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46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语文书里的景色奇异,有树林里qīng cuì( )的鸟鸣,有用huā pǔ( )修建成的花钟,还有神秘的金字塔。语文书里的人物形象鲜明,有在wú liáo( )的周末希望破灭的孩子,有用实验来zhèng shí ( )猜想,解决yí wèn( )的科学家,还有在各自的lǐng yù ( )颇有jiàn shù( )的历史人物。
二、根据要求选择正确的答案。(14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嘀嗒(dā) 丑恶(è) B. 盘盂(yú) 酸碱(jǎn)
C. 辩斗(dǒu) 纬度(wéi) D. 凹陷(ōu) 弓缴(jiǎo)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自愧弗如 弗若之矣 B. 不以为然 非然也
C. 赴汤蹈火 及其日中如探汤 D. 骁勇善战 通国之善弈者也
下列句子与“见微知著”所蕴含的哲理不同的一项是( )
A.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B. 见一叶而知深秋。
C. 窥一斑而知全豹。 D. 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使弈秋/诲二人弈。 B. 思援/弓缴/而射之。
C.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D. 为是/其智弗若与?
下列对右图书法作品的特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
B. 潇洒飘逸,布白巧妙。
C. 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
D. 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课文中引用华罗庚的名言的好处是( )
A. 使文章辞藻华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压缩了语言,节省文字空间。
C. 体现作者的语言深度,让读者被作者的文采所折服。
D. 使表达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将下列事例根据不同的观点进行归类,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 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十几年时间,完成了一部约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B. 宋濂自幼好学,遇到不明白的总要刨根问底,终成一代大学问家。
C. 李时珍立志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D. 孔子学问渊博、德高望重,仍虚心向他人求教,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
(1)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 )、( )。
(2)勤学善问,不懈探索,才能获得真知:( )、(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6分)
不可思( ) ( )而不舍 专心( )志
走马( )花 司空见( ) 追根求( )
这座城市里处处可见温馨的画面:公交车上,为老人、孩子让座是______________的事;文化广场上,一群儿童在练习用水写字,真让人感到______________,围观的人不禁为他们鼓掌;图书馆里,常常坐满了______________阅读的市民……每个人、每件事、每种事物,都是这座城市亮丽的名片。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改为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3分)
努力和勤奋是成功的基石,正所谓“__________”。
(1)下面填入横线上的名言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有志者事竟成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在表达时,引用名言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12分)
本单元课文,有的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有的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学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两小儿辩日》则体现了两小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阅读《表里的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例,可以感受到“我”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我的书法是爸爸教的,学了一段时间之后,爸爸看到我写的字比他写的好看,不禁引用《荀子》中的语句赞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叔叔的公司遇到困难时,他马上转变营销思路,做到了“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公司扭亏为盈。他知道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苟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他极力创新企业制度和技术,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第2部分 阅读与欣赏(19分)
六、课内阅读。(6分)
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选段描写的事例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根据选段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3分)
(1)选段在叙述时先写发现的问题,再写观察到的现象,最后写得出的“真理”。 ( )
(2)从画“____”的句子中可以感受到阿瑟林斯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发问的特点。 ( )
(3)选段中的事例证明了只要我们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 )
选段中加点的“反复”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13分)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①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余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曾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景海鹏从未按下过警报器。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导致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的,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杨善洲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省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先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的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 )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的吞噬,一个人( )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 )伟大,首先( )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地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的大树,只要肯努力,肯向上向善,就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有删改)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根据短文内容提示填空。(4分)
下列哪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第⑤段中“有些人”的表现?( )
(多选)(3分)
A. 一劳永逸 B. 悠然自得 C. 因循守旧 D. 墨守成规
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作者在第②段中列举王泽山院士和周有光教授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先取得突出的成绩,才能再出发,从而有更大的成就。
B. 作者在第③段中引用古人的话,是为了说明有时候痛苦往往能激发人的巨大潜力。
C. 第⑤段中加引号的“死”指的是30岁以后待在舒适区里,全然模仿自己,不敢创新,被他人超越。
D. 目标远大的人常常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地踏上新征程。
对于本文的观点,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人生不应该挑战极限,而应该顺其自然,保持一颗淡然的心。你赞同哪种观点?选择合适的事例或者引用名言加以论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部分 表达与交流(35分)
八、主题交流。(5分)
六(1)班同学就“小学生课外阅读应当选择纸质书还是电子书”这个话题展开了辩论。下面给出了正方的陈述,请你写出反方的陈述。
正方(选择纸质书):我们的观点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应当选择纸质书,因为纸质书具有收藏价值,有利于共享,方便阅读和做笔记,并且对眼睛的伤害较小。
反方(选择电子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展示。(30分)
有科学家预言未来的人类生活:2030年新的超级电脑将初步具有人类的思维反应能力,2040年核能将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主要能源……对未来的展望寄托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和理想。请你也大胆想象,用文字创造一个神奇的未来科幻世界吧。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内容具体、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450字。 INCLUDEPICTURE "../公司/公司/小学好卷/标题2-1.EPS"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公司/公司/23秋%20好卷%206%20语文%20R(陈楠/标题2-1.EPS" \* MERGEFORMAT \d
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一、1. 清脆 花圃 无聊 证实 疑问 领域 建树
二、1. A
2. B
3. A
4. B
5. B
6. D
7. (1)A C (2)B D
三、议 锲 致 观 惯 源
司空见惯 不可思议 专心致志
四、1.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很聪明呢?”
2.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3. (1)B
(2)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表现力、感染力、说服力
五、1. 学习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善于观察、表达观点时有理有据 实事求是 “我”迫切地想知道表里有什么 天真可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求知欲强
2.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3. 变则通 通则久 日日新 又日新
六、1. 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2. (1)×
(2)√
(3)√
3. 不能。“反复”一词突出了阿瑟林斯基做实验的次数之多,表现了他追根求源、不断探索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如果去掉,就会影响表达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七、1. 只有 才 之所以 是因为
2. ①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
③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
④毛驴对蝙蝠在脚踝上小口吸血浑然不觉,最后轰然倒地。
3. ACD
4. A
5. 示例:我赞同本文的观点。杨绛为了翻译《堂吉诃德》,48岁时开始学习西班牙语。1978年,这部译作终于出版问世了!而这部翻译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中国与西班牙文化交流的桥梁。
八、示例:我们的观点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应当选择电子书,因为电子书便于携带,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阅读,而且节约纸张,更加环保。
九、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