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方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明确论证方法的作用并学习运用。 2.体会文章语言的严谨,领悟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明确论证方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 、 回 顾 已 知 的 论 证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上节课我们 了解到这篇课文采用驳论的方式,直接批驳了“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这个 论点,并证明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议论性文章的特点 是说理,说理深刻、透彻,能使文章产生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而要做到 说理深刻、透彻,就必须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鲁迅先生在论证过程中,运 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的效果如何呢?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论证方法。 学习第二单元时,我们就知道,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方法 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方 法
二 、 辨 析 本 文 论 证 方 法 一、学习判断论证方法 论证方法能够使议论具体有力,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所以在议论文中恰 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有位同学认为,在第一部分树靶子时,鲁迅先生举出了确凿的事例,所 以第一段是运用了举例论证方法。第二段引用了别人的话,所以,这里运用 了道理论证法。 论据是为证明作者的论点而存在的,举例论证是指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 论点的方法。这三个事例不能证明作者的论点,这里自然也就不是举例论证 了。 再来看第二段,“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作者引用 了别人的话,是不是属于道理论据呢?道理论证是运用讲道理的方法,用经 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被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理、 公式等来证明观点。显然,这里作者是在转述对方的观点,他的目的是为了 树立靶子,也就是表明批驳的对象。这句话既不是名人名言,不也是公认的 科学原理,更不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所以,这里不是道理论证。 小结: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而存在的,如果论据不能证明论点,我们就 不能判断为使用了论证方法。因为,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二、体会论证方法作用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了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这是判断论证方法的标准。 那么,大家能不能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去分析文章的第二层次,即批靶子部 分,看看作者是否运用了论证方法,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效果呢?有 同学认为,第七段运用了举例论证法。 还有同学说,我认为第 7 段不仅运用了举例论证法,鲁迅先生把埋头苦 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称为“ 中国的脊梁 ”,这是比喻的 说法。所以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是比喻论证法。 同学们,“脊梁 ”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让我们想到了人身体的支柱,
想到了埋头苦干的坚定信念,想到了拼命硬干的不屈精神,使我们更加明确, 更加清晰地体会到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同学们,通过以上分析,你对论证方法和论证方法的作用已经了解得比 较清楚了。那就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根据刚才的梳理,一起来补充下面表 格吧。 内容论证方法判断依据作用
示例: 内容论证方法判断依据作用第七段:埋 头苦干的 人 …… 第八段:有 确信、不自 欺 ……举例论证能够证明“我们有 并不失掉自信力的 中国人在 ”。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第七段:这 就是是中国 的脊梁。比喻论证能够证明“我们有 并不失掉自信力的 中国人在 ”。更加生动、形象
在这样的一番论证之后,鲁迅先生得出结论: “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 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状元宰相 ”指当时国民党 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他们散布“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的悲观论调,为 国民政府推卸责任。“地底下 ”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革命力量。因 此,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 章,而要去看那些真正的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所作所为,他们虽然总在被摧 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但是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前仆后继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不懈奋斗。
同学们,你看,运用论证方法,能够使读者更清楚透彻地明白作者的观 三 点。而论证是否充分,则往往取决于能不能恰当地运用论据。 、 由于文章战斗性的需要,第七段中,鲁迅先生的例证没有具体展开说。 练 有两位同学分别为“拼命硬干的人 ”补充了一个事例。一起看看。 习 第一位同学是这样说的: 运 岳飞是宋朝著名的爱国将领,他是军事家、战略家,位列“ 中兴四将 ” 用 之首。他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但是宋金议和时,遭到秦桧等人 论 的诬陷,入狱后, 以莫须有的罪名遇害。 证 第二位同学则是这样说的: 方 宋朝名将岳飞,为抵御外侮,满怀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奔赴沙场。 自二 法 十岁起,岳飞曾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先后收复郑州、 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在《满江红》 中,岳飞曾抒发自己的抱
负:“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为了保卫国家拼命硬干,面对 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体现出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力。 分析: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的内涵就是我们中国人具 有爱国的情怀,忠于祖国,敢于为国献身,因此,具有捍卫国家尊严的能力 和自信。岳飞义无反顾奔赴沙场,拼命硬干,是为国献身的表现。他收复郑 州、洛阳等地,大败敌军,则显示了捍卫国家尊严的能力和自信。第二位同 学的论证分析,使论据更好地证明了论点。而第一位同学主要是在讲岳飞的 生平,论据与论点并没有形成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通过对论证方法的辨别分析和运用,同学们一定已经深深感受到了思维 和逻辑的力量。文章还有两个词,也能体现鲁迅先生的思维的严谨和周密。 那就是“他信力 ”和“ 自欺力 ”是鲁迅先生运用“仿拟 ”的手法创出的两个 新词,作者剖析出反动政府本没有“ 自信力 ”而只有“他信力 ”,继而联系 新近求神拜佛闹剧进一步挖掘出现在正发展“ 自欺力 ”,由“ 自信力 ”而“他 信力 ”而“ 自欺力 ”,鲁迅先生的语言显示出逻辑的力量,也增添了讽刺的 锋芒。
五 、 课 堂 小 结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要批驳一个观点,我们可以先讲明这个观 点,也就是竖起靶子。然后可以通过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方式来进 行直接批驳,通过立论的方式进行间接批驳。同时,还可以适当运用比喻论 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使得文章有 理有力,能使文章达到较好的说理效果。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鲁迅先生批驳了当时国民党人在民 族自信方面的消极态度,运用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充分有力地证明 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鲁迅先生通过文章唤醒民族自信, 近百年之后,仍然能够给予我们前进的动力。
六 、 课 后 作 业 今天,我们学会了辨析论证方法,体会到了论证方法的作用效果,也知 道了怎样使论据更加有效地证明论点。课后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 从“埋头苦干 ”“拼命硬干 ”“为民请命 ”“舍身求法 ”四个角度中任选一 个角度,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补写例证,并使例证能够充分证明文 章论点。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