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议论文的说理分析
辩证思维要求人们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不能总是做“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事物的时候,既看到事物的这一面,又看到事物的那一面;既看到正面,也看到反面;既看到好的一面,也看到坏的一面;既要看到主要的,也要看到次要的。
又是又非:用拐弯句陈述观点/用拐弯段阐述观点
拐弯句,其实就是转折关系复句或变型的转折关系复句,利用拐弯句陈述观点是进行立体化论述的基本前提。我们来看几个句子:
例1:青春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A是B与非B)
例2:这个现象是个别的,又不是个别的。(A是B,又不是B)
例3:失败不只是失败。(A不只是A)
例4:为了走直路而必须走弯路。(A牵连着B)
1.否定肯定式
这种思维模型主要用于正面阐述,所谓否定肯定,就是欲扬先抑,褒扬前先泼点冷水。在阐述某种观点、评议某种现象的时候,先对这一观点或现象作某些否定性的评议,然后再从意义、价值等方面分析其积极作用,达到维护自己观点或意见的目的。
把水放进杯里,水便成了杯的形状;把水放进壶里,水便成了壶的形状;把水放进盆里,水便成了盆的形状:水任人摆布,太没个性,太缺刚强,没有英雄气概。然而我说,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顺从形势,改变自己,宁弯不折,将以有为,这正是水的智慧。
谎言有时也是一种美丽。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于口中,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如同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的那个孩子,当狼真的来时,他只能一个人独立去面对。但是,当“谎言”加上定语“善意”之后,它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这样的谎言呢。
2.肯定否定式
这种思维模型主要用于批判性阐述,所谓肯定否定,就是欲抑先扬,批判某种观点、现象的时候,先对这一观点或现象作某些肯定性的评议,然后再从性质、危害等方面分析其消极影响,达到辩证否定的目的。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剧中出现的“琅琊山”、“琅琊阁”等名称也受到热捧。近日,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会峰阁”改名为“琅琊阁”引发网友热议;此外,各地跃跃欲试地想和“琅琊”攀亲戚,为争“琅琊”地名而费尽心机:安徽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而《琅琊榜》的大梁国都就在金陵,江苏也可能要过来争一争……论点:争名改名是买椟还珠
论点:争名改名是买椟还珠
肯定对立面:诚然,那些执政者是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否认对立面:然而,这种不在自身软硬实力上下功夫而在所谓的潮流上做文章的做法不可能让消费者埋单。
再次肯定对立面:也毫不否认,改名或争名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游客的关注,
再次否决对立面:然而,这样的做法即使可以获得暂时性的关注,但真的就可以引发游客欣然前往吗
让步承认对立面: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当下取得了所谓的眼球经济,
假设否定对立面: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当下取得了所谓的眼球经济,当大众对《琅琊榜》关注的热情逐步消减时,那“琅琊”之名是不是也就时过境迁呢 倘若不久后又有一部电视剧像《琅琊榜》一样的热播,那是不是又要追风而改名呢
一位艺术家挑选了一些游客在柏林大屠杀纪念馆的搞怪留影,然后将图片中肃穆的建筑背景替换为大屠杀中真实的场景。背景一换,纳粹种族清洗的历史便瞬间来到眼前,累累白骨、层层尸墙,游客的搞怪行为特别显眼。这位艺术家说:“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沉重的地方。”
脱下沉重的外衣,换上轻盈的步伐,那是社会进步、思想解放的表现。但是,调侃历史,恶搞历史,以消费历史代替认识历史,以娱乐历史代替思考历史,那样历史就成了一个个笑料。柏林大屠杀纪念馆,那是供后人凭吊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很沉重的地方竟然有一些游客拍了搞怪留影,这让人难以接受。从主观上看,这些游客并无特别的歹意,不过是为了娱乐一下而已。然而,娱乐有度,不管对象,不分场合,放弃意义的思考和追寻,凡是以娱乐之心待之,那是灵魂堕落的开始。当历史仅归于娱乐之时,也就是社会的价值底座和人们的精神信仰瓦解之日。
3.让步跟进式
这种思维模型也多用于层次的深入和推进,所谓让步跟进,就是在对中心论点进行正面论证之后,主动关顾对立的观点,承认其某些合理性,然后分析其局限性,先退后进,以退为进,在迂回曲折中捍卫自己的观点。
诚然,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是成就伟业和英名的保证。在中国革命史上,张国焘贪生怕死,中途退却,结果身败名裂;毛泽东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28年的奋斗,带领中国人民缔造了一个新中国。
但是,只会勇往直前,不懂迂回退却,勇敢就会变成李逵式的鲁莽。毛泽东是勇敢的,但他不是只知前进不懂退却的武夫,而是一位深谙攻防进退之道的战略家,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其实就是面对强敌的一次主动退却。
在强势面前,选择退却,避其锋芒,这是最明智的做法,硬着头皮称好汉,以卵击石,只能自取灭亡。何必要置身于万丈深渊的边缘,使自己无路可退呢?凡事退一步,为自己留点余地,你方能有人生的从容和事业的辉煌。
4.比较取舍式
这种思维模型适用于需要对几种观点、几种现象作出比较评议的议论文写作。其基本思路是:运用肯定否定思维对准备舍弃、抨击的观点、现象进行辩证分析,突出其消极面,然后正面阐述所要肯定的观点、现象,突出其积极意义,在比较中决定取舍。
《唤醒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①家学熏陶固然重要,许多文化大师就成长在家学雄厚的家庭里,但是家学也只是最初的引进而已,自身的自觉追求才是根本的动力,有道是“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心灵迷失在时代洪流里,再深厚的家学熏陶,也难以让其领略文化之美,真正走进神圣的文化殿堂,为什么许多文化大师在家庭中后继无人,原因就在这里。
②学校教育固然在传递文化上无可替代,但是应试教育的现实不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古典文化,精明的学子才不愿意为了高考默写的那几分而在古诗文学习上作更多的投入。事实上,在文化殿堂里究竟能走多远,关键不在于学校教育,而在于文化自觉,许多人在文化上的深入都是在课堂之外完成的,莫言就是如此,只有小学的基础,照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③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建立在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同之上,它体现为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也体现为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更体现为振兴民族精神力量的强烈心理愿望。拥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就能让传承传统文化变得乐在其中,化要我学、要我做为我要学、我要做,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前提和保证。
5.设疑深入式(虚拟论敌)
这种思维模型主要用于层次的深入和推进,所谓设疑深入,就是在对中心论点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设想自己论证过程中还有什么漏洞,别人可能会怎样责难自己,针对可能的责难,予以解答或阐释。
2019 年全国I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比如驳斥“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这是将劳动和学习割裂开来的认识,事实上适当的劳动,可以消除学习带来的枯燥疲乏,可以强身健体,为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劳逸结合一张一弛,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劳动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实践出真知,动手则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最好的学习。”
比如驳斥“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这是逃避当下任务的想法。人工智能发展需要时间“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毕竟是“以后’,当下必须完成当下的任务,当下必须搞好当下的劳动。未来的人工智能不会为当下的愚蠢买单。而且劳动能体现人的存在意义,能实现个人价值,人工智能不能替代所有劳动。”
比如驳斥“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 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是逃避责任的做法。如果是家务劳动,这种做法就是不想尽义务,做家务是每一位家庭成员的义务。如果是工作中的劳动,这种做法就是不愿做好本职工作。”
劳动创造财富,也成全自我,在辛勤的劳动中,我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人生的价值也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也许有人会说,劳动纯属无奈,没有工资谁会劳动?诚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在人的觉悟尚未得到极大提高的当代社会,国家不得不用“工资”来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这样两个事实,一是劳模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二是绝大多数人对不劳而获会深感耻辱。这两点说明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是社会的主流民意,热爱劳动是民族的精神底座。
2023高考天津卷作文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一个世纪前,在津求学的青年周恩来撰写了这副对联,在交友处事与读书求知方面警勉自己。品读此联,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任选角度,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何为肝胆之人?他们是心怀天下的革命家,是雄心壮志的实践者,是人格高尚的引路人。
何为无字之书?那是一种无需文字,却能给人带来深度启示的精神力量。
为何要交“肝胆友”?因为广交“肝胆友”,可助我们明理,修身,以成大事。
那么又为何要读“无字书”呢?因此多读“无字书”,实践躬行才可获得真知。
肝胆相照之人,为何而读书?答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梦想而读书。
如何读书呢?答曰:既要读有字之书,又要读无字之书。
6.阐述补论式
这种思维模型经常用于层次的深入和推进,所谓阐述补充,就是在对中心论点进行充分论证之后,再作一些补充说明或交代,以保证论证更全面,更缜密。
生活并不拒绝抢。抢占时间,谋得发展;抢占先机,赢得机遇;抢夺名次,力争上游。走过30年改革开放之路的中国人对“抢”有深刻的体验。当年实行计划经济,不争不抢,一切按照既定的计划行事,结果人民忍饥挨饿,国家濒临绝境,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领域里允许争抢,鼓励争抢,在国内争抢,到国外去争抢,经过30余年的努力,中国终于摆脱了贫穷落后,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当然,“抢”不是索马里海盗在公海上的非法劫持,也不是黑社会为害一方的巧取豪夺,而是道德和法律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序的社会行为。“抢”要知法度,守规矩,重道德,讲礼让,这样才能保证“抢”在良性循环中进行。
教育需要惩戒,没有惩戒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真理道义的敬畏之心。不作说服教育,人心无以生“敬”,没有批评惩戒,则人心无以生“畏”。有敬有畏,有敢有惧,才是健全的人,有奖有惩,赏罚分明,才是健全的教育。当然,惩戒要有尺度、有爱意、有温度。尺度便是依法、依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怎样的惩戒手段,不可以采用怎样的惩戒手段,必须有所界定;爱意是指惩戒的目的是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不能简单粗暴;温度是给予学生温暖,惩戒结束后的沟通和观察需要持续。作为教育行为的实施者,教师需要时刻警醒、更加理性,慎用惩戒权。
《“让人三分不为低”》
甲:① 让人三分不为低。② 蔺相如是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出身卑贱,地位低微,可是他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维护赵国和赵王的尊严,为赵国立了大功,先拜为大夫,继而又擢升为上卿。虽与廉颇大将军“同列”,但“位居廉颇之右”。这使得出身高贵、地位显赫的廉大将军颇不甘心。不仅贬低其功劳,甚至侮辱其人格,说什么蔺相如只不过“徒以口舌为劳”、“素贱人”,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
而相如面对廉大将军的赫赫来势,不惊不怕,处处谦让。上朝时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邂逅相遇,也“引车避匿”。相如的谦让最初颇不被他的门人们所理解,很不以相如为然,并以停职停薪为要挟,唆使相如与廉颇决一雌雄,出这口恶气。可蔺相如一语惊天:“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了此事,竟被蔺相如谦让的品格、博大的胸怀感动得“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遂成刎颈之交,并传为千年佳话。③所以善于忍让并不意味着低人一等。
乙:① 古人有一句为人处事的格言叫作“让半句风销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细想来颇有一定的生活哲理。② 人生群体之中,与人难免言差语错,磕磕碰碰,甚至吵闹争执,矛盾冲突,但往往一方先作忍让,对方也会火气顿消。方才好象电闪雷鸣,瞬间却有月明风清。这种神奇的效应,实在是谦让的功劳。广为传诵的《史记》中“廉蔺交欢”的故事就是一例。
③ 蔺相如是一个宦官头目的门客,出身卑贱,地位低微,可是他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上维护赵国和赵王的尊严,为赵国立了大功,先拜为大夫,继而又擢升为上卿。虽与廉颇大将军“同列”,但“位居廉颇之右”。这使得出身高贵、地位显赫的廉大将军颇不甘心。不仅贬低其功劳,甚至侮辱其人格,说什么蔺相如只不过“徒以口舌为劳”、“素贱人”,并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面对廉大将军的赫赫来势,不惊不怕,处处谦让。上朝时称病,
“不欲与廉颇争列”,即使邂逅相遇,也“引车避匿”。相如的谦让最初颇不被他的门人们所理解,很不以相如为然,并以停职停薪为要挟,唆使相如与廉颇决一雌雄,出这口恶气。可蔺相如一语惊天:“强秦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听了此事,竟被蔺相如谦让的品格、博大的胸怀感动得“肉袒负荆”,登门谢罪,遂成刎颈之交,并传为千年佳话。
④ 假如蔺相如和廉颇一样争匹夫之勇,或者听信门客地怂恿一决雌雄,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两虎相斗”,必然“不俱生”;赖以支撑赵国这个大厦不也就倾覆了吗?蔺相如忍了也让了。我们说他忍得对让得好。这一忍一让,“忍”出了赵国的安定局面,“让”出了赵国昌盛强大的国体,当然更让出了蔺相如的高风亮节,博大的胸怀和耿耿忠心。⑤ 这就是“让人三分不为低”这一哲理名言的印证。⑥ 由此看来,古人云:“有容乃大,能让为高”属实至理名言。
甲段:属于观点加论据加结论的形式,给人的感觉就是把观点和论据强扭在一块,油是油,水是水,很分明。
乙段:环环相扣,严密无间,说理至深,无懈可击。
甲段和乙段产生这种不同的表达效果的原因就是,乙段善于分析说理,而甲段没有。
如何分析说理
分析说理的关键:分析论据,找准论据和论点的契合点。
分析说理的方向:把握四个思考方向:1、朝深处想,揭示实质; 2、朝大处想,揭示意义;3、朝远处想,揭示影响; 4、朝反面想,揭示后果。
分析说理的常用方法
1.探因: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
2.正反:就是把正面论据(或观点)与反面论据(或观点)对照来分析。
3.假设:先提出一个确凿的论据,然后运用一个虚假的论据,先假设它是真实的,以推出相应的结果,来证明论点的正确与荒谬。
4.归纳: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分析说理的方式不只这几种,这几种也可以交叉、套嵌使用。
一、因果分析法
1、这一事件/现象中,涉及哪些对象(直接/间接)
2、涉事各对象在这一事件/现象中存在的问题(挖因→主观、客观、本质)
标志性的词语:因为……所以…… 因此……
【提示】可以从结果开始,由果溯因。但形成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探因应扣紧论点,切忌面面俱到。
观点:知识就是力量。
素材:五十年代初,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新中国的怀抱。美国海军次长金波尔在得知他要回国时,立即给美国移民当局写信,声称:“我宁肯把这家伙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因为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的东西,他知道得太多了。任何时候,他一个人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
为什么钱学森一个人“任何时候都足以抵得上五个现代加强机械师”呢?还不是因为他的头脑里掌握了太多高深、前沿的现代科学理论和高尖端的现代科学技术?还不是因为这些关于“原子能量”的“知识”足以增强一个国家的实力甚至改变整个世界、决定人类命运?
观点:向你的对手敬杯酒
素材:康熙大帝在位执政60年之际,特举行“千叟宴”以示庆贺。宴会上,康熙敬了三杯酒:第一杯敬孝庄太皇太后,感谢孝庄辅助他登上皇位,一统江山;第二杯敬众位大臣及天下万民,感谢众臣齐心协力尽忠朝廷,万民俯首农桑,天下昌盛。当康熙端起第三杯酒时,说:“这杯酒敬给我的敌人,吴三桂、郑经、噶尔丹还有鳌拜。”众大臣目瞪口呆。
分析说理:
康熙为什么要向他的敌人敬酒?因为他明白,是对手带给他的压力,逼迫他努力地投入到“斗争”中,并想办法成为胜利者。在同对手的对抗中,才能真正地磨炼自己、壮大自己。从这一意义上说,你的对手是你前进的动力,是你成功的催化剂。
二、正反对比法
一种情况是举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然后,对这两个例子还要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证明论点。另一种情况是举一个例子,但这个例子里面含有正反两种因素,这个例子举完了,再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以证明论点。
观点:沉稳从无欲而来。
素材:秦皇汉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一统天下;西楚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
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做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观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素材: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举一反例与一正例)
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抓信矛盾点,设问,探因)
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妒贤嫉能,魏王偏听偏信。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三、假设分析法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信服。正例反说,反例正说。
标志性词语通常为“如果……那么”“假如(倘若)……怎能”等。
观点:学会“照镜子”方能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素材: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随时对照。又能看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李世民正是做到了“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而成为一代名君。(探因)假如当初唐太宗非但不听取魏征的逆耳忠言,而且因丑处被照,短处被揭,恼羞成怒而将"镜子"弃之,砸之,又哪能出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假设说理)
观点:坚持才能成功。
素材:欧立西为了发明一种新药,坚持进行实验,失败了,总结教训再干,一直实验了606次,才获得了成功,制出了以实验次数命名的新药606。新药的问世是坚持的结果
假如欧立西仅仅实验一次,失败后就撒手不干了,新药当然不会问世。假如他实验了605次,失败了以后不再坚持,也绝不可能有新药的制成;正是因为他坚持到了最后,才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假设说理)所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得出结论)
四、归纳分析法
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的例子,然后进行分析论述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但这个相同点必须紧扣论点;或者举出一个例子,然后在分析过程中联系其他类似事例,进行归纳总结,紧扣论点。所举之例应为同类例子,并且在分析论述时要紧扣论点找出相同点。
观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青春的旅途中,执着奋斗,立即行动绽放生命美丽,盛开自己的一树繁花。
素材:忘不了浙大90后女博士杨树,北航“北斗女神”王淑芳,电子科技大学90后副院长刘明侦, 。也忘不了北大保安甘相伟,苦学浙大网课的田柳兵,虽身为外卖小哥但仍旧怀揣“诗词梦”的雷海为, 。
他们的奋斗历程凝结了无数泪水和汗水,但他们始终执着梦想,并为之不懈奋斗,最终创造了美好人生。(归纳分析)
他们的奋斗纵有艰辛,但无悔,他们的奋斗让我们看到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真谛。(归纳分析)
观点:历览前朝兴与衰,成由勤俭败由奢,新世纪的我们以奋斗为桨,努力追逐时代潮流。北京奥运会向世人展示中国奋斗的夺目成果。
素材:国产大飞机昂首冲天,“嫦娥号”上九天揽月,海船航母“下五洋捉鳖”,精准扶贫为世界扶贫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村村通水电早已成真,厕所革命悄然兴起,
这是让世界瞩目的中国式奋斗,这无一不是党和人民秉奋斗之火炬砥砺前行的结果。今日我们同声共和奋斗乐章,在危难中互助不弃,我们将戒骄戒躁,让你们在二十年后骄傲地回顾过往,传承奋斗。
“鸡汤”与“反鸡汤”,如今在网络上逐渐成为一种现象。有的人在朋友圈里乐此不疲地转发各式各样的鸡汤,有的人则对这些嗤之以鼻,更有人专门对心灵鸡汤进行调侃、解构、证伪,成为坚定的“反鸡汤党”。双方最喜欢在如何面对自身失败的问题上“较劲”:当你“又丑又穷”时,鸡汤劝你只要努力就能“迎娶白富美”,反鸡汤则告诉你休想做白日梦;当你没有把握时,鸡汤鼓励你“你是最棒的”,反鸡汤则会说“先掂量掂量自己吧”——“鸡汤”喜欢进行心理按摩,要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反鸡汤”则喜欢给你当头一棒,要你认清现实。
对“鸡汤”与“反鸡汤”的现象,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