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改写——改变文体 ”详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改写的定义、形式、原则。 2.学习文体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改写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古诗改写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分钟 一 导 入 认识改写,我们从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清明》开始,这首诗千百年来 传诵不衰,并且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改写最多的一首古诗。它可以被改成便于 儿童吟诵的三言诗,也可以被改成一首词。还有一个剧作者将它改成了一出 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作为一种写作形式,改写有助于培养文体意识,提高 写作能力,还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原作。可谓魅力无穷。
5 分钟 二 了 解 知 识 学 改 写 请同学们勾画教材 136 页有关改写的定义、形式、原则的内容。初步了 解改写的相关知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收获。 1.改写定义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 等形式,进行“再创作 ”,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请注意标注下划线的几个关键词语:忠于原作内容,文体语体和叙述 角度,再创作。 2.改写辨析 请同学们思考改写、扩写、缩写的不同。 扩写,就是将一篇短文或一则片段扩写成较长的文章。扩写允许在原文
的基础上增加渲染和修饰成分,但这种补充不能脱离原文意思。缩写,就是 在保持中心思想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文章的篇幅,“把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 说一遍 ”。 这三者共同点是都必须以原作为基础写作。不同点是扩写和缩写只是篇 幅上的扩充或删减,不能改动原来的形式。而改写就要改变其形式。改什么 呢?语体文体人称等,那么,这些都是外在形式的改变,而随着这些外在形 式的改变,原文的内容也要随着改变,内容怎么改?宽泛一点讲,就是对原 文内容进行扩写和缩写。 3.改写形式 改写的形式主要有三种:(1)文体的改写(2)语体的改写 (3)叙述角 度的改写。 (1) 改变文体 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2) 改变语体 口头语和书面语。 文言和白话。 (3) 叙述角度的改写 第一、 第二、第三人称。 顺叙、倒叙、插叙。 4.改写原则 (1)忠于原文。(2)再创作。(3)行文协调。 第一条原则是忠于原文。在写作时,首先要研读原作,在原作基础上, 提炼出原文中人物、事件、主题等要素。 第二条原则是再创作。除了改变人称、语体等外在形式,最重要的是对 内容进行改写。创作出原文没有,独属于改写者的细节等。而这些又和原文 的核心要素吻合。 第三条原则是注意行文的协调。避免改写后的文章风格前后不一致。检 查改写后的文章有没有文白夹杂、人称不统一、口语和书面语混杂、情节混 乱等情况。 5.小结: 不能改变的是原作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形象。改写后的文章前后的语 言风格、叙事角度不能随意变动。 可以改变的是文体、语体、人称、语言风格等,还可以在原文的基础上, 不改变核心要素的前提下增减细节,调整结构。
18 分钟 三 改 变 文 体 练 改 1. 学习方法 下面我们来学习比较常见的一种改写——改变文体。文体改写有很多类型, 比如把小说改写成戏剧,把诗歌改写成散文等等。时间关系,这里重点讲讲 把古诗改写为散文的方法。 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阅读学习任务单上的例文,这位同学把《天净沙 秋思》改写成了一篇散文,请大家边读边做旁批。总结古诗改写的方法。 (1) 把握诗意,确定要素。 秋风瑟瑟, 一棵枝干早已腐朽的老树上, 一簇枯藤缠绕出了岁月的
写 印痕, 一 片枯叶划过了那有气无力地挂在枝头的残阳 ,在这萧瑟的秋风 中无依地漂泊 、 漂泊, 落在了他的肩上。 … … 他望向自己心中的那个故乡,骑着 一 匹瘦马踽踽独行在古道上。 … … 黄昏时分, 归巢的乌鸦顶着沉重的夕阳, 飞向那棵老树 … … 改写的首要宗旨是忠于原作,就诗歌而言,改写的第一步就需要准 确理解诗句的意思,全面把握诗词中的人、事、物、景。改写时,我们可以 先锁定诗歌中的人事物景,把它们罗列出来。比如天净沙秋思,文章的景物 一共有十种,枯藤、老树……还有断肠人这个人物形象。在改写时尽量把它 们都用上。 (2) 品味诗境,体会情感。 天色已近傍晚, … … 他恍惚间回到了自己记忆中那美好的梦境 ,在 那里 ,他在外忙碌了 一 天,傍晚归家 ,眼前是早已准备好的美味 ,耳畔是妻 儿的问候与邻里的喧闹 ,热气腾腾 。他 一 天的劳累就会顿时化为乌有,他与 家人们闲聊,与朋友们痛饮,他在畅谈,他在欢笑!… … 那缕笑还挂在嘴角, 顷刻间这 一切又都暗淡了下来,化为泡影 。眼前这人间烟火带给他片刻的安 慰, 又把他狠狠甩向更深更深的孤独深渊中。 在准确理解诗歌的意思之后,要想改写出优秀的作品,还必须深入 体会诗句意境,把握作者情感。我们来看这一段对“小桥流水人家 ”的改写, 这句诗是全文的难点,潺潺流水上,横跨别致的小桥,水桥边的人家,袅袅 炊烟飘出,多么温馨宁谧的画面啊,它看似与全诗其他景致相悖,实则统一, 反衬出游子孤独的思乡之痛。如果不是小作者深刻领会了这句诗的意境和作 用,把握了诗人的情感,怎会有此段的精心构思?他设想游子看到眼前美景 后,恍惚间回到记忆中的美好梦境,充分渲染美好家庭生活固然让我们感同 身受,更妙的是文段最后那句议论,“眼前这人间烟火带给他片刻安慰,又 把他狠狠甩向更深更深的孤独深渊中 ”,一句千钧,分外沉重。所谓乐景写 哀情,乐景的铺陈,倍增哀景之淋漓。小作者抓住了这句诗的精髓。 (3) 想象画面,细致描绘。我们来看古藤老树昏鸦这一句的改写:一 棵枝干早已腐朽的老树上,一簇枯藤缠绕出了岁月的印痕。这样连词成句, 老树和枯藤建立起了联系。紧接着,作者又进行了合理的想象:一片枯叶划 过了有气无力挂在枝头的残阳,在这萧瑟的秋风中无依地漂泊漂泊,落在了 他的肩上。与前句连句成段,形成整体。正值深秋,西风吹起,枯叶飘零, 想象合情合理,更妙在作者描写枯叶无依漂泊,与游子物我同一,可谓字字 含情,意蕴丰厚。原诗仅“ 昏鸦 ”一词,对它的想象可以有很多种,如乌鸦 站在树枝啼叫,但小作者发挥想象,写了一只归巢的乌鸦,并且补充细节, 它的双翅疲倦地摆动着,又跟上议论,仿佛若不是此刻将要归巢与家人团聚, 它便早已没了力气,垂死在这片荒凉之中。作者如此想象的目的是为下一段 议论做铺垫 ”,可是,哪怕是在寂寞的悲秋中,老树仍有枯藤相伴,乌鸦亦 有巢穴可归,但在这茫茫天地间,唯有他远在天边,无可归依,怎能不心生 愁绪?这样,对比出游子无家可归,紧扣中心。不得不为小作者的前后勾连, 善于联想想象点赞。 (4)调整顺序,精巧布局。 夕阳西下。 一 声长叹, 一 阵忧愁, 他望向自己心中的那个故乡, 骑着 一 匹瘦马 踽踽独行在古道上。
…… 荒山仍旧侵蚀着残存的落日。怜惜身下那羸弱的马儿,他翻身下马, 缓步前行。 …… 残阳流尽了最后的血, 它不再挣扎 ,彻底在荒山中湮灭 … … 只有 一 个断肠人牵着瘦马浪迹在天涯。 把一首几十字的小诗改写成几百字的散文,还需要我们进行整体构 思,精巧布局。原诗断肠人在最后一句才出现,我们看到小作者在构思时, 在文章一开始就出现了主人公,设置了断肠人在古道行走的场景,通过“夕 阳西下 ”“荒山仍旧侵蚀着残存的落日 ”“残阳流尽了最后的血 ”这样表示时 间流逝的语句串连全篇,使文章脉络清晰,成为有机的整体。而且随着时间 的变化,人物的活动也有变化,从骑着马,到翻身下马,再到牵着马,使原 本简单甚至单调的情节有了变幻之美。而诗中的写景句就穿插在主人公的活 动中,既有条不紊,又跌宕生姿。文气贯通,一步一营,连营为阵,布局得 法。在把诗歌改写成散文的时候,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原则,一定要注 意整体的布局构思。为此,我们可以调整原来诗句的顺序,但要注意改的自 然、具体,不影响中心的表达。 小结 古诗改写的方法: 1.把握诗意,确定要素 2.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3. 想象画面,细致描绘 4.调整顺序,精巧布局。 2. 小试牛刀 我们学习了方法,下面就小试牛刀。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首诗,运 用上面学到的方法,把它改写成不少于 400 字的散文。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 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相信同学们都改写出了不错的文章,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同学进行了 改写,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3.例文导引 月是故乡明 北京 一 零 一 中学 九年级 崔明宸 鼓声阵阵 。 木棒敲在泛黄陈旧的鼓面上 ,像低鸣的钟声, 悠远沉厚。 士兵们筑起了路障 ,开始实行宵禁了 。夜幕初临的边塞,黄沙地中被马 车碾出的 一道道浅浅的痕, 止于三两高大的路障。 鼓声过后, 一 片寂静。 恰逢白露时节, 月圆之日,“莹彻冰壶操, 皎月映秋霜 ”,我抬头望月, 可是怎么看都比不上故乡的月啊!故乡的月是那么明亮 ,月夜下的草坡泛着 银色的光泽 ,一 只小羊还未归家 ,一 只犁头还插在地边 ,我和弟兄们有说有 笑, 结伴从田间归家 … … 我回忆着, 嘴角噙上了 一 丝笑。
忽听见头上方 一 声短短的哀鸣 。一 只孤雁形单影只盘旋着,展开的翅膀 遮住了刚升起来的月亮 ,打断了我的回忆 。如今 ,战乱不息, 故乡的树 、 故 乡的房屋还在吗? 故乡的傍晚还会飘散稻谷香吗? 故乡的童谣还在传唱 吗? 故乡的人又在何方呢? 我的兄弟们如今四散天涯, 生死未卜啊。 我大喊了 一 声, 没有人回答, 只有被风吹拂而扬起的尘沙在作响。 此时经过 一名将士 ,行色匆匆 。 我紧忙拉住他:“请问, 我的家书送到 了吗? ” 他看了我 一 眼,说:“先生,估计送不到了吧!这年头,仗还没打完呢!” 语毕, 大步向前走去。 星光坠落, 月色如水, 我沉沉地闭上了眼睛。 教师点评 :文章准确把握了诗意、诗情。原诗中的核心要素鼓声、月色、 孤雁等都被充分利用,共同营造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烘托出诗人浓浓的思乡 之情。 文章展开想象,描写生动。如对鼓声的描写,“像低鸣的钟声,悠远沉 厚 ”,增加的“黄沙 ”意象,不仅符合诗中的地域特征,又让冷落沉寂的诗 境增添几分荒凉感。结尾处想象“我 ”向将士询问家书送达的情境,巧妙地 表达了内心的忧虑之情,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文章还进行了精心构思,调整了原诗顺序。在写完鼓声后,文章并没有 立即写雁声,转而写“我 ”看月色,同时展开想象,回忆故乡的美好。随后 再写雁声打断“我 ”的回忆,回到现实,追问故乡现状,兄弟离散,生死未 卜,情感发生变化,变化自然,让文章有了转折之美。 希望同学们课后阅读作业单上的另一篇例文并做点评。同时再修改自己 的文章。
1 分钟 四 总 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改写的定义、类型、原则。重点学习了比较常见的 文体改写——古诗改写。文体改写属于较大的改动,这种改动需要有广泛的 文体知识,要重点把握改变前后两种文体的不同点。希望同学们细细体会, 勤于动笔,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