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狐假虎威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狐假虎威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5 20: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巧妙设问,理解成语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课程标准定位
2022年语文课标中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注重识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默读并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针对低年级学生具有年龄小,阅历浅,知识有限等心理、生理特点,新课标中对低年级阅读学习目标定的较低。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了一年级的识字和写字基础,本学年要重在学会方法和习惯的培养上。
课标要求第一学段学生的书写“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达到“规范、端正、整洁”。在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书写上下足了功夫。并从生字不同意义拓展开来,使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升。
阅读教学时,不仅仅让学生能熟练诵读课文,还要体会到故事内容,获得情感体验。所以我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创设优美童话情境进行教学:学习默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内在的口头语言。便于集中精力去思考,能加快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学期学生还没有学习查阅词典,再者说词典里的解释有时过于抽象,不便于学生理解意思,因此,第一学段学生重点训练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 结合上下文也有两种常用的方法:画上下文的有关句子。一些新词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意,理解这些词语时,边读边思考边画一画,就能知道词语的意思。
教材内容分析
本文是先秦时代的一篇寓言故事,也是一个成语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脱离了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的故事。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对话推进情节;二是描写生动形象;三是形象对比鲜明。
(1)本文以狐狸和老虎的对话为主线,层层推进,结构简单,却极富感染力。
(2)课文语言精炼,描写生动有趣,特别是对狐狸和老虎的动作、神态的的描写,极具特色,如“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词形象地刻画了狐狸的狡猾。这样生动的描写,简单的文本,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适合学生表演。
(3)文中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老虎开场的凶猛和之后的愚昧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读起来趣味盎然。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容易被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文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欲望很强。“随文识字”作为一种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它让学生从文入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掌握生字,避免生硬、枯燥的单个识字的场景。它使字词与文本融会贯通,语境感强,具有突出的激趣高效性,特别适合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施。在本课《狐假虎威》的教学中,我采用的就是“随文识字”的识字方法,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依托文本进行识字教学,将学文与识字紧密结合,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尽可能地激起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扯着嗓子”“神气活现”“半信半疑”等词语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体现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笨。
3、联系上下文,理解“神气活现”“东张西望”等词语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体现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笨。
2、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间互动:通过游戏“寓言故事猜猜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不过有些难度,你敢不敢挑战 游戏的名称叫寓言故事猜猜猜,规则是老师出示一副图片,同学们迅速回答这是哪个寓言故事,回答对了老师把大大的表扬送给你,听明白了吗 游戏开始了----这是什么故事呢 (生回答)
一、激趣导入,从词语中入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想大家一定把课文读好了,看,生字从课文里跑出来组成了词语,你们还能读好吗?我们来试一试?(多媒体出示词语)
眼珠子 骨碌碌 一转 扯着嗓子 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 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指生读,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语,对狐狸和老虎有初步印象。〗
二、关住提示语,理解人物形象,唤起学生认知。
1、上节课我们知道狐狸被老虎逮住了,处境非常危险,狐狸甘心成为老虎口中的食物吗 狐狸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 2—6自然段,出示自读要求。
2、指导朗读好对话,让学生注意提示语
(1)抓住“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一愣、摇了摇尾巴......”提示语指导学生读好对话。
(2)随文识字“爷”,让学生懂得为什么狐狸用老天爷的头衔能吓唬住老虎。
(3)指导书写“爷”字,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一写一,老师用画圈的方式鼓励写字规范的孩子。
3、老虎本来是紧紧抓着狐狸的,现在听了狐狸的话把爪子松开了,狐狸为什么不赶紧跑呢?体会狐狸的狡猾。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提示语对理解课文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思维,体会狐狸的狡猾之处。〗
三、抓住关键词语,在表演之中体悟寓意。
1、就这样老虎半信半疑的跟着狐狸森林深处走去,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谁来为我们读一读 7、8段。
2、在这两段中,出现了不少四字词语,还记得它们吗?
描写狐狸的四字词有:_________; 描写老虎的是:__________。
联系故事情节,加上表演的形式
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字词语。
总结:这些词把老虎和狐狸的神态、动作描写得活灵活现,你感觉狐狸怎样的走才是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呢?你能做一做这个动作吗?那老虎又该怎样走呢?你看我们联系了故事情节,再加上表演这些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理解了。
3、把词语送回到课文中,表演 7、8自然段。
4、引出“狐假虎威”,相机指导“威”和“假”的意思。
5、谈一谈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出示寓言故事的寓意,达成目的。
总结: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像狐狸一样的人总是仗着别人的威风去欺负别人,同学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蒙骗。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故事情节和表演,描写狐狸和老虎的四字词就不难理解了。表演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在表演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就理解了“狐假虎威”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骗局终究会被揭穿,当老虎知道自己受骗了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课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续篇一下故事。
出示:续编狐假虎威的故事。(当老虎知道受骗后.....)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相处"这一单元的课文,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通过生动、富有哲理的情节使学生明白"狐假虎威"的深刻道理,即比喻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并没有本事,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
这篇课文故事情节有趣,文中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蠢刻画得活灵活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物特点。
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由于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我在设计时考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再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
1.读好对话。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教案时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结合学生特点,在读好角色的对话时以个别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朗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
2.读与演相结合。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后习题,理解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语时,我设计了学生表演课文的环节,学生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笨表演出来,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的意思,同时也更加透彻地明白了到底是谁最威风的,对于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做了铺垫。
3.深思。课堂上,虽然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但在教学环节中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地方。对"狐假虎语言的理解还可以更深入,透彻一些,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狐狸和老虎代表了生活中的哪类人?假设你是狐狸你怎么做?等,通过深入分析和交流去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对于重点词"假"的理解,引导不到位,"假"除了在"狐假虎威"中表示"借用、利用"以外,应引导学生了解它的另外两个意思,并根据成语,让学生去选在这则寓言中"假"表达的意思。此外,在教学中忽视了部分后进生,没有给他们提供适当的锻炼机会,这也是老师对于学生的关注还不够。
在整个课堂中,最遗憾的是我没有留给孩子太多的思考时空,经常会急着把问题收回来,根据教学设计往后推环节。我深思,在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更多一些引导,他们的体会会更加深刻,孩子们会呈现出更多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