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 出师表诸葛亮杜甫:出师未捷人先死,
常使英雄泪满襟。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的名相。现在,“诸葛亮”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智慧的象征。 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一对:《隆中对》;
二表:前、后《出师表》;
三分:分为 魏蜀吴三国;
六出:六出祁山北伐;
七纵:七擒七纵孟获;
八阵图:孔明所设军阵。下面的对联是什么意思?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填歇后语(这也是知识积累)诸葛亮用兵——
诸葛亮当军师——
诸葛亮的锦囊——
诸葛亮隆中对策——
诸葛亮弹琴——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三气周瑜——
诸葛亮草船借箭——神出鬼没
名副其实
神机妙算
有先见之明
计上心来
神妙莫测
略施小技
用的是疑兵计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3、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2、积累并会运用文中大量的词语,
特别是成语。自主学习学习内容
理清结构,分析内容。
学习时间:8分钟
学习方法:自学
检测题:
作者简介:???? 诸葛亮?, 三国时政治家、文学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早孤,躬耕于南阳隆中(今湖北襄阳)。素有大志,每自比于管 仲、乐毅。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草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其后又进占荆州,袭取益州,形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刘备称帝,拜他为丞相。刘禅继位后,蜀汉事无巨细,都取决于他。他曾南征,平定了诸少数民族地区,有七擒孟获等事。后又率诸军北驻汉中,六出祁山、多次伐魏,终因兵少势单,且粮草不继,未能成功,最后病逝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 ? 诸葛亮的文学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其代表作有《出师表》(又称“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正议》等篇。? (181—234)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背景资料:文学常识: 表:古代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唯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灿然于文苑。宋陆游《书愤》诗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阅读第一段,思考:
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第一段分析危急存亡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不利追殊遇
报陛下不懈于内忘身于外有利诚宜……
不宜……(正反)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阅读第二段,思考:
作者在这一段提出了什么建议?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第二段分析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内外异法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
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第三、四、五段关系宫中之事营中之事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先帝简拔之臣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荐贤臣亲贤臣,远小人先汉兴隆亲小人,远贤臣后汉倾颓正反历史教训引教训
亲贤臣,远小人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亲贤远佞)阅读第六、七段,思考:
在表达方式上,这两段与上文有何不同?概括主要内容。第六、七段分析第六段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第七段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4.补笔第八段分析首先,严于律己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整体感知
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是怎样分析的?(用原文回答)
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分别用原文与自己的话来回答)
3、作者自叙志趣过人,不求功名的话:
4、文中说尽诸葛亮一生的千古名句是:
5、文中列举的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两 件事是:6、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7、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8、本文多次提到“先帝”的用意是什么?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1广开言路2赏罚分明3、4、5亲贤远佞一6叙述经历:三顾草庐7效忠心愿:托孤之事二8、9归结责任,结束全篇三寓情于议寓情于叙抒发感情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和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整体感知1、着眼于“出师”二字,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向后主提出了哪三条建议?其中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3、作者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目的)是什么?
4、本文多次提到“先帝”的用意是什么?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理解练习:1、诸葛亮对当前形势是怎样分析的?(用原文回答)客观条件: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2、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分别用原文与自己的话来回答)开张圣听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其中最重要是哪一条建议: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三项建议,既独立成项,又相互关联,广开言路是前提,赏罚分明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3、文中说尽诸葛亮一生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文中列举的诸葛亮报先帝忠陛下的两 件事是: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5、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作者出师后的国内政事如何安排?推贤了哪些贤臣?目的是什么? ⑴宫中:推荐良实,志虑忠纯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⑵营中:推荐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将军向宠。
⑶其他:推荐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目的是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使他能集中精力伐魏。 7、作者对他所推荐的贤臣和后主提出了哪些要求? ⑴对贤臣:“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
⑵对后主:“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8、多次提及先帝的用意
《出師表》中感激先帝知遇之恩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示后主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合作学习品读课文,学习本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特征。
时间:3分钟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彩。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1广开言路2赏罚分明3、4、5亲贤远佞一6叙述经历,表忠诚 7创业艰难,激励后主二8、9归结责任,结束全篇三寓情于议寓情于叙抒发感情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形势分析提出建议追述身世
表明忠贞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文中隐藏了许多成语,能找出来吗?妄自菲薄 三顾茅庐 不知所云还有吗?请你找找看:引喻失义 作奸犯科 苟全性命
裨补阙漏 计日而待 察纳雅言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不知所言
作奸犯科
优劣得所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过分地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不知道说些什么。一作“不知所云”。发表政见的时候放弃了原则。计日而待
三顾茅庐
感激涕零
苟全性命
斟酌损益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苟且保全性命。权衡事情的得失利弊,处理事务时斟情酌理掌握分寸。小结 这篇表文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被视为表中的代表作。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知识拓展:下边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描写了他的哪些具体的事件吗?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你知道吗?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东和:东和东吴收二川:诸葛亮取得的蜀国两处根据地:东川、西川北拒:北拒曹魏七擒:七擒孟获排八阵:摆设八卦阵五丈原:诸葛亮出征时病死的地方 点四十九盏明灯:诸葛亮死时,点燃了四十九盏长明灯,祭神灵以求延续阳寿酬三顾: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