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 4 章 细菌和真菌 第 1 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发酵和腐烂现象,利用显微镜观察等,说出细菌和真菌普遍存在于环 境。 2.观察并描述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征,尝试依据这些特征进行鉴别和分类。 3.概述人类发现洗手科学价值的历程,认同科学研究中证据与逻辑的关系; 4.认同洗手的科学价值, 自觉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概述可通过显微镜放大、发酵和腐烂现象,以及固体培养等感知细 菌、真菌的存在。 教学难点:观察并描述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征,尝试依据这些特征进行鉴别和 分类。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分钟 导入 教师活动 为什么要洗手?从这一与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导入,引出科 学史上对洗手科学价值的发现 学生活动 思考
10 分钟 洗手科学 价值发现 的科学史 教师活动 通过几个小故事,带领学生重温洗手科学价值发现的坎坷历 史,引导学生感受观察现象,做出假设和寻找证据验证假设
的科学历程。 故事 1:塞梅尔维斯在解决产妇分娩后感染的过程中,基于 观察,提出洗手可预防感染的想法,但是没有证据支撑 故事 2:李斯特在巴斯德和列文虎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实 证了洗手的科学价值。 故事 3:巴斯德发现了发酵和腐烂的原因是某种微小生物繁 殖的结果。其著名的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只能来自已有 的细菌。启发李斯特实证洗手的科学价值。 故事 4: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牙垢中的微小生 物,但是在 100 多年后,才被巴斯德将观察结果与常见的感 染、腐烂、发酵等现象联系起来。 故事 4:科赫是进行细菌和真菌固体培养的第一人,该研究 方法,将该领域的研究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观察和描述 形态结构到研究生理。 学生活动 听故事,找线索,将故事中蕴含的科学研究的线索和思路进 行整理。
9 分钟 细菌和真 菌特点及 感知它们 存在的方 法 教师活动 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认识的历史,带领学生分析总结细菌和 真菌的“大部分个体微小 ”这一特点,以及它们的分类。回 顾研究历程,尝试总结感知细菌和真菌存在的三种方法。 学生活动 总结感知细菌和真菌存在的三种方法: 第一,根据它们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现象等 第二,用显微镜放大,可以观察到它们的存在 第三,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来观察它们的存在。 同时,明确之所以要勤洗手,是因为手上可能存在肉眼看不 到的细菌和真菌。
3 分钟 小结 教师活动 提供整节课的框架图,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 梳理,概括,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