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中物理
部编版 历史(八上)
学易同步精品课堂
大概念大主题
新课标
新理念
创新设计
核心素养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大单元教学》单元复习
目录
01
大概念·大主题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03
单元概述·整体感知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05
时空线索·重大事件
06
07
08
阶段特征·全球史观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10
09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1931.9.18
1936.12
1937.7.7
1937.8
1937.9
1937.12
1938.3
1938.6
1940.8
1941.12
1945.4.
1945.9.2
1934
侵略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日本签署投降书
九一八事变
国共关系
正面抗战
平型关大捷
中共七大
敌后抗战
百团大战
长征
西安事变
初步合作
国共合作宣言
正式合作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01 大概念·大主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壹
主题目标
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2022年新课程标准
1.立足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2.立足时空观念,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等史事,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通过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3.立足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通过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史料实证
1931年9月18日;沈阳
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6.12.12
张学良、杨虎城
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7月7日;北平卢沟桥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日本全民侵华)
1937.9,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37.8.13: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937.12.13:南京大屠杀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彭德怀)
1945年中共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知识点
归纳
单元
重点
02 课标标准·目标引领
贰
主题目标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
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知识点1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知识点2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知识点3 正面战场的抗战
知识点6 抗日战争的胜利
知识点4 敌后战场的抗战
知识点5 中共七大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1.政治:日本侵略加剧,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2.经济:长期的战乱和日本侵略,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3.思想:毛泽东思想逐步走向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中外联系:经济大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转嫁危机,发动了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3 单元概述·整体感知
叁
日本投降
1931年9月
1940年8月
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1945年
百团大战
肆
04 规律探究·思路导学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05 时空线索·重大事件
伍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931年~1945年)
中 国 世 界
阶段特征 (1)政治: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经过14年奋战,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2)经济: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强化全面统治,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3)思想: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德、意、日:结成轴心国侵略集团,德、意在欧洲和北非大肆扩张、日本点燃太平洋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英、苏、美:随着法西斯侵略战争的扩大,促使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走向联合,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中外联系 (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06 阶段特征·全球史观
陆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知识点1-1 九一八事变
背景 时间 地点
导火线 应对 结果 影响 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5-华北危机
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亡国灭种危机
一二九运动
1931九一八事变-1945抗战胜利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区分
抗战开始(局部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
全面抗战开始-七七事变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摆脱经济政治困境。
中国:蒋介石全力“围剿”红军,国共十年内战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1931年9月18日
沈阳
柳条湖事件
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日本短时间内侵占东北三省,并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对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东北抗日义勇军;
杨靖宇-抗日游击队
东北抗日联军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1931年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搬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同时,中国共产党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摘编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图片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什么重要影响?根据材料文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东北的抗日武装的?
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
影响: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领导:派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坚持抗日,如杨靖宇等;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西安事变 背景 民族危机 共产党 国民党 时间 目的
经过 结果 影响 1936年12月12日
逼蒋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和平解决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蒋介石坚持内战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
区分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知识点1-2 西安事变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表示只要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释放他回去;同时还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以有利于全国抗战的发动。
根据材料,指出周恩来对于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此时必须要促成“全国抗战的发动”?西安事变的最终解决,对促进“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产生什么积极作用?
主张:有条件释放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原因:因为日本帝国主义正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严重。
作用:揭开了国共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知识点2-1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时间
地点
概况
英雄人物
结果
影响
区分
抗战开始(局部抗战开始)-九一八事变
全面抗战开始-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
北平卢沟桥
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
赵登禹、佟麟阁
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1).时间:
1937年12月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2).手段:
刺杀、活埋、砍杀、焚烧、杀人比赛等
3).结果:
国民政府所在地的变迁:广州(1925年)——武汉(1927年)——南京(1927年4月,1928年宁汉合流,——重庆(1937年,战时陪都)——南京(1945——1949年)
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4).目的
“使中国军民敬仰皇军之威武而归服之”
知识点2-2 南京大屠杀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我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宣示中国人民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庄严表达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
国家公祭定为哪一天?据材料思考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有何现实意义?
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
现实意义:有利于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表明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决心;有利于敦促日本切实正视和反省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有利于我们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知识点2-3 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全民族抗战
国共第二次合作 时间 形成标志 表现
意义 全民族抗战 意义 1937年9月~1946年6月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改编军队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
协同作战
国民党军队开赴前线-正面战场抗击日军;
八路军、新四军等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对抗战胜利起着关键作用,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保卫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知识点3 正面战场的抗战
战役 概况 影响 评价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台儿庄战役属于徐州会战的一部分
时间:1937年8月
人物:姚子青、谢晋元
结果:上海失陷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时间:1938年3月
人物:李宗仁
结果:胜利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时间:1938年6月
大捷:江西万家岭大捷
结果: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时间:1941年12月
结果:胜利
(1)国内: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2)国际: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
①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粉碎了日本 “速战速决”的计划;
③支援了敌后战场;
④后期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①关键词:徐州、台儿庄、第五战区
②人物:李宗仁
③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
①关键词:宝山、上海、四行仓库
②意义: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读图学史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材料中“兄弟同心,共御外悔”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一场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①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③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知识点4 敌后战场的抗战
战役 概况 影响 评价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百团大战 时间:1937年9月
人物:林彪-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结果:胜利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建立:延安-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发展:人民游击战争;根据地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胜利的基地
时间:1940年下半年
背景:日军实行“囚笼政策”
人物:彭德怀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时间排序:九一八事变→华北危机→一二 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百团大战→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
柒
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联系材料,阐述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
——整理自卢毅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
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歼灭和牵制了日军兵力;战略上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形成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态势。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领导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等。
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并列举史实进行说明。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全民族坚持抗战 背景 日本政策 国民政府
共产党
占领区
国内态度 汪精卫
国民党
共产党
表现 国共两党 青年学生 妇女 工人 文艺界 华侨同胞 意义 进行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政治诱降
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大生产运动
建立伪国民政府
皖南事变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纷纷投笔从戎;
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枣宜会战-张自忠;反“扫荡”作战-左权
知识点5-1 全民族坚持抗战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知识点5-2 中共七大
背景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国内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延安
1945年4月
(1)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
(2)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4)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毛泽东在大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区分
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日本投降 加速投降 国际
国内
标志 德国投降;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陷入困境;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一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
10月25日台湾日军投降,台湾光复
知识点5-3 日本投降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原因
意义
精神
启示
知识点5-4 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2)决定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全民族抗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国内-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际-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落后就要挨打,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全民族团结起来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2)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敢于抗击侵略的斗争精神
(3)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同时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民族复兴之路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请你根据该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根据材料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
07 知识梳理·核心素养
柒
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2.近代以来日本是如何一步步侵华的?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订立了《马关条约》。
1904—1905年,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日俄战争
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夺取德国租借的青岛。
1915年,日本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
。1932年发动一 二八事变、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
→
→
→
↓
←
←
←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3.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战役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会议
党的创建时期
国共对立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指明方向
开天辟地
生死攸关
中共28年奋斗历程之五大关键词(1921-1949)
1921-中共一大
1935-遵义会议
1949-七届二中全会
1945-中共七大
192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1
3
5
4
2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项目 甲午中日战争 抗日战争
战争 领导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民众 动员 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战略 战术 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国际 环境 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5.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6.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
08 单元整合·能力提升
捌
1.(2023年山东烟台)由此,中国第一个举起了反法西斯的旗帜,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中参战时间最早、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材料中的“此”是指(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2.(2023年云南)1936年12月14日,张学良通过广播电台发表讲话:“我们这次举动,完全是为民请命,决非造成内乱……只要合乎抗日救亡的主张,个人生命在所不计!”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3.(2023年重庆)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 )
A.联合政府建立起来 B.国共团结御侮局面开始形成
C.抗日战场发生转折 D.国共两党间的矛盾因此消失
4.(2023年吉林长春)“我军悉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相抗,其视死如归之精神可歌可泣。……打破日军阀三个月征服中国之迷梦,”材料描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
A
B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B
玖
捌
A
5.(2023年四川雅安)下面为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的判决书内容(部分)。该判决书内容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接着发生的是日本陆军对无力的市民,长期间继续着最恐怖的暴行。日本军人进行了大批屠杀、杀害个人、强奸、劫掠及放火……这种暗无天日的犯罪是从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迄至1938年2月初还没有停止。
A.卢沟桥事变 B.淞沪会战 C.南京大屠杀 D.皖南事变
6.(2023年辽宁锦州)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在某场会战中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了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此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7.(2023年江西)事变爆发后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通电,指出平津与华北被日本侵略的危险已极端严重,要放弃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全民族联合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该“事变”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皖南事变
8.(2023年天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D
B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A
玖
C
9.(2023年山东临沂)台儿庄会战既使英雄的台儿庄名扬世界,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使美丽的台儿庄城变成一片焦土,留下的53处战地遗址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次“会战”( )
A.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B.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仗
C.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D.是中国军队对侵华日军发动的一场大规模进攻
10.(2023年内蒙古通辽)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11.(2023年山东滨州)1940年徐悲鸿创作鸿篇巨制《愚公移山》;无独有偶,1945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题为《愚公移山》的报告,二者都是以“愚公精神”号石人们
A.实行民主选举,激发斗争热情 B.争取美苏支援,坚定胜利信心
C.团结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D.开辟致富道路,带动经济发展
B
C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C
玖
捌
12.(2023年青海西宁)“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军对敌占交通线和日伪据点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作战,参战兵力共105个团,还有许多游击队和民兵参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材料描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13.(2023年山东潍坊)到1945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次“飞跃”( )
A.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B.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D.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方向
14.(2023年四川甘孜)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287.4万人。其中,89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198.4万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
A.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 D.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D
D
09 考点过关·复习反馈
B
玖
捌
七七事变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华北事变
正面战场
全面侵华
局部侵华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敌后战场
淞沪会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共七大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建立与发展
抗战胜利
+
民族矛盾
主要矛盾
国共合作宣言
相互配合
准备
10 知识架构·总结提升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