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短歌行》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曹操建功立业的胸怀,感受古人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运用典故等手法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三国时期, 风云动荡。 孙权靠父兄基业坐断江东, 刘备凭皇叔身份、仁义情怀三分天下有其一,那么, 曹操又凭什么 一统北方呢 同学们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呢 “挟天子以令诸侯”————玩权术 “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我负天下人”———— 自私 “京剧脸谱中曹操是白色脸谱"————奸诈,阴险 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短歌行》,领略他作为文学家的风采, 了解历史上真实的曹操。 一、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 曹 操 , 字 , 小 字 阿 瞒 , 沛 国 谯 ( 今 安 徽 亳 州 ) 人 , 东 汉 末 年 著 名 、 、 。 罗 贯 中 《 三 国 演 义 》 将 其 刻 画 为 “ , ”,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 ,这与历史的真实面 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火的功 勋。 (二)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 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 并征服乌桓, 统一了 。这年冬天, 亲率 万 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 ”战于 ,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
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 ,苦闷煎熬。但他并 不灰心,仍以 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 诗《短歌行》。 (三)题目解读 “行 ”是一种 。短歌行, 汉乐府 ,是用于 。“长歌 ”、“短 歌 ”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一般说,长歌比较 ,而短歌的节奏比 较 ,低吟短唱,适于 。 (四)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 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 “ 三曹 ”( 、 、 )、“ 七子 ” ( 、 、 、 、 、 、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 的 ,普遍采用 形式, 以 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 的 ,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五)曹操的诗歌分类 曹操的诗歌现存 20 余首,大致分两类: 。 如 《 蒿 里 行 》:“ 白 骨 露 于 野 , 千 里 无 鸡 鸣 。 生 民 百 遗 一 , 念 之 断 人 肠 。” 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六)字词 1.明确字音。 对酒当歌( ) 何时可掇( ) 譬如朝露( ) 契阔谈讌 ( ) 青青子衿( ) 绕树三匝( ) 但为君故( ) 周公吐哺( ) 2. 解释词语。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 海不厌深: (七)情境默写。 (1)曹操《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 是“ , ”。
(2)《短歌行》中感叹人生短暂, 好比早上的露水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 ” 。 ________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一旦四方贤才光临,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是诗句是 “ ” ,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 ”点出了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间,他是在参加宴会, 正在喝酒。 (5)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 一定会 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 “ , ” 。 __________ (八)板书设计 二、合作学习 阅读曹操的诗歌《短歌行》,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组 1.下列对该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明”二句, 作者把贤士难求比作明月无法揽取, 用可望而不可即的情状来表明求贤不得的忧思。 B .“乌鹊……何枝可依? ”诗人借乌鹊讥讽那些找不到寄身之地的所谓贤才, 还在忙忙碌碌到处奔波。 C .作者用“ 山不厌高”两句比喻贤士多多益善,并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统一天 下的大志。 D .曹操的这首《短歌行》,篇幅不长, 但情调健康, 内容积极, 其中的进取精神给人们以鼓舞向上的 力量。 2. 本诗善于用典表达诗人的情感,试结合文本举例加以分析。 第二组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 的渴求。 C.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 贤才。“山”“海”表明自己远大的志向。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4 .在此诗中,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第三组 5 .下列对《短歌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短歌行》是乐府旧题,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来 为自己所用,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曲“求贤歌”。 B .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 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C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四句写出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自己归向何处, 形象生动,韵味隽永。 D .全诗全用四言,四句一韵,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在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读者一种美感, 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6. 清人吴淇在读了曹操的《短歌行》后说: “盖一厢口中饮酒, 一厢耳中听歌凭空作想, 想出这曲曲折折, 絮絮叨叨, 若连贯, 若不连贯, 纯是一片怜才意思。 ”你同意“怜才 ”一说 吗?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三、教考融合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诗经 · 郑风 · 子衿》是一首爱情诗,写女子对情人的思念与埋怨。青衿,读书人穿 的衣服。又,郑玄曰: “礼,父母在,衣纯以青。 ”意为父母健在,应着纯青色衣服以示孝敬。 1 .下列对《短歌行》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蕴藏着及时努力之意。 B .三、四节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热情。 C .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 D .最后两节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2 .曹操《短歌行》对《子衿》篇的化用有何深意?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以下各题。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①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② ,刻玺于北方③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①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②淮南弟称号:指责术在淮南寿春自立为帝。③刻玺 千北方:指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蒿里行 ”为汉乐府日题, 属《相和欲相和曲》,本为当时人们送葬所唱的挽歌, 曹撮 借以写时事。蒿里,指死人所外之地 B. “初期 ”句用典, 相传周武王代纣时曾在盟津大会八百诸侯, 此处借指关东诸将期望也 能像那八百诸侯一样同心协力,除奸诛恶。
C."势利 ”到“刻玺"句写关东诸将各为势利而争,发展到自相残杀,最后点明他们称帝的 野心,可谓如层层副等,步步深入。 D.全诗使用了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 无意干词句的雕凿纷饰, 而用明快有力的语言来表达, 风格质朴,豪放飘逸,引人慨叹。 4 .钟嵘评曹操之诗:“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请结合本诗的“ 悲凉之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一)作者简介:孟德,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治世 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二)写作背景:北方,八十三万,赤壁之下,忧愁幽思,统一天下 (三)题目解读:文体,曲调名,宴会场合的歌辞。“热烈奔放,短促,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四)建安风骨:俊爽刚健风, (曹操、曹丕、曹植)(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yá ng)、刘桢)现实主义传统,五言,风骨遒劲,阳刚之气, (五)曹操的诗歌分类:一类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一类抒发个人的政治 理想和抱负。 (六)字词 1.明确字音。 对酒当歌(dāng) 何时可掇(duō)譬如朝露(p ì)契阔谈讌(yàn) 青青子衿(jīn) 绕树三匝(zā)但为君故(wèi) 周公吐哺(bǔ) 2.解释词语。 青青子衿: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衣服的交领。青衿,是周代 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我心: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沉吟:沉思,深思。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海不厌深: 一本作“水不厌深 ”。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七)情境默写。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对酒当歌;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二、合作学习 1.B 2.①文中“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出自《诗经·小雅·鹿鸣》篇。《鹿鸣》篇本是宴宾客的诗, 意思是 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用了典 故来作比喻,“婉而多讽”的表现对贤才的渴求。 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 爱人,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 ③“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用典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 患 ”。 ④“周公吐哺 ”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说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 有时洗一次头, 吃一顿饭, 都曾 中断数次。典故用在这里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3.C 4.全诗通过对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成的感叹,表现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 进取精神。 5.C 6.示例一:同意。这首诗是曹操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 三咏叹,抒发了自己求贤若渴的感情,表现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示例二:不同意。诗中虽包含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慕之情,但“怜才”并不是这首诗的主旨。这首诗是曹操 诗歌中具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全诗通过对时光易逝、贤才难得的再三咏叹, 抒发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感情, 表现出诗人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三、教考融合 1.D 2.①“青青子衿”象征知识与才能,代表的正是曹操日思夜想的青年俊秀。 ②据郑玄笺:“礼,父母在,衣纯以青 ”,“青青子衿”又可隐喻忠孝、淳厚的人品,这也正是曹操所 求贤才的重要品质。 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指对情人的思念,此处隐喻对贤才的思慕。 ④用典中被省略的“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表达了因天下青年才俊不够主动或者说不理解其政治抱 负而产生的寂寞之情和悲凉之感!作者的英雄气概、一统天下的韬略伟志, 竟然鲜有人知, 这也就是他“沉 吟至今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深层次的缘由。 3.D
4.①憎愤。“义士 ”“讨 ”“群凶 ”这些词语用反讽的手法表明诗人对诸将的厌恶, 对袁绍兄弟借匡扶 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之实,给予揭露,并对由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憎愤。②失望,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 相残杀,力量涣散,由此诗人对诸侯内部感到失望,③同情,诗人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 民给予同情。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