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猴子下山》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借助画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读“掰、扛”等12个生字,利用动作演示理解“扔、摘”等词语,学会书写“瓜”这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能说清楚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明白故事道理。
3.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做出小猴子的动作,还原下山故事。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能说清楚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明白故事道理。
【教学难点】
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能说清楚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空着手回家去,明白故事道理。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词语卡片、情境图、小猴子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温故知新开火车检查词语朗读;通过动作表演,巩固动词
(掰、摘、扛、扔、捧、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小猴子图片引入,引发学生读好故事的兴趣;借助画面,将课后语文要素渗透于课文感知中,以此丰富学生识字渠道,随文识字、画面识字、联系生活识字等有机整合在一起,扎实落实识字方法,增强识字兴趣和效果。】
2.感情朗读学习方法
(1).初读课文,理清下山顺序。尝试用上表示顺序的词。先......接着......然后.....最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借助关联词,帮助孩子准确流利的讲述故事内容,能够激发孩子整体感知课文的乐趣。引导学生借助图式讲故事,深化阅读效果。】
(2).重点指导第1自然段(以第1自然段为范例)
①生读第1自然段,想象玉米又大又多的样子,感受小猴子下山的高兴。
师板贴小猴子的动作,学生认真看。
②做一做“掰”的动作。(多找几个学生做一做)
(3).在读好第一自然段的同时,由扶到放,引导孩子读好第2自然段
①指导学生板贴小猴子的动作,并说一说,小猴子去到哪,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
②说一说:“摘”过什么?用完整的话表达出来。
(4).学生自主学习三、四自然段,并能准确板贴小猴子的动作,并尝试说一说空手而归的原因。
【设计意图:沿着“小猴子下山的路线”这一主线,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抓好关键词“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非常、”,理清小猴子下山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了小猴子下山时的一路好心情。朗读指导中的由扶到放,体现了孩子们朗读能力的提高。】
3.随文识字训练说话
(1)指导生字“瓜”什么结构,如何写好?(独体结构的汉字,要写紧凑,撇捺舒展,点画不要忘记,并注意字的占格)
(2).你还见过什么物品,可以用上又( )又( )吗?
【设计意图:随文识字,借助“瓜”字,继续巩固生字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借助ABAC式的词语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表演故事,感悟道理
(1).有感情朗读全文,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分配角色,学生进行表演。
(3).优秀学生上台带领全班孩子表演,全班评议。
【设计意图:采用边做动作边讲故事的方法,还原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在情境演绎中,感悟故事道理。这一形式打破了常态总结全课故事说明道理的方式,以“帮小猴子分析”的办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感悟故事说明的道理,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作业布置】
同学们,课下表演《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加上动作和表情会使故事更具画面感)。
【设计意图:以“小猴子下山”为线索,引导展开想象,再编故事,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表达的能力,巩固阅读效果。这也是“双减”政策下,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的要求】
【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桃子又大又红扔、摘、捧西瓜又大又圆扔、摘、抱小兔子可爱扔、追
【设计意图:巧用各种图片,创设情境,再现小猴子下山过程,课文重点一目了然,板书设计新颖,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猴子下山》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就是一篇经典童话故事,流传甚广。作为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以“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为线索,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明确目标,始终如一。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文中插图形象,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如何发挥插图的作用?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挖掘文本的价值,把故事放大,不只是看到故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看到价值所在。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一、板贴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采用了由板贴小猴子图片入手进行趣味导入,利用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结合小猴子下山的样子,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小猴子下山时的非常高兴的好心情,如此导入新课,学生学习及说话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抓住文章中准确的动词,进行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练习。
通过举例子,学习动词的使用,感受用词的准确,培养孩子词语运用能力。本环节是识字写字教学有效的延伸。
三、我抓住课文中“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非常”这几个词语,对孩子进行朗读训练,让一年级孩子初步感悟朗读的魅力。课堂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并通过反复的读,体会用词,练习有感情朗读。抓住关键词思考,感悟课文的趣味。在精读课文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课后“小猴子下山时,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非常高兴?”这一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以读为主线理解小猴子在这一童话故事里的可爱形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一课,我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小猴子下山的完整过程。
四、角色扮演,再现情节。
本环节是课堂内的升华,通过再现“小猴子下山”的路线这一活动,感悟故事传达的道理,从而达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这一环节也将本课推到了高潮,孩子们乐享其中。
五、精致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中,我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精心设计了图文并茂的板书设计,板书里有字、有词、有画面,每一处展现着学生学习的过程,每一个点都体现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每一个点都相互融合、相互联系,呈现了一个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同时兼顾了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兼顾了文本特点和年段目标的训练重点,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