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气候(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运用等降水量图,描述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描述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运用等降水量图,描述中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描述中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新课 简介主要学习内容,用一则新闻引起兴趣小组的思考展开本节课探究 活动。
降水 的空 间分 布 以问题“6 月份是不是只有南方地区才会频繁发生强降雨? ”展开中 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探究。 通过重温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教材 34 页图 2.18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单上的问题,总结中国降水 的空间分布特点。 关注 800mm 和 400mm 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位置,并通过阅读教材 34 页《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降水 的时 间分 布 以问题“我国各地区是否都是 6 月份开始就有强降水过程呢? ”展开 中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探究。 利用教材 35 页图 2.20、2.21 回顾降水量柱状图判读方法。通过完成 任务单,指导学生描述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从降水的季节分配、时间 长短和年际变化等角度进行描述。
降水 年级 变化 的影 响 展示另一则新闻,并结合导入时采用的新闻,通过实例说明降水年际 变化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影响。 留课后作业,查找资料举例说明降水年际变化对生产和生活产生的更 多影响。
小结 总结所学,留下悬念,预告下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