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于 ( )
A.1964年 B.1965年 C.1966年 D.1970年
2.1966年初,提出关于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的著名科学家是 (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聂荣臻 D.钱三强
3.中国开始拥有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的重要标志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战略导弹部队正式组建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
A.钱学森 B.焦裕禄 C.邓稼先 D.王进喜
5.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区卫星被命名为 ( )
A.长征一号 B.神舟一号
C.长城一号 D.东方红一号
6.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被称为 ( )
A.海军陆战队 B.远程炮兵部队
C.陆军航空兵 D.第二炮兵部队
7.我国导弹部队正式组建于 (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8.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于 ( )
A.西昌 B.太原 C.昆明 D.罗布泊
9.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试射成功
10.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著名科学家是 ( )
A.钱学森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三强
11.下列科技成就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有 ( )
①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③我国实现了导弹和核弹的结合 ④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2.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时,国内的客观环境是 ( )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刚刚开始 B.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C.“大跃进”运动进行中 D.调整国民经济任务基本完成
二、材料分析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向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
(1)邓稼先所说的“要奔向世界先进水平”的“工作目标”指什么?
(2)邓稼先被誉为什么?
(3)想一想,你应该向邓稼先学习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水稻新品种,可使每亩增产20%至30%,高产田甚至可以达到1500多斤。截至1983年,全国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达5.1亿亩,按平均每亩增产100斤计算,共增产稻谷500多亿斤。许多国家争相引种。
(1)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水稻新品种是什么?
(2)依据材料分析这一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成功有什么意义。
(3)袁隆平因此项科技成就获得了什么称号?
三、简答题
1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有什么意义?
16.我国是何时正式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的?周恩来亲自将这支部队命名为什么?这支部队的正式组建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A 2.B 3.A 4.C 5.D 6.D 7.B 8.D 9.C 10.B 11.A
12.D
13.(1)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2)“两弹元勋”。(3)学习他艰苦奋斗,为科学和祖国献身的精神等。
14.(1)籼型杂交水稻。(2)能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粮食产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作出的一大贡献。(3)“杂交水稻之父”。
1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使中国从此拥有了保家卫国、捍卫和平的核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16.1966年。第二炮兵。意义: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兵种,共和国拥有了一支高科技装备的武装力量。它的存在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课件50张PPT。导入新课共和国的科技丰碑 “两弹”震惊世界
太空响起“东方红”
写在大地上的辉煌第13课课程标准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等标志性成果。 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功立业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和意义。 知道我国“三位一体”的核战略力量的组成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两弹一星”的伟业,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为此做出卓越贡献的老一代科学家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在我国的科学史上谱写了一曲民族正气歌。重点
“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主要史实和“籼型杂交水稻”成功培育的主要历史意义。难点
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毛泽东 我国为什么要研制核武器呢? 思考 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制定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科学家们。一、“两弹”震惊世界1.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10月,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1966年7月我国战略导弹部队正式成立)
3.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它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
(第二炮兵,简称“二炮”),由地
地战略核导弹部队、战役战术常规
导弹部队及相应保障部(分)队组
成,是一支由中央军委直接领导指
挥的战略性兵种。现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具备精确、机动、全天候的战略反击本领。第二炮兵是伴随着我国“两弹一星”成功的步伐而诞生的。1966年7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宣告第二炮兵正式成立。第二炮兵的名字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后来它被世人称作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我国战略导弹部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升起的蘑菇状烟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学森(1911年-)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创始人之一。他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喷气推进、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技术科学领域作出许多开创性贡献.为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至1950年去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50年10月被分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 聂荣臻(左)在现场指挥氢弹试验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时的情景 原子弹(nuclear weapon)是核武器之一,核武器是指利用能自持进行核裂变或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其中主要利用铀235(厬U) 或钚239(厱Pu)等重原子核的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裂变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主要利用重氢(dao H,氘)或超重氢(chuan H,氚)等轻原子核的热核反应原理制成的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 原子弹与氢弹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要的时间对比表为什么我国会有这样的速度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党的正确领导;
科学家爱国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二、太空响起“东方红”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卫星上发送出了清晰洪亮的《东方红》乐曲,这表示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1966年5月,经国防科委、中科院、七机部共同商定,中国第一种试验型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一号。1967年1月由运载火箭研究院负责。长征一号是一枚三级火箭,一、二级采用液体推进剂火箭,第三级采用固体推进剂火箭。它能将400公斤重的卫星发射到高度为440公里、70度倾角的圆轨道上。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当人造卫星通过我国上空时,人们争相眺望。 《光明日报》关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报道。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时的场景太空中的航天员杨利伟神舟五号返回舱成功着陆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神舟六号航天员在太空神舟六号返回舱成功着陆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神舟七号飞船发射升空神舟七号飞船进入太空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行走神舟七号航天员与地面进行通话神舟七号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写在大地上的辉煌 1972年,杂交水稻被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经过多次的杂交试验和筛选,1973年袁隆平终于育成了籼型杂交水稻,这在世界上还是首次。袁隆平(右三)在稻田里开展研究袁隆平在稻田里进行研究工作小结启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1 .右图是我国20世纪60年代西北某试验场升起的“蘑菇云”你认为这是 (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C.我国第一枚导弹试验成功
D.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练兵营A2.1970年4月,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轨道的是( )
A.“长征1号”
B.“长征2号”
C.“长征3号”
D.“长征4号”A练兵营3.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的事件是 (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C.第一颗导弹飞行正常
D.第一次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A练兵营4.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时,却仍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 )
A.杨振宁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D6.200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庆典,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时期,迎来了它的第80个生日,为此,初三一班的同学进行了一个图片展,请根据图片和问题探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 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军种的建立时期
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 )
属于过渡时期的是( )
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是( )ADB C再见!课件31张PPT。原子弹爆炸1964年,毛泽东和参加科学大会的李四光握手。 1955年6月,中国科学院学部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图为成立大会会场。郭沫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楼 中国科学院院旗中国科学院院徽王淦昌邓稼先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东风一号”中国洲际导弹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导弹发射基地聂荣臻和第一枚导弹试验人员在试验基地毛泽东与钱学森亲切握手钱学森江泽民看望85岁高龄的钱学森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成功发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神舟1号”试验飞船发射升空“神舟”五号飞船“长征二号”火箭“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着陆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袁隆平教授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杂交水稻 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右)、吴文俊合影袁隆平积极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超级杂交水稻第13课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收集视频和图片资料导出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记忆和思考;横向和纵向对比导出我国科技发展脉络;讲述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总结科学家们共同点得出结论,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了解科学家们的事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史料的能力,掌握历史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和学习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刻苦,爱国的风尚。
教学重点
两弹一星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
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的方法
问题情境方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或者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15世纪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很多科学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同学们列举古代的科技成就及特点),然而1840年以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经济的落后,大小列强纷纷入侵中国,虽有洋务派效仿西方的洋务运动,但是中国的科技发展仍处于停滞落后状态,加上后来的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聊生,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现在我们能制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节课我们学习就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
第13课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板书)
【讲授新课】
放映视频《邓稼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请同学们回答
一、两弹(板书)
(一)原子弹(板书)
1.“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2.“两弹元勋”是指谁?
3.第一颗原子弹是什么时候爆炸成功的
4.第一颗氢弹是什么时候爆炸成功的,与原子弹爆炸相差几年?
5.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呢?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连接受到核武器的威胁。中国出兵朝鲜获胜以及在台湾海峡附近作战时,美国总统都曾扬言准备使用原子弹。白宫敢动辄挥舞核大棒,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核弹及其运载工具,没有起码的还击手段。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使中国人民过上安宁的生活,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世界面前显示中国的实力,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1955年1月,毛泽东决定自力更生,依靠本国的科学家,正式决定研制核武器。经过九年的艰苦攻关,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第一次试验,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政府郑重声明,中国掌握核武器是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不受核武器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接着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投影显示的是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后蘑菇云升空的情景。
(二)导弹(板书)
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我国的导弹研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对地导弹点火发射,并在预定点上空试成功,实现了导弹和核弹头的结合。随着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迅速发展,196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正式组建。周恩来亲自将这支部队命名为“第二炮兵”。(请同学阅读课本87页相关内容)
研制原子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燃料和众多部门的配合(这在当时中国式非常不易得),还需要掌握先进核技术的科学家,请同学翻开课本阅读85、86页小字内容,教师讲述钱学森和邓稼先的故事。
二、卫星(板书)
投影或展示东方红等卫星的图片,教师讲解,请学生识别并回答卫星的用途。
过渡:原子弹使中国不再受到恐吓,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那么是什么使中国人不再受挨饿的威胁呢?
三、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板书)
经济日报报道,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建国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一直是一个大问题,科学家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进行水稻的两种的培育,经过多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原来提高产量20%~30%,极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从而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袁隆平的文字和投影图片.阅读科学家袁隆平的事迹。
请学生回答三位科学家的共同点,并谈一下自己的学习心得。
【课堂小结】
“两弹一星”是新中国的国防科技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象征,杂交水稻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新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不难看出:第一,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初级到高级的过程;第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第三,带给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板书设计
第13课 共和国的科技丰碑
一、两弹
(一)原子弹
(二)导弹
二、卫星
三、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