蜿蜒曲折的河流形态是流水不断侵蚀和沉积形成的。第(2)题,“蛇曲”一般出现在地势平坦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三 风沙地貌
重难归纳
风沙地貌主要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如下表所示。
敦煌隶属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一提起敦煌,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鸣沙山和月牙泉。月牙泉位于敦煌高地南部,为古河道一部分,其形成与存在和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
(1)夏季许多游客来敦煌游玩,都会在鸣沙山上滑沙,试判断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2)一支科考队在敦煌西北部发现了一处“魔鬼城”,探讨这里有哪些地貌形态,属于哪类地貌类型,并探究该地被称为“魔鬼城”的原因。
提示:(1)风积地貌。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
(2)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雅丹等。属风蚀地貌。由于该地风蚀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在夜晚刮大风时会发出各种尖厉的叫声,故称“魔鬼城”。
典例剖析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土层之上、仿佛雕像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地貌中与“蘑菇沙漠”成因相同的是(  )
A.雅丹地貌 B. “V”形谷地
C.牛轭湖 D.崇明岛
(2)“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答案:(1)A (2)D
解析:图中为风蚀蘑菇,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为风力侵蚀形成。雅丹地貌为干旱地区形成的风蚀地貌;“V”形谷地为河流侵蚀地貌;牛轭湖为河流侵蚀地貌;崇明岛为河口处河流堆积地貌。
学以致用
下图为一种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岩石“千疮百孔”的独特外貌主要是由于(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岩性差异和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
(2)某地理兴趣小组计划实地考察该景观,应选择前往我国
(  )
A.西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图中地貌为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千疮百孔”的独特外貌是由岩性差异和风力侵蚀形成的。第(2)题,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
四 海岸地貌
重难归纳
海岸地貌主要包括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如下表所示。
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了几尺高的洁白晶莹的水花,海浪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又恋恋不舍地退回,一次又一次永远不息地抚摩着;在沙滩上划出一条条的银边……
(1)海边的礁石往往形态各异,试判断其主要原因。
(2)滨海的沙滩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1)海浪的侵蚀作用。
(2)海水的搬运与堆积作用。
典例剖析
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海滩、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等奇特地貌应有尽有,堪称海岸地貌博物馆。下面右图示意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左图中的景观进一步演化,向陆向海可能演化为右图中的(  )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海浪侵蚀 D.海浪沉积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左图景观是海蚀拱桥,受外力风化侵蚀和重力作用,顶部易崩塌,位于陆地的一侧形成海蚀崖(右图的①),位于海洋的一侧形成海蚀柱(右图的④),故向陆向海演化为①④;②处景观为海蚀穴,是海浪侵蚀海岸形成的,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均与海蚀拱桥的演化无关。第(2)题,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不是侵蚀作用形成的;③处附近有海面,海浪往陆地运动过程中,将挟带的泥沙沉积至海岸。
学以致用
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图甲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2)图乙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
A.长期受海水侵蚀而形成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图甲所示景观是典型的风蚀蘑菇,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我国多见于西北内陆地区。第(2)题,由图乙可以看出其位于海岸地带且表面磨圆度很好,该景观受海水影响较大,是海水长期侵蚀形成的。
随堂训练
下图所示是某溶洞内仙人掌造型的巨大石笋。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的岩石属于(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2.形成该溶洞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溶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岩浆活动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石灰岩地区。第2题,溶洞主要是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岩石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可能位于(  )
A.河西走廊 B.青藏高原
C.三江平原 D.江南丘陵
4.形成这种花岗岩地貌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
答案:3.A 4.C
解析:第3题,河西走廊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主要为风力作用。第4题,花岗岩千疮百孔的景观是风力侵蚀形成的。
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的图片,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5~6题。
5.形成鼓浪石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海水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6.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A.溶沟 B.海蚀穴
C.沙滩 D.雅丹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瀑布和峡谷;风化作用使岩石崩解、破碎,形成风化壳;风力侵蚀作用多形成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常有“U”形谷、冰斗和角峰,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巨岩中的岩洞应是海水侵蚀的结果。第6题,沙滩是堆积地貌。
7.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1
图2
(1)图1表示的是在     作用下形成的    (地貌)。
(2)图2是    地貌,往往形成于          地区;近年,由于人类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活动,图2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        。
答案:(1)流水堆积 三角洲
(2)沙丘 干旱、半干旱 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等
解析:图1地貌为三角洲,该地貌是由流水堆积形成的。图2是沙丘,是由风力堆积形成的,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我国西北地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共40张PPT)
第四章 地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破
素养·目标定位
随堂训练 
素养 目标定位
目 标 素 养
1.结合地貌景观图,分析坡度、坡向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
2.通过野外观察,了解地貌观察的顺序及内容,培养地理实践力
3.通过地貌观察的学习,能够根据地貌类型描述其与生产生活问题的关系及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知 识 概 览
课前·基础认知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形态与规模
(1)形态:千姿百态——各种地貌混杂在一起。
(2)规模:大小不等——较大的地貌往往由 次一级 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描述
(1)选址:选择一个 视野 比较广阔的地方。
(3)辅助手段:利用 地形 图、 遥感 影像等。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重要内容:高度和坡度。
2.高度
3.坡
(1)坡度:一般用坡度角或者 垂直距离 和 水平距离 的比值表示,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2)坡向: 阳坡 和阴坡、 迎风 坡和背风坡。
(3)高度和坡度组合:反映地貌的 形态 特征。
4.其他观察内容
地貌的形状、面积、 空间分布 状况以及地面起伏状况和 破碎程度 。
微拓展 1.我国把黄海海平面定为海拔基准面,1954年,青岛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作为我国的海拔起点。2006年5月,为更好地利用水准原点这一独特的资源,经国家测绘局批准,在青岛银海大世界内建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
2.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貌观察
课堂·重难突破
地貌的观察
重难归纳
1.地貌观察的顺序
2.地貌形态的观测方式
观察 方式 主要方面 手段 观察顺序
定性 观察 主要包括地貌的几何形态、规模、空间分布及切割程度等 有选择地采用摄影、做剖面或素描图等方式,并附以必要的文字描述 由于观察到的地貌有不同的相对等级和组合,记录时一般都循着由远及近、由大到小、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进行
定量 测量 主要是测量地貌形态的相对高度和坡度 利用地形图或航空、卫星照片对地面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进行统计 3.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坡度。
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坡 内容 影响
坡度 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坡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巨大。例如,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又如,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京张铁路采用“人”字形设计,就是通过延长路程,降低线路的坡度
坡向 观察坡向时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有一学生在《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地质构造考察(以观音峡为例)》考察报告中这样写道:
观音峡,又名文笔峡,位于毛背沱和施家梁之间,全长3.7千米,下、中三叠统(飞仙观组、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石灰岩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厚层长石石英砂岩。谷深330—530米,谷宽200—300米。枯水期江面最窄处为150米。岸壁陡峭,伴多层溶洞;植被繁茂,育万种生灵。河水泉水沿崖飞泻直下,汽车火车借江擦肩而行。江轮汽笛声声,渔船应和绵绵,更增添了峡之情趣,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报告中所提到“观音峡”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还是南方地区
(2)考察报告中对观音峡地貌主要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考察
(3)对观音峡进行地貌观察,体验其崖壁陡峭高大的方式是什么
提示:(1)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2)相对高度、坡度、地质组成等方面。
(3)乘船进入峡谷观测。
典例剖析
陕西靖边波浪谷是典型的北方丹霞地貌,由一种在内陆盆地发育的红色砂岩形成。读该地区地貌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地貌景观观察方式主要属于(  )
A.站在高点总览全貌 B.观察河谷状况
C.测量其坡度大小 D.明确地质状况
(2)图中地貌景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岩石风化和冰川侵蚀
B.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C.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
D.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图属于站在该景观的高点,对其总体状况进行了解。第(2)题,该地处于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交界处,因此其地貌是在数千万年的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下显露出来的。
学以致用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  )
A.600米 B.650米
C.700米 D.800米
(2)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
(  )
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海拔最高处是左下角山峰,海拔为700—800米。最低处在右上角,海拔为0—100米。相对高度为600—800米,所以该地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800米。第(2)题,甲、乙间修建一条山区公路,比较合理的筑路方案是方案3,穿越等高线条数较少,坡度最小。
随堂训练
1.关于地貌观察顺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局部到整体 B.由近及远
C.由点到面 D.从宏观到微观
答案:D
解析:地貌的观察,应当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该地夏季盛行东南风。
读图,完成2~3题。
2.下列四地中,降水最多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3.调查发现,某类植物在乙地生长好,在甲地生长差,其原因最可能是(  )
A.甲地位于阴坡,光照不足
B.甲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少
C.乙地位于阴坡,蒸发量小
D.乙地位于背风坡,光照足
答案:2.D 3.C
解析:第2题,据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④地位于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阳坡,乙地位于阴坡。阴坡光照不足,气温较低,蒸发量小,土壤水分充足。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5题。
4.图中甲山峰的海拔可能为(  )
A.580米 B.480米
C.380米 D.680米
5.图中四个地点最有利于
观察该地地貌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4.A 5.A
解析:第4题,从等高线的数值可以看出,图中甲山峰的海拔大于500米、小于600米。第5题,四个地点中,甲地地势最高,视野最广阔,最有利于地貌的观察。
6.下图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据图描述原生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
答案: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
解析:根据材料,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特点可知,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东部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地形崎岖,主要是山地,分布区的西部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形平坦,属于平原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共17张PPT)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专题归纳突破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突破
专题一 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大,水的溶蚀能力越大,喀斯特作用越强烈。喀斯特作用的深入程度则主要受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影响。具体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成分,如石灰岩、白云岩 岩石的可溶性强,喀斯特作用强;反之则弱
岩石的透水性 空隙、裂隙大,透水性强 水体成分及溶蚀力 二氧化碳含量多,溶蚀力强 水中所含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数量越多,水的溶蚀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有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无机酸含量多,溶蚀力强 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 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
水体流动性 大气降水多,流动性强 水的流动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地面坡度大,流动性强 岩石裂隙大,流动性强 裂隙连通性好,流动性强 【典型例题1】“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旅游区以喀斯特地貌著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形成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厚度大、面积广的石灰岩 B.气候温暖湿润的特点
C.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 D.土壤和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2)桂林地区常见的地貌景观是(  )
A.角峰 B.沙丘
C.峰林 D.风蚀蘑菇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石灰岩就是可溶性岩石,所以厚度大、面积广的石灰岩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基本条件。第(2)题,峰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专题二 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区(如雅丹地貌)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侵蚀作用 流水 侵蚀 冲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河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区(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洞)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侵蚀作用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如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 滨海地带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堆积作用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密度大的先堆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堆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河流的中下游(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
(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沙坝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典型例题2】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蓝窗”景观属于(  )
A.流水地貌
B.风蚀地貌
C.海岸地貌
D.山岳地貌
(2)下图为澳大利亚坎贝尔港国家公园著名的景点“十二使徒岩”,目前该景点仅剩下七个岩柱。有人说旧的“使徒”倒下,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出现这种“前赴后继”现象的原因是
(  )
A.海浪侵蚀
B.流水堆积
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蓝窗”是在海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海蚀拱桥,属于海岸地貌。第(2)题,根据图中海浪信息可知,新的“使徒”将不断形成,这种“前赴后继”的力量来自海浪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