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圆柱的体积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 1教时 备课日期2 月27日
教学内容:教材15-16页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过程性目标:使学生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转化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应用已有知识探究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品质;进一步体会探索和获得新知的成功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情境导入:(1)出示装满水的圆柱容器。提问: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状?你会求出这些水的体积吗?引导:能不能通过其他途径求出这个圆柱体容器中水的体积呢?(2)学生分组讨论方法。汇报方法。指出:同学们想把水倒入长方体或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体容器中,再测量并计算水的体积,这种办法实际上是把圆柱形状的水转化成长方体形状的水,这种转化的思路是很好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二、教学例41.观察比较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图形提问:(1)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3)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1)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2)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3)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1)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2)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3)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4.追问 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体积没有变,表面积呢? 三、教学“试一试” 4.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四、巩固练习1.做“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2.做“练一练”第2题。 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如果从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六、作业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三的第1、2题回家作业:完成《补充习题》 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推导公式和计算方法 猜一猜 2.实验操作 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指名口答 学生讨论回答。 1.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2.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3.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用具体情境引入转化这一思想,为接下来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做铺垫。 引导学生对比,初步建立对圆柱体积的猜想。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从猜测到得出验证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并利用直观的教具进行验证学生的猜想,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从而对圆柱体积公式的产生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在学生比较、分析并总结出圆 ( http: / / www.21cnjy.com )柱体积计算的方法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和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明确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2rh,更好地理解了表面积和体积含义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走向深入。通过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初步运用,进一步掌握计算体积的方法,并能融会贯通。 通过各种练习加深学生对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 Sh例4 3.14×5×5=78.5(平方厘米)78.5×8=628(立方厘米)答:它的体积是628立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