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社会经济分工得到了加强
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更加明显
C,重农抑商政策被政府废止
D.区域专业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28.明清之际,顾炎武认为,传统君、臣、民关系的最大弊病在于君权至高无上,导致君臣,
君民关系失衡。为此,他提出“天子一位“禄以代耕”,实际上就是把君主置于与普通民
众同等的地位,以表达君、臣、民在政治上的互相平等。顾炎武的主张
A.主旨在于推翻君主制度
B.体现了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
C.根源于自然经济的解体
D.反映了西学东渐的发展趋势
29.如图我国历史上四幅疆域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清政府的下列举措
年份
举措
1689年
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1757年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的叛乱
1762年
在新礓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
1793年
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A.表明统治危机初显
B.开拓巩固了国家版图
C.导致海禁政策实施
D.落实了民族平等原则
高一历史第6页(共8页)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其中第31题12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2分。)
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朝为加强对周边民族的统治,设置与内地不同的边郡,以当地民族习惯分界,
因俗而治:有的加封一些当地民族的首领为王、侯、郡长等。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
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领袖“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
和亲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并使羁縻府州县制度化,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
“华官参加”,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向制度化。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材料二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边疆民族地区的羁縻
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其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
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
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被推广到其他边疆民族地区。唐政府在此基础上设立都护府,
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
地区…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有八百多个。后来宋代在西南地区设置羁縻州、
县,明代在边疆部分地区设置羁縻卫所。
一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汉代民族政策的差异。(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边疆民族地区管理的特点及影响。(8分)
32.(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激烈变革的时代为背景,以崛起的士阶层为骨干,以兴旺的私学为基地,战
国时代,学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并起,学派林立,相互驳难的空前繁荣的文化气象,揭开了
中国文化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一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
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
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
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摘编自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三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时代。一方面封建专制集权高
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
正统礼教的腐朽阴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明中后期工商业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
高一历史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