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溜索》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溜索》精品实用高效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16 08:5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统编版 九年级下册
溜 索
阿 城
精品实用高效课件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东面是被称为“万瀑千湖之山”的碧罗雪山,西面是中缅边境千里边防的高黎贡山,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从前主要靠“溜索”桥。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去感受这种让人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导入新课
1、概括小说的三要素。
2、体会本文精妙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马帮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
学习目标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作家、编剧。十二三岁时遍览了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奥斯特洛夫斯基、雨果等中外名家的著作。阿城于1984年开始创作。代表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
作者简介
溜索,一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时也可指原始的渡河方法。地处西南的怒江大峡谷,山川险峻,谷深壑长,岩壁陡峭,江河纵横,水流湍急,落差极大,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难以架设桥梁,更难以行舟摆渡。居住在怒江大峡谷中的各族人民,依靠溜索来往和运送物资。溜索的产生,充分显示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惊险的通过溜索渡河的经历。
背景链接
脑髓(suǐ) 滇(diān)西
颤(chàn)颤 驮(duò)子
黏(nián)汗 顷(qǐnɡ)刻
字音字形
①锱铢(zī zhū):比喻极微小的数量。锱和铢都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②盘桓(huán):回环旋绕。
③涓(juān)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④森气:森严可畏的气势。
⑤蓦地(mò dì):出乎意料的;突然。
⑦千钧之力:形容力量之大。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⑥战战兢(jīng)兢: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读音释义
找出这篇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我”、马帮(首领、汉子)。
情节:一个首领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环境:怒江大峡谷。
整体把握
第1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其作用是什么?
合作探究
设悬念,吸引读者。
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①第1段: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了一下马。
——动作描写,“磕”表示首领用小腿轻轻敲打了一下马,表现了首领和马的默契关系和对马的怜爱,也写出了首领对马的熟练驾驭。
合作探究
②第2段: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③第7段: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懒懒”“稳稳”“笑一笑”,表现首领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合作探究
④第10段: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动不动。首领瞟一眼汉子们。
——动作描写,溜索前首领下马用手“敲一敲那索”,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神态描写“瞟一眼”立即有汉子站出来,表现出领队受人尊敬的地位,也体现出他和汉子们配合默契。
合作探究
⑤第14段:领首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纷纷走到牛队里卸驮子。
——语言描写,“问一声”,汉子们即漫声应答、卸驮子,表现出领队受人尊敬的地位,也体现出他和汉子们配合默契。
⑥第18段: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语言描写,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认真负责、关心他人的品质。
合作探究
⑦第21段: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动作描写,“尖”“飞”“跃”“拐”“弹”等词语的运用,表现了首领虽腿有残疾却动作麻利、身手非凡,气定神闲、粗犷豪迈的特点。
归纳: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合作探究
作者塑造马帮汉子,除了正面描写他们的神态、语言、动作之外,还运用了什么方法?从文中找出例句加以分析。
衬托和对比。
①第5段: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环境描写。“垂”字化静为动,赋予绝壁以动态感,有力地表现了峡谷的深邃陡峭的特点,突出了怒江峡谷环境的
合作探究
险恶,渲染紧张的气氛,衬托驮队汉子们的从容不迫、沉着稳重,也为后文写牛马的胆怯做了有力的铺垫。
②第4段: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牛的惊恐和“我”的惊恐相互映衬,既烘托怒江峡谷的险恶,又反衬马帮汉子的冷静、沉着。后文描写牛的惨状和“我”的惊恐,作用与之类似。
合作探究
③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一个“扎”字写尽了鹰飞得急速迅猛的特点。扎进声音里,从侧面衬托出怒江奔腾、咆哮的气势。
④那只大鹰在瘦小汉子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翅膀尖上几根羽毛被风吹得抖。
——写大鹰在汉子身下移来移去,从侧面衬托瘦小汉子溜索时距离岸边又高又远,表现溜索的艰险,反衬汉子的英勇无畏。
合作探究
⑤那鹰斜移着,忽然一栽身,射到壁上,顷刻又飞起来,翅膀一鼓一鼓地扇动。首领把裤腰塞紧,曲着眼望那鹰,说:“蛇?”几个汉子也望那鹰,都说:“是呢,蛇。”
——首领和几个汉子“望那鹰”从壁上抓蛇,从侧面表现他们的“眼尖”和精明,含蓄地表达了汉子们对鹰的赞美与崇敬,也暗示着作者的情感倾向——做人,就要像鹰一样,搏击长空,英勇无畏,战胜一切!
合作探究
小说用怒江峡谷的险峻、“牛”和“我”的胆怯表现以及鹰的飞翔突出地衬托了首领及汉子们的冷静沉着、英勇豪迈。
合作探究
主 旨
小说通过讲述马帮飞渡怒江峡谷的故事,赞美了马帮汉子粗犷豪迈、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勇敢无畏的精神,表达了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合作探究
“溜索”这一标题有何作用?
①作为文章的行文线索,贯穿故事情节;
②点出了小说的核心事件;
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合作探究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慌慌”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比喻,将前行的马帮比作“极稠的粥”,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马帮行动的迟缓,从侧面表现了环境的奇险。
语言赏析
那马平时并不觉雄壮,此时却静立如伟人,晃一晃头,鬃飘起来。
比喻,把马比作伟人,表面写马的沉静雄傲之态,与前文对牛的描写形成对比,实则以马写人,彰显了领队沉雄撼人的气势。
语言赏析
(精瘦的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
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精瘦的汉子身手敏捷矫健,溜索技术纯熟。
“小”字不仅准确形象地写出了精瘦的汉子溜索时身形渐变的过程,还显现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更突出了不畏艰险、勇猛顽强的挑战精神,一个“小”字含义丰富又隽永。
语言赏析
首领与两个汉子走到绝壁前,扯下裤腰,弯弯地撒出一道尿,落下不到几尺,就被风吹得散开,顺峡向东南飘走。万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水,细细流着。
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运用比喻,将“万丈下的怒江”比作“一股尿水,细细流着”看似粗俗,实则形象逼真。表现了马帮汉子们在天险面前的从容,体现了他们技高胆大、粗犷豪迈的英雄气概。
语言赏析
(1)巧妙地运用衬托和对比手法。
(2)善于用细节来描写物象。
(3)语言简洁凝练,选词炼字颇为讲究。
写作特色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