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数学
答卷注意事项:
学生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在试卷上答题。
填涂答题卡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答题时字迹要清楚、工整
本卷共22小题,总分为15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直线x+y+m=0(m∈R)的倾斜角为( )
A.30° B.60° C.150° D.120°
2.已知点,,且满足,则点Q的坐标为( ).
A. B. C. D.
3.过点,斜率是直线的斜率的的直线方程为( )
A. B. C. D.
4.若直线x-y=2被圆(x-a)2+y2=4所截得的弦长为,则实数a的值为( )
A.0 B.4 C.-2 D.0或4
5.已知直线过圆的圆心,且与直线平行,则的方程是( )
A. B. C. D.
6.已知圆与直线至少有一个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7.过点作圆的切线,直线与直线平行,则直线与的距离为( )
A.4 B.3 C. D.
8.阿波罗尼斯是古希腊著名数学家,与阿基米德、欧几里得并称为亚历山大时期数学三巨匠,他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动点P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常数λ(λ>0,且λ≠1),那么点P的轨迹为圆,这就是著名的阿波罗尼斯圆.若点C到点A(-1,0),B(1,0)的距离之比为,则点C到直线x-2y+8=0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
A.2- B.- C.2 D.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圆,直线,则( )
A.圆心坐标为 B.圆的半径为3
C.直线与圆相交 D.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值为
10.已知向量,向量与平行,向量与垂直,则( )
A. B.
C.的模为5 D.向量与的夹角为
11.已知点在圆上,点、,则( )
A.点到直线的距离小于 B.点到直线的距离大于
C.当最小时, D.当最大时,
12.瑞士著名数学家欧拉在年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被后人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点,点,且其“欧拉线”与圆相切,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小距离为
B.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为
C.若点在圆上,则的最小值是
D.圆与圆有公共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且,则______.
14、如下(左)图所示,一座圆拱桥,当水面在某位置时,拱顶离水面2 m,水面宽12 m,当水面下降1 m后,水面宽为_____________m.
15.如上(右)图,在四棱柱中,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为的中点,若,则______.
16.过点作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则= .
四、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17题10分,第18-22题每题12分)
17.(10分)在中,已知,,.
(1)求边所在的直线方程;
(2)求的面积.
18.(12分)已知直线l经过两条直线2x+3y+8=0和x-y-1=0的交点,且 ,若直线m与直线l关于点(1,0)对称,求直线m的方程.
(注:试从以下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上面的问题中,完成解答,若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照第一个解答计分.)
①与直线3x+2y+8=0垂直;②在y轴上的截距为.
19.(12分)已知点A(2,1),直线l:(a-1)x+y+2+a=0(a∈R).不论a取何值,直线l过定点P.
(1)求点P的坐标,及点A(2,1)到直线l距离的最大值;
(2)若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a的值.
20.(12分)已知圆与圆相交于A,B两点.
(1)求直线的方程;
(2)求经过A,B两点且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
(3)求圆心在直线上,且经过A,B两点的圆的方程.
21.(12分)在正四棱柱中,,为的中点.
(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2)求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
(3)求点B到平面的距离.
22.(12分)如图,为圆柱的轴截面,是圆柱上异于的母线.
(1)证明:平面;
(2)若,当三棱锥的体积最大时,求二面角的正弦值.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参考答案 C A A D D C B A
二、多选题
题号 9 10 11 12
参考答案 BCD ABD ACD ACD
三、填空题
13、7 14、 2 51 15、0 16 3、
2
四、解答题
17(10 分)
解:(1) B(5, 2),C(3,5),
y ( 2) x 5
边 BC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7x 2y 31 05 ( 2) 3 5 ,即 ;
(2)设 B到 AC的距离为d ,
S 1则 ABC AC ·d,2
| AC | (3 0) 2 (5 1) 2 5 ,
AC y 1 x 0方程为: 即: 4x 3y 3 05 1 3 0
d | 5 4 3 ( 2) 3 | 29
42 ( 3)2 5 .
S 1 29 29 ABC 5 .2 5 2
18.(12分)
. 2 + 3 + 8 = 0, = -1,解:因为方程组 - -1 = 0 的解为 = -2,
所以两条直线 2x+3y+8=0和 x-y-1=0的交点为(-1,-2).
若选①,可设直线 l的方程为 2x-3y+c=0,
将点(-1,-2)代入方程 2x-3y+c=0,可得-2+6+c=0,解得 c=-4,
即有直线 l的方程为 2x-3y-4=0.
在直线 l上取两点(-1,-2)和(2,0),
点(-1,-2)关于点(1,0)对称的点坐标为(3,2),
点(2,0)关于点(1,0)对称的点坐标为(0,0),
{#{QQABJYSUggCIABAAAAhCQwHyCkKQkBCCAKoOBEAMMAABgQNABAA=}#}
所以直线 m的方程为 2x-3y=0.
1-(-2)
, 5若选②可得直线 l的斜率为 k=2 = ,
0-(-1) 2
5 1
所以直线 l的方程为 y= x+ .
2 2
在直线 l上取两点(1,3)和(-1,-2),
点(-1,-2)关于点(1,0)对称的点坐标为(3,2),
点(1,3)关于点(1,0)对称的点坐标为(1,-3),
所以直线 m的方程为 5x-2y-11=0.
19.(12 分)
解(1)直线 l:(a-1)x+y+2+a=0(a∈R),化为 a(x+1)+(-x+y+2)=0,
+ 1 = 0, = -1,
由 - + + 2 = 0,解得 = -3.
∴不论 a取何值,直线 l恒过定点 P(-1,-3).
分析易知点 A(2,1)到直线 l的距离的最大值|PA|= 9 + 16=5.
(2)令 y=0, - -2则 x= (a≠1),令 x=0,则 y=-a-2, - -2由题意可知 =-a-2,
-1 -1
解得 a=±2.
当 a=1时,易知不满足条件,所以 a=±2
20.(12分)
x2 y2 2x 2y 8 0
解:(1)由 2 2 x 2y 4 0.
x y 2x 10y 24 0
圆C 21 : x y
2 2x 2y 8 0 与圆C 2 22 : x y 2x 10y 24 0 的公共弦 AB所在的直线
方程为 x 2y 4 0;
(2)以 AB为直径的圆即为面积最小的圆
由 A( 4,0), B(0, 2),
则 AB中点为 ( 2,1),
1 | AB | 1 ( 4 0)2 (0 2)2 5
2 2 .
经过 A、 B两点且面积最小的圆的方程为 (x 2)2 (y 1)2 5.
{#{QQABJYSUggCIABAAAAhCQwHyCkKQkBCCAKoOBEAMMAABgQNABAA=}#}
(3)由(1)得 x 2y 4,代入 x2 y2 2x 2y 8 0中得, y2 2y 0,
x 4 x 0
或 ,即 A( 4,0), B(0, 2)y 0 y 2 ,
又圆心在直线 y x上,
设圆心为M (x, x),则 |MA | |MB |, |MA |2 |MB |2 ,
即 (x 4)2 ( x)2 x2 ( x 2)2,解得 x 3.
圆心M ( 3,3),半径 |MA | 10.
圆心在直线 y x上,且经过 A、 B两点的圆的方程为 (x 3)2 (y 3)2 10 .
21.(12分)
解:(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 2,0,0 ,C 0,2,0 ,B 2,2,0 , P 1,2,1 .
AC 2,2,0 , AB 0,2,0 , AP 1,2,1
设平面 ABP的法向量m x, y, z ,
m AB 0 2y 0
则 ,化为 ,
m AP 0 x 2 y z 0
令 x 1,解得 y 0, z 1.∴m 1,0,1 .
设直线 AC与平面 ABP所成的角为θ,则
sin cos m, AC |m A C |
2
1 ,
|m || AC | 2 8 2
∴直线与 AC与平面 ABP所成的角为 30°.
{#{QQABJYSUggCIABAAAAhCQwHyCkKQkBCCAKoOBEAMMAABgQNABAA=}#}
(2) BP 1,0,1 ,∴cos AC,BP A C B P
2
1
| AC || BP | 8 2 2
∴异面直线 AC与 BP所成的角为 60°.
(3)设平面 APC的法向量 n x0 , y0 , z0 ,
n AP 0 x0 2y0 z0 0
则 ,∴ x 1 y 1 z 1
n AC 0 2x0 2y 0
,令 0 ,解得 0 , 0 .
0
∴n
1,1, 1 .
B APC d | n AB | 2 2 3∴点 到平面 的距离
| n
.
| 3 3
22.(12分)
(1)
证明:如图,连接 AE,由题意知 AB为 O的直径,所以 AE BE.因为 AD,EF 是
圆柱的母线,
所以 AD∥EF 且 AD EF,所以四边形 AEF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 AE / /DF ,所以BE DF.因为 EF是圆柱的母线,所以 EF 平面 ABE,
又因为 BE 平面 ABE,所以EF BE.又因为DF EF F ,
DF、EF 平面DEF,所以BE 平面DEF.
(2)
由(1)知 BE是三棱锥 B DEF底面DEF 上的高,由(1)知
EF AE, AE∥DF,所以 EF DF,即底面三角形DEF是直角三
{#{QQABJYSUggCIABAAAAhCQwHyCkKQkBCCAKoOBEAMMAABgQNABAA=}#}
角形.设DF AE x,BE y,则
在Rt△ABE中有: x2 y2 6,
1 1 1 6 6 x2 y2 6
所以VB DEF S DEF BE x 6 y xy ,3 3 2 6 6 2 2
当且仅当 x y 3时等号成立,即点 E,F分别是 AB,C D的中点时,三棱
锥 B DEF的体积最大,
1
(另解:等积转化法:VB DEF VD BEF VD BCF VB CDF S3 CDF
BC
易得当 F与CD距离最远时取到最大值,此时 E、F分别为 AB、C D中点)
下面求二面角B DF E的正弦值:
法一:由(1)得BE 平面DEF,因为DF 平面DEF,所以BE DF.
又因为EF DF ,EF BE E ,所以DF 平面 BEF.
因为 BF 平面 BEF,所以 BF DF,所以 BFE是二面角B DF E的平面角,
由(1)知 BEF 为直角三角形,则 BF ( 3)2 ( 6)2 3.
BE 3
故sin BFE ,所以二面角B DF E 3的正弦值为 .
BF 3 3
法二:由(1)知 EA,EB,EF两两相互垂直,
如图,以点 E为原点, EA,EB,EF所在直线
为 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E xyz,
则B(0, 3,0),D( 3,0, 6),E(0,0,0),F(0,0, 6).
由(1)知BE 平面DEF,故平面DEF的法向量可取为 EB (0, 3,0).
设平面 BDF的法向量为 n (x, y, z),
{#{QQABJYSUggCIABAAAAhCQwHyCkKQkBCCAKoOBEAMMAABgQNABAA=}#}
由DF ( 3,0,0),BF (0, 3, 6),
n DF 0 3x 0 x 0 z 1 n 得 ,即 ,即 ,取 ,得 (0, 2,1).
n BF 0 3y 6z 0 y 2z
设二面角B DF E的平面角为 ,
| cos | cos n ,EB | | n E B | 2 3 6 ∣
| n
,
| | EB | 3 3 3
3
所以二面角B DF E的正弦值为
3
{#{QQABJYSUggCIABAAAAhCQwHyCkKQkBCCAKoOBEAMMAABgQNABAA=}#}