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7 11:30:43

文档简介

宜宾市南溪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第1卷 选择题(45分)
一.选择题部分: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的分封在当时叫做“授民授疆土”,受到分封的贵族并不是独自前往封地,他们通常会率领姬姓的军队、殷商部落的遗民和专业的技工一同住在封城内。这
A.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 B.实现了中央集权统治
C.保证诸侯对王室效忠 D.使殷商王朝复国有望
2.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表明当时
A.唯物思想初步形成 B.百家争鸣局面开始出现
C.思想趋同愈加明显 D.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
3.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图,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封建君主专制演进
C.皇帝昏庸造成乱象 D.血缘政治得到强化
4.“自魏晋重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献纳之任,又归门下,而尚书但听命受事而已。”这说明魏晋南朝时期
A.宰相参政议政职能制度化 B.中枢机构异变利于皇权加强
C.制衡机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D.中央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5.唐初以三省长省为宰相,合议军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畨长官。这表明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6.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他是
A.贾思勰   B.裴秀   C.孙思邈   D.祖冲之
7.元世祖时,派姚天福为山北辽东道按察使,姚天福组织人兴修水利和教授农田种植方法。元仁宗时,派徐善卿为沙井路(在新疆天山北)总管府判官,徐善卿劝教居民力田耕稼,又设学校加以教育。这些举措
A.平衡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利益 B.有助于增强边疆与中央的联系
C.增强了地方上行省的经济实力 D.是对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8.有学者指出,“凡人皆天生,不论男女,人人皆有天予之体,即有自主之权,上隶于天,人尽平等,无形体之异也。”下述言论与这一观点最为接近的是
A.“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和为一体”
B.“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C.“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
D.“天之生物人为最贵,有物有则,天赋定理,人人得之,人人皆可平等自立”
9.法国学者朗索瓦德勃雷在《海外华人》一书中记载了郑和为说服明仁宗朱高炽保留宝船队时的一段话:“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据此判断,这说明郑和
A.七下西洋实践了“天朝上国”的理念 B.船队主要用于扩大经商和控制南洋
C.具有海洋开放、财富、主权和忧患意识 D.这一言论和日益严重东南边患有关
10.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11.李鸿章统帅淮军于1862年年初到达上海,与西人接触后,自感“竟如李陵、王崎之人匈奴”,极力避免淮军与“外国人掺杂”,但不及一年,他就不禁叹服西方练兵制器“实非中国所能及”。李鸿章的这一转变
A.增强了士人阶层的开放意识 B.反映了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
C.适应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 D.表明近代国防转型异常艰难
12.鸦片战争初期,英军攻占浙江定海,陈兵天津白河口。道光帝为了表明中国的“大公至正”,同意英国照会要求其“昭雪伸冤”,另派钦差大臣赴粤“秉公查办”,“代伸冤抑”,重治林则徐的“罪责”。这说明道光帝
A.运用近代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B.力图有尊严地结束战争
C.摆脱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D.出卖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13.它南有台湾,北有朝鲜,取得了日后向东南亚推进的稳固基地,也构成了进军满州的跳板。文中的“它”当指
A.日本 B.俄国 C.美国 D.中国
14.康有为断言:“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尝考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这表明康有为意在
A.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进步性 B.复兴传统文化
C.认同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D.推动社会变革
15.鸦片战争后,中国很多舆地学者撰写了一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廷杰的《东北边防辑要》、姚文栋的《滇缅勘界记》、邓承修的《中越定界图》等,其范围和规模颇为壮观。这实际上反映了舆地学者
A.重视对边疆地区的开发 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D.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第2卷 选择题(55分)
二.非选择题部分:五个大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始皇帝就是“第一个皇帝”。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学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迁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上述材料,从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方面列举自称“皇帝”以后的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6分)
(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他废除的是什么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什么新制度?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试简述新制度推广的意义。(8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 ——五代后晋刘昫   太宗命(尉迟)敬德侍卫高祖(李渊)。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李世民)以太子(兄李建成)齐王(弟李元吉)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高祖意乃安。
《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   立嫡以长,礼之正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千古,惜哉!夫创业垂统之君,子孙之所仪刑(效法)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得非有所指拟以为口实乎!
《唐太宗入冥记》 ——1900年出土文献敦煌文书中武则天时期的俗讲话本   问大唐天子太宗皇帝……为甚(杀兄)弟于前殿,囚慈父于后宫?(太宗)闷闷不已,如杵中心……争答不得。
(1)根据材料,指出刘昫与司马光对“玄武门之变”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辨析以上材料的史料价值。(8分)
18.明清两朝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助他起草敕令,部分则由于它是一种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于福建省。清朝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清初,清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这位思想家并概括其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产生这些思想的时代背景。(6分)
(2)概括材料二军机处设立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专制集权的发展趋势。(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治理边疆地区的经验。(3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中国近代新思想的倡导者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于1842年刊印发行,书名中“海国”的含义是海外之国。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四洲志》。在百卷本的《海国图志》中,作者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惊叹,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认识到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1851年《海国图志》传到日本,迅速畅销,成为日本官员和学者共同研读的一部“有用之书”。
——摘编自罗炳良主编《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
书评,即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请以《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中关于《海国图志》的相关内容和评述,为《海国图志》撰写一个简要书评。(要求:观点明确,联系《海国图志》创作的背景和内容,评论准确全面,表述成文)宜宾市南溪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C 6.D 7.B 8.D 9.C 10.C 11.C 12.B
13.A 14.D 15.C
16.(1)政治:推行郡县制;军事:解除额外士兵武装;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6分)
(2)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差别:由中央直接管辖;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意义: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8分)
17.(1)态度:刘煦持赞赏(理解、同情、肯定等也可)态度。司马光持否定态度。
原因: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换频繁,统治者大都通过政变上台,《旧唐书》迎合了时局的需要。北宋时期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儒家伦理道德和忠孝观念的影响,便于统治者寻找借鉴、吸取教训。(6分)
(2)《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分别是成书于五代和宋朝时期的官修史书,具有权威性。但是官修史书受时代影响,并带有官方立场,政治性强,不一定完全反映客观史实,且受时代所限有矛盾之处,须加以辨析并与其他史料印证。
《唐太宗入冥记》是武则天时期的民间话本,属于文学作品,体现当时的一种民间舆论,属于近代发现的新史料,可对研究“玄武门之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但是民间文学作品,有虚构成分,需谨慎使用。(8分)
18.(1)黄宗羲(1分)
主张: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工商皆本。(2分)
背景:社会激烈动荡;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繁荣;出现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3分)
(2)原因:起草敕令的需要;巩固皇权;提高效率。(2分)
趋势:专制集权不断加强。(1分)
(3)经验: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3分)
19.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海国图志》(开辟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时代新风气的巨著)(3分)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随着西学东渐,西方科技文化传入中国;一些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海国图志》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科学技术,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海国图志》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日本明治维新也产生了深远影响。(1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