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20:4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我要的是葫芦》选自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邻居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 11 个生字,会写“学、想、言”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1、第4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1.借助多种方法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谢、言”等四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与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教学难点1.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
教学难点:
1.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2.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 引发兴趣
1.出示葫芦(实物),你认识葫芦吗?在哪里见到的?葫芦者,福禄也。在人们心中葫芦还代表着祥瑞,这样的葫芦你喜欢吗?带着喜爱的感受来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板块二 初读正音 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 出示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板块三 图文对照 梳理因果
1. 感受葫芦生长顺序。
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 ( 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2. 用“——”标出一连串动词。
相机板书:种了 葫芦 长满了 绿叶 开出了 小花;花谢以后 挂了 小葫芦
3. 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2)借助关键词,尝试有序表达,感知葫芦生长过程。
种了 长满了 开出了 花谢以后 挂了
思考:句子中的“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3)随文识字:“谢”。
4. 学习第1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读出重音,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5.学习第4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来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4)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6.儿歌重温生字。
板块四 书写指导 练习写字
1.学写汉字“谢、想、言”。
(1)学生看范写。
(2)教师提醒关键笔画。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交流。
板块五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葫芦的故事,相信大家对《我要的是葫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展开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讲给老师、同学、或者家长听一听。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