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海燕》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海燕》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6 08:4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统编版 九年级下册
海 燕
高尔基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1901年11月7日那天, 俄国百姓很早就挤满了火车站,他们是来给自己喜欢的作家高尔基送行的,沙皇政府这次破天荒地没有审讯就急匆匆地把高尔基放逐到库尔斯克去,这一切,就是因为高尔基的一篇短短的散文诗——《海燕》。这篇作品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强烈的轰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海燕》,一起去感受凝结着作者敏锐艺术感悟力的“海燕”形象。
导入新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海燕的形象。
2、体会环境描写、象征、对比手法和多种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3、学习海燕敢于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学习目标
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4岁丧父, 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俄国的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种种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题材。他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列宁称赞他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作者简介
散文诗《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那时正是俄国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高尔基塑造了搏风击浪的勇敢的海燕形象,预告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鼓舞人们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这是一篇无产阶级革命战斗的檄文与颂歌,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我们学过的散文诗有《金色花》、《荷叶·母亲》等。
背景链接
点明写作对象。
标题作用
呻吟(yín) 翡翠(fěi)
一晃(huǎng) 轰隆隆(lōng)
字音字形
①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②震怒:异常愤怒;大怒。
③蜿蜒(wān yán):蛇类爬行的样子;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读音释义
以暴风雨的渐次逼近为线索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说说海燕在每一部分所表现的态度。
整体把握
第一部分(1-6):暴风雨将来,海燕渴望暴风雨。
第二部分(7-11):暴风雨逼近,海燕迎接暴风雨。
第三部分(12-16):暴风雨即临,海燕呼唤暴风雨。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开头这一句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
写暴风雨正在酝酿,点明海燕所处的恶劣环境,渲染恐怖、紧张的气氛,衬托海燕勇敢无畏的形象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1-6)
除了环境烘托,第一部分还运用了什么手段描写海燕?
(1)正面描写:
“黑色的闪电”描写海燕的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
“高傲”贬词褒用,用拟人表现海燕蔑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碰”“冲”的动作描写和“箭”的比喻表现了海燕英勇迅猛的雄姿和昂扬的斗志;
合作探究
“它叫喊着”,通过声音写海燕的勇敢,充满对暴风雨的渴望。
(2)侧面描写:
“乌云听出了的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运用排比,从侧面烘托海燕的“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突出海燕斗志昂扬、乐观自信的精神。
(3)对比:
合作探究
通过声音、行动、情态来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胆怯”等种种丑态,与高傲自由飞翔的海燕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海燕的勇敢、乐观、自信的形象。
合作探究
联系时代背景看,作者仅仅是写海燕吗?
不仅仅是写海燕,还借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合作探究
那么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什么?作者对它们是怎样的态度?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着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作者对它们充满无情的嘲讽和蔑视。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环境起了怎样的变化?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雷声轰响。狂风肆虐,把巨浪抱起,甩到悬崖上,摔成了尘雾和碎沫。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雷声,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环境更险恶。
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7-11)
在更险恶的环境中,海燕的表现怎样?
它不畏强暴,飞舞着,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它面对猖狂的黑暗势力充满信心地大笑,还大声号叫,它为暴风雨的迫近而欢乐,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
合作探究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拟人。
以“歌唱”“冲向”“迎接”等词语,赋予波浪以人的行为动作,突出了它乐观勇敢的精神与战斗的雄姿。
合作探究
(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2)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拟人、比喻。
“大块的翡翠”借喻波浪,“抱”“甩”“摔”“恶狠狠”等词语把“狂风”人格化,突出了狂风势力的猖獗。
合作探究
(3)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海燕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说明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道理,突出海燕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海上景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海燕表现如何?
暴风雨就要来临,狂风吼叫,雷声轰响,乌云像火焰,闪电像火蛇,而大海勇敢迎战,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并且越战越勇,终于怒吼了。
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12-16)
赏析下列句子。
环境描写,运用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狂风、雷电的猖狂,渲染气氛,衬托海燕勇敢无畏的精神。
合作探究
(1)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2)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比喻,把乌云比作燃烧的青色火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云的嚣张气势。
(3)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拟人,“抓住、熄灭”突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强大力量,预示大海必将胜利。
比喻,把闪电的影子比作火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其垂死挣扎的丑态。
这两句写大海与闪电殊死搏斗,大海战胜了闪电,预示着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合作探究
(4)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反复。
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写出了海燕极度兴奋喜悦之情,也写出了海燕高度的智慧和预见性。
合作探究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祈使句。
强烈表达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表现了海燕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突出了主题。
合作探究
文中的大海、波浪、乌云、狂风、雷声和暴风雨、太阳有什么象征意义?
大海、波浪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乌云、狂风、雷声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暴风雨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风暴。
太阳象征着光明的未来。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象征手法?
合作探究
象征手法的运用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合作探究
主 旨
这首散文诗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大海景象的描绘和对海燕战斗英姿的刻画,展现了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号召人民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1)巧用象征手法,拓展审美空间。
(2)运用对比、烘托手法,突出艺术形象。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突出艺术形象。
写作特色
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运用了象征手法?
《黄河颂》、《台阶》、《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未选择的路》、《我爱这土地》等
拓展延伸
1、分析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 )
(2)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 ( )
(3)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  )
(4)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    )
表示语意的跃进
表示声音的延长
表示解释说明
表示后面是引文
课堂检测
2、 “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文中第10段中两处的“笑”字各表现了海燕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第一个“笑”是一种乐观、豪迈的笑,内心充满信心;
第二个“笑”是嘲弄、讽刺的笑,内心对乌云充满着蔑视。
课堂检测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