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41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为了使人民摆脱被bō xuē( ),被yā pò( )的命运,为了chè dǐ( )解放全中国,无数来自wǔ hú sì hǎi( )的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他们有的被cán bào( )的fěi tú( )捆绑、ɡuān yā( ),虽然遭受了kǔ xíng( ),但仍然坚强不屈。
二、查词典,完成练习。(4分)
“鼎”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________部。“鼎”的第六画是
“________”。请你根据图片内容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钟鸣鼎食( ) 大名鼎鼎( )
三、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12分)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焚烧(féng) 稚嫩(zhuī) B. 燕山(yàn) 僻静(pì)
C. 执行(zhí) 经络(luò) D. 埋葬(zàn) 坚劲(jìnɡ)
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哀思 退僻三舍 粉骨碎身浑不怕(全,全然)
B. 残暴 千捶万凿 任尔东西南北风(你)
C. 寄托 重于泰山 疾风知劲草(坚强有力)
D. 尖锐 精兵减政 何当金络脑(哪里)
依次填入括号里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虽然局势越来越( ),但是李大钊依然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态度。他有次( )地说:“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A. 严肃 严格 严厉 B. 严格 严峻 严肃
C. 严峻 严峻 严肃 D. 严峻 严明 严格
把下面的关联词语填到句子中,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青海高原环境恶劣,这株柳树________没有抱怨命运。它________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了下来,________造就了高原上一处壮丽的风景。
A. 即使……也…… 不仅……还……
B. 虽然……但是…… 不仅……还……
C. 无论……都…… 即使……也……
D. 不仅……还…… 因为……所以……
下列诗句中的事物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一项是( )
A.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关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好的开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好的结尾可以使人回味无穷。
B.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首尾呼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C. 《匆匆》以陈述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
D. 《藏戏》开头连用三个问句,增强了表达效果,引人入胜。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2分)
请以“如何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中心,补全下面的句子。(2分)
假如我是一名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如我是一名警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面的情境,运用神态、动作描写补充句子,以表现人物的心理。
(2分)
这时同桌碰了碰我的胳膊,拉回了我的思绪。我猛地一抬头,看见老师正在讲台上神情严肃地盯着我。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11分)
《十六年前的回忆》按照________顺序回忆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董存瑞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令人敬佩。无数革命者顽强斗争、不怕牺牲,我们可以用于谦《石灰吟》中的诗句来赞颂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爷爷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及时孝敬、陪伴父母;他还严肃地劝导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现在生活富裕了,但不能丢了节俭的好传统。虽然爷爷言辞犀利,但我们都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我们一定会谨记爷爷的教诲。
第2部分 阅读与欣赏(24分)
六、课内阅读。(10分)
【文段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文段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__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请将文段一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分)
对文段二中“死得其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死得比鸿毛还轻。 B. 死得比泰山还重。
C. 死后得到了所有的东西。
关于本文的写作方法,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中多次引用名人名言,使表达更加具体生动。
B. 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说明文。文中使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不同的人死的价值是不同的。
C. 这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对比等方法逐层证明自己的观点,使表达更有说服力。
乐乐认为:“学张思德、学雷锋已经过时了,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更多地为自己着想,不然就吃亏了。”针对他的看法,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劝说他。(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1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鲜血染红了白色的衣衫,嘴巴被石头堵住,已伤痕累累的向警予步履蹒跚地走向刑场。年仅33岁的她面对死亡毫不惧怕,始终高昂着头望向远方,眼神中没有悲伤只有希望,只因那是红日的方向……
1928年3月,一个黢黑的夜晚,国民党反动派把魔掌伸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向警予。
向警予被逮捕后,国民党反动派如获珍宝。为了从这位中央委员会成员的身上获取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信息,反动派们把向警予关入密室,严刑逼供。但无论如何逼问,丝毫不能动摇这位钢铁娘子对共产党的忠贞,这位党的女儿,始终咬紧牙关,一个字都不肯吐露。施暴的恶魔没有获得任何重要机密,他们不甘心,又拿起长鞭抽向躺在血泊里奄奄一息的向警予。
向警予终于开口了,但由于受到重伤,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施暴的恶魔欣喜若狂,以为向警予在给他们透露重要机密,赶快把耳朵贴近,想听清楚她在说什么。可是令他们无比绝望的是,他们竟然听到这几个字:“中——国——共——产——党——万——岁!”反动派们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下子瘫坐在旁边的凳子上,无奈地看着这位钢铁女战士!
第二天,第三天……那些恶魔对向警予进行了一次次更严酷的折磨,遍体鳞伤的向警予,始终没有透露一点儿党的机密,对国民党反动派毫不屈服。向警予下定了慨然赴死的决心,她曾对狱友说:“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地牺牲自己。”
没有从向警予口中获取到任何信息的国民党反动派,决定枪毙这位无比重要的共产党员。同年5月1日,走向刑场的向警予抬头挺胸,威风凛凛,没有丝毫的畏惧,她不停呼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沿途群众无不为之动容。惊慌的国民党反动派用石头堵住她的嘴巴,用皮带绑住她的双颊。
到了刑场后,这位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女儿,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举起的长枪,没有一丝的怯场和惧怕。她眼睛盯着要喷发子弹的长枪,神情从容、平静。枪声响了,向警予壮烈牺牲,年仅33岁!
资料一: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县。她从小就以花木兰式的人物为榜样,当时年仅八岁的她面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封建观念,不愿低头顺从,敢于反抗,成为溆浦当地第一个女学生。后来她为了表示对封建势力的高度警惕和反抗,改名为向警予。
资料二:在同敌人斗争的同时,向警予也常常想起自己的孩子,总把两个孩子的照片拿出来,或贴在脸上,或放在唇边亲吻,她对着照片喃喃自语:“妮妮、博博,妈妈叫你们呢,听见了吗?”
向警予曾给女儿留下诗句:
希望你像小鸟一样,
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
将来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
请你仔细阅读短文,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分)
短文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例如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外貌、动作描写,写出了向警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在文中再找出一处运用描写方法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所画的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描写,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短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你认为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向警予的故事,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赞美她的品格。(填诗句或名言)(2分)
借助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革命英雄,学习他们的崇高品质。请你阅读资料一、资料二,然后任选其一,说说通过这则资料你对向警予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情境】千千万万个像向警予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他们的英雄气节和高尚情操,绘就了中国百余年风云画卷。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段历史,某小组筹备制作“奋斗的历程”红色诗集时,通过查找资料搜集到了如下诗歌(内容为节选):
这些诗歌都可以归类为“( )”的主题作品。(2分)
A. 歌颂新中国 B. 讴歌改革开放和新时代 C. 赞扬革命英雄
第3部分 表达与交流(35分)
八、主题交流。(5分)
有人说,我国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不是记仇,而是记事。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展示。(30分)
心愿,就像一粒种子,在心田里发芽,尽管渺小,却终将开出美丽的花朵。你的心底埋藏着哪些心愿呢?选择你最想和别人交流的心愿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INCLUDEPICTURE "../公司/公司/小学好卷/标题2-1.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公司/公司/23秋%20好卷%206%20语文%20R(陈楠/标题2-1.EPS" \* MERGEFORMAT \d
第四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剥削 压迫 彻底 五湖四海 残暴 匪徒 关押 苦刑
二、鼎 ① ③
三、1. C
2. C
3. C
4. A
5. C
6. C
四、示例:1.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
2. 我会用心救治每一位病人 我会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安全
3. 立马站起来,四处望了望,脸也红了,嘴张了张,可喉咙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卡住了一样,发不出声音,只好把头深深低下去。
五、1. 时间 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 视死如归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2.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 莫把无时当有时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六、1.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
2.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剥削人民 压迫人民
3. B
4. C
5. 示例:乐乐,无论何时何地,张思德、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都不会过时,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七、1. 示例:钢铁女战士向警予
2. 遭受了残酷的折磨 示例:向警予下定了慨然赴死的决心,她曾对狱友说:“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到了不能珍惜的时候,只有勇敢地牺牲自己。” 语言 向警予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
3. 短文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使短文结构更加严谨,对短文的中心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赞扬了向警予视死如归的品质和钢铁般的意志,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4. 示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 示例一:通过资料一,我能体会到向警予不向命运低头、敢于反抗封建观念与势力的品质。
示例二:通过资料二,我能体会到向警予对孩子们深深的爱与殷殷期盼,她希望孩子可以像自由的小鸟,“在没有剥削的社会中成长”,这不仅是她对自己孩子的期盼,也是对祖国美好未来的祝福。
6. C
八、示例:我同意这种观点。我国设立这个纪念日的目的不是要我们记住仇恨,去伺机报复,而是要我们记住这段历史,以史为鉴,避免战争再起,一起捍卫和平。
九、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