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2单元)
一、选择题
1.桂林的石头形状各异,非常美丽,这主要是( )的结果。
A.岩石风化 B.火山爆发 C.地震
2.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形成( )七色光。
A.红、橙、黄、绿、蓝、靛、紫 B.红、橙、黄、绿、蓝、青、紫
C.红、橙、黄、绿、蓝、淀、紫
3.在盛水的方形玻璃容器内放入一条金鱼,调整你的观察角度,使玻璃容器里的金鱼看上去是两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两条金鱼都是真实存在的
B.这两条金鱼都可能是虚像
C.两条金鱼中必然有一条是真实的
4.在地球的内部,越接近地核,(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D.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5.小明去雁荡山研学旅行,在前往大龙湫(雁荡山景区的一个景点)的路上看到很多流纹岩和气泡石,这些岩石属于( )。
流纹岩 气泡石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6.下列选项中属于光源的是( )。
A.人造光和自然光 B.反射光和自然光 C.自然光和发射光
7.敦煌的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的作用 B.水的作用 C.地震
8.小明在新疆旅游时看到一处如下图所示的景点“风蚀蘑菇”。经导游介绍,“风蚀蘑菇”很久之前还是一块柱状的岩石,它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岩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风蚀作用,请问风力作用最强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没有区别
二、填空题
9.从镜子里能看到物体的影像是因为光发生了( )。
10.当 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 、 、 、 、蓝、靛、 等各种颜色的光。
1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成的。(填反射或折射)
12.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
13.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 和 的现象发生。 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 则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
14.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 )、地幔、( )三个圈层,( )在不断运动着。
15.地球越到深处,温度越 ,压力越 。(填高、低、大、小)
16.光在空气中沿( )传播。当行进中的光遇到( )时会发生反射或折射,会改变光的( )方向,会形成阴影。
17.像图中那样,将两面镜子插入纸盒开口,镜子1和镜子2是 (填“互相垂直”或“互相平行”)的。
18.河水流出沟谷后,随着坡度的变缓,河水的流速逐渐 (填“加快”或“减慢”)。
19.白色的太阳光是由 种单色光构成的。
20.如图,用手电筒照射书本,发现光 穿过书本,不能看清楚杯子的细节,说明光 通过不透明物体。(填“能”或“不能”)
三、判断题
21.地核内部温度最高。( )
22.火山喷发有时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所以火山喷发有百害而无一利。( )
23.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迅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 )
24.从地形图上看,地球表面是平坦的。( )
25.陆地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 )
四、连线题
26.把下面的现象和用到的原理用线连起来。
耳科医生用额镜看口腔内部 光的反射
科学家用棱镜分解出七色光
日食 光的折射
立竿见影
姐姐照镜子化妆 光的直线传播
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浅一点
五、简答题
27.若是光行进过程中射到一个透明的物体上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28.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以及制作彩虹的有哪些方法?
29.什么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是怎样传播的?
30.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3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A
6.A
7.A
8.A
9.反射
10. 白光 红 橙 黄 绿 紫
11.反射
12.光源
13. 侵蚀 沉积 侵蚀 沉积
14. 地壳 地核 地壳
15. 高 大
16. 直线 物体 传播
17.互相平行
18.减慢
19.7
20. 不能 不能
21.√
22.×
23.√
24.×
25.×
26.
27.光线从一种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的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8.彩虹是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的。下雨时或下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他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根据彩虹形成的条件,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
2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30.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前提是正在发光井且是自己发出的光,而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是光源。月亮反射的是太阳光,因此月亮不是光源。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