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七课解放战争(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4-01 17:01: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随着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中国近百年来最凶恶的敌人被打败了。那么,接下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中国社会局势将会怎样发展呢?解 放 战 争第17课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945.8——1949.10)漫画:窃贼和他的老板漫画:磨好刀再杀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方针是什么?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如果内战,全中国人民都要遭受无穷的损害 ……”由抗战向解放战争过渡时期抗战结束后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是什么? 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在建国方针上有什么
不同? 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
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号召全党为废止国
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中共
“七大”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1945年5月,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点讨论了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发动内战和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国民党“六大”代表着一种黑暗的命运。 两种命运的较量思考:
两种命运的较量说明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重庆谈判
(1945.8-10)一、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原因: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蒋介石的阴谋。结果:签署 《双十协定》(内容)思考:重庆谈判有何历史意义? 意义:中共向全国人民显示了和平的诚意,取得了政治主动权。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再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于被动。2.政治协商会议(1946.1)结果: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二、战争过程1、战略防御
(1946.6—1947.6)2、战略反攻
(1947.6—1948秋)刘邓挺进大别山(标志)4、胜利阶段(1)北平和平谈判
(2)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3)追歼残敌(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3、战略决战(1948.9—1949.1)三大战役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在1949年8月5日,美国国务院发表的《中美关系白皮书》中,将蒋介石集团的腐败、昏庸、专制、无能一一历数, 以说明国民党的失败是咎由自取,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白皮书》指出的国民党失败原因,你认为有道理吗?你认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贪官横行,政治腐败
美援断绝,蒋桂分裂共产党方面:有中共正确领导
有马列毛理论指导,
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主义发展道路
有人民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有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历史的
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
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
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
思想的胜利。再见2008年12月4日蒋介石致毛泽东电文: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1945年8月20)1945年9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 根据材料思考:国共双方参加重庆谈判各自的原因是什么?蒋介石的意图所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政治协商会议是怎么回事?它做出了哪些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它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是否有约束力? 根据“双十协定”,1946年1月中国各党派代表和无党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再一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针;但会后国民党不顾人民反对,继续坚持一党专制独裁方针,加紧内战准备,一旦时机成熟,蒋介石就丢掉伪装,公开发动内战。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下)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中 原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结合课本知识思考:
①第一年人民解放军是处于战略进攻还是战略防御?作战方针是什么?战果如何?
②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重点进攻什么地方?结果如何?陕
北山
东内战爆发初期
蒋介石给不喜数学的毛泽东出了一道难解的数学题
430 ︰ 127 =? 飞机十坦克十大炮十美元︰步枪十手榴弹十小米十0 =? 中华民国政府︰延安边区政府= ? 蒋介石十杜鲁门︰毛泽东十0 =?土地改革影响: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解放区农民为何有如此高的积极性?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大

山三军挺进中原刘邓
大军陈赓兵团陈粟大军人民解放军全国性的反攻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100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就必然的走向全国的胜利。” ——毛泽东★ 战略反攻的意义:130
万人430
万人1946年6月1947年6月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国民党军队:195
万人280
万人365
万人
1948年秋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思考:战略决战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示意图
(1948.9.12--1948.11.2)1948年9月---11月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各个击破淮海战役示意图
(1948.11.7 -- 1949.1.10)三大战役平津战役示意图
(1948.11.29--1949.1.31)先打两头分割包围后取中间三大战役南京国民政府★三大战役简况思考:三大战役的胜利有何意义?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歼敌和改编俘虏或毙敌指挥划江而治 东山再起(1).北平谈判国民党:共产党:目的共产党:国民党:背景结果:国民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中共发表对时局的声明
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被迫下野,以退为进
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同意和谈迅速结束战争 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痛苦 战争形势: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1945年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5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