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分层练习题有答案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的是( )
A.釜底抽薪 B.火上浇油 C.杯水车薪 D.钻木取火
2、下列会引起易燃物、易爆物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情况是( )
A.厂房和仓库注意通风 B.未与其他物质混合存放
C.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 D.搬运时轻拿轻放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篝火晚会时,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4、用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5、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23∶9 B.16∶9 C.32∶9 D.46∶9
6、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不能实现探究目的是( )
A. 甲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B. 甲实验中a、b对比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 乙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有关
D. 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有关
7、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gCH4和2g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
8、下列图标不属于消防标志的是( )
A.B. C.D.
9、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10、一定质量含杂质的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与16克CuSO4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干燥的固体6.8克,则含杂质的铁的质量是( )
A.6.0克 B.5.6克 C.16克 D.6.4克
11、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3CO+Fe2O3═4Fe+3CO2↑
B.干粉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C.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 Fe+CuSO4═FeSO4+Cu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
13、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扑灭 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14、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X处的粒子示意图正确的是( )
15、电解水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H2↑+O2↑,对该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水通电时,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B.水通电时,每2个水分子可分解为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C.在电解水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水:氢气:氧气=2:2:1
D.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
1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
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
二、填空题。
17、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起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________。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将Ag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则试管里剩余Bg,剩余物质是______;生成氧气______g;
将a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bg,剩余物质是______;则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
19、海洋开发水平是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首次试开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用语),写出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天然气作为燃料比石油和煤具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20、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汽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汽才能燃烧? 。
三、实验题。
21、回答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化学实验的问题:
A B C
(1)实验A电解水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用实验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当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的现象是_____。
(3)用实验C探究燃烧的条件。通过______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通过观察铜片上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22、追寻化学家的足迹,一起了解空气的发现史。
【发现氧气】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到了1773年,他能用下列多种方法来获得氧气。
(1)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碳酸银都能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是 。
(2)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制得氧气的反应为:2MnO2+2H2SO4(浓)2MnSO4+2X+O2↑,其中物质X化学式为 。
【研究空气】1777年拉瓦锡用定量研究方法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所用装置如图所示,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模仿实验】仿照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我们还可以选择其它物质进行实验。实验时,不能选择碳的原因是 。选择红磷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3、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2在工业上常用作漂白剂、消毒剂、氧化剂等。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物质?
(1)【作出猜想】
猜想Ⅰ:生成H2
猜想Ⅱ:生成O2
猜想Ⅲ:生成CO2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Ⅲ不正确,理由是 。
(2)【实验验证】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无明显现象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猜想Ⅱ成立
(3)【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产生气体,还有氢氧化钠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拓展延伸】
过氧化钠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四、计算题。
24、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试计算:电解7.2t的水,能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分层练习题有答案
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成语中体现了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这一条件的是( )
A.釜底抽薪 B.火上浇油 C.杯水车薪 D.钻木取火
【答案】D
2、下列会引起易燃物、易爆物发生燃烧或爆炸的情况是( )
A.厂房和仓库注意通风 B.未与其他物质混合存放
C.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 D.搬运时轻拿轻放
【答案】C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篝火晚会时,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C
4、用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A
5、在反应X+2Y=R+2M中,当1.6 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的R和M的质量之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23∶9 B.16∶9 C.32∶9 D.46∶9
【答案】B
6、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不能实现探究目的是( )
A. 甲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B. 甲实验中a、b对比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C. 乙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有关
D. 乙中①②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是否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有关
【答案】B
7、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D.1gCH4和2g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gCO2和2gH2O
【答案】C
8、下列图标不属于消防标志的是( )
A.B. C.D.
【答案】B
9、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②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答案】B
10、一定质量含杂质的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与16克CuSO4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干燥的固体6.8克,则含杂质的铁的质量是( )
A.6.0克 B.5.6克 C.16克 D.6.4克
【答案】A
11、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12、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题意,且书写正确的是( )
A.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3CO+Fe2O3═4Fe+3CO2↑
B.干粉灭火器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C.不能用铁制容器盛装硫酸铜溶液 Fe+CuSO4═FeSO4+Cu
D.证明铁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2Fe+6HCl═2FeCl3+3H2↑
【答案】C
13、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A.用水冲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扑灭 D.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答案】C
14、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X处的粒子示意图正确的是( )
【答案】A
15、电解水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H2O2H2↑+O2↑,对该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水通电时,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B.水通电时,每2个水分子可分解为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C.在电解水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水:氢气:氧气=2:2:1
D.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1
【答案】C
16、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粮库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了可燃物
C. 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气气
D. 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既隔绝氧气又降低温度
【答案】A
二、填空题。
17、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起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________。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打开门窗,空气流通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2)119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体贴近地面逃离
18、将Ag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则试管里剩余Bg,剩余物质是______;生成氧气______g;
将a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剩余固体质量为bg,剩余物质是______;则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
【答案】锰酸钾和二氧化锰;A-B;氯化钾和二氧化锰;a-b
19、海洋开发水平是衡量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首次试开采可燃冰成功。“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用语),写出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天然气作为燃料比石油和煤具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CH4;CH4+2O2 CO2+2H2O
(2)无污染或热值高或资源丰富(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20、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从蒸汽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
(3)火柴为什么移离蒸汽才能燃烧? 。
【答案】(1)高于100℃; (2)使火柴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移离蒸气能保证有充足的氧气。
三、实验题。
21、回答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化学实验的问题:
A B C
(1)实验A电解水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用实验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当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的现象是_____。
(3)用实验C探究燃烧的条件。通过______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通过观察铜片上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H2O2H2↑ + O2↑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约1/5
对比水下白磷和铜片上白磷是否燃烧 温度达到着火点
22、追寻化学家的足迹,一起了解空气的发现史。
【发现氧气】舍勒是最早制得氧气的化学家之一,到了1773年,他能用下列多种方法来获得氧气。
(1)加热分解硝酸钾、氧化汞、碳酸银都能制得氧气,因为它们组成的共同点是 。
(2)加热二氧化锰与浓硫酸制得氧气的反应为:2MnO2+2H2SO4(浓)2MnSO4+2X+O2↑,其中物质X化学式为 。
【研究空气】1777年拉瓦锡用定量研究方法发现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所用装置如图所示,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
C.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模仿实验】仿照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我们还可以选择其它物质进行实验。实验时,不能选择碳的原因是 。选择红磷进行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答案】【发现氧气】(1)都含有氧元素。 (2)H2O。
【研究空气】B C
【模仿实验】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装置中的气压无明显变化;4P+5O22P2O5。
23、过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2O2在工业上常用作漂白剂、消毒剂、氧化剂等。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物质?
(1)【作出猜想】
猜想Ⅰ:生成H2
猜想Ⅱ:生成O2
猜想Ⅲ:生成CO2
大家一致认为猜想Ⅲ不正确,理由是 。
(2)【实验验证】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无明显现象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猜想Ⅱ成立
(3)【查阅资料】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产生气体,还有氢氧化钠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拓展延伸】
过氧化钠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答案】(1)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2)猜想Ⅰ不成立;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4)防潮、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
24、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试计算:电解7.2t的水,能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设制的氢气的质量为x t
2H2O2H2↑+O2↑
36 4
7.2t X
36:4=7.2t:X
X=0.8t
答:制的氢气的质量为0.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