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3张PPT。海底的地形及成因目标:
1.认识世界海洋的分布规律
2.了解海底的主要地形
3.运用海底扩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一、广阔的世界大洋1、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2、“陆半球”与”水半球“, 无论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比陆地面积大,海陆分布是
不均匀的。活动一:读图”1-1-2“,思考:1、图中曲线代表什么?2、找出陆地面积最大的纬度和海洋面积最大的纬度3、找出南北极附近海陆面积之比最悬殊的纬度地球表面积随纬度的分布陆:50°N附近 海:赤道附近南极周围全部是陆地,北极周围全部是海洋;此外在65°N附近,大陆几乎连成一片,而在60°N附过,海洋几乎连成一片。 例题1:读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分布图,完成1--2题·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 ( )
A.纬度越高,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B.纬度越低,陆地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C.纬度越低,海洋面积所占比例越大
D.纬度越高,海陆比例趋于平衡
2.由图可知,陆地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CB读图”1-1-3“和”1-1-4“ ,思考:1、找出陆半球和水半球的极点2、这样划分的原因是什么?陆北球的极点是经度0°、北纬38°,水半球的极点是经180°、南纬38°海陆面积的对比达到最大的程度,陆半球是陆地在一个半球内最大的集中。水半球是海洋在一个半球内的最大的集中。但即使在陆半球,海洋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3、海与洋的区别影响较小受大陆、河流、
气候和季节影响大不大比较大有独立的系统无独立的系统阿拉
伯海红海地中海北
海波罗的海日本海黑西
哥湾加勒
比海孟加
拉湾几内亚湾白令海波斯湾黑海里海渤海黄海东
海南 海日本海四大洋分界线 4、内陆海、边缘海与陆间海的区别陆间海、内海和边缘海特征分类千岛群岛
日本群岛
琉球群岛
台湾岛
菲律宾群岛第一岛弧链第二岛弧链小笠原群岛
北马里亚纳群岛1:下列海中,不属于边缘海的是( )
A日本海 B阿拉伯海 C挪威海 D波罗的海2.下列属于内海的是( )
A 日本海、黄海 B 波罗的海、渤海
C 波罗的海、墨西哥湾 D 红海、东海3.下影响列关于洋和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是海洋的主体和潮汐系统而海无洋流现象和潮汐现象
B、洋的温度和盐度终年不变,而海域经常变化
C、洋和海是相通的,只是海靠近大陆
D、洋受大陆影响较大DCB复杂的海底地形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隆
大洋盆地
海沟
大洋中脊大陆边缘大陆架:水深在200米以内
大陆坡:水深大于200米
大陆隆:水深在1500~~5000米
大洋盆地:水深在3000~~6000米
海沟:水深在6000米以上
大洋中脊:顶部水深在2000~~3000米图中代号相应的海底地形名称是:
A ,B ,
C ,D ,
E ,读下图回答并完成下列要求:大 陆 架大 陆 坡洋 盆海 岭海 沟三、海底地形的成因1 大陆漂移学说2 海底扩张学说(★)3 板块构造学说( ★ ★目前公认学说)大陆漂移学说世界最长的海沟:爪哇海沟
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与海沟常常相伴而生
大洋中脊贯穿世界四大洋,是彼此互相联结的一个整体太平洋中脊贯穿不在太平洋中间,而偏于大洋的东侧.印度洋中脊呈“人”字形分布,大西洋中脊呈“S”形。大洋中脊的轴部都发育有沿其走向延伸的断裂谷,称为中央裂谷,大洋中脊体系是一个全球性地震活动带,但震源浅,强度小。1、找出图中太平洋洋中脊的位置洋中脊2、图中岩石年龄从洋中脊向两侧有什么分布规律?3、太平洋海底最老的岩石年龄距今有多少年?4、与地球年龄46亿年对比,为什么海底岩石年龄最老不超过2亿年?结论:洋中脊是洋壳的诞生地,海底地壳处在不断生成—扩张—消亡过程思考2 海底扩张学说(1)产生背景:①全球大洋底部竟连续分布着大洋中脊③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上部结构差异明显,而下部结构差异甚至小。②洋底岩石年龄一般不超过2亿年(2)理论观点:①炽热的熔岩不断从___________________涌升,冷却后,形成新洋底②新洋底把先期形成的较老的洋底向两侧推挤,导致洋底不断扩张。其驱动力是______________,③海底岩石的年龄,以______最新,离它愈远则_______,并在它的两侧呈对称分布,中央裂谷带对于于_____________,大洋盆地对应于______________,海沟对应于对流的_____________。地幔对流的涌升区对流的水平运动区下降汇聚区大洋中脊年龄越老地幔物质的对流大洋中脊轴部的中央裂谷带④洋底从裂谷处形成到海沟处消亡周期一般不超过_____2亿年1、洋壳是如何形成的?地幔物质从洋中脊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洋壳2、洋中脊是如何形成的?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顶托作用下形成的3、洋壳是如何扩张的?推动洋壳扩张的驱动力是什么?4、图中①②③④岩石年龄是如何排列的?5、为什么洋中脊附近多火山喷发?火山喷发出露海面形成什么地貌?一.洋壳的形成与海底地形1.洋壳的诞生地: 洋中脊2.洋中脊的形成: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的3.洋壳的形成与扩张:地幔物质从洋中脊的顶部裂谷带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洋壳,早期形成的洋壳随地幔物质对流向两侧推开4.海底地形: 洋中脊、洋盆5.海底扩张的驱动力: 地幔物质对流案例:大西洋的形成过程距今1。3亿年前,新的地幔物质对流,岩浆上升侵入大陆上部,使大陆向上隆起,并产生无数的裂隙距今7000—8000万年,地壳断开处,岩块下陷,形成裂谷带距今6000—7000万年,地幔加速对流,裂谷扩张,形成初期的海洋,上升岩浆冷却凝固形成海洋地壳洋壳不断扩张生长,海底扩张形成宽广的洋盆1、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2、说出板块的边界类型有哪几种?3、赤道穿过的板块有哪些?思考1、洋壳消亡的原因是什么?2、板块俯冲消亡和板块受挤压隆起分别形成什么地形?想一想为什么?图中是 和 板块碰撞,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海沟, 板块被挤压隆起形成 山脉。南极洲美洲南极洲美洲安第斯图中是 和 板块碰撞, 板块俯冲消亡形成海沟, 板块被挤压隆起形成岛弧太平洋亚欧太平洋亚欧二、洋壳的消亡与海底地形1、六大板块的名称:2、洋壳的消亡过程: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在交接处碰撞,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向大陆板块下俯冲至地幔,洋壳在高温作用下融为岩浆3、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的形成大洋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 -------岛弧、海岸山脉1、A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什么海底地形?2、两边的缝隙代表洋底什么地方?形成海底什么地形?3、图中从A向BC两侧,洋壳岩石的新老关系是怎样的?4、这个模型与洋底对比,还缺少哪些重要的内容?3 板块构造学说( ★ ★目前公认学说)(1)理论观点:①地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_________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分为六个规模巨大的板块。②板块边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③生长边界一般位于_______,大陆裂谷也属于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多形成______,地壳活动带,多火山、地震大洋中脊海沟海岭和海沟 生长边界(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区),
形成裂谷(中央大裂谷)或海洋(如红海、大西洋中脊) 消亡边界(板块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
形成高在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或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东亚岛弧) 红海的面积在扩大、大西洋的面积在扩大、太平洋的面积在缩小右图是板块运动与地幔物质运动剖面图,读图完成1-2小题.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板块运动原动力是( )
A 地幔物质的对流
B 地球自转离心力
C 天体之间的引力
D 地转偏向力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处是海沟,是板块生长边界
②甲附近多火山、地震 ③乙处岩石年龄比甲处老
④乙处海底地形在大西洋中的走向呈“S”形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太平洋西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是下面哪两个板块相撞形成的( )
A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 太平洋板块同美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同南极洲板块
ABA图为“世界某海域等深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图中字母所指的海底地形判断止确的是
A.图中A处是大陆架 B.图中B处是海岭
C.图中C处是海沟 D.图中D处是大陆坡 B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补画几条等深线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D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A.海岭 B.海沟 C.海盆 D.大陆架 A读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回答 图示群岛位于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A(1)海底地形d的名称是______ ,
请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其形成原因 海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
下俯冲(或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海底洼地 例题2(淮安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读图回答例题3: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板块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 2 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发生在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__板块之间,是_____边界亚欧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消亡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喜马拉雅山形成: ;
红海形成: ; 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亚欧板块受挤压抬升形成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活动题答案:地球表层首先形成的是陆地,经过漫长的演化,由地球内部不断喷发出的气体,逐渐降落到地表,汇集到低洼处,形成大洋。根据海底扩张学说,由于海底大洋中脊裂谷带的存在,地幔中的炽热熔岩不断涌出,促使洋底不断扩张,并到海沟处俯冲消亡,因此洋底处在不断新生 扩张和潜没的过程中,好似一条永不止息的传送带,大约经过2亿年便可更新一遍。因此,陆地上最古老的岩石地质年龄可达38亿年,现代大洋水体也有6亿年,而最老的洋底岩石却不超过2亿年。陆半球和水半球的海陆分布划 分陆半球水半球视域中心海洋
面积%陆地
面积%主要的
洲、洋38°N,0° 38°S,180°53 478911
下影响列关于洋和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是海洋的主体和潮汐系统而海无洋流现象和潮汐现象
B、洋的温度和盐度终年不变,而海域经常变化
C、洋和海是相通的,只是海靠近大陆
D、洋受大陆影响较大C 下列有关岛弧和海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岛弧和海沟都分布在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度地带
B、岛弧与海沟伴生
C、马里亚那海沟分布在东太平洋
D、岛弧和海沟是地球上运动活跃的地带C海底扩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海底地形的成因1、炽热岩不断从大洋中脊轴部的中央裂谷带涌升
2、新洋底把老洋底向两侧挤推,导致洋底不断扩张
3、洋底岩石年龄由大洋中脊向两侧递增
4、海底岩石年龄最多补超过2亿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1、全球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
3、板块边界,地壳较活跃
4、火山,地震等分布在板块边缘和俯冲带上太平洋西北部边缘的深海沟—岛弧链,是下面哪两个板块相撞形成的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A下列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地质地貌现象解释,正确地是
A.大西洋,北冰洋均由板块张裂而产生
B.台湾山脉由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而成
C.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使古地中海一部分消失
D.北太平洋西部和深海和岛弧是新大洋地壳的诞生处B下列选项中,附近有世界最高山脉和最深海沟的一组板块界线是( )
A.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C.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D.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A?
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板块名称:① , ② , ③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2)下列地点中,不属于印度洋板块的是( )
A.澳大利亚大陆 B.阿拉伯半岛
C.中南半岛 D.马来群岛C(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在地球内部的 层的基础上运动的,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总是在板块 ,全球形成两大地震带,分别是 地震带和 地震带 软流环太平洋交界处 地中海—喜马拉雅(4)赤道穿过 个板块,秘鲁寒流流经的海域在 板块上。5南极洲板块(5)印度尼西亚的地震发生在 板块和 板块之间,是 型板块边界。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消亡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的成因:
喜马拉雅山形成: ;
红海形成: ;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 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下面,亚欧板块受挤压抬升形成的;最能反映南美洲西海岸山脉形成的是下列哪幅图 D(1)写出图中代表板块分界线的字母及其对应的边界类型。
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状况的地球剖面图,读图回答。
?D消亡边界
F生长边界 (2)图中A、C两处岛屿在成因上有何差异?
下图是反映岩石圈板块分布状况的地球剖面图,读图回答。
?A 外力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C 内力作用(板块碰撞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