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11 《百年孤独》(课件+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11 《百年孤独》(课件+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18:42:36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究竟绚烂终归寂寞,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After all gorgeous lonely, only constant as new loneliness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百年孤独》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执教人:
第一部分
介绍马孔多的环境闭塞落后,以及马孔多的创始人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
(1-5段)
写丽贝卡的到来,突出她吃土的习惯以及乌尔苏拉为了改变其习惯的做法。
第二部分
(6-7段)
60
丽贝尔将失眠症带给马孔多。失眠症席卷马孔多,人们开始健忘失忆,他们努力改变这一切。
第三部分
(8-14段)
文章脉落
ARTICLE PULSE FALLS
环境、人物、情节
课程导入
COURSE INTRODUCTION
疫病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每个人都生过病,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场奇特的疫病,它随着一个外来者闯入了马孔多这一封闭的小镇,困扰着全镇的居民。
现在请大家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由于文中人物关系和名字比较复杂,大家可以先翻看第90页的人物关系图表。
1.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文,按照病历单的方式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任务一:为“失眠症”制作一张病历单
“失眠症”病历单
传染途径
症状表现
患者的认知和态度
造成的后果
治疗办法
第一个发病的人
1.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文,按照病历单的方式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任务一:为“失眠症”制作一张病历单
“失眠症”病历单
传染途径
症状表现
患者的认知和态度
造成的后果
治疗办法
第一个发病的人
只经入口之物传播。
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
不仅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一开始没人在意,且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后来人们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
会不可逆的恶化到——遗忘;
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贴标签;隔离外人
丽贝卡
2.失眠症造成的失忆象征着什么?
“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开始淡忘个人的身份,继之童年的记忆,最后事物的名称和概念。”
淡忘个体的过去
淡忘社会群体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历史和文化)
迷失自我(由于遗忘历史而迷失自我)
外来文化对拉美本土文化的压抑和驱逐,造成本土文化只能被边缘化、被离弃,最终民族的历史也将被遗忘直至消亡。
2.失眠症造成的失忆象征着什么?(小组讨论)
3. 人们为了抵抗“失忆”做出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寓意呢?
① 当乌尔苏拉发现了丽贝卡的失眠症后,她把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防止传染;
寓意:所做的一切努力是告诫拉丁美洲的人们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② 乌尔苏拉熬制了乌头汤让得了失眠症的人们服下,试图治疗失眠症;
③ 马孔多的人们把小铃铛送给镇外的来客使用,让这些健康人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这项举措卓有成效;
④ 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健忘的命运。
任务二:为什么马孔多会“染”上失眠症?
这一奇特的疫病是由谁带到马孔多的呢?
是丽贝卡,那么,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病的呢?
请大家阅读课文的6-8自然段,同桌合作完成PPT上的表格。
1.丽贝卡发病前后
任务二:为什么马孔多会“染”上失眠症?
发病前 转变契机 发病后
文明、现代、合群
1.丽贝卡发病前后
任务二:为什么马孔多会“染”上失眠症?
发病前 转变契机 发病后
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来的石灰墙皮
加入到兄弟姐妹的游戏中
胃口颇佳,刀叉用得不错
用印第安语进行污秽的辱骂
卡斯蒂利亚语说得跟印第安语一样流利。哼唱音乐钟奏出的华尔兹舞曲,配上滑稽的自编歌词
亲切地称呼家里成员
原始、野蛮
孤僻、不合群
在药物治疗后又加上了皮带抽打
文明、现代、合群
暴力控制
文明、现代、合群
1.丽贝卡发病前后
任务二:为什么马孔多会“染”上失眠症?
发病前 转变契机 发病后
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来的石灰墙皮
加入到兄弟姐妹的游戏中
胃口颇佳,刀叉用得不错
用印第安语进行污秽的辱骂
卡斯蒂利亚语说得跟印第安语一样流利。哼唱音乐钟奏出的华尔兹舞曲,配上滑稽的自编歌词,亲切地称呼家里成员
原始、野蛮
孤僻、不合群
在药物治疗后又加上了皮带抽打
文明、现代、合群
暴力控制
假设:这病与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有关。
2.现在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看看是谁最先发现了丽贝卡得病?这病起源于哪里呢?
是家里的印第安人发现的,这一疾病起源于他们的故乡,迫使他们放弃王族的身份逃到这里。
同学们,结合历史知识,有谁知道印第安部落发生过什么剧烈的改变呢?
拉丁美洲的由来
ORIGIN OF LATIN AMERICA
从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起,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历时数百年之久。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等,随着殖民统治的建立和大批移民蜂拥而入,在当地广为传播。他们占领美洲的土地,奴役印第安人,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可以说这是一场文明对野蛮的屠杀。
拉丁美洲是指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合称。
这与丽贝卡的发病有没有关联呢?
印第安部落遭受了外来文化的侵入,丽贝卡也为了融入布恩迪亚家族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这就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失眠症的发作与因为环境变化而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习惯有关。
3.任何疾病的传播都需要病原体得以滋生的环境,疫病爆发的地点马孔多此时是什么样子的呢?回到1、2自然段,找出马孔多的变化对比。(小组合作)
昔日的马孔多 现在的马孔多
社会形态更接近于原始社会。
与世隔绝、自然、僻静,但同时也封闭、保守、停滞、落后。
手工作坊、店铺、永久商道、大型赌场、音乐钟代替群鸟报时、巴旦杏代替金合欢
补充资料
“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20户人家的村落,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的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小结:
今昔对比,发现阿拉伯人、吉普赛人这些移民的到来,以及由他们带来的手工作坊、店铺、永久商道、大型赌场(象征着外来文明)对马孔多产生了巨大冲击(外因)。
马孔多从僻静小村落到开通商道变成繁华的城镇道可以看到拉丁美洲历史发展的缩影。
4.除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在第9段和第12段中找找不同的人对失眠症的不同的反应。
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 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这病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卡塔乌雷:失去了踪影。
人们: “走江湖的吉普赛人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人们兴高采烈地表示欢迎”“面对失眠症,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视紧急情况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为这不过又是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笑得喘不过气来”“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
小结:
(1)外来文明的冲击(外因);
(2)本土文化的原始、保守、停滞使得人们在面对外来文化裹挟下的贪欲和堕落时,缺乏辨识力,缺少一种警觉(内因)。
这就是拉丁美洲在民族发展中遭遇外来殖民者入侵的历史现实。
认识“魔幻现实主义”
“他的长篇和短篇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任务三
魔幻现实主义
MAGIC REALISM
这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
它立足于拉美现实,运用荒诞派的手法,将拉美的现实生活与神魔鬼怪等幻觉的东西融为一体。魔幻是手法,反映现实是本质。
它在拉美兴盛,受到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又具有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其中的传说、神话、巫术、幻觉、怪诞成分为作家所吸收。
代表人物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原则
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
特点
① 弥漫着浓重而强烈的神奇气氛。
② 具有鲜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独裁的进步倾向。
③ 善于借鉴、吸收和运用外来文化,并且结合本民族的习俗加以提炼、发展和融会贯通。
魔幻现实主义
MAGIC REALISM
2. 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
文中的人物、情节、甚至很多超自然的现象,一起构成一个神奇而怪诞的小说世界。请找出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搜索。
神奇和怪诞的人物、神奇和怪诞的情节、叙事手法、象征隐喻......
丽贝卡:吃土和石灰墙皮的怪癖、带来失眠症这个疫病、会说卡斯蒂利亚语也会说印第安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
丽贝卡的的父母:“信中提到的名字和末尾的签名都清晰可辨,然而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都不记得有这些亲戚,也从不认识叫这个名字的写信人,更不用提还是在遥远的马纳乌雷。从女孩那里也无法获得更多信息。”
奥雷里亚诺的预言能力,“我不知道是谁,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1)神奇和怪诞的人物
失眠症的症状:整天清醒地做梦,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见别人梦中的景象。
乌尔苏拉看见了丽贝卡梦中的父母并认出,但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
丽贝卡父母的骨殖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
(2)神奇和怪诞的情节
这些怪诞现象都与印第安传说中的巫术、通灵术分不开。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百年孤独》“魔幻”的源泉。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百年孤独》开篇第一句话
(3)叙事手法的超越性
叙事时间上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人物不管采取怎样的行动反抗命运,在时间的流动下,该来的终将来临,命运轮回无法摆脱;这就使小说从开头就蒙上了无可逃脱的宿命色彩。
现在展望未来
未来发生的事情
未来→遥远的过去
预叙性叙事
于是昔日僻静的村落很快变成了繁华的城镇。
那时他忙于设计街道规划新居。
那些年间,也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决定在街上种植巴旦杏代替金合欢。
多年以后,马孔多已经遍布锌顶木屋。
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
直到去世从未玷污。
(3)叙事手法的超越性
寻找并梳理课文中这样三种时态大幅度的句子。
时间的跨越性
3.从象征来看魔幻背后的现实
群鸟报时被音乐钟所取代,即自然时间(传统时间)被机械时间(现代时间)所取代。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的自然时间被取代了,时钟的进入,象征着现代意义上的时间开始了,标志着马孔多从原始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
时间标准殖民化:殖民悄无声息的控制了整个马孔多。这是拉丁美洲被殖民化的开始。
(1)音乐钟代替群鸟报时
3.从象征来看魔幻背后的现实
“乌尔苏拉知道后,在药物治疗之外又加上了皮带抽打......不久家人又发现她的卡斯蒂利亚语说得和印第安土语一样流利……”
语言标准殖民化:丽贝卡的语言系统被外力强制性地改变,象征拉丁美洲当地人的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被殖民的过程。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顽固地不肯说卡斯蒂利亚语,而只说瓜希拉土语。其实是当地人的原始心态和语言表征尚没有被外来文明侵袭的保留。
(2)丽贝卡说卡斯蒂利亚语(西班牙语)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
——马尔克斯《番石榴飘香》
(3)马孔多的象征意义(小组讨论)
第一阶段 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带领人们开辟马孔多,此时的马孔多基本上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自然村落,颇似19世纪前后闭塞落后的哥伦比亚;
第二阶段 马孔多卷入了战争,失去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很像内战动乱时期的哥伦比亚;
第三阶段 马孔多变成了一个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的香蕉园,象征着外国垄断资本对哥伦比亚的侵入和破坏。
理解《百年孤独》含义,探讨主题意蕴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and explore the theme
任务四
1.聚焦布恩迪亚家族前三代人,探究何塞、 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丽贝卡,每个人的孤独的表现形式和孤独的原因。小组共同完成表格。
表现形式
孤独原因
何塞·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
奥雷里亚诺
丽贝卡
阿玛兰妲
表现形式
孤独原因
何塞·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
忙于整治市镇、
钻研技术
天才的孤独、思维超越了常人
乌尔苏拉
忙碌、一心扩展家业
苦心支撑、不被支持和理解
奥雷里亚诺
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里
父母对子女爱的疏忽,拥有预知能力无人理解
丽贝卡
食土、吮手指、惊恐不安
父母早逝,漂泊流浪,爱的缺乏和爱无保障
拒绝学习西班牙语,只说土语
父母各忙各的,对子女爱的疏忽
阿玛兰妲
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观点一:马孔多是“孤独”的
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虽然外面偶尔会透进来一道光,但最终还是被卷入了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观点二: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
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而这些吉普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观点三: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
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其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家庭成员之间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
“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共同的主题
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入侵,在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
“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指拉丁美洲长期愚昧、落后、保守、僵化。
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
深层主题:摆脱孤独
《百年孤独》通过马孔多的变迁和布恩迪亚家庭的经历,揭露和批判了哥伦比亚国内外反动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国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号召拉美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专制独裁,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愚昧、落后、野蛮,预示了拉美人民将告别愚昧、孤独,走向觉醒与文明。
课堂总结
马尔克斯在谈论自己创作时,曾说过:我的作品不只要反映我国,还要反映本大陆乃至全世界。大家认为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文中提到的失眠症呢?
在人类历史上,每当相对落后的文明与先进文明相接触时,总会面临失眠症的困扰。如何与失眠对抗,与先进共舞,是永恒不变的课题。希望我们都可以做不忘初心、一苇以航之人。
一起练一练
选做:马尔克斯用魔幻书写现实,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请你也尝试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写一篇小小说,字数在200-800之间,本周内完成上交。
必做:完成课后练习。《百年孤独》历史洪流下的一隅
执教人: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第11课,选自小说《百年孤独》第三章的前半部分。
本单元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和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课程标准提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研习外国文学名著名篇,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兴趣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单元人文主题为“多样的文化”,单元导读要求学生学习本单元时“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小说展现的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而《百年孤独》的“学习提示”更明确表示小说“展现了拉丁美洲人民几个世纪的生活和奋斗过程”,并提示学生注意思考“失眠”情节的象征意味,“由此了解小说是如何透过日常生活的书写来展现宏大历史的”。故而将文本置于拉丁美洲现实之下,是理解选文的必要前提,也是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本单元还要求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总结小说的艺术特点,故本文还需要对《百年孤独(节选)》魔幻现实主义手法进行重点讲解,并鼓励学生使用此手法尝试写小小说。
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沿着乌尔苏拉无意间发现的商道,阿拉伯人和吉卜赛人陆续来到马孔多,给马孔多带来了不小的变化,马孔多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城镇。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远亲的遗孤丽贝卡被人送到马孔多后,先是拒绝与众人交流,只蜷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吃墙皮。更重要的是,随后人们发现丽贝卡出现了失眠症,这种病症很快便传染给了小镇的所有人。而失眠症的可怕之处不在失眠本身,而在由此而来的失忆症,作者通过“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出了马孔多在文明洪流前受到的巨大冲击。
二、学情分析:
本堂课的授课对象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经过了高中一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对于小说也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但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一直以来是学生阅读的难点,它对现实的扭曲与改造及其深邃的思想给学生的深入理解设置了阅读障碍,需要老师带领举例探究。
授课班级为小组负责制,合作交流程度高,学生爱发言,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三、教学目标:
1.梳理丽贝卡和马孔多变化前后的表现,理解“失眠症”的原因和象征意味。
2.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结合文本和拉丁美洲历史理解“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这一原则。
3.了解选文的象征手法及其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失眠症”产生原因和象征意味。
难点:结合文本和拉丁美洲历史理解“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这一原则。
五、教学过程(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梳理情节
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5段):介绍马孔多的环境闭塞落后,以及马孔多的创始人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
第二部分(6-7段):写丽贝卡到来,突出她吃土的习惯以及乌尔苏拉为了改变其习惯的做法。
第三部分(8-14段):丽贝尔将失眠症带给马孔多。失眠症席卷马孔多,人们开始健忘失忆,他们努力改变这一切。
任务一:为“失眠症”制作一张病历单
1.同学们,疫病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每个人都生过病,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场奇特的疫病,它随着一个外来者闯入了马孔多这一封闭的小镇,困扰着全镇的居民。现在请大家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文,完成学习任务单。由于文中人物关系和名字比较复杂,大家可以先翻看第90页的人物关系图表。
病历单:
疾病名称:失眠症
传染途径:只经入口之物传播。“大人小孩都津津有味地吮咂着可口的绿色失眠小公鸡、美味的粉红失眠小鱼和柔软的黄色失眠小马......”
症状表现:睡不着,整天醒着做梦。不仅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
患者的认知和态度:一开始没人在意,且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后来人们将紧急情况视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
造成的后果:会不可逆的恶化到——遗忘;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治疗办法:贴标签,隔离外人
第一个发病的人:丽贝卡
2.失眠症造成的失忆象征着什么?
明确:
①失眠症的后果是:“会不可逆转地恶化到更严重的境地:遗忘。……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遗忘,是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压抑和驱逐后产生的“失忆”的结果。
②失忆是一个缓慢但不可逆转的过程:
“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开始淡忘个人的身份,继之童年的记忆,最后事物的名称和概念。”
每个人都忘记自己的过往,放大到群体当中就是民族的历史被遗忘。
即:淡忘个体的过去——淡忘社会群体共同的记忆(群体共同的过去即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迷失自我(由于遗忘历史而迷失自我)
③所以,失眠症造成的失忆象征着:外来文化对拉美本土文化的压抑和驱逐,造成本土文化只能被边缘化、被离弃,最终民族的历史也将被遗忘直至消亡。
3. 人们为了抵抗“失忆”做出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寓意呢?
① 当乌尔苏拉发现了丽贝卡的失眠症后,她把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防止传染;
② 乌尔苏拉熬制了乌头汤让得了失眠症的人们服下,试图治疗失眠症;
③ 马孔多的人们把小铃铛送给镇外的来客使用,让这些健康人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这项举措卓有成效。
④ 人们在物品上贴上标签,努力挣脱健忘的命运。
寓意:所做的一切努力是告诫拉丁美洲的人们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第二课时:
任务二:为什么马孔多会“染”上失眠症?
这一奇特的疫病是由谁带到马孔多的呢?没错,是丽贝卡,那么,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病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文的6-8自然段,完成PPT上的表格。
1.丽贝卡发病前后
发病前 转变契机 发病后
喜欢吃院子里的湿土和用指甲刮下来的石灰墙皮 乌尔苏拉在小锅里放入橘汁,兑上大黄晾了一整夜,次日让她空腹喝下。 在药物治疗后又加上了皮带抽打。 加入到兄弟姐妹的游戏中 胃口颇佳,刀叉用得不错
用印第安语进行污秽的辱骂 卡斯蒂利亚语说得跟印第安语一样流利 哼唱音乐钟奏出的华尔兹舞曲,配上滑稽的自编歌词 亲切地称呼家里成员
原始、野蛮、孤僻、不合群 文明、现代、合群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丽贝卡发病的节点是在乌尔苏拉用皮带抽打和药物治疗了她的怪癖,让她融入了这个家后发作的。丽贝卡融入前生活方式是孤僻,野蛮,不合群的。融入后变得文明起来。那么在这我们做出一个假设:这病与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有关。
2.为了继续验证我们的假设,需要更多更具体的证据。现在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看看是谁最先发现了丽贝卡得病?这病起源于哪里呢?
是家里的印第安人发现的,这一疾病起源于他们的故乡,迫使他们放弃王族的身份逃到这里。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印第安部落发生过什么剧烈的改变呢?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西方殖民者源源不断地前往美洲,他们占领美洲的土地,奴役印第安人,同时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可以说这是一场文明对野蛮的屠杀。这与丽贝卡的发病有没有关联呢?
我们可以看到,印第安部落遭受了外来文化的侵入,丽贝卡也为了融入布恩迪亚家族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生活习惯,这就进一步验证了我们的猜想:失眠症的发作与因为环境变化而被迫改变自己原有的习惯有关。
3.任何疾病的传播都需要病原体得以滋生的环境,现在我们来看看疫病爆发的地点马孔多此时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回到1、2自然段,找出马孔多的变化对比。
“马孔多变了样……昔日僻静的小村落很快变成了繁华的城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卡通了一条永久商道……阿拉伯人就沿着商道而来……走江湖的吉卜赛人又来了,这次把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
可以发现有了这些变化:
昔日的马孔多:社会形态更接近于原始社会。与世隔绝、自然、僻静,但同时也封闭、保守、停滞、落后。
现在的马孔多:手工作坊、店铺、永久商道、大型赌场、音乐钟代替群鸟报时,巴旦杏代替金合欢
补充资料:“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20户人家的村落,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的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原始社会
小结:今昔对比,发现阿拉伯人、吉卜赛人这些移民的到来,以及由他们带来的手工作坊、店铺、永久商道、大型赌场(象征着外 来文明)对马孔多产生了巨大冲击(外因)。马孔多从僻静小村落到开通商道变成繁华的城镇道可以看到拉丁美洲历史发展的缩影。
4.除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在第9段和第12段中找找不同的人对失眠症的不同的反应。。
比西塔西翁:留了下来,认定了自己的宿命: 就算逃到天边,这致命的疫病也会穷追不舍尾随而至。“这病进了家门,谁也逃不了。
卡塔乌雷:失去了踪影。
人们: “走江湖的吉普赛人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人们兴高采烈地表示欢迎”
“面对失眠症,人们都因不用睡觉而兴高采烈”“视紧急情况为常态、生活恢复秩序,工作照常进行,没人再为睡眠这一无用的习惯担忧”——不吸取前人的经验,沉浸在个人的自己的经验和异想天开中。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认为这不过又是印第安人杜撰的疾病,“要是不用睡觉,那再好不过”“笑得喘不过气来”“那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可用”
(引导学生评价人们的反应)
明确:(1)外来文明的冲击(外因);(2)本土文化的原始、保守、停滞使得人们在面对外来文化裹挟下的贪欲和堕落时,缺乏辨识力,缺少一种警觉(内因)。这就是拉丁美洲在民族发展中遭遇外来殖民者入侵的历史现实。
第三课时:
任务三:认识魔幻现实主义
198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西亚·马尔克斯,理由是:“他的长篇和短篇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
1.魔幻现实主义定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它立足于拉美现实,运用荒诞派的手法,将拉美的现实生活与神魔鬼怪等幻觉的东西融为一体。它在拉美兴盛,又接受欧洲文学,尤其是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又有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其中的传说、神话、巫术、幻觉、怪诞成分为作家所吸收。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魔幻是手法,反映现实是本质。
2. 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
文中的人物、情节、甚至很多超自然的现象,一起构成一个神奇而怪诞的小说世界。请找出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搜索。
(1)神奇和怪诞的人物:
丽贝卡:吃土和石灰墙皮的怪癖、带来失眠症这个疫病、会说卡斯蒂利亚语也会说印第安语,手头活计干得出色,会哼唱舞曲、自编歌词。
丽贝卡的的父母:“信中提到的名字和末尾的签名都清晰可辨,然而何塞 阿尔卡迪奥 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都不记得有这些亲戚,也从不认识叫这个名字的写信人,更不用提还是在遥远的马纳乌雷。从女孩那里也无法获得更多信息。”
奥雷里亚诺的预言能力,“‘我不知道是谁,’他坚持道,‘但不管是谁,人已经在路上了’”。
(2)神奇和怪诞的情节:
失眠症的症状:整天清醒地做梦,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见别人梦中的景象。乌尔苏拉看见了丽贝卡梦中的父母并认出,但确信从未与他们谋面。
丽贝卡父母的骨殖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像母鸡抱窝似的咯咯作响。
这些怪诞现象都与印第安传说中的巫术、通灵术分不开。印第安人的神话传说、神灵崇拜以及他们对生与死、梦幻与现实等问题的看法,都是《百年孤独》“魔幻”的源泉。
(3)叙事手法的超越性
《百年孤独》原著开头的第一句话:“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叙事时间上将过去、现在、未来交织在一起;叙事者从在叙事时间上带有模糊性的“现在”出发,陈述“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这发生的事又指向遥远的“过去”,这个循环往复的时间结构使人物的命运与时间交织在一起;人物不管采取怎样的行动反抗命运,在时间的流动下,该来的终将来临,命运轮回无法摆脱;这就使小说从开头就蒙上了无可逃脱的宿命色彩。
有学者把它称为:预叙性叙事,预言性地将人物未来的命运交代了。寻找并梳理课文中这样三种时态大幅度的句子。如“那时……那些年间……多年以后……直到去世”,这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个元素——时间跨越性。
于是昔日僻静的村落很快变成了繁华的城镇。
那时他忙于设计街道规划新居。
那些年间,也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决定在街上种植巴旦杏代替金合欢。
多年以后,马孔多已经遍布锌顶木屋。
到了星期天,丽贝卡来了。
直到去世从未玷污。
3.从象征来看魔幻背后的现实
(1)音乐钟代替群鸟报时
群鸟报时被音乐钟所取代,即自然时间(传统时间)被机械时间(现代时间)所取代。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的自然时间被取代了,时钟的进入,象征着现代意义上的时间开始了,标志着马孔多从原始社会进入到现代社会。也就是时间标准殖民化:殖民悄无声息的控制了整个马孔多。这是拉丁美洲被殖民化的开始。
(2)丽贝卡说卡斯蒂利亚语(西班牙语)
“乌尔苏拉知道后,在药物治疗之外又加上了皮带抽打。永远无从确知,究竟是大黄或毒打,还是二者一起最终发挥了效用,总之几个星期后丽贝卡显出康复的迹象。不久家人又发现她的卡斯蒂利亚语说得和印第安土语一样流利……”
语言标准殖民化:丽贝卡的语言系统被外力强制性地改变,象征拉丁美洲当地人的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被殖民的过程。
阿尔卡蒂奥和阿玛兰妲,顽固地不肯说卡斯蒂利亚语,而只说瓜希拉土语。其实是当地人的原始心态和语言表征尚没有被外来文明侵袭的保留。
(3)马孔多的象征意义:
在《番石榴飘香》一书中,马尔克斯曾说过,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作者的根本目的不是将魔幻当成现实来写,而是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
第一阶段由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带领人们开辟马孔多,此时的马孔多基本上是一个世外桃源式的自然村落,颇似19世纪前后闭塞落后的哥伦比亚;
第二阶段马孔多卷入了战争,失去了往日平静的生活,很像内战动乱时期的哥伦比亚;
第三阶段马孔多变成了一个被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的香蕉园,象征着外国垄断资本对哥伦比亚的侵入和破坏。
任务四:理解“孤独”含义,探讨主题意蕴
1.聚焦布恩迪亚家族前三代人,探究何塞、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丽贝卡,每个人的孤独的表现形式和孤独的原因。小组共同完成表格。(见下表)
人物 表现形式 孤独原因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忙于整治市镇 天才的孤独、思维超越了常人
乌尔苏拉 忙碌、一心扩展家业 苦心支撑、不被支持和理解
奥雷里亚诺 从早到晚待在被遗弃的实验室 父母各忙各的,对子女爱的疏忽,拥有预知能力无人理解
阿玛兰妲 拒绝学习西班牙语,只说土语 父母各忙各的,对子女爱的疏忽
丽贝卡 食土、吮手指、惊恐不安 父母早逝,流浪漂泊,爱的缺乏
归纳:所有的孤独都源于心灵的封闭、固守,不交流,导致爱的缺失和灵魂的极度痛苦。
2.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归纳总结:
观点一: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观点二: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 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普赛人,而这些吉普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观点三: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 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 阿尔卡蒂奥,何塞 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人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
“孤独”不仅是《百年孤独》的主题,也是马尔克斯其它一些作品的主题,同时也是拉丁美洲文学共同的主题。长期以来,拉丁美洲这一地区的国家和民族,经历了外来文化的洗礼、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入侵,在争取独立的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
“百年”指拉丁美洲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苦难岁月是漫长的;“孤独”指拉丁美洲长期愚昧、落后、保守、僵化。作者以“百年孤独”为题,意在引起读者思考造成马孔多——实际上是拉丁美洲的缩影——百年孤独的原因,以及打破这种状态的根本途径。
4.主题归纳
本课节选的这部分写的是马孔多历史的一个抉择点--这个偏远、闭塞而宁静的小村庄,随着商道的开通,开始卷入外部世界的纷纷扰扰。作者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了“失眠症”造成“失忆”这一如真似幻的情节,表现了马孔多在文明洪流面前受到了巨大冲击。作者意在提醒公众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拉丁美洲大陆的历史。
课堂总结:
马尔克斯在谈论自己创作时,曾说过:我的作品不只要反映我国,还要反映本大陆乃至全世界。大家认为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文中提到的失眠症呢?在人类历史上,每当相对落后的文明与先进文明相接触时,总会面临失眠症的困扰。如何与失眠对抗,与先进共舞,是永恒不变的课题。希望我们都可以做不忘初心,一苇以航之人。
六、作业布置
选做:马尔克斯用魔幻书写现实,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请你也尝试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写一篇小小说。
必做:完成课后练习。
七、板书设计
2 / 2《百年孤独》学习任务单
姓名: 班级:
任务一:为“失眠症”制作一张病历单
1.同学们,疫病在我们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每个人都生过病,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场奇特的疫病,它随着一个外来者闯入了马孔多这一封闭的小镇,困扰着全镇的居民。现在请大家五分钟快速浏览课文,按照病历单的方式在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
“失眠症”病历单
传染途径
症状表现
患者的认知和态度
造成的后果
治疗办法
第一个发病的人
2.失眠症造成的失忆象征着什么?
3. 人们为了抵抗“失忆”做出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寓意呢?(小组讨论)
任务二:为什么马孔多会“染”上失眠症?
这一奇特的疫病是由谁带到马孔多的呢?没错,是丽贝卡,那么,她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病的呢?请大家阅读课文的6-8自然段,完成PPT上的表格。(同桌合作)
1.丽贝卡发病前后
发病前 转变契机 发病后
吃什么 做什么
说什么
性格
2.为了继续验证我们的假设,需要更多更具体的证据。现在大家再次阅读课文,看看是谁最先发现了丽贝卡得病?这病起源于哪里呢?
3.任何疾病的传播都需要病原体得以滋生的环境,现在我们来看看疫病爆发的地点马孔多此时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大家回到1、2自然段,找出马孔多的变化对比。(小组合作)
补充资料:“那时的马孔多是一个20户人家的村落,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的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原始社会
昔日的马孔多 现在的马孔多
4.除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在第9段和第12段中找找不同的人对失眠症的不同的反应。(教师带领)
任务三:认识魔幻现实主义
1982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西亚·马尔克斯,理由是:“他的长篇和短篇小说把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勾画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想象中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陆的生活和斗争。”
1.魔幻现实主义定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文学流派。它立足于拉美现实,运用荒诞派的手法,将拉美的现实生活与神魔鬼怪等幻觉的东西融为一体。它在拉美兴盛,又接受欧洲文学,尤其是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又有独特的印第安文化;其中的传说、神话、巫术、幻觉、怪诞成分为作家所吸收。原则: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魔幻是手法,反映现实是本质。
2. 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
文中的人物、情节、甚至很多超自然的现象,一起构成一个神奇而怪诞的小说世界。请找出魔幻现实主义在文中的体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搜索。
(1)神奇和怪诞的人物:
(2)神奇和怪诞的情节:
(3)叙事手法的超越性:
3.从象征来看魔幻背后的现实
(1)音乐钟代替群鸟报时
(2)丽贝卡说卡斯蒂利亚语(西班牙语)
(3)马孔多的象征意义:
补充材料:在《番石榴飘香》一书中,马尔克斯曾说过,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就是拉丁美洲历史的翻版。作者的根本目的不是将魔幻当成现实来写,而是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
任务四:理解“孤独”含义,探讨主题意蕴
1.聚焦布恩迪亚家族前三代人,探究何塞、乌尔苏拉、奥雷里亚诺、丽贝卡,每个人的孤独的表现形式和孤独的原因。小组共同完成表格。(见下表)
人物 表现形式 孤独原因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
乌尔苏拉
奥雷里亚诺
阿玛兰妲
丽贝卡
2.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标题具有怎样的含义?
课后练一练:
1. 选做:马尔克斯用魔幻书写现实,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审美体验,请你也尝试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写一篇小小说。
2. 必做:完成课后练习。
(交给小组长,小组长交给课代表,课代表交给黄老师)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